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培养有担当有作为的“知行合一”党员干部,是关乎党的命运、国家存亡的大事。文章分析了目前培养“知、信、行相统一”的党员干部的难点,并透过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提出通过实践历练心智、坚定理想信念、激发行为动力、提高政治能力等建议,以期为培养“知行合一”的党员干部探索出可行路径。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培养;知行合一;党员干部;实践路径
建党98年来,中国共产党历经风雨,始终将党的思想道德建设视为党的生命线,使得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了先进性和纯洁性,逐步增强了党的战斗能力和执政能力,使党和国家得以壮大与发展。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党内仍存在不正之风的根源在于,不少党员干部“知行不一”。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发表的重要文章《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中称这类人为“两面人”,并认为这一现象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严重羁绊,必须高度警醒。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知行合一”,要求党员干部既要加强理论学习,走在前列;又要结合实践,干在实处。[1]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的培养。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他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从知行合一的角度审视自己、要求自己、检查自己”,对领导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提出明确要求[2];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他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保持对党的忠诚心、对人民的感恩心、对事业的进取心、对法纪的敬畏心,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3]。因此,培养“知行合一”的有担当敢作为的党员干部,是新时代党的思想建设的核心要务。
一、培养“知行合一”党员干部的困境
“两面人”为何会知行分裂?王阳明认为:“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4]即不能像说的那样做的原因是不知、未知或缺乏真知。“两面人”对理想信念、党性修养的认知仅仅停留在表面,并未真正入脑入心,其实质还是假知。分析新时代党员干部面临的环境和自身的特点,可以认为,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有3个方面问题及原因。
有潮汐式灌水降温、人工辅助授粉、喷施叶面肥等防范措施。同时应拔除弱小植株,进行玉米病虫害喷药防治,改善田间小气候,减轻病虫害发生,增加单株生产能力,保证和增加玉米田间产量。在加强水肥管理的同时,还要注意病虫害防治,预防在高温条件下,病虫害的频发。
1.灌输式思想教育难以引起年轻党员干部的情感共鸣
年轻党员干部缺乏对党史的直接体验和深厚的情感,所以由外向内的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很难形成稳定的内化机制,使党员道德规范与主体内在意识较难融合[5],不易转化为党性修养和自觉行为。经历过革命历练的老党员直接参与了党建的重要历程,对党和志同道合的同志们怀有深厚的感情,因此传统的党性教育较容易深入他们的内心,引起共鸣。而新时代的共产党人接受的是灌输性思想教育,由于并非是亲身体验的真实感受,有感动很难深入内心,加上缺乏艰苦的实践历练,使得党性教育很难“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统一化思想教育难以激发年轻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力
年轻党员干部的个人成长环境和心理认知规律不尽相同,统一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很难激发出他们的自觉行动力,使得党员很难处理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形成正确的认知。经历过艰苦岁月的老党员理想统一、认知一致,即为了党和国家的发展,宁愿牺牲个人利益甚至宝贵的生命。而新时代党员干部正处于社会阶层的分化期,有的是含着金钥匙出生、一帆风顺,有的是父母寄予很大希望、刻苦拼搏,有的是依靠自身、自强不息等,理想信念及心理认知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单一化地向他们宣传一些英雄人物的模范事迹,以榜样进行教育,可能对极个别经历类似的党员干部会给予指导,激发他们的行动力,但对于绝大多数党员干部,较难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认知。
马克思人学理论的实践观将人的品性养成以科学定义与说明,即人的修身养性必须在实践中实现。因此,新时代党员干部“知行合一”的党性养成不是一种单纯的意识形态发展过程,也不是单单依靠制度的约束形成的,而是依靠在社会实践中历练自身,不断提高认识,从不知、未知、假知到真知,逐步将外在行为转化为内在品性。而内在品性又展现于外在行为的过程,最终达到“表里一致、内外兼修、知行合一”的境界。根据新时代党员干部及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结合党员干部培养的新要求,以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为视角,本文提出了培养“知行合一”党员干部的4个路径。
3.单一的思想教育缺乏对年轻党员干部政治能力的培养
马克思认为,只有追求和趋向理想,现实的行动才可能是自觉的、有信心的、乐观的和不断前进的,因为理想具有引导的力量。[8]这很好地诠释了马克思本人为了人类幸福、自由的理想目标,自觉自愿地历经艰苦所付出的巨大牺牲。
二、培养“知行合一”党员干部的四个路径
1.4.2 杂草调查 施药后详细记录杂草的受害症状(如生长抑制、失绿、畸形等)。杂草防效调查采用绝对值(数测)调查法,于施药后20 d进行,每小区随机取4点,每点调查0.25 m2,分别记载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种类、株数,计算株防效。分别收取小区内4点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称其鲜草质量,计算鲜质量防效(禾本科和阔叶杂草单独称质量)。
