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凸轮轴调节器的电磁阀体论文和设计-刘勇谋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凸轮轴调节器的电磁阀体,属于汽车发动机配件领域,其阀体的腔体壁上沿轴向依次径向贯穿设置有C1控制口、A提前口、B滞后口和C2控制口;所述C1、C2控制口分别对应有P1、P2压力油口,所述P1、P2压力油口连通P压力油口;其阀芯外壁上沿轴向依次径向贯穿至T回油通道而设置有C1泄油口一和二、A和B泄油口、C2泄油口二和一,其之间分别设置有C1、C2、AB环形凹槽。由于该结构,可对提前油通道、滞后油通道和控制油通道进行五位控制给油或泄油的功能。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用于凸轮轴调节器的电磁阀体(30),包括阀体(31)、轴向设置于所述阀体(31)腔体内的阀芯(32)以及用于驱动所述阀芯(32)沿着阀体(31)腔体轴向运动的弹簧(33),所述阀芯(32)中空而形成T回油通道(34),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31)的腔体壁上沿轴向依次径向贯穿设置有C1控制口(81)、A提前口(61)、B滞后口(71)和C2控制口(82);所述C1、C2控制口(81、82)分别对应有设置于阀体(31)腔体内壁的P1、P2压力油口(91、92),所述P1、P2压力油口(91、92)连通并居中设置有径向贯穿阀体(31)腔体壁的P压力油口(93);所述阀芯(32)外壁上沿轴向依次径向贯穿至T回油通道(34)而设置有C1泄油口一和二(83、84)、A和B泄油口(62、72)、C2泄油口二和一(85、86);所述C1泄油口一和二(83、84)之间、C2泄油口一二(86、85)之间、A和B泄油口(62、72)之间分别设置有C1、C2、AB环形凹槽(87、88、67)。

设计方案

1.一种用于凸轮轴调节器的电磁阀体(30),包括阀体(31)、轴向设置于所述阀体(31)腔体内的阀芯(32)以及用于驱动所述阀芯(32)沿着阀体(31)腔体轴向运动的弹簧(33),所述阀芯(32)中空而形成T回油通道(34),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31)的腔体壁上沿轴向依次径向贯穿设置有C1控制口(81)、A提前口(61)、B滞后口(71)和C2控制口(82);所述C1、C2控制口(81、82)分别对应有设置于阀体(31)腔体内壁的P1、P2压力油口(91、92),所述P1、P2压力油口(91、92)连通并居中设置有径向贯穿阀体(31)腔体壁的P压力油口(93);所述阀芯(32)外壁上沿轴向依次径向贯穿至T回油通道(34)而设置有C1泄油口一和二(83、84)、A和B泄油口(62、72)、C2泄油口二和一(85、86);所述C1泄油口一和二(83、84)之间、C2泄油口一二(86、85)之间、A和B泄油口(62、72)之间分别设置有C1、C2、AB环形凹槽(87、88、6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凸轮轴调节器的电磁阀体(30),其特征在于,所述C1、C2控制口(81、82)可在外部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凸轮轴调节器的电磁阀体(30),其特征在于,所述C1控制口(81)和C2控制口(82)、A提前口(61)和B滞后口(71)均关于P压力油口(93)对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凸轮轴调节器的电磁阀体(30),其特征在于,所述C1泄油口一(83)和C2泄油口一(86)、C1泄油口二(84)和C2泄油口二(85)、C1环形凹槽(87)和C2环形凹槽(88)、A泄油口(62)和B泄油口(72)均关于AB环形凹槽(67)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凸轮轴调节器的电磁阀体(30),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32)在阀体(31)腔体内有五个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凸轮轴调节器的电磁阀体(30),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阀芯(32)在阀体(31)腔体的第一位置时,P压力油口(93)通过AB环形凹槽(67)与B滞后口(71)相连通,A提前口(61)通过A泄油口(62)与T回油通道(34)相连通,C1控制口(81)通过C1泄油口一(83)与T回油通道(34)相连通;第二位置时,P压力油口(93)通过AB环形凹槽(67)与B滞后口(71)相连通,A提前口(61)通过A泄油口(62)与T回油通道(34)相连通,P1压力油口(91)通过C1环形凹槽(87)与C1控制口(81)相连通;第三位置时,P压力油口(93)通过AB环形凹槽(67),与A提前口(61)、B滞后口(71)均不导通,C1、C2控制口(81、82)分别通过C1、C2泄油口二(84、85)与T回油通道(34)相连通;第四位置时,P压力油口(93)通过AB环形凹槽(67)与A提前口(61)相连通,B滞后口(71)通过B泄油口(72)与T回油通道(34)相连通,P2压力油口(92)通过C2环形凹槽(88)与C2控制口(82)相连通;第五位置时,P压力油口(93)通过AB环形凹槽(67)与A提前口(61)相连通,B滞后口(71)通过B泄油口(72)与T回油通道(34)相连通,C2控制口(82)通过C2泄油口一(86)与T回油通道(34)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一种用于凸轮轴调节器的电磁阀体(30),其特征在于,所述A泄油口(62)至少为两个,所述A泄油口(62)通过在外口设置有环形凹槽来连通,用于增大泄油速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凸轮轴调节器的电磁阀体(30),其特征在于,所述B泄油口(72)至少为两个,所述B泄油口(72)通过在外口设置有环形凹槽来连通,用于增大泄油速度。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发动机配件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凸轮轴调节器的电磁阀体。

