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省大灌区的发展思路

浅谈我省大灌区的发展思路

一、浅探我省大型灌区的发展思路(论文文献综述)

刘立军[1](2019)在《中国冰雪体育旅游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冰雪体育旅游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是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在中国的冬季运动和冰雪产业发展的背景下,提出如何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展开冰雪体育旅游深入研究。目前中国的滑雪人口只占比1%,滑雪运动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冰上项目的参与度也是发展缓慢。如何实现3亿人参与冰雪的宏伟目标,唯有准确阐释冰雪体育旅游的理论内涵,揭示冰雪体育旅游消费动因和消费特征,合理规划开发冰雪旅游项目才能成功兑现。研究对于丰富冰雪体育旅游理论,推动冰雪体育旅游建设,丰富冰雪体育旅游产品都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研究借鉴可持续发展理论、闲暇时间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个案分析法等方法,以北京、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新疆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作为调查对象,针对资源开发、管理等现状设计了“冰雪体育旅游消费者”“关于冰雪体育旅游产品需求”两份调查问卷。收集整理冰雪体育旅游相关文件、管理策略,阐释了冰雪体育旅游内涵、价值、特征,实证研究了黑龙江、北京典型案例,提出了冰雪体育旅游的发展策略。研究认为:(1)分析冰雪体育旅游相关理论基础,并阐明冰雪体育旅游内涵属性研究以可持续发展理论、闲暇时间理论和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界定旅游、体育旅游和冰雪体育旅游概念,进一步阐述冰雪体育旅游的内涵属性,包括其价值、功能和特征,为后续更加深入地研究奠定基础。(2)剖析我国冰雪体育旅游的消费动因,为我国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提供借鉴和参考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与出台为该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此外,伴随着我国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各相关技术手段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出行更加便利。基于微观层面来分析,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个人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闲暇时间也逐步增加,为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获得畅爽体验、获得社会认同则成为了旅游者的心理动因。(3)中国居民不同消费群体表现特征显着调查分析得出:不同性别人群的冰雪体育旅游消费,不管过去有无参加过冰雪体育旅游消费,对该产品未来的期望消费水平男性普遍高于女性,多数集中在100元以下消费;年龄高低与冰雪体育旅游消费水平之间表现为正相关性,各年龄段都有10%的人群未来愿意为冰雪体育旅游产品支付超过200元的消费;各种职业群体中20-30岁年轻群体占据半数,大多数人群对未来的冰雪体育旅游消费集中在100元以下;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过去参加过冰雪体育旅游的高水平消费的人群比重不断增加,而低消费人去则在逐渐减少;与过去的消费需求相比,各不同职业人群未来的消费需求出现了显着下降;城镇与市区居民有着相对较高的冰雪体育旅游消费水平;家庭收入水平对冰雪体育旅游消费水平的影响是正相关的,不同收入的群体未来的期望消费水平都低于100元。(4)在时间和空间维度梳理冰雪体育旅游发展脉络,以黑龙江省和北京市滑雪旅游为实证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发现目前中国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在发展中还存在如下问题:冰雪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不够,旅游产品单一;冰雪体育旅游复合型人才稀缺;资金不足导致硬件设施较差,产品宣传促销力度不够。(5)针对我国冰雪体育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导向、运行机制、保障措施、营销策略和资源评价的发展策略实现冰雪体育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求必须做到科学管理,管理的水平会对旅游产品的开发产生直接影响,科学管理缺位意味着无法实现高效的产品开发,也表示无法规范旅游市场的发展,资源配置的效率无法保障,政策导向不仅能使旅游企业有效地利用旅游资源,推进冰雪旅游产品运行机制,并通过制定相关保障措施规范市场行为,使企业灵活运用营销策略,政策导向、运行机制、保障措施、营销策略和资源评价五个方面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实现冰雪体育旅游可持续地健康发展。

