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石香薷挥发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香薷,挥发油,成分,棉蚜,工艺,抑菌作用,正交。
石香薷挥发油论文文献综述
江岁[1](2015)在《石香薷生长分析与挥发油提取纯化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香薷(Mosla chinensis Maxim.)属唇形科荠芋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特有的一味传统中药。本研究通过栽培方式处理对其生长进行研究,揭示了石香薷的物候期和生长特点,并通过建立稳定精确的气相色谱鉴定方法,对其指标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作观察。本研究在单因素研究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点响应曲面法对石香薷挥发油的蒸馏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为了得到浓度更高、品质更好的香薷精油,论文以粗制香薷精油为原料,运用分子蒸馏法对粗制香薷精油进行了纯化研究,同时探讨了硅胶柱层析法的分离纯化效果,对两种方法纯化处理前后的精油品质作了对比。研究结果分述如下:1.通过不同播种期的栽培处理研究了石香薷生长发育特性,其最佳播种期为早春至4月上旬(农历谷雨)之间。根据直播间苗和育苗移栽对比试验,间苗处理的药材产量更高。覆膜移栽技术能够显着提高石香薷产量,黑膜和白膜处理后的每公顷干重产量比直接移栽对照组分别增产了2717.95kg和2333.34kg,产量分别提高了31.6%和27.2%,黑膜与白膜处理的产量结果没有显着差异。大棚栽培方式能够有效提高石香薷药材产量,每公顷干重产量比露地增产1807.70kg,产量提高22.7%。平作和垄作两种不同的种植方式对石香薷生长形态有一定影响,产量无显着差异。不同密度水平试验的结果表明,行距25cm,株距8cm时石香薷产量最佳,石香薷鲜重产量可达18923.08kg/ha。2.建立了石香薷药材中麝香草酚和香荆芥酚成分的气相检测方法,运用此检测方法对不同采收时期和不同部位的石香薷药材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香薷植株内麝香草酚和香荆芥酚这两种有效成分的生物总量在8月上旬始花期达到积累的高峰2.80%,茎叶组中含量最高2.92%。3.以阴干的石香薷药材地上部分为原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进行挥发油的提取,利用响应曲面法(RSM)建立了不同料液比、浸泡时间和蒸馏时间叁个因素对石香薷挥发油得率影响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的优化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8.45,浸泡时间5.43h,蒸馏时间4.69h,在该条件下得到石香薷挥发油得率的最终平均值为(1.98±0.04)%。4.对粗制香薷精油作薄层色谱展开,筛选出最佳展开体系:乙醇/冰醋酸/石油醚(1/0.2/9,v/v/v)。分子蒸馏法纯化石香薷粗制精油的制取参数条件范围:系统压力1*10-2mbar,刮膜转速为110~170r/min,进料速度1~2ml/min,蒸馏温度40~60℃。气相色谱检测结果显示,分子蒸馏后馏出物中麝香草酚和香荆芥酚的含量分别为38.25%和50.09%,硅胶柱层析后收集浓缩物中麝香草酚和香荆芥酚的含量分别为30.47%和32.49%,而在原始粗制精油中二者的含量分别为17.00%和21.61%。两种纯化手段都达到了理想的纯化效果。(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高赟[2](2013)在《石香薷挥发油对棉蚜的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熏蒸实验发现香薷挥发油对棉蚜成虫和1龄若虫有较强的杀灭作用,8d后成蚜的校正死亡率为96.88%,处理组若虫3d后矫正死亡率可达87.5%,实验证实香薷挥发油可以作为为理想的杀蚜药剂开发。(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与信息》期刊2013年08期)
林崇良,蔡进章,林观样[3](2012)在《浙产石香薷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浙产石香薷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进行定性分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百分含量。结果:鉴定出26个化合物。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麝香草酚(39.99%)和香荆芥酚(36.88%),此外还含有对聚伞花素(6.05%)和一定量的石竹烯及其氧化物。结论:浙产石香薷挥发油含有丰富的药用活性成分。(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刊》期刊2012年01期)
