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龙虾的生物学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黄东科,梁华芳,张志,温崇庆[1](2017)在《温度对波纹龙虾存活、摄食、蜕壳和生长的影响》文中认为波纹龙虾是热带和亚热带重要经济虾类,养殖潜力巨大。本文进行温度渐变和骤变对波纹龙虾存活、摄食影响试验,以确定存活和摄食的水温范围;进行了波纹龙虾在不同温度条件下(22、25、28、31、34℃)对其存活率、饵料用效率、蜕壳和生长情况的影响试验,以确定最适养殖水温,试验时间90 d。结果表明:波纹龙虾的生存温度范围为13—36℃,适宜温度为20—30℃。在温度22—31℃范围内,波纹龙虾的存活率和特定生长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表现为先升后降,在28℃达到最大值,各组之间差异显着(P<0.05);温度显着影响波纹龙虾对鲜活饵料的利用效率,饵料系数最高的是31℃组,为6.43±0.28;28℃组的波纹龙虾饵料系数最低,为5.75±0.70,与其它各组有显着差异(P<0.05)。波纹龙虾的蜕壳周期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缩短,31℃组周期最短(16.7 d),22℃蜕壳周期最长(18.8 d),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综合以上因素考虑,波纹龙虾养殖水温宜控制在28℃。
林星,邱金海,严志洪[2](2016)在《中国龙虾生物学特征及浅海筏式笼养技术》文中提出阐述了中国龙虾生物学特征及浅海筏式笼养的场所与设施、苗种选择与放养、分笼养殖、投喂技术、饲养管理及病害防治等技术。
林星,邱金海[3](2016)在《中国龙虾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测定分析了中国龙虾(Panulirus stimpsoni)肌肉营养成分,并对其营养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中国龙虾肌肉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和总糖含量分别为76.51%、21.30%、0.05%、1.58%、0.56%;肌肉(干样)检出17种氨基酸,总量(TAA)为81.24%,其中必需氨基酸总量(TEAA)为29.55%,占氨基酸总量的36.37%,与非必需氨基酸总量(TNEAA)的比值为71.78%,符合FAO/WHO的理想模式;鲜味氨基酸总量(TDAA)为29.84%,占氨基酸总量的36.74%;根据氨基酸评分(AAS)结果,中国龙虾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异亮氨酸和苏氨酸;而根据化学评分(CS)结果,其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甲硫氨酸+胱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74.91,属于氨基酸较为平衡的虾类;中国龙虾肌肉不饱和脂肪酸总量(TUFA)占脂肪酸总量的52.4%,与饱和脂肪酸总量(TSFA)的比值为2.28,脂肪质量较高;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TPUFA)、花生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30.8%、19.6%和10.0%,远高于其他几种经济虾类;富含磷、钾、锌和铁等矿物元素。总之,中国龙虾是一种富含鲜味氨基酸、EPA、DHA和矿物元素的优质海产龙虾,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是人们追求的理想食品。