陈国良[2](2018)在《中型农业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评估研究 ——以滨州市大道王灌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地广物博,河流纵横,但水的总体含量却极度缺乏,虽然能够排在全世界国家的前列,但是平均到每个人所占有的水量却极少,位居世界第109位,不到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是世界上典型的水资源匮乏国家。在这样的情况下,灌溉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大力推动了灌溉农业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的大部分在使用灌区都建于上世纪,骨干工程老化严重,年久失修、管理机制不健全、配水调水方式不科学,加之多年投资不到位,致使许多灌区的水资源利用率低下,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因此有必要对农业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的方案、效益进行评估研究,这对节约水资源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研究目的基于大道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实际情况,通过对中型农业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的设计方案进行合理性验算、对灌区改造带来的效益进行评估分析、对灌区改造后的维护管理内容进行分析,为灌区节水改造提供技术支撑和借鉴。研究目标是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节水改造和续建配套工程方案,并对改造后的灌区进行效益评价和管理制度改革。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论述本文研究背景、意义以及相关理论、技术的研究进展通过查阅和整理资料,分析了我国水资源现状、灌区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和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及进行节水改造续建配套的意义,从灌区节水续建改造模式、综合评估体系、灌区工程管理三个方面论述国内外灌区改造的研究现状,同时进行了总结。(2)研究区域的基本概况和存在的问题通过查阅各方资料,概述了研究区域的地理位置、水文气象、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水资源现状;进行实地调研,分析总结研究区域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工程节水配套改造的必要性。(3)大道王灌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分析评估首先对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进行了工程计算,基于计算结果指导工程设计以及验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同时对改造工程的投资进行了估算并提出筹备方案和建设管理方案;(4)大道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预期效益评估分析首先对大道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预期经济效益进行计算评估,然后对改造工程带来的其他效益进行分析,最后通过敏感性分析评估改造工程的抗分险能力。(5)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维护与管理首先对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完工后需要维护管理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然后对水价进行核算,最后对灌区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相关特点进行分析。

徐晓红[3](2018)在《吉林省农户兼业经营研究》文中提出农户兼业经营作为我国现阶段小农户经营的主要形式,体现了农户家庭的理性选择,如何将农户兼业经营纳入现代农业的轨道,既关系到兼业农户的自身利益,也关系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整体进程。因此,研究兼业农户的影响因素、农业生产效率及实现农户兼业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已成为学术界及政策领域关注的基本问题。基于以上考虑,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了具体研究:第一,农户兼业经营的形成及规律。首先界定了农户兼业类型,发达国家农户兼业经营的发展情况对我国的启示有:农户兼业经营可能会长期存在;农户兼业经营进程与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和城镇化以及农业机械化的关系密切。农户兼业经营的一般规律是:农业现代化前期,农户兼业水平与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呈同向运动,当农户兼业水平到达峰值后,就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呈现出相反的运动趋势。我国的农户兼业经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前期发展阶段、中期平衡发展阶段和后期分化阶段。第二,农户兼业经营的贡献。基于理论分析和定性分析,认为农户兼业经营的内在贡献涵盖了以下五个方面:增加农户整体的收入水平、增加农户的农业投入能力、加速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优化农户的资源配置和优化农村的产业结构。外部贡献包括:为非农产业提供劳动力、创造国民收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人口红利、推进农村的土地流转和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第三,吉林省农户兼业经营的演变历程。将吉林省农户兼业经营情况按时间分为四个阶段,分析了吉林省农户兼业经营的历程。研究结论表明:吉林省农户兼业经营起步晚,发展缓慢,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仍处于前期发展阶段向中期平衡发展阶段过渡之中。吉林省农户兼业目前并没有对吉林省农业造成实质影响,并且农户兼业可推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快速增长。不过随着农户兼业水平的深化,农村劳动力的老龄化、妇女化问题值得研究,发展农业现代化和机械现代化将减缓和弥补这种因人力资本流失所带来的影响。第四,影响吉林省农户兼业经营的因素。采用实地调研的339份农户微观数据,利用Logit二元离散选择模型,研究吉林省农户兼业经营的显着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影响农户兼业经营有内部、外部和制度与政策因素。自然资源、个人资本、区位因素、社会资本等因素都会显着影响农户的选择,其中,户主年龄、是否参加农业培训、家庭人口总数、是否拥有小型农机具、家庭劳动力数量、家庭成员是否有村干部或党员等九个变量对农户选择成为纯农业户具有显着影响。而农户耕种的土地、拥有小型农机具、家庭外出劳动力就业地点和所在村庄交通便利性对农户是否选择成为Ⅰ兼农户具有显着影响。亲朋中从事非农工作的人数、家庭中几代人有外出打工经历和农户耕种的土地对农户选择成为Ⅱ兼农户有显着影响;家庭成员最高学历、家庭外出劳动力就业地点、所在村庄交通便利性等五个变量对农户成为非农业户有显着影响。第五,不同兼业水平下农户的粮食生产效率。主要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利用调研得到的吉林省西部402份农户微观数据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因素对吉林省兼业农户的生产效率评价结果有所影响。在剔除环境因素的影响后,来自于技术有效所占比重增加,由35.66%上升为40.23%,说明纯技术有效是造成综合技术效率增加的主要因素。调整后的测算结果显示,纯农业户和Ⅰ兼农户的综合技术效率主要是由规模效率贡献的;Ⅱ兼农户和非农业户的综合技术效率主要是由纯技术效率贡献的。最后测算出这四类农户的综合技术效率排序为纯农业户>Ⅱ兼农户>非农业户>Ⅰ兼农户。综合以上成果,提出推进吉林省农户兼业经营的政策导向,包括: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培育职业农民推进农业生产专业化、改革土地制度鼓励兼业农户离土离农、创造非农就业机会促进农民非农化和发展农业服务业促进农户兼业水平深化。