周文兰[4](2010)在《石香薷挥发油的优化提取条件及过程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石香薷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探讨挥发油提取量与提取时间的内在联系。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确定石香薷挥发油优化提取工艺条件。在此基础上,采用适当的动力学模型对提取过程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出了石香薷挥发油提取过程的动力学数学模型。结果:优化提取工艺条件为:将药材浸泡1小时后,用10倍量水提取4小时;优化条件下的动力学数学模型为:ln(Vs-V)=-0.9348t+0.4073(r=-0.9958)。结论:在所选的条件范围内,浸泡时间和提取时间对挥发油的提取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加水倍量对提取效果则无显着影响。所得提取过程的数学模型较好地表达了挥发油提取得率和提取时间的关系,可用于指导石香薷挥发油提取过程的工程放大和生产过程的优化控制。(本文来源于《江西中医药》期刊2010年05期)
冯元,刘静[5](2009)在《石香薷挥发油抑菌和免疫应答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石香薷挥发油(简称香薷油)的抑菌和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香薷油具有广谱的抑菌作用,能增强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应答,提高机体的防御机制。(本文来源于《氨基酸和生物资源》期刊2009年03期)
郭小俊,谢成俊[6](2008)在《石香薷挥发油、大蒜素防治黄瓜疫病药效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石香薷挥发油、大蒜素各处理对黄瓜疫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石香薷挥发油600倍液和大蒜素挥发油500倍液处理对黄瓜疫病防治效果最好,第2次药后14d防效分别为93.68%,93.96%,是理想的无公害植物源杀菌剂。(本文来源于《长江蔬菜》期刊2008年08期)
毛燕,李祖光,曹江林[7](2008)在《石香薷挥发油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水蒸气蒸馏和GC-MS联用技术,对石香薷Mosla chinensis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鉴定了34种成分,含量最高的为百里香酚,占83.32%,其次为1-甲基-4-异丙烯苯,占6.14%,乙酸百里酯占2.32%。在34种成分中,酚类占总量的85%,苯类占7.32%,烯类占3.80%。图1表1参12(本文来源于《浙江林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蒋红梅[8](2007)在《湘产石香薷挥发油、生物活性与种质创新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香薷(Mosla chinensis Maxim),为唇形科(Labiatae)荠苎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属我国特有种。自唐代对该药材有记载以来,该药材仅用于传统中医复方用药,主要用于治疗暑湿感冒,多发性疖肿,小便不利等疾患,或民间使用,未见深入研究。近年来,野生石香薷资源已日益萎缩,全面开展石香薷的研究,及时对我国这一特有物种资源进行保护、开发与利用的任务已十分紧迫。为提高石香薷人工栽培的经济效益,拓宽其应用领域,本文选取资源相对丰富的湖南野生石香薷为材料,对其主要次生代谢物挥发油的提取方法、毒性、生物活性、主要成分的构效关系、分泌结构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该物种同源四倍体新种质的诱导。主要研究结果与结论如下:1、石香薷全草成分分析及挥发油的提取工艺研究采用化学系统检测法对石香薷成分进行系统检测发现石香薷中含有多糖,氨基酸、多肽、蛋白质、鞣质、黄酮类、内脂、香豆素类、甾类、挥发油、酚类和有机酸等。其中内脂、香豆素类,甾类首次在石香薷中发现。建立了石香薷挥发油的石油醚直接提取,酶辅助石油醚提取的最佳提取工艺。通过对超临界CO_2萃取,酶解辅助石油醚提取,石油醚提取,超声辅助石油醚提取,水蒸汽蒸馏提取5种提取方法的比较,综合考虑设备、提取成本、提取率等因素后,提出石油醚直接提取法为该挥发油可行的规模化提取方法。通过线性关系、精密度、加样回收率等系统考察,建立了石香薷挥发油主要成分百里香酚的GC分析方法与定量荧光检测方法。实现了普通实验室对挥发油样品的快速检测。气相色谱法:百里香酚进样量在0~2.85mg/mL范围内,峰面积与进样量的线性方程为y=86954x-7998.6,r=0.9963(n=6),精密度RSD=1.88(n=5)。平均回收率为100.33%,RSD=1.69%(n=5)。