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红工艺论文_徐奕鼎,雷攀登,丁勇,黄建琴,胡善国

导读:本文包含了祁红工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祁门,名优,糖苷酶,毛茶,糖苷,工艺,含水量。

祁红工艺论文文献综述

徐奕鼎,雷攀登,丁勇,黄建琴,胡善国[1](2016)在《名优祁红初制中的提香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6CTH-3型柜式茶叶提香机,进行茶坯含水量和提香温度对名优祁红品质影响试验,茶坯含水量分别处理为高(29.47%)、中(15.11%)、低(8.69%)3个水平;提香温度设为低(65℃)、中(80℃)、高(95℃)3个水平,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结果表明:提香温度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大于茶坯水分含量;不同提香温度与不同茶坯水分含量组合处理,对名优祁红感官品质的外形和内质(香气、滋味)及综合评分影响显着(P<0.05),而对汤色和叶底影响不显着;对茶叶生化成分水浸出物、氨基酸、可溶性糖和茶褐素含量影响显着(P<0.05),但对咖啡碱、茶多酚、茶红素和茶黄素含量影响未达显着水平。茶坯含水量高时采用低温提香,茶叶甜香欠爽,稍有发酵味,滋味欠醇爽;茶坯含水量低时采用高温提香,茶叶香气呈现火功过足,滋味略有高火味。因此,名优祁红提香工序,将茶坯水分含量控制在15%上下,温度控制在80℃左右,有利于其综合品质提升。(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6年19期)

周世威,徐乾,孙西杰,陆国富[2](2015)在《祁红初制自动化生产线及工艺技术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全文介绍了祁红初制自动化生产线中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各工序的生产过程及工艺技术特点,以及动态循环萎凋和动态变温发酵等新工艺技术。萎凋采用萎凋机对茶鲜叶进行动态循环萎凋;揉捻采用初揉-解块筛分-复揉的揉捻方式;发酵采用动态变温发酵;烘干采用毛火-回潮-足火的干燥方式。自动化生产线的建立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改善了生产的卫生状况,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新工艺技术的发明在保证祁红传统加工要求的基础上,一定程度地提高了产品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茶叶加工》期刊2015年02期)

徐奕鼎,丁勇,黄建琴,雷攀登,方吴云[3](2014)在《名优祁红初制中的揉捻与发酵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名优祁红初制中普遍反映的揉捻困难和发酵程度难掌控的问题。选用‘祁门槠叶’种一级鲜叶原料,经相同萎凋后,以传统祁红初制工序为对照,揉捻方式(A)设置A1(一次空揉+轻压)、A2(二次空揉+轻压)、A3(二次空揉+轻压+稍重压)3处理;发酵程度(B)设置B1(偏轻,黄红色)、B2(适中,铜红色)、B3(稍重,红褐色)3处理。通过对揉捻叶的细胞破损率、成条率和芽叶完整率的测定比较,优选最佳的揉捻方式;根据对干茶样品的感官审评与生化成分分析结果,选择最适宜的发酵程度。结果表明:揉捻A3处理,叶细胞破损率87.4%,成条率84.6%,芽叶完整率59.7%,比较符合名优祁红初制的揉捻要求;发酵B2处理制得的茶样,主要生化成分比例协调,感官审评综合评分94.10分,发酵程度适宜。因此,名优祁红初制中的揉捻工序选用A3揉捻方式为好,发酵程度掌控在B2为宜。(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4年21期)

徐乾,陆国富,苟林,丁寅寅,韦玲冬[4](2013)在《祁红香螺加工新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祁红香螺生产效率低,碎茶率高,金毫不明显,叶底发暗等缺点。本实验对萎凋时间、做形、干燥温度等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鲜叶采用萎凋槽萎凋约4~8h;炒锅做形的初温为100~120℃,当茶叶含水率为55%~60%时开始做形;采用90~100℃,20min~30min将茶叶干燥的新工艺。新工艺"红香螺"金毫显露,并且碎茶率降低,提高了"红香螺"的制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本文来源于《茶业通报》期刊2013年04期)