隋兆军[4](2016)在《大型灌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是农业大国,国家为了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对三农问题也高度重视,出台了很多重大决策来改善我国的农业发展问题。大型灌区在农业灌溉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推动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虽然我国现在的农业得到迅速的发展,但是在大型灌区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待解决。本文针对大型灌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可行的改进措施,以期更好的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姚玫玫[5](2013)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乡镇公务员队伍建设的思考》文中指出当前,农村的发展情况凸显了乡镇公务员队伍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矛盾:乡镇公务员队伍结构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素质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依法行政行为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相适应。只有加快乡镇公务员队伍建设,才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应做到提高乡镇公务员自身素质、提供切实有效的组织支持和营造外部宽松环境。

杨懿[6](2013)在《四川省农行县域银行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着眼于四川省农行发展战略定位和经营方向、范围问题,以县域银行的发展为入手点,力图通过对县域银行发展的详细论述和案例分析,让人们更深入地认识把握县域银行的现状及前景,以及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本文首先认识国内银行业的综合发展现状,和县域银行身处的大环境,借鉴了国外社区银行和国内其他类型银行成功因素后,分析了阻碍我国县域银行发展的主要因素后,从县域银行的战略定位、业务拓展和创新、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平衡员工的约束和激励四个方面给出了政策建议了发展改革意见。本文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总述我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县域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为国内外在县域银行发展战略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可借鉴的经验,第三部分系统地剖析我国县域银行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战略选择和政策建议,文章最后依托本文的框架,结合自身工作情况对四川县域农行的特殊状况做进一步的分析。

王琳[7](2012)在《毛泽东水利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文中研究说明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大规模自然开发双重因素的交织作用下,中国水资源形势更加严峻,水旱灾害频发,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研究毛泽东水利思想,总结毛泽东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在全国百废待兴,自然灾害频发和经济发展落后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发展水利事业,治理大江大河的经验,对于重新思考水资源与环境、经济和人口的关系,更好地指导当前治水实践,完善水利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毛泽东并未就水利思想做过系统的论述,因此,本文以毛泽东水利思想的发展脉络为主线,通过充分搜集毛泽东水利言论和水利实践资料,在考察其形成的理论渊源和历史实践的基础上,提炼了毛泽东水利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深入总结了它的历史作用,并对我国当代水利建设提出若干建议,对毛泽东水利思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首先对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水利思想两个重要概念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从毛泽东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所受的文化教育角度出发,总结了其水利思想来源于两方面,即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和中国传统治水思想与实践,毛泽东正是受这两方面思想的影响和熏陶,在早期的革命战争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水利思想的萌芽和雏形。第二章,论述了毛泽东在充分认识水的基础上,认为应辩证地看待水利和水害的关系,并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等科学论断。毛泽东始终将治水作为兴国安邦的大事对待,在建国初期便提出了防洪为主、全面开发,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调查研究、重视科学等合理用水的治水思想与方针,在指导水利实践的过程中,其水利思想得到不断发展与完善。第三章,在整体总结毛泽东水利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毛泽东长期的治水实践,通过提炼总结,提出了毛泽东由小到大,量力而行;一以贯之,高度重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三个重要的治水特点,并通过具体事例进行了科学论证。这三个重要特点是贯穿于毛泽东治水实践始终的,从他青年时代兴修小型水利工程到晚年治理大江大河,修建大型水库的实践,无一不体现着这三个特征。第四章,纵观毛泽东在革命战争年代和新中国经济建设时期,其治水实践自始至终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赋予了不同时代各异的治水思想,是我党水利建设的宝贵财富,对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指导作用。而且毛泽东水利思想对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一系列数据资料进行了论述。同时,本文也指出毛泽东水利思想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应该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它。第五章,毛泽东水利思想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更对当前的水利建设有着指导意义,因此本文从毛泽东水利思想中总结出其对当今水利建设与治水文化,以及对合理利用水资源,达到人水和谐的指导意义与重要启示。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三。一是在综合学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水利建设的实际,明确提出毛泽东水利思想源于传统的中国治水思想和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水利思想;二是通过对不同时期毛泽东关于水利建设的论述和实践,系统总结了毛泽东水利思想的主要内容,高度概括了毛泽东水利思想的特点;三是以经济效益为标准衡量了建国以来在毛泽东的指导下兴建和重修的水利工程所发挥的效益,并且在灌溉、发电、水土保持等方面进行了不同省份的比较。