背景技术

凸轮轴调节器是用于调节内燃机中的曲轴与凸轮轴之间的相位的技术组件。为了使发动机在不同阶段达到理想的功率和扭矩,同时具有良好的排放,根据发动机的转速和负载调节凸轮轴正时是十分必要的。凸轮轴调节器主要包括定子、转子和电磁阀;所述转子包括同心容纳在定子内的轮毂,该定子外环径向向内凸起有扇段;所述轮毂径向向外凸起有叶片,所述叶片嵌接在两个扇段之间,并将轮毂、定子外环和两个扇段构成的压力腔分割成提前压力腔和滞后压力腔;定子与正时链条相连,转子与凸轮轴相连。

电磁阀是可变气门正时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它根据发动机控制系统发出的控制信号,来切换通往凸轮轴调节器的机油通道、并控制机油流量,油压使内转子相对定子向前或向后转动,从而达到精确控制凸轮轴相位调节器转角的目的。电磁阀体是电磁阀的通道变化的部件。

现有的电磁阀一般只有三位,当转子需要从滞后状态到提前状态时,通过电磁阀控制,滞后油通道向滞后压力腔给油,提前压力腔向提前油通道泄油;当转子需要保持在某一位置状态时,通过电磁阀控制,滞后油通道、提前油通道油保持,提前压力腔和滞后压力腔保持;当转子需要从提前状态到滞后状态时,通过电磁阀控制,提前油通道向提前压力腔给油,滞后压力腔向滞后油通道泄油。为了加快凸轮轴相对于曲轴的相位调节响应,三位阀无法满足需求,有时需要五位阀对额外增加的控制油通道给油或泄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用于凸轮轴调节器的电磁阀体,可对提前油通道、滞后油通道和控制油通道进行有五位控制给油或泄油的功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凸轮轴调节器的电磁阀体30,包括阀体31、轴向设置于所述阀体31腔体内的阀芯32以及用于驱动所述阀芯32沿着阀体31腔体轴向运动的弹簧33,所述阀芯32中空而形成T回油通道34,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31的腔体壁上沿轴向依次径向贯穿设置有C1控制口81、A提前口61、B滞后口71和C2控制口82;所述C1、C2控制口81、82分别对应有设置于阀体31腔体内壁的P1、P2压力油口91、92,所述P1、P2压力油口91、92连通并居中设置有径向贯穿阀体31腔体壁的P压力油口93;所述阀芯32外壁上沿轴向依次径向贯穿至T回油通道34而设置有C1泄油口一和二83、84、A和B泄油口62、72、C2泄油口二和一85、86;所述C1泄油口一和二83、84之间、C2泄油口一二86、85之间、A和B泄油口62、72之间分别设置有C1、C2、AB环形凹槽87、88、67。

为了进一步完善,所述C1、C2控制口81、82可在外部导通。

为了进一步完善,所述C1控制口81和C2控制口82、A提前口61和B滞后口71均关于P压力油口93对称。

为了进一步完善,所述C1泄油口一83和C2泄油口一86、C1泄油口二84和C2泄油口二85、C1环形凹槽87和C2环形凹槽88、A泄油口62和B泄油口72均关于AB环形凹槽67对称。

为了进一步完善,所述阀芯32在阀体31腔体内有五个位置。

为了进一步完善,当所述阀芯32在阀体31腔体的第一位置时,P压力油口93通过AB环形凹槽67与B滞后口71相连通,A提前口61通过A泄油口62与T回油通道34相连通,C1控制口81通过C1泄油口一83与T回油通道34相连通;第二位置时,P压力油口93通过AB环形凹槽67与B滞后口71相连通,A提前口61通过A泄油口62与T回油通道34相连通,P1压力油口91通过C1环形凹槽87与C1控制口81相连通;第三位置时,P压力油口93通过AB环形凹槽67,与A提前口61、B滞后口71均不导通,C1、C2控制口81、82分别通过C1、C2泄油口二84、85与T回油通道34相连通;第四位置时,P压力油口93通过AB环形凹槽67与A提前口61相连通,B滞后口71通过B泄油口72与T回油通道34相连通,P2压力油口92通过C2环形凹槽88与C2控制口82相连通;第五位置时,P压力油口93通过AB环形凹槽67与A提前口61相连通,B滞后口71通过B泄油口72与T回油通道34相连通,C2控制口82通过C2泄油口一86与T回油通道34相连通。