定量荧光检测方法:激发波长Ex=275nm,发射波长Em=297nm荧光条件下,百里香酚在0~1.84μg/mL浓度范围内其浓度C与荧光强度Ⅰ线性回归方程为Ⅰ=3716.5C+371.43,r=0.9958(n=7),精密度RSD=1.86(n=6)平均回收率为94.71%,RSD=1.22%(n=5)。GC-MS分析表明石香薷挥发油中包括酚类、烯烃、酯类、脂肪酸、烷烃、醇类等成分。超临界萃取所得挥发油主要成分为百里香酚,香荆芥酚,对聚伞花素,石竹烯等,百里香酚含量最高(56.25%),香荆芥酚次之(19.21%);石油醚提取的挥发油中百里香酚和香荆芥酚的含量分别为58.33%和22.54%;有10种化合物首次在石香薷挥发油中发现。2、石香薷挥发油急性毒性与亚慢性毒性实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石香薷挥发油对小鼠的LD_(50)为1.303±0.116mL/kg·bw,95%置信区间为1.419~1.197mL/kg·bw。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石香薷挥发油无明显的促生长作用;对小鼠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及白细胞分类计数等血液学指标无明显影响;高剂量石香薷挥发油在给药8周内有可逆性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尿素氮的作用。3、石香薷挥发油生物活性研究石香薷挥发油对8种受试细菌及6种受试真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以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黄曲霉的作用最强。研究表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改变菌体细胞膜的透性,降低菌体对氮源的利用能力,而抑制细胞的代谢。对黄曲霉作用机制初步确认为可破坏黄曲霉结构,并有效抑制黄曲霉孢子的萌发。0.79g/L和0.39g/L石香薷挥发油具有抗NDV作用,强于1.0g/L病毒唑。石香薷挥发油能显着提高正常小鼠的碳粒廓清指数和吞噬指数,可使DNFB致小鼠皮肤DTH反应增强,对正常小鼠胸腺与脾脏有增重作用。石香薷挥发油具有清除O_2~-、H_2O_2、·OH能力,可上调溴代苯致肝损伤模型小鼠内源性抗氧化酶(tSOD,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石香薷挥发油对胃肠平滑肌运动具有双重调节作用,低浓度石香薷挥发油促进胃肠平滑肌运动,高浓度石香薷挥发油可抑制胃肠平滑肌运动。5、石香薷挥发油中百里香酚与香荆芥酚的结构与活性关系研究百里香酚与香荆芥酚是石香薷挥发油的两个主要成分,互为同分异构体,但生物活性存在明显差异,本文利用分子力学、SCF的半经验AM1法、从头算HF/STO-3G,HF/3-21G,HF/6-31G,密度泛函B3LYP/STO-3G,B3LYP/3-21G,B3LYP/6-31G等方法对两个化合物分子几何构型进行全自由度优化,通过键长、键角、两面角、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核磁共振~1H-NMR和~(13)C-NMR的实验值与理论值的统计分析,确认优化构型方法为密度泛函B3LYP/3-21G。并以密度泛函B3LYP/3-21G为研究方法,计算了两个化合物的O-H键长,O,H电荷差值,O-H键离解能,最高占据轨道与最低空轨道能级差等参数,从理论上解释了两个化合物抗氧化性表现不一致的原因为:抗氧化活性取决于O-H键长,O,H电荷差值,O-H键离解能,最高占据轨道与最低空轨道能级差等参数,甲基与异丙基对各参数的影响存在位置效应,甲基的影响规律为邻位>间位>对位,异丙基的影响规律为对位>间位>邻位。以密度泛函B3LYP/3-21G法对影响化合物生物活性的17个参数研究表明,最低空轨道能级E_L,分子总能量TE,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分子表面积S,分子体积(V)等5个结构参数与生物活性呈显着相关关系;对前线轨道的组成分析,发现小分子酚负电性活性中心为O和1C,引入小取代基后,活性位点基本不变,随着小取代基团的引入,O的贡献降低,C的贡献增加,轨道贡献分布均匀性增强。小分子酚正电性活性中心应为6C,3C,2C,5C,引入小取代基后,活性位点略有变化,但始终位于O-H基的间位。6、石香薷分泌结构与盾状腺毛发育解剖学研究首次发现石香薷存在分泌腔与盾状腺毛两种分泌结构,分泌腔数量少,存在于茎,叶内,盾状腺毛着生于茎、叶表面,数量多,为主要的分泌腺体。该盾状腺毛原始细胞来源于原表皮,原始细胞经二次平周分裂与叁次垂周分裂形成具有1个基细胞,1个柄细胞,8个分泌细胞的盾状腺毛。显微观察发现细胞分裂过程中,存在不同步现象。组织化学定位试验首次发现该植物挥发油主要存在于盾状腺毛分泌细胞中,而非膨大的角质层下间隙,从而从细胞水平阐明了石香薷药材香气持久的原因。7、石香薷体细胞无性系的建立及同源四倍体新种质的诱导建立了稳定的石香薷体细胞无性繁殖体系。以石香薷带芽茎段为外植体,有两种增殖方式:一种为器官发生型:外植体表面先产生愈伤组织,然后从愈伤组织分化出不定芽形成小植株,另一种为腋芽增殖型:直接在母体上产生小植株进行增殖。器官发生型适宜培养基:MS+BA0.5~1.0mg/L+IBA0.5~1.0 mg/L;腋芽增殖型:MS+BA0.5~1.0 mg/L+NAA0.5~1.0 mg/L;试管苗诱导适宜培养基:MS+BA0.5 mg/L+IBA0.1 mg/L+GA_30.5~1.0 mg/L;生根培养基:1/2MS+IBA2.0 mg/L。首次诱变获得了同源四倍体石香薷新种质。细胞学鉴定二倍体植株染色体数目为18(2n=2x=18,x=9),变异体植株染色体数目为36(2n=4x=36,x=9),为同源四倍体,该四倍体植株粗壮,叶宽而厚,叶色浓绿,表现出明显倍性特征。(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07-12-25)