王玲[8](2012)在《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全产业链现状评价与规划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在“十一五”末期,提出了“绿色发展”的新战略,红兴隆管理局围绕“全产业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发展定位,积极引入绿色发展理念和市场经济理念,不断加强执行力,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的培育。根据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的实际情况,研究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局直及所辖12个农场,全面收集红兴隆管理局数据、资料、图片、电子资料等,经过实地考察与调研,组织多种形式的座谈会、研讨会,确定的总体框架、总体目标、指导思想、空间布局、产业布局和全产业链经济发展分产业链构建,经过系统研究论证形成。以全产业链综合配套改革核心示范区建设为契机,科学分析全产业链发展过程中具有的优势和机遇,剖析了红兴隆管理局在全产业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劣势和挑战,为规划全产业链经济发展奠定科学基础。规划“龙乘祥云、飞龙在天、玉龙含珠”空间布局和“一城、两轴、三区”产业布局,确定2015年末实现全局生产总值计划302亿元,粮豆总产450万吨的发展目标。在红兴隆管理局全产业链“局场一家、企业为本、品牌合一、品质制胜”发展思路的基础上,规划构建现代生物种业、绿色稻米产业、“两牛一猪”产业等八条分产业链,并将各产业链充分整合,建设红兴隆新兴城市、18公里工业走廊和新型三级企业群为核心的,空间与产业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全面实现产业升级和产业集群,面向东北亚,打通对俄开放大通道,建设国家全产业链战略高地、品牌高地和科技高地,力争在黑龙江省东部城市群建立全产业链核心区和经济高地。构建全产业链需要发挥资源、企业和品牌整合力,建立全产业链自种业、生产、加工到物流销售至用户终端的完整的一条龙产业链条,其核心是未来红兴隆新兴城市和18公里产业走廊的产业集聚载体建设和红兴隆城市群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大环境建设。因此,要在加快建设八条产业链,特别是绿色水稻、“两牛一猪”、生物种业、绿色玉米、生态产业链的基础上,积极培育生态旅游和现代物流产业等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八大产业链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当前,要重点扶持支撑产业发展的新型三级企业群,通过品牌培育提升整体产业竞争力,逐步打开以对俄开发开放为近期主攻方向的东北亚市场,进而进入全球市场。

汤峥嵘[9](2010)在《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株洲市水价定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我国水价结构和水价形成机制不合理,仍然把供水成本作为水价的主要因素,没有充分考虑生态水需求和水资源的价值,水价偏低,导致一方面水资源越来越稀缺,另一方面用水浪费和水污染日趋严重,水危机态势逐渐显露。这不仅影响民众的生活,也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格格不入,因此,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长株潭城市群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背景,以株洲市水价的制定为例,对水价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提出了城市可用水资源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运用经济学需求/价格模型,通过对供用水市场的经济学数据进行调查分析,得到城市的用水需求/水价曲线,并以城市可用水资源量为条件,计算以不过度开采水资源为前提的城市参考水价;分析了目前株洲市水价制定机制和水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株洲市水价制定方法,同时提出了对株洲市水务管理的组织设置、配套政策等方面改革建议。