既然中学的统计作为数学课程的一部分,而且与概率放在一起,说明是以概率作为基础的,所以应该属于数理统计的范畴.比较好的方案是将选修2-3中的概率调整到必修3中,将必修3的统计内容调整到选修2-3,这样的调整有利于内容的连贯性与逻辑的严谨性.但有意思的是,中学数学必修3将统计放在了概率之前,而在选修2-3中又将统计放在了概率之后.也难怪在概率章节不介绍样本空间,在统计学中却讲到了抽样统计与样本概念,是不希望概念混淆?概率中的样本点与样本空间与统计中的样本值的确有所不同,也正是因为概念上有所差别,更应该加以辨别.简单地说,统计上一个容量为n的简单随机样本来自某个随机变量X的分布函数F,即:
1.实践历练党员干部的心智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Kolmogorov-Smimov检验考察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采用Levene检验考察数据的方差齐性。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
年轻党员干部肩负着国家改革发展的重任,也面临着极为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善于从政治上考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应具备的首要能力。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只关心党员能或不能做什么,不重视“怎么做、如何做”的能力学教育,这使得新时代党员干部面临很多的现实问题。很多党员一开始有理想、有初心、有使命感,但随着各种诱惑的左右夹击,稍有不慎或者缺乏应对的能力便步入歧途,一发不可收拾,主要还是因为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党性未实现主体内化。所以,立足于主体党性内化的视角提高年轻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新时代党员干部首先应该坚定共产主义最高理想信念,认定共产党人是否合格首要的是看有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针对一些共产党员信念不坚定、理想缥缈,即“对共产主义心存怀疑,认为那是难以实现的空想”的谬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共产党人没有信仰和理想,或者是信仰和理想不够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9],“没有远大理想或者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理想,都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10]。他对全党提出要求,要把共产主义事业看得高于一切,坚定为之奋斗终身的信念,自觉养成忠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大公无私、富于献身、不畏艰难困苦之心,并付诸实际行动。中国共产党通过坚定最高理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理想相结合,回答了“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实现的路径”,坚定了党员干部本应有的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应始终把理想信念教育看作党的思想道德建设的根基,将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党员干部培养的全过程。新时代“知行合一”的党员干部要通过坚定这一理想信念深刻认识“共产主义社会必将实现”的正确思想,自觉自愿地践行共产党员的使命。
3.激发党员干部的行为动力
因此,共产党员应该是党性和个性的统一,成为完整的、全面的、现实的、具体的人。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培养就是要让他们深刻理解这一思想,认识到追求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应该努力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内在统一。马克思认为,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人才能自由而全面地发展,“圣人”的德性才能绝对实现,同时才是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真正的统一。[11]因此,新时代党员干部归根到底还是归属于当代社会的普通人,培养过程中帮助不同的个体正确认知社会与个人利益的高度统一,对于激发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他们的行为动力至关重要。
马克思研究人的问题是从人的本质、人的需要、人的实践活动或生产劳动、人的社会关系、人的个性这五者的内在联系着手,归纳人的存在的4种基本存在,即自然存在、类存在、社会存在、个性存在。[8]可以认为,理解共产党员思想觉悟的关键是对人的这4种基本存在的深刻思考。新时代党员干部生活在现实的社会中,必将面临社会存在与个性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党性和个性的认知问题。一些资产阶级思想家往往只承认自我认识观,否认社会存在认知观。不少共产党员自私、功利甚至腐败,就是受到这类思想的影响,只看到个人的价值和利益。马克思认为,人的个性存在不是人生来就赋予个人的,而是在人的活动和社会化过程中,随着所掌握的社会文化内容、活动和交往形式以及承担某种社会职能形成的。所以可以认为,人的社会存在和个性存在实际上是一致的。[8]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它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并随实践不断发展的学说。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认为,共产党人必须在革命实践中历练,才可能成为有修养的人。新时代是国家发展全面破旧立新、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党员干部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应该勇于承担最艰难困苦的工作,历练自己,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循环往复,不断提升自身的党性修养,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党员干部只有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历练,才能对党性教育引起共鸣,才能坚定理想信念,才可能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中西方思想家普遍认为,越是历经磨难,越能培养出“圣人”。