黄东科[4](2014)在《温度、盐度、密度和饵料对波纹龙虾存活、摄食和生长的影响》文中提出龙虾是世界上的名贵食用虾类,养殖潜力巨大。生态因子对波纹龙虾(Panulirus homarus)存活和生长影响的研究,对指导实际生产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不同温度、盐度、密度以及饵料对波纹龙虾存活、摄食和生长的影响,探讨了我国波纹龙虾最适的生长水温、盐度、密度、饵料种类以及投饵频率。实验结果如下:1、波纹龙虾的生存极限温度范围为1336℃,适宜温度为2030℃。在温度2231℃范围内,波纹龙虾的存活率、特定生长率,都随着温度的增加表现为上升后下降,在28℃达到最大值,各组之间差异显着。波纹龙虾的体长、体重增长率以及特定增长率均与温度呈二次函数关系,其表达式分别:其表达式分别为:LGR=-0.0042t2+0.2293t-1.888,R2=0.8718;WGR=-0.0525t2+2.9361t-32.723,R2=0.9573;SGR=-0.0061t2+0.3446t-2.3704,R2=0.9607。饵料系数最高的是31℃组,值为6.43±0.28;28℃组的波纹龙虾饵料系数最低,为5.75±0.30,与其它各组有显着性差异。波纹龙虾的蜕壳周期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缩短。31℃组的脱壳周期最短,22℃组的脱壳周期最长。28℃组波纹龙虾的脱壳增重率最大(64.24±6.98)%,脱壳增重率最低的是31℃组(56.44±9.81)%。2、波纹龙虾的耐受盐度范围为945,存活和生长的适宜盐度为2040。在盐度1632的范围内,波纹龙虾的存活率、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都随着盐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盐度28时达到最大值;饵料系数随着盐度上升而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在盐度28时达到最小值,各组间差异显着。波纹龙虾的体长、体重增长率以及特定增长率均与温度呈二次函数关系,其表达式分别:LGR=-0.1719s2+10.527s-114.23,R2=0.986;WGR=-2.4772s2+141.95s-1758.5,R2=0.9704;SGR=-0.0145s2+0.8324s-10.401,R2=0.9814。盐度为1834时,波纹龙虾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先下降再升高,盐度26和30时较小,耗氧率分别为(0.1305±0.0105)mg/(g·h)和(0.1314±0.0052)mg/(g·h),排氨率分别为(0.1733±0.0039)mg/(g·h)和(0.1724±0.0044)mg/(g·h)。波纹龙虾耗氧率(RO)和排氨率(RN)与体质量呈负相关,其关系式可分别表示为RO=2.9333W-0.7343和RN=1.1291 W-0.3011。3、在密度540尾/m2范围内,波纹龙虾的存活率随着密度的上升而下降,40尾/m2波纹龙虾的存活率最低,为(76.25±8.83)%。饵料系数随密度的增大表现为先降后升。密度30尾/m2组饵料系数最低,为8.20±2.43,饵料系数最高的是5尾/m2组,达16.13±3.76。体长、体重增长率以及特定增长率均与密度呈二次函数关系,其表达式分别:LGR=-0.1719x2+10.527x-114.23,R2=0.986;WGR=-2.4772x2+141.95x-1758.5,R2=0.9704;SGR=-0.0011x2+0.0545x+0.46,R2=0.7847(x代表密度)。波纹龙虾血清中的非特异性免疫因子:T-SOD、POD、PO和溶菌酶活性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而下降。40尾/m2组的T-SOD、POD、PO和溶菌酶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显着。4、以叫姑鱼、凡纳滨对虾、褶牡蛎、枪乌贼以及四种混合的饵料实验结果显示,四种饵料混合组的波纹龙的成活率、体长增长率、体重增长率以及特定生长率都是最高的,并且有显着性差异;其次是褶牡蛎组的波纹龙虾;而饵料系数刚好相反。说明,鱼、虾、贝混合投喂的效果好于单一投喂效果。单一投喂的饵料中牡蛎,即贝类的效果较好,杂虾次之,杂鱼的效果最差。投饵频率的试验结果显示,在1次/d3次/d时,随着投饵频率的加大,波纹龙虾的体重增长率和特色生长率均有显着升高。之后,随着投饵频率的增大(4次/d和5次/d),波纹龙虾的体重增长率和特色生长率却均稍微下降,但各组间(3次/d、4次/d和5次/d)的差异性不显着。