江阜家[10](2008)在《湿地公园旅游资源分析及生态建设对策 ——以湖南水府庙湿地公园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湿地公园现在被公认为是合理的保护、利用与研究湿地资源最好的方法之一。对湿地公园内的旅游资源进行定性基础上的定量分析,并将分析成果应用于湿地公园的生态建设,通过合理的建设将生态旅游与湿地景观保护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对于增强公众的生态和环保意识及素养,减轻传统旅游对旅游区环境、资源的冲击和压力,达到生态旅游与自然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双重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在对我国湿地公园建设所采用的各种理论、实践与研究动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湖南水府庙湿地公园为例,结合景观生态学、生态恢复原理、可持续发展原理等对水府庙湿地公园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其范围内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调查,对总体布局、景观分区、生态保护与修复等湿地公园建设的重要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同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与SWOT分析评价了水府庙湿地公园旅游开发的潜力,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湿地公园旅游规划具体对策措施和总体模式的探讨,结合对旅游资源的研究成果提出湿地公园生态建设中应当要加强与注意的问题。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结合景观空间格局分析的基本原理,对湿地公园的空间布局进行分析。根据景观构成要素、景观多样性、景观分离度和景观破碎度等具体指标的分析情况,可以看出水府庙湿地公园的主要景观要素里林地占了43.29%,总计有92.07hm2,成为湿地公园生态景观的主要载体。其次分别为农田(58.67 hm2,27.59%)、水面(45.47 hm2,21.38%)、滩涂、沼泽(10.44 hm2,4.91%)。这说明水府庙湿地公园的自然景观具备非常良好的开发基础,为湿地公园的景观规划提供了非常优越的条件。而其他游览,居住(6.01 hm2,2.83%)等人文景观也具有丰富的旅游价值。通过对水府庙湿地公园的景观现状的景观构成、景观多样性、景观破碎度、景观分离度和环境承载力分析表明:水府庙湿地公园景观种类比较丰富,景观多样性指数达到了0.5859,但相对于0.95的最大指数还是有一定差距;景观破碎度与景观分离度不佳,说明其景观要素的分布还是比较分散,并且斑块的完整性不高,要求在规划时适当调整景观要素,形成完整的系统。(2)以对水府庙旅游资源现状的分析为基础,结合旅游规划的相关案例和基本理论,提出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规划的对策:应以湿地的自然复兴、恢复湿地的领土特征为指导思想,以形成开敞的自然空间和湿地公园的定义与概念地带、接纳大量的动植物种类、形成新的群落生境为主要目的,同时为游人提供生机盎然的、多样性的游憩空间。同时结合景区内生态旅游资源的分布,提出水府庙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具体措施,并进一步对水府庙湿地公园进行总体布局、环境保护、生态旅游等规划,以此说明生态旅游在湿地公园的现实性与可行性。(3)以水府庙湿地公园生态建设的具体措施为依据和范例,结合生态旅游中的可持续开发原则,提出了指导一般湿地公园生态建设的方案,即“保护、节约、开发”的步骤,其中着重强调保护性开发的主旨,贯彻“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的理念。由于湿地公园是集功能、艺术、和生态的统一体,涉及的因素非常复杂,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其特有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决定了湿地公园生态建设的难度,同时我国湿地公园的建设与开发仍处于初期阶段,还有许多理论和想法需要以实践去证明。