文勇[5](2002)在《祁红的香气形成与加工工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取楮叶群体鲜叶作为供试材料,用经典的SDE法和AmberliteXAD-2树脂吸附法分析了祁门红茶“祁门香”的特征成分,同时通过不同加工工艺过程的比较实验,用SDE法研究了祁门红茶游离态香气成分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此外,采用沸乙醇浸提法,对祁门红茶加工过程中糖苷类香气前体的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多酚类物质的含量变化,分析糖苷类香气前体的含量变化与多酚类物质的氧化偶联关系。并结合感官审评,进而摸索一套保持和改善祁红香气,提高祁红内质的新的加工工艺。 研究结果表明,用Amberlite XAD-2树脂法能有效提取分离祁门红茶“祁门香”的特征香气成分,以SDE法作为有效的补充和映证,以香叶醇、苯甲醇、2-苯乙醇等含量高,并具有花香的配糖体酶解释放后形成游离态香气成分如芳樟醇、橙花叔醇、橙花醇、顺-3-己烯醇等是祁门红茶“祁门香”的特征香气成分。 在红碎茶生产过程中,作为与糖苷类香气前体的水解释放密切相关的内源糖苷酶,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在萎凋阶段呈逐渐增强趋势,至萎凋结束,酶活性达最高值,揉切开始酶活性明显下降,后在发酵阶段一直呈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趋于平稳。β-葡萄糖苷酶的变化趋势与游离态香气的逐渐增加和键合态香气成分的减少呈较好的对应关系。工夫红茶加工过程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在萎凋与揉捻阶段持续上升,揉捻结束达最大值,发酵阶段酶活持续下降。工夫红茶加工过程中,揉捻阶段叶细胞并未充分破碎,使多酚类物质与酶的结合不充分,酶活性下降较少,但细胞损伤,水解酶活性会升高,因而最终结果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反而继续上升,致使发酵阶段酶活性大于红碎茶,为工夫红茶香气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研究显示,鲜叶在萎凋阶段,糖苷类香气前体含量较鲜叶有所提高,至萎凋结束,含量达到最大,然后鲜叶一经揉切,其糖苷类香气前体的含量开始下降,并且随着发酵时间的延续,这种下降趋势更为明显,与之相对应,儿茶素的含量也逐渐降低。而伴随着糖苷类香气前体含量的持续下降和儿茶素含量的逐渐降低,游离态香气成分的含量呈波动性增加。工夫红茶加工过程中糖苷类香气前体与儿茶素的变化趋势与红碎茶类似,即伴随着儿茶素含量的持续下降,糖昔类香气前体的含量也逐渐降低,游离态香气含量则逐渐升高。儿茶素的氧化减少趋势与茶叶香气总量及其菇烯醇类的增加趋势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储叶种鲜叶存在酚类物质总量偏低,通过把祁红的传统制法与 CTC工艺相结合,充分利用储叶种鲜叶中EGC及其他简单几茶素含量高的优势,通过适度萎凋促进糖昔类香气前体的释放,在揉切和发酵中,利用 CTC艺的快速发酵工艺促进多酚类物质的转化,取两者之长,在保持和改善“祁门香”的基础上,创制了改善祁红内质的新的加工工艺,即:鲜叶一萎凋一LTP-CTC两次一发酵一烘干。(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期刊2002-06-01)

黄建琴,丁勇,张必桦,王烨军,袁自春[6](2001)在《祁红香螺茶配套机制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就萎凋程度、揉捻时间、做形温度对机制祁红香螺茶品质的影响作了对比试验,就不同加工工艺对茶叶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较为完善的机制工艺方案。(本文来源于《茶叶机械杂志》期刊2001年04期)

吴子绩[7](1987)在《浅谈“祁红”毛茶加工原理与作业机械的工艺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经初制后的红毛茶,还必须通过精制加工才能成为商品。茶叶同其它商品一样,都有一定的规格等级要求,“祁红”总的规格要求外形色泽乌润,条索细紧苗秀;香气清鲜持久,带有甜花香;滋味醇厚隽永,叶底红匀明亮。但不同等级之间,其规格要求,内外八(本文来源于《茶业通报》期刊1987年04期)

祁红工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全文介绍了祁红初制自动化生产线中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各工序的生产过程及工艺技术特点,以及动态循环萎凋和动态变温发酵等新工艺技术。萎凋采用萎凋机对茶鲜叶进行动态循环萎凋;揉捻采用初揉-解块筛分-复揉的揉捻方式;发酵采用动态变温发酵;烘干采用毛火-回潮-足火的干燥方式。自动化生产线的建立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改善了生产的卫生状况,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新工艺技术的发明在保证祁红传统加工要求的基础上,一定程度地提高了产品质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祁红工艺论文参考文献

[1].徐奕鼎,雷攀登,丁勇,黄建琴,胡善国.名优祁红初制中的提香工艺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6

[2].周世威,徐乾,孙西杰,陆国富.祁红初制自动化生产线及工艺技术特点[J].中国茶叶加工.2015

[3].徐奕鼎,丁勇,黄建琴,雷攀登,方吴云.名优祁红初制中的揉捻与发酵工艺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4

[4].徐乾,陆国富,苟林,丁寅寅,韦玲冬.祁红香螺加工新工艺研究[J].茶业通报.2013

[5].文勇.祁红的香气形成与加工工艺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2

[6].黄建琴,丁勇,张必桦,王烨军,袁自春.祁红香螺茶配套机制工艺研究[J].茶叶机械杂志.2001

[7].吴子绩.浅谈“祁红”毛茶加工原理与作业机械的工艺性能[J].茶业通报.1987

论文知识图

概述2007年度武汉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叁等奖项...概述2007年度武汉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叁等奖项...概述2007年度武汉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叁等奖项...概述2007年度武汉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叁等奖项...附录:2003年科研获奖项目一览表市级科技奖励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标签:;  ;  ;  ;  ;  ;  ;  

祁红工艺论文_徐奕鼎,雷攀登,丁勇,黄建琴,胡善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