刘丽,杨新龙,刘楚吾,罗丽沙[5](2012)在《南海海域常见龙虾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文中提出运用RAPD技术分析了南海海域黄斑龙虾、锦绣龙虾、密毛龙虾、杂色龙虾、波纹龙虾、中国龙虾、日本龙虾7种常见龙虾的种内和种间遗传多样性、种间亲缘关系及种质特异性标记。研究结果显示,7种龙虾的遗传多样性均较丰富,种质资源良好,其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为73.39%~89.12%,平均遗传距离为0.2134~0.4044,平均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0834~0.1990;对7个种的种间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表明,日本龙虾与密毛龙虾的亲缘关系最近,与杂色龙虾的亲缘关系最远。
梁华芳,杜国平,刘顺羽[6](2011)在《中国龙虾耗氧率及窒息点的研究》文中指出研究了中国龙虾在不同温度、盐度及pH条件下的耗氧率和窒息点。试验结果表明,耗氧率随着水温的上升而上升,由25℃的0.0931mg/(g.h)升至33℃的0.2061mg/(g.h);而盐度变化对中国龙虾耗氧率的影响并不显着,在盐度为28和31时,耗氧率较低,分别为0.1033mg/(g.h)和0.1082mg/(g.h)。低pH对中国龙虾耗氧率有较大影响,当pH由7.3升至8.0时,耗氧率由0.3028mg/(g.h)降至0.1092mg/(g.h)。在水温29℃、盐度28、pH 8.0条件下,体质量97g的中国龙虾的窒息点为0.1561mg/L。
梁华芳,杜国平,罗开练[7](2011)在《3种消毒剂对中国龙虾的急性毒性试验》文中研究表明采用高锰酸钾、甲醛和强氯精3种消毒剂对中国龙虾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高锰酸钾对中国龙虾的24、48、72和96h的LC50分别是4.49、4.44、4.39和4.22mg/L,安全浓度是1.32mg/L。甲醛对中国龙虾24、48、72和96h的LC50分别是135.19、125.22、125.22和121.79mL/m3,安全浓度为34.80mL/m3。强氯精对中国龙虾的24、48、72和96h的LC50分别为40.97,36.63,36.25mg/L和36.25mg/L。安全浓度为8.68mg/L。
姜永华,颜素芬[8](2009)在《中国龙虾卵子发生及卵黄发生的超微结构观察》文中指出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中国龙虾(Panulirus stimpsoni)卵子发生过程中卵母细胞内部结构的变化及卵母细胞卵黄发生的全过程。结果表明,卵原细胞结构简单,细胞器不发达。卵黄发生前和卵黄发生早期的卵母细胞内部结构变化明显,核膜凹凸不平,卵质中细胞器极为丰富和发达。卵黄发生中期是内源性卵黄大量形成的阶段,多种细胞器活跃参与形成。其中,囊泡状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是形成卵黄的主要细胞器,丰富的游离核糖体以直接和间接方式参与形成卵黄粒,溶酶体通过泡状和髓状2种方式形成卵黄粒,高尔基体通过芽生形成小囊泡的方式参与卵黄粒的形成。卵黄发生晚期细胞质中出现大量电子密度不等的卵黄粒,同时,卵质膜通过胞饮作用参与外源性卵黄的形成。成熟卵母细胞中充满高电子密度卵黄粒,细胞器稀少。本研究还探讨了卵母细胞内部结构的变化与卵黄发生的关系及各种细胞器在卵黄形成中的作用。
姜永华,颜素芬[9](2009)在《中国龙虾消化道的组织学与组织化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应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中国龙虾的消化道.消化道可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前肠包括口、食道和胃,胃可分为贲门胃和幽门胃,贲门胃内有由几丁质齿、嵴和刚毛组成的胃磨,幽门胃内则有由几丁质板、衬垫及栉状刚毛组成的过滤器.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消化道壁由粘膜层、结缔组织层、肌肉层和外膜构成;除中肠外,其余消化管壁上皮均覆盖有几丁质层;消化道上皮基本由单层柱状细胞构成;肌肉层从排列上可分为纵肌、环肌和放射肌,主要由平滑肌构成,其中食道壁肌肉为骨骼肌;外膜不明显.组织化学研究表明,消化道各段中,几丁质表层的多糖物质含量较多,结缔组织和粘液腺中的次之,中、后肠上皮细胞中含少量糖原;肌肉细胞内含丰富的蛋白质和部分脂类,结缔组织和各段上皮的含量次之.