为了进一步完善,所述A泄油口62至少为两个,所述A泄油口62通过在外口设置有环形凹槽来连通,用于增大泄油速度。

为了进一步完善,所述B泄油口72至少为两个,所述B泄油口72通过在外口设置有环形凹槽来连通,用于增大泄油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凸轮轴调节器的电磁阀体,与提前油通道、滞后油通道和控制油通道的另一端相连通,通过阀芯在阀体腔体的位置变化可对提前油通道、滞后油通道和控制油通道进行有五位控制给油或泄油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阀芯在阀体腔体内第一位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阀芯在阀体腔体内第二位置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阀芯在阀体腔体内第三位置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阀芯在阀体腔体内第四位置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阀芯在阀体腔体内第五位置示意图;

附图中:30-电磁阀体、31-阀体、32-阀芯、33-弹簧、34-T回油通道、61-A提前口、62-A泄油口、67-AB环形凹槽、71-B滞后口、72-B泄油口、81-C1控制口、82-C2控制口、83-C1泄油口一、84-C1泄油口二、85-C2泄油口二、86-C2泄油口一、87-C1环形凹槽、88-C2环形凹槽、91-P1压力油口、92-P2压力油口、93-P压力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结合附图1~5所示。一种用于凸轮轴调节器的电磁阀体30,包括阀体31、轴向设置于所述阀体31腔体内的阀芯32以及用于驱动所述阀芯32沿着阀体31腔体轴向运动的弹簧33,所述阀芯32中空而形成T回油通道34,所述阀体31的腔体壁上沿轴向依次径向贯穿设置有C1控制口81、A提前口61、B滞后口71和C2控制口82;所述C1、C2控制口81、82分别对应有设置于阀体31腔体内壁的P1、P2压力油口91、92,所述P1、P2压力油口91、92连通并居中设置有径向贯穿阀体31腔体壁的P压力油口93;所述阀芯32外壁上沿轴向依次径向贯穿至T回油通道34而设置有C1泄油口一和二83、84、A和B泄油口62、72、C2泄油口二和一85、86;所述C1泄油口一和二83、84之间、C2泄油口一二86、85之间、A和B泄油口62、72之间分别设置有C1、C2、AB环形凹槽87、88、67。所述C1、C2控制口81、82可在外部导通,共同连通控制油通道。A提前口61、B滞后口71分别连通提前油通道、滞后油通道。

所述C1控制口81和C2控制口82、A提前口61和B滞后口71均关于P压力油口93对称。所述C1泄油口一83和C2泄油口一86、C1泄油口二84和C2泄油口二85、C1环形凹槽87和C2环形凹槽88、A泄油口62和B泄油口72均关于AB环形凹槽67对称。所述A泄油口62至少为两个,所述A泄油口62通过在外口设置有环形凹槽来连通,用于增大泄油速度。所述B泄油口72至少为两个,所述B泄油口72通过在外口设置有环形凹槽来连通,用于增大泄油速度。

所述阀芯32在阀体31腔体内有五个位置。当所述阀芯32在阀体31腔体的第一位置时,P压力油口93通过AB环形凹槽67与B滞后口71相连通,A提前口61通过A泄油口62与T回油通道34相连通,C1控制口81通过C1泄油口一83与T回油通道34相连通,此时滞后油通道给油,提前油通道泄油,控制油通道泄油;第二位置时,P压力油口93通过AB环形凹槽67与B滞后口71相连通,A提前口61通过A泄油口62与T回油通道34相连通,P1压力油口91通过C1环形凹槽87与C1控制口81相连通,此时滞后油通道给油,提前油通道泄油,控制油通道给油;第三位置时,P压力油口93通过AB环形凹槽67,与A提前口61、B滞后口71均不导通,C1、C2控制口81、82分别通过C1、C2泄油口二84、85与T回油通道34相连通,此时滞后油通道、提前油通道油保持,控制油通道泄油;第四位置时,P压力油口93通过AB环形凹槽67与A提前口61相连通,B滞后口71通过B泄油口72与T回油通道34相连通,P2压力油口92通过C2环形凹槽88与C2控制口82相连通,此时滞后油通道泄油,提前油通道给油,控制油通道给油;第五位置时,P压力油口93通过AB环形凹槽67与A提前口61相连通,B滞后口71通过B泄油口72与T回油通道34相连通,C2控制口82通过C2泄油口一86与T回油通道34相连通,此时滞后油通道泄油,提前油通道给油,控制油通道泄油。

综上,通过阀芯在阀体腔体的位置变化可对提前油通道、滞后油通道和控制油通道进行有五位控制给油或泄油的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设计图

一种用于凸轮轴调节器的电磁阀体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07811.X

申请日:2019-01-2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0(成都)

授权编号:CN209818127U

授权时间:20191220

主分类号:F01L1/344

专利分类号:F01L1/344;F01L1/46

范畴分类:28A;27B;

申请人:成都优迈达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成都优迈达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高朋大道3号2层203、205、207、209室

发明人:刘勇谋;张清泉;王志刚

第一发明人:刘勇谋

当前权利人:成都优迈达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一种用于凸轮轴调节器的电磁阀体论文和设计-刘勇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