二、浅探我省大型灌区的发展思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探我省大型灌区的发展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冰雪体育旅游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冰雪体育旅游内涵属性研究
        1.3.2 冰雪体育旅游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1.3.3 冰雪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1.3.4 冰雪体育旅游案例研究
        1.3.5 冰雪体育旅游中外比较研究
        1.3.6 冰雪体育旅游市场营销研究
        1.3.7 国内外研究比较述评
    1.4 研究对象和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框架及主要内容
        1.5.1 研究思路和框架
        1.5.2 研究主要内容
2 冰雪体育旅游理论基础及内涵阐释
    2.1 冰雪体育旅游的理论基础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2 闲暇时间理论
        2.1.3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2.2 冰雪体育旅游内涵阐释
        2.2.1 核心概念的梳理及界定
        2.2.2 冰雪体育旅游的价值
        2.2.3 冰雪体育旅游的功能
        2.2.4 冰雪体育旅游的特征
    2.3 本章小结
3 冰雪体育旅游的消费动因及特征
    3.1 冰雪体育旅游的外部消费动因
        3.1.1 宏观经济因素
        3.1.2 社会因素
        3.1.3 产业政策因素
        3.1.4 交通、技术因素
    3.2 冰雪体育旅游的内部消费动因
        3.2.1 个人收入
        3.2.2 心理因素
    3.3 冰雪体育旅游消费特征
        3.3.1 性别特征
        3.3.2 年龄特征
        3.3.3 文化特征
        3.3.4 职业特征
        3.3.5 居住地特征
        3.3.6 经济特征
    3.4 不同人群的冰雪体育旅游消费
        3.4.1 不同性别人群的冰雪体育旅游消费
        3.4.2 不同年龄人群的冰雪体育旅游消费
        3.4.3 不同文化程度人群的冰雪体育旅游消费
        3.4.4 不同职业人群的冰雪体育旅游消费
        3.4.5 不同居住地人群的冰雪体育旅游消费
        3.4.6 不同家庭收入人群的冰雪体育旅游消费
    3.5 本章小结
4 我国冰雪体育旅游实证分析研究
    4.1 冰雪体育旅游发展现状
        4.1.1 冰雪体育旅游发展历程
        4.1.2 中国冰雪体育旅游现状
        4.1.3 发展特点
        4.1.4 冰雪体育旅游的开发模式
        4.1.5 中国冰雪赛事资源开发状况
    4.2 黑龙江省滑雪旅游状况
        4.2.1 黑龙江省滑雪旅游产业资源状况
        4.2.2 黑龙江省滑雪旅游产业分布现状及特点
        4.2.3 黑龙江省滑雪旅游产业布局分析
    4.3 北京市滑雪旅游状况
        4.3.1 北京市滑雪旅游资源的开发
        4.3.2 北京市滑雪旅游消费者情况分析
        4.3.3 北京市滑雪旅游的发展环境分析
    4.4 本章小结
        4.4.1 冰雪体育旅游产品单一
        4.4.2 冰雪体育旅游复合型人才稀缺
        4.4.3 硬件设施不足,产品宣传促销力度不够
5 我国冰雪体育旅游发展策略
    5.1 冰雪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导向
        5.1.1 政府政策
        5.1.2 消费政策
        5.1.3 资金政策
    5.2 冰雪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
        5.2.1 地理选择机制
        5.2.2 法制保护机制
        5.2.3 环境保护机制
        5.2.4 顾客针对机制
        5.2.5 策划宣传机制
    5.3 冰雪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措施
        5.3.1 法律保障
        5.3.2 人才保障
        5.3.3 科技保障
        5.3.4 规划保障
        5.3.5 管理保障
    5.4 冰雪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营销策略
        5.4.1 冰雪体育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现象
        5.4.2 旅游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点
        5.4.3 生命周期各阶段冰雪体育旅游产品的营销策略
    5.5 冰雪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评价
        5.5.1 评价目的
        5.5.2 评价的内容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附录1 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2 冰雪体育体育旅游消费者调查问卷
附录3 关于冰雪体育旅游产品需求的调查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2)中型农业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评估研究 ——以滨州市大道王灌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节水改造模式