还探讨了中国龙虾消化道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颜素芬,姜永华[10](2009)在《中国龙虾卵子发生及卵巢发育的组织学研究》文中认为采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中国龙虾(Panulirus stimpsoni)的卵子发生、卵巢结构和发育。根据卵细胞的大小、形状、核仁的形态及数目、卵黄颗粒的积累情况、卵母细胞与滤泡细胞的关系等,可将卵子的发生分为卵原细胞、卵黄发生前卵母细胞、卵黄发生卵母细胞和成熟卵母细胞等四个时期;卵巢壁由结缔组织外膜和内生殖上皮构成,生殖上皮分化产生卵原细胞和滤泡细胞;卵巢的结构单位是卵母细胞发育区。根据卵巢的体积、颜色和主体卵细胞的类型等,可将中国龙虾的卵巢发育分为形成期、发育期、将成熟期、成熟期和恢复期共五期。
二、中国龙虾的生物学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龙虾的生物学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1)温度对波纹龙虾存活、摄食、蜕壳和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
1.1 波纹龙虾苗 |
1.2 试验海水 |
1.3 饵料 |
2 方法 |
2.1 温度骤变对波纹龙虾存活和摄食的影响 |
2.2 温度渐变对波纹龙虾存活和摄食的影响 |
2.3 温度对波纹龙虾生长的影响 |
2.3.1 实验设计 |
2.3.2 生长指标计算公式 |
2.4 数据处理及统计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温度骤变对波纹龙虾存活和摄食的影响 |
3.1.1 温度骤变对波纹龙虾存活的影响 |
3.1.2 温度骤变对波纹龙虾摄食的影响 |
3.2 温度渐变对波纹龙虾存活和摄食的影响 |
3.3 温度对波纹龙虾生长的影响 |
3.3.1 温度对波纹龙虾体重增长的影响 |
3.3.2 温度对波纹龙虾存活和饵料系数的影响 |
3.3.3 温度对波纹龙虾脱壳周期的影响 |
3.3.4 蜕壳龙虾的体重增长率 |
4 讨论 |
4.1 温度骤变和渐变对波纹龙虾存活和摄食的影响 |
4.2温度对波纹龙虾蜕壳和生长的影响 |
(2)中国龙虾生物学特征及浅海筏式笼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龙虾生物学特性 |
1.1 形态特性 |
1.2 生态习性 |
1.2.1 栖息与活动 |
1.2.2 食性与摄食 |
1.2.3 对环境的适应性 |
1.2.3. 1 温度 |
1.2.3. 2 盐度 |
1.2.3. 3 p H值 |
1.2.3. 4 溶解氧 |
1.3 繁殖习性 |
1.3.1 受精与孵化 |
1.3.2 幼体发育 |
1.4 生长与蜕壳 |
2 中国龙虾浅海筏式笼养技术 |
2.1 养殖场所与设施 |
2.1.1 养殖海区选择 |
2.1.2 养殖设施基本结构 |
2.1.2. 1 筏架构建 |
2.1.2. 2 养殖笼构造及吊挂 |
2.2 苗种选择与放养 |
2.3 分笼养殖 |
2.4 投喂技术 |
2.5 饲养管理 |
2.6 病害防治 |
2.7 适时收获 |
3 结语 |
(4)温度、盐度、密度和饵料对波纹龙虾存活、摄食和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波纹龙虾的概况 |
1.1.1 波纹龙虾的分类地位和地理分布 |
1.1.2 波纹龙虾的形态特征 |
1.1.3 波纹龙虾的生活习性 |
1.1.4 波纹龙虾的食性 |
1.1.5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 环境因子对虾蟹生长影响的研究概况 |
1.2.1 温度对虾蟹生长的影响 |
1.2.2 盐度对虾蟹生长的影响 |
1.2.3 密度对虾蟹生长的影响 |
1.2.4 饵料对虾蟹生长的影响 |
1.2.5 脱壳与生长 |
1.3 目的意义 |
2 温度对波纹龙虾存活、摄食、生长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
2.1 材料 |
2.1.1 波纹龙虾 |
2.1.2 试验海水 |
2.1.3 饵料 |
2.2 方法 |
2.2.1 温度骤变对波纹龙虾的影响 |
2.2.2 温度渐变对波纹龙虾的影响 |
2.2.3 温度对波纹龙虾生长的影响 |