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的实践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干部,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干部。”[6]一些党员干部怕吃苦怕担当,正是说明他们缺失实践历练的党员党性,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习近平总书记认为,要压重担给新时代党员干部,要让他们经受吃劲岗位、重要岗位的磨练,让他们在实践中“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7],并形成一种风气。党员干部要自觉自愿地到艰苦岗位中去锻炼自己,并以此为荣。因此,能否经受得住长时间各种历练和实践考验,应该成为衡量党员干部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在基层、艰难困苦的地方,与人民群众紧密接触,面对复杂的实际矛盾和长期积累的困难,能做到以人民利益为核心解决实际困难,这需要共产党员的初心和智慧,长时间的磨练正是培养“知行合一”党员干部的关键路径。
4.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
马克思关于人的社会观是人学理论的一大进步。他认为,人的社会性有三层基本含义:一是合作性、群聚性和集体性;二是社交性和相互需要关系;三是社会规定性和制约性。其展示出人应具有的一定社会能力或社会力量,且正是通过社会交往过程,提高个体的效能。
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是党员效能的最好体现。共产党员如果没有较强的政治能力,很难处理各种现实的社会问题,也很容易犯错误。尤其随着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的侵入,不少党员干部意志不坚定,被个人利益蒙蔽了双眼,缺少应对外来思想渗透的能力,出现腐败、堕落的现象。这就要求新时代党员教育要触及灵魂,采用“情感体验—反思—对话交流”的教育方式,达到提高政治能力之目的。情感体验是党员干部学习道德价值的重要方式。这种体验式教学不仅是对象性的理性认知,更是在实践过程中,与主体自身的情感认同、价值观念和人生追求等因素的紧密联系,真正获得对共产党人道德规范的把握和认识。
反思如同自省,这是提高党员干部政治能力的核心。“吾日三省吾身”“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择其善者而为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等都是慎独自省的自我修养之道。毛泽东同志提倡共产党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说到底就是强调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利器”。党员干部只有不断认识自己、反思自己,深入思考自身的不足,通过不断学习再顿悟出真理,才能行进在“知行合一”的路上。
对话交流是提高政治能力的关键。要注重与共产党员群体及个人不同层面的对话交流,通过有效对话,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的互相理解,在平等、开放、理解的交流中,真诚地传递彼此的思想,达成双方思想与情感相互融合。同时,加强个人对群体及社会的理解与认知,提高其政治能力。情感体验、反思、对话交流等教育方式方法在党员干部培养过程中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同时,最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感悟、反思与认同,才能使新时代党员干部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参考文献
[1]洪向华.在知行合一中担当作为[EB/OL].(2019-04-04).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9/0404/c40531-31014011.html.
[2]新华社评论员.领导干部必须知行合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EB/OL].(2019-01-13).http://www.gov.cn/xinwen/2019-01/13/content_5357565.htm.
[3]习近平.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EB/OL].(2019-03-02).http://cpc.people.com.cn/n1/2019/0302/c64094-30953299.html.
[4]王阳明.传习录:上卷[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10.
[5]肖纯柏.论党性教育的时代内涵[J].理论探索,2013(4):36.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7]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3-06-29).http://www.gov.cn/ldhd/2013-06/29/content_2437094.htm.
[8]韩庆祥.马克思人学思想研究[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
[9]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16(9).
[10]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16.
[11]方世南.主体道德自觉:价值、功能与实现途径[J].江海学刊,2001(06):84-89.
DOI:10.16653/j.cnki.32-1034/f.2019.017.014
(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大学)
标签:党员干部论文; 新时代论文; 中国共产党论文; 马克思论文; 党性论文; 政治论文; 法律论文; 党的建设论文; 组织建设论文; 《改革与开放》2019年第17期论文; 苏州科技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