        1.2.2 综合评估体系
        1.2.3 工程管理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第2章 灌区工程概况
    2.1 基本概况
    2.2 自然条件
        2.2.1 地理位置
        2.2.2 水文气象与水资源
        2.2.3 地形地貌与地质条件
        2.2.4 主要自然灾害
    2.3 经济社会条件
    2.4 改造工程建设必要性
        2.4.1 骨干工程的重要性
        2.4.2 骨干工程的问题
        2.4.3 改建工程的必要性
    2.5 小结
第3章 灌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
    3.1 工程总体布局
        3.1.1 建设目标
        3.1.2 建设等级
        3.1.3 总体布局
    3.2 渠道工程计算
        3.2.1 水力计算
        3.2.2 冲淤计算
        3.2.3 边坡稳定计算
    3.3 渠道工程设计
        3.3.1 工程措施论证
        3.3.2 衬砌方案比选
        3.3.3 渠道衬砌设计
        3.3.4 设计方案验算评估
    3.4 渠系建筑物工程计算及设计评估
        3.4.1 节制闸
        3.4.2 支渠进水闸
        3.4.3 斗渠引水口门
        3.4.4 排水涵闸
        3.4.5 生产桥
    3.5 工程投资估算及筹备
        3.5.1 投资估算规范
        3.5.2 投资估算
        3.5.3 资金筹措方案
        3.5.4 资金管理
    3.6 建设管理及施工组织
        3.6.1 建设管理
        3.6.2 施工组织
        3.6.3 施工方案
        3.6.4 施工安排
    3.7 小结
第4章 灌区节水改造工程预期效益评估分析
    4.1 经济效益
        4.1.1 农业灌溉效益
        4.1.2 清淤疏浚效益
        4.1.3 其他效益
    4.2 社会效益
        4.2.1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4.2.2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4.2.3 增加农业收入
    4.3 生态效益
        4.3.1 保护地下水
        4.3.2 减少污染
        4.3.3 提高农业抗害能力
        4.3.4 土壤流失防治
    4.4 经济评价
        4.4.1 评价依据
        4.4.2 增量费用及效益
        4.4.3 经济评价计算
        4.4.4 敏感性分析
    4.5 小结
第5章 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维护与管理
    5.1 工程建筑
        5.1.1 渠道堵塞
        5.1.2 水土流失
        5.1.3 建筑物老化
    5.2 管护制度
        5.2.1 管理制度建立
        5.2.2 管理体制改革
    5.3 水价核算
        5.3.1 水价核算
        5.3.2 水价预测
        5.3.3 水费收取
    5.4 灌区工程信息化管理平台
        5.4.1 系统特点
        5.4.2 存在的问题
        5.4.3 平台运用及设想
    5.5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吉林省农户兼业经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文献评述
    1.3 理论基础
    1.4 相关概念界定
    1.5 研究的问题、目标与内容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7 研究区域选择与数据来源
    1.8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农户兼业经营的形成及其规律
    2.1 兼业农户的分类
    2.2 发达国家农户的兼业经营
    2.3 我国农户兼业经营的产生与发展
    2.4 农户兼业经营的一般规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农户兼业经营的经济贡献分析
    3.1 农户兼业经营的内部经济贡献
    3.2 农户兼业经营的外部经济贡献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吉林省农户兼业经营的演变历程
    4.1 1978-1992年农户兼业经营的发展
    4.2 1992-2002年农户兼业经营的发展
    4.3 2002-2012年农户兼业经营的发展
    4.4 2012-2016年农户兼业经营的发展
    4.5 吉林省农户兼业经营的评价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吉林省农户兼业经营的影响因素
    5.1 农户兼业经营的农业内部影响因素
    5.2 农户兼业经营的非农业领域影响因素
    5.3 农户兼业经营的制度与政策因素
    5.4 农户兼业经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吉林省兼业农户粮食生产效率研究
    6.1 农户兼业经营的农业投入与产出
    6.2 兼业农户粮食生产效率的模型构建
    6.3 数据来源、变量设置及样本描述
    6.4 测算结果及讨论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吉林省农户兼业经营的前景与政策导向
    7.1 吉林省农户兼业经营的演化趋势
    7.2 吉林省农户兼业经营发展的预期
    7.3 农户兼业经营政策导向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及其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作者简介
致谢