2.2.4 温度对消化器官的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
2.3 数据处理及统计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温度骤变对波纹龙虾存活和摄食的影响 |
2.4.2 温度渐变对波纹龙虾存活和摄食的影响 |
2.4.3 温度对波纹龙虾生长的影响 |
2.4.4 温度对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
2.5 讨论 |
2.5.1 温度骤变和渐变对波纹龙虾存活和摄食的影响 |
2.5.2 温度对波纹龙虾生长的影响 |
2.5.3 温度对消化酶的影响 |
3 盐度对波纹龙虾存活、摄食、生长和耗氧率的影响 |
3.1 材料 |
3.1.1 波纹龙虾 |
3.1.2 试验海水 |
3.1.3 饵料 |
3.2 方法 |
3.2.1 盐度骤变对波纹龙虾的影响 |
3.2.2 盐度渐变对波纹龙虾的影响 |
3.2.3 盐度对波纹龙虾生长的影响 |
3.2.4 盐度对波纹龙虾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
3.3 数据处理及统计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盐度突变对存活和摄食的影响 |
3.4.2 盐度渐变对存活和摄食的影响 |
3.4.3 盐度对波纹龙虾生长的影响 |
3.4.4 盐度对波纹龙虾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
3.5 讨论 |
3.5.1 盐度骤变和渐变对波纹龙虾存活和摄食的影响 |
3.5.2 盐度对波纹龙虾生长的影响 |
3.5.3 盐度对波纹龙虾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
4 养殖密度对波纹龙虾存活、摄食和生长的影响 |
4.1 材料 |
4.1.1 波纹龙虾 |
4.1.2 试验海水 |
4.1.3 饵料 |
4.2 方法 |
4.2.1 密度设置 |
4.2.2 样品采集和分析 |
4.2.3 生长指标计算公式 |
4.3 数据处理及统计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密度对波纹龙虾体长和体重的影响 |
4.4.2 密度对波纹龙虾存活和饵料系数的影响 |
4.4.3 密度对脱壳周期和脱壳增长率的影响 |
4.4.4 密度对非特异性免疫性酶活性的影响 |
4.5 讨论 |
4.5.1 密度对波纹龙虾存活的影响 |
4.5.2 密度对波纹龙虾生长的影响 |
4.5.3 密度对非特异性免疫性酶活性的影响 |
5 饵料和投饵频率对波纹龙虾生长和转化率的影响 |
5.1 材料 |
5.1.1 波纹龙虾 |
5.1.2 试验海水 |
5.1.3 饵料种类 |
5.2 方法 |
5.2.1 不同饵料对波纹龙虾存活率和生长的影响 |
5.2.2 投饵频率对波纹龙虾生长的影响 |
5.2.3 生长指标计算公式 |
5.3 数据处理及统计 |
5.4 结果与分析 |
5.4.1 不同饵料对波纹龙虾生长的影响 |
5.4.2 投饵频率对生长的影响 |
5.5 讨论 |
5.5.1 饵料种类对生长的影响 |
5.5.2 投饵频率对生长的影响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5)南海海域常见龙虾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仪器与试剂 |
1.3 DNA的制备 |
1.4 引物筛选 |
1.5 PCR反应条件及结果检测 |
1.6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引物筛选 |
2.2 种内遗传多样性 |
2.3 种间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 |
2.4 种间特异性标记 |
3 讨论 |
3.1 遗传多样性分析 |
3.2 基于形态学和分子数据的进化树比较 |
(6)中国龙虾耗氧率及窒息点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龙虾 |
1.2 耗氧率测定 |
1.3 窒息点的测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水温对中国龙虾耗氧率的影响 |
2.2 盐度对中国龙虾耗氧率的影响 |
