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探讨——以南京生态科技岛为例

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探讨——以南京生态科技岛为例

身份证号码:37292419820721xxxx210019

摘要:绿色生态城区的建设基础是“绿色化”由单体转变为区域融合,绿色建筑技术从单项应用向综合集成转化。而海绵城市出现在高速城镇化、城市水安全、水环境等问题的背景下,通过南京生态科技岛对海绵技术的应用,对城市建设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思考方向。

关键词:绿色生态城区;海棉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

1绿色生态城区与海绵城市的理论内涵

1.1绿色生态城区

根据《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及《“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中规定,绿色生态城示范城区面积不小于1.5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内容主要包含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绿色建筑、资源与碳排放、绿色交通等。由此可知,绿色生态城区是一种强调生态环境综合平衡的全新城市发展模式,现阶段,全国各地城市已经大面积普及了绿色建筑,“绿色化”逐步由个体升级为地区融合,同时绿色建筑技术也不断更新升级,有单项运用提升到综合集成,由此营运而生一种绿色生态城市区建设模式。

1.2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实现城市良性水循环,确保水生态安全[2]。“海绵城市建设”是绿色生态城区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方面的建设目标之一,旨在减轻开发建设对城市水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根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最大限度的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总的要求是: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上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达到80%以上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2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

2.2规划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基本流程

海绵城市是个系统工程,建设基本流程按照“生态为本、自然循环,规划引领、统筹推进,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基本原则,以城市的总体规划为导向,再有计划、有目的性的细化城市规划的程序步骤。提倡政府主导、部门协作,排水、道路、园林、交通等各专业相互协作与衔接,充分发挥水系、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2.3规划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措施

依据海绵城市建设原则,规划措施应体现本地特色,具有本土适应性,技术经济可行性和目标可达性。具体而言,首先,规划城市生态空间。城市开发在划定城市边界、明确城市规模的同时应重视开发监控,保护生态环境,严格制定城市建设蓝线,注重开发雨水系统,做好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等系统与城市水体间的衔接工作,避免水体被二次污染,防止城市无序建设。其次,确保基本透水面积。根据用途与性质的差异,设定出适合的绿地率、透水铺装率等指标,以此确保城市透水正常进行。最后,控制地表径流合理化,科学地划定雨水排水区。

3案例——以南京建邺区江心洲生态科技岛为例

3.1概况

南京生态科技岛位于长江主航道与河西新城之间,东隔夹江与主城的河西新城区相邻,西隔长江主航道与江北新区相望。规划总用地面积约为15.21平方公里。岛上地势平坦、属长江漫滩地貌,水网密布,自然环境优越、生态资源丰富,绿化覆盖率高,是重要的生态敏感区,是长江洲岛湿地保护区的有机组成,是南京珍贵的滨水地域。

3.2规划措施:

针对江心洲短历时降雨量大、地形低洼平坦、绿地水面率高、土壤渗透性弱、地下水位高等特点,因地制宜的提出构建大中小海绵体系。即以大海绵(岛内水绿网)为核心,严格控制岛内水面率及绿地空间,并运用先进海绵技术的植入提高大海绵系统的存蓄、净化能力,尽量避免人工性措施的建设。同时适当辅以中小海绵(道路地块低影响设施等)及灰色基础设施(管网、泵站等)建设,最终使全岛实现总体海绵建设目标。具体规划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水安全系统构建:通过防洪系统、内河水系统、雨水管网系统等的现状分析与研究,提出防洪要求,制定出防洪系统方案、内河水系排水系统、排水管网系统、内涝防治系统,系统优化雨水行泄通道。最终构建成水安全体系。

2、水生态系统构建:通过现状径流总量控制率测算,河道生态护岸现状分析,构建径流总量控制系统及水生态保护与恢复系统。达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在85%以上,生态岸线比例达到90%以上,水面率达到6.5%以上。

3、水环境系统构建:通过水环境现状分析,对点源污染分析和面源污染分析,针对岛上的现状情况提出污染物总量及末端处理措施,建设了四处人工湿地。

4、水资源系统构建:通过城市用水结构分析,雨水利用方式分析,提出雨水收集利用工程措施,在地块内通过调蓄设施,收集雨水用作地块道路浇洒、绿化等。

通过以上系统的构建,因地制宜采取微地形、植草沟、雨水花园、小型人工湿地等方式,形成了石笼挡墙、生态护坡、生态浮岛、雨水花园等分散式消纳与集中式调蓄相结合的低影响开发设施,有效阻止了雨水对护坡的冲刷、加强了对初期雨水的进化处理提高了道路对雨水的渗滞能力,达到了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减少影响的要求及目标。

4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建设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具有极大的生态意义,一方面,它能在极大程度上帮助缓解城市雨水洪水危害,减轻城区基础设施的排水压力;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净化收集到的水资源,有助于水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并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规划建设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需遵循以下三点原则。第一,坚持以问题与目标为导向,其中,问题指的是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等问题,目标指的是建设整个海绵城市的总目的。第二,坚持以绿色、生态、节约为前提。第三,坚持以全生命周期的经济效益为综合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吕伟娅,管益龙,张金戈等.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探讨[J].中国园林,2015,31(6):42-47.

[2]杨静.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6(05):71-72.

[3]吴权坤.海绵城市规划在绿色生态城区中的应用初探[J].建筑知识,2016(01):38-39.

(《海绵城市建设流程的研究与探讨》薛奕忠-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7,3)

(绿色生态城区发展现状与趋势(上)来源:工程建设标准与实践作者:李迅、李冰2016/7/7)

标签:;  ;  ;  

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探讨——以南京生态科技岛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