蒋红梅,卢向阳,方俊,徐向丽,易克[9](2007)在《湘产石香薷化学成分分析及挥发油提取工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湘产石香薷活性成分,本文对湘产石香薷成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石香薷中主要含多糖、氨基酸、多肽、蛋白质,鞣质、黄酮及其甙类、内脂、香豆精及其甙类、甾体、挥发油,酚类和有机酸。采用正交试验对石香薷挥发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采用有机溶剂法提取石香薷挥发油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两步提取,第一、二次提取时间比为5:3,溶剂与原料的投放总比例为8:1(mL/g),提取温度为65℃。GC-MS出峰67个,鉴定出46种化学成分,其中百里香酚含量最高,占挥发油总量的58.33%。(本文来源于《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期刊2007年05期)
蒋红梅,卢向阳,方俊,徐向丽,易克[10](2007)在《石香薷挥发油提取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有机溶剂及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提取石香薷挥发油的提取条件,对比不同方法提取的挥发油成分上的差异。方法:有机溶剂和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提取石香薷挥发油,成分分析采用GC-MS。结果:有机溶剂法提取石香薷挥发油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总时间210 m in,溶剂与原料的投放总比例8∶1(m l∶g),提取温度65℃,提取率可达1.83%。超临界CO2法萃取石香薷挥发油,萃取率为3.4%。GC-MS分析鉴定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法萃取的石香薷挥发油主要成分为百里香酚,香荆芥酚,对聚伞花素,葎草烯等,其中百里香酚含量最高,占挥发油总量的56.25%,其次是香荆芥酚为19.21%;有机溶剂提取的挥发油中百里香酚和香荆芥酚的含量分别为58.33%和22.54%。结论:有机溶剂提取与超临界提取各具优点,有机溶剂法提取百里香酚和香荆芥酚含量高于超临界提取法,超临界法提取成分则多于有机溶剂提取法,本实验采用的超临界提取条件下有10种化合物首次在石香薷挥发油中发现。(本文来源于《中药材》期刊2007年09期)
石香薷挥发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熏蒸实验发现香薷挥发油对棉蚜成虫和1龄若虫有较强的杀灭作用,8d后成蚜的校正死亡率为96.88%,处理组若虫3d后矫正死亡率可达87.5%,实验证实香薷挥发油可以作为为理想的杀蚜药剂开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石香薷挥发油论文参考文献
[1].江岁.石香薷生长分析与挥发油提取纯化工艺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5
[2].高赟.石香薷挥发油对棉蚜的生物活性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3
[3].林崇良,蔡进章,林观样.浙产石香薷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
[4].周文兰.石香薷挥发油的优化提取条件及过程动力学研究[J].江西中医药.2010
[5].冯元,刘静.石香薷挥发油抑菌和免疫应答作用[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9
[6].郭小俊,谢成俊.石香薷挥发油、大蒜素防治黄瓜疫病药效试验[J].长江蔬菜.2008
[7].毛燕,李祖光,曹江林.石香薷挥发油成分分析[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8
[8].蒋红梅.湘产石香薷挥发油、生物活性与种质创新技术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
[9].蒋红梅,卢向阳,方俊,徐向丽,易克.湘产石香薷化学成分分析及挥发油提取工艺优化[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7
[10].蒋红梅,卢向阳,方俊,徐向丽,易克.石香薷挥发油提取工艺研究[J].中药材.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