2.3 pH对中国龙虾耗氧率的影响 |
2.4 中国龙虾耗氧率的昼夜变化 |
2.5 中国龙虾的窒息点 |
3 讨论 |
3.1 水温对中国龙虾耗氧率的影响 |
3.2 盐度和pH对中国龙虾耗氧率的影响 |
3.3 中国龙虾耗氧率的昼夜变化 |
3.4 中国龙虾的窒息点 |
(7)3种消毒剂对中国龙虾的急性毒性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龙虾 |
1.2 试验用水及器具 |
1.3 试验药品 |
1.4 试验方法 |
1.4.1 高锰酸钾毒性试验方法 |
1.4.2 甲醛毒性试验方法 |
4.4.3强氯精对中国龙虾的毒性试验方法 |
1.5 数据处理 |
2 结果 |
2.1 高锰酸钾对中国龙虾的毒性 |
2.2 甲醛对中国龙虾的毒性 |
2.3 强氯精对中国龙虾的毒性 |
3 讨论 |
3.1 中国龙虾对消毒剂的中毒反应 |
3.2 高锰酸钾对中国龙虾的毒性作用 |
3.3 甲醛对中国龙虾的毒性作用 |
3.4 强氯精对中国龙虾的毒性作用 |
(8)中国龙虾卵子发生及卵黄发生的超微结构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卵子发生 |
2.1.1 卵原细胞 |
2.1.2 卵黄发生前卵母细胞 |
2.1.3 卵黄发生卵母细胞 |
2.1.4 成熟卵母细胞 |
2.2 卵黄发生 |
2.2.2 溶酶体 |
2.2.3 线粒体 |
2.2.4 游离核糖体 |
2.2.5 高尔基体 |
2.2.6 卵质膜的胞饮作用 |
3 讨论 |
3.1 卵核变化与卵黄发生的关系 |
3.2 卵黄的来源 |
3.3 各细胞器的变化及其在卵黄发生中的作用 |
(9)中国龙虾消化道的组织学与组织化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2.1 中国龙虾消化道的形态学观察 |
2.2 中国龙虾消化道的组织学观察 |
2.3 消化道的组织化学观察 |
3 讨论 |
(10)中国龙虾卵子发生及卵巢发育的组织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2.1 卵巢的解剖结构 |
2.2 卵巢的组织结构 |
2.3 卵子发生分期 |
2.3.1 卵原细胞 |
2.3.2 卵黄发生前卵母细胞 |
2.3.3 卵黄发生卵母细胞 |
2.3.3.1 卵黄发生前期 |
2.3.3.2 卵黄发生中期 |
2.3.3.3 卵黄发生后期 |
2.3.4 成熟卵母细胞 |
2.4 卵巢发育分期 |
2.4.1 形成期 |
2.4.2 发育期 |
2.4.3 将成熟期 |
2.4.4 成熟期 |
2.4.5 恢复期 |
3 讨论 |
3.1 卵巢的形态结构 |
3.2 卵子发生 |
3.3 卵巢发育分期 |
四、中国龙虾的生物学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 [1]温度对波纹龙虾存活、摄食、蜕壳和生长的影响[J]. 黄东科,梁华芳,张志,温崇庆. 生态学报, 2017(18)
- [2]中国龙虾生物学特征及浅海筏式笼养技术[J]. 林星,邱金海,严志洪. 江苏农业科学, 2016(09)
- [3]中国龙虾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评价[J]. 林星,邱金海. 养殖与饲料, 2016(05)
- [4]温度、盐度、密度和饵料对波纹龙虾存活、摄食和生长的影响[D]. 黄东科. 广东海洋大学, 2014(01)
- [5]南海海域常见龙虾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刘丽,杨新龙,刘楚吾,罗丽沙. 水产科学, 2012(03)
- [6]中国龙虾耗氧率及窒息点的研究[J]. 梁华芳,杜国平,刘顺羽. 水产科学, 2011(10)
- [7]3种消毒剂对中国龙虾的急性毒性试验[J]. 梁华芳,杜国平,罗开练. 水产养殖, 2011(07)
- [8]中国龙虾卵子发生及卵黄发生的超微结构观察[J]. 姜永华,颜素芬. 中国水产科学, 2009(05)
- [9]中国龙虾消化道的组织学与组织化学研究[J]. 姜永华,颜素芬.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3)
- [10]中国龙虾卵子发生及卵巢发育的组织学研究[J]. 颜素芬,姜永华. 海洋科学, 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