(4)大型灌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大型灌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2大型灌区管理的改进措施
3结论

(5)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乡镇公务员队伍建设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一) 农业现代化建设相对落后
    (二) 农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三) 农民增收任务依然艰巨
二、乡镇公务员队伍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矛盾分析
    (一) 乡镇公务员队伍结构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二) 乡镇公务员能力素质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三) 乡镇公务员依法行政行为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三、加快乡镇公务员队伍建设,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一) 微观层面:乡镇公务员自身素质的提高
    (二) 中观层面:切实有效的组织支持的提供
    (三) 宏观层面:外部宽松环境的营造

(6)四川省农行县域银行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我国县域银行发展现状
    1.1 我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
    1.2 我国县域银行发展现状及相关问题
第2章 国内外县域银行发展战略的相关经验与借鉴
    2.1 国外社区银行及村镇银行经营与发展相关问题的研究
    2.2 国内银行业及银行县域机构发展战略研究综述
    2.3 对我国县域银行发展战略研究的启示
第3章 四川省农行县域银行发展战略问题成因剖析—基于SWOT分析法
    3.1 SWOT分析方法简介
    3.2 四川省农行县域银行现状
    3.3 四川省农行县域银行发展战略分析——S(优势)
    3.4 四川省农行县域银行发展战略分析——W(劣势)
    3.5 四川省农行县域银行发展战略分析——O(机会)
    3.6 四川省农行县域银行发展战略分析——T(威胁)
    3.7 四川省农行县域银行发展战略SWOT方法分析结论
第4章 四川省农行县域银行发展的战略选择与政策建议
    4.1 充分发挥县域农行的优势
        4.1.1 满足客户需求并构建特色业务
        4.1.2 以传统业务为核心发展业务多元化
        4.1.3 推进配套系统优化升级
    4.2 多渠道弥补县域农行的劣势
        4.2.1 加强对相关金融扶持政策的贯彻执行
        4.2.2 提升服务水平和产品体系层次
        4.2.3 提高业务创新能力
        4.2.4 优化资源配置以降低经营管理成本
        4.2.5 优化县域农行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4.2.6 平衡对员工的激励与约束
        4.2.7 加强对县域银行品牌的塑造与建立
    4.3 把握县域农行外部发展机会
        4.3.1 顺应宏观经济形势发展趋势
        4.3.2 借鉴国际社区银行体制、业务的创新
        4.3.3 把握“三农”倾斜式发展优惠政策
        4.3.4 确保存贷利差带来的稳定收入
    4.4 规避县域农行发展面临的威胁
        4.4.1 缓解由国际社区银行发展势头形成的冲击
        4.4.2 加快县域银行利率市场化的步伐
        4.4.3 激活县域银行决策和应对风险的灵活性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7)毛泽东水利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Contents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一) 选题目的
        (二) 选题意义
    二 文献综述
        (一) 国内外研究动态
        (二) 研究述评
    三 理论框架
第一章 毛泽东水利思想的形成
    1.1 相关概念界定
        1.1.1 毛泽东思想
        1.1.2 毛泽东水利思想
    1.2 毛泽东水利思想渊源
        1.2.1 马克思的自然观
        1.2.2 恩格斯的自然观
        1.2.3 大禹、李冰父子的治水思想与实践
        1.2.4 孙中山的治水思想与实践
第二章 毛泽东水利思想的内容
    2.1 毛泽东对水的认识
        2.1.1 水害可以转化为水利
        2.1.2 水利建设也是科学
    2.2 毛泽东关于水利的主要观点
        2.2.1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2.2.2 兴修水利,合理用水
        2.2.3 治水是兴国安邦的大事
    2.3 毛泽东治水的方法
        2.3.1 防洪为主,全面开发
        2.3.2 统筹兼顾,综合利用
        2.3.3 调查研究,重视科学
第三章 毛泽东水利思想的特点
    3.1 由小到大,量力而行
        3.1.1 从战争年代的实际出发,着力解决农民吃水、生产用水问题
        3.1.2 从建国初期的实际出发,着力治理大江大河,消除水患
        3.1.3 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出发,着力兴修大中小型水库,发展水利事业
    3.2 一以贯之,高度重视
        3.2.1 始终把水的问题作为革命、建设的大事来抓
        3.2.2 始终把水利建设作为经济建设的主要矛盾
        3.2.3 始终把农田水利建设放到农业生产的核心位置
    3.3 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3.3.1 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促进水利事业良性发展
        3.3.2 相信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
第四章 毛泽东水利思想评析
    4.1 毛泽东水利思想是我党水利建设的宝贵财富
        4.1.1 毛泽东水利思想是新时期水利建设的理论基础
        4.1.2 毛泽东水利思想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渊源
    4.2 毛泽东水利思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4.2.1 毛泽东水利思想对农业生产的作用
        4.2.2 毛泽东水利思想对生态文明的指导作用
        4.2.3 毛泽东水利思想的综合成效
    4.3 毛泽东水利思想是具体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第五章 毛泽东水利思想的当代价值
    5.1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治水理念
        5.1.1 把治理水患与水污染有机结合起来
        5.1.2 把修建大型水库与人民吃水、农业用水结合起来
    5.2 科学谋划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5.2.1 充分认识人水和谐的重要意义
        5.2.2 合理开发、保护各类水资源
        5.2.3 正确处理水利设施维修与水利建设之间的关系
    5.3 把水利建设纳入生态文明建设中
        5.3.1 以水利建设为中心,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5.3.2 强化水文调节控制,注重水能开发管理
    5.4 以经济投入为抓手,促进水利建设事业和谐发展
        5.4.1 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5.4.2 加强水利工作制度建设,不断创新水利发展机制
        5.4.3 大力发展民生水利
结语
附录1 毛泽东与水利相关的事迹
附录2 《毛泽东选集》和《毛泽东文集》水利言论编年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8)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全产业链现状评价与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动态
        1.2.1 产业链理论发展
        1.2.2 全产业链模式研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3.1 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2 现状分析与评价
    2.1 红兴隆管理局基本情况
        2.1.1 地理区位
        2.1.2 自然资源
        2.1.3 经济发展状况
    2.2 SWOT分析
        2.2.1 优势分析(Strengths)
        2.2.2 劣势分析(Weaknesses)
        2.2.3 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
        2.2.4 挑战分析(Threats)
3 结果与分析
    3.1 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3.1.1 指导思想
        3.1.2 基本原则
        3.1.3 发展战略
        3.1.4 发展目标
    3.2 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
        3.2.1 空间布局
        3.2.2 产业布局
    3.3 全产业链构建及八大产业链发展
        3.3.1 现代生物种业发展规划
        3.3.2 绿色稻米产业链发展规划
        3.3.3 绿色玉米产业链发展规划
        3.3.4 “两牛一猪”产业链发展规划
        3.3.5 特色经济作物产业链发展规划
        3.3.6 现代生态林业产业链发展规划
        3.3.7 生态旅游产业链发展规划
        3.3.8 现代物流产业链发展规划
    3.4 主要建设任务
        3.4.1 建设高标准农田
        3.4.2 构建绿色、有机农产品产业化体系
        3.4.3 建立三级新型企业群
        3.4.4 打造绿色农产品知名品牌
        3.4.5 建设全产业链科技创新平台
        3.4.6 建立综合防灾减灾体系
        3.4.7 红兴隆至友谊18公里产业走廊建设
        3.4.8 加强文化产业对全产业链支撑作用
4 讨论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9)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株洲市水价定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及论文框架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第2章 城市水价定价的相关理论与方法
    2.1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1.1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
        2.1.2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要性
        2.1.3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水价
    2.2 城市可利用水资源量测算
        2.2.1 水的循环和水的平衡
        2.2.2 城市可供使用的水资源量
    2.3 城市用水经济学分析
        2.3.1 需求函数与需求弹性
        2.3.2 用水需求价格弹性
    2.4 水价定价方法模式与制定原则
        2.4.1 现行水价制定模式
        2.4.2 水价的制定原则
第3章 株洲市水务管理和水价制定的现状及问题
    3.1 株洲水资源和社会经济概况
        3.1.1 自然环境及水资源情况
        3.1.2 社会经济概况
    3.2 株洲市水务管理和水价制定现状
        3.2.1 株洲水务管理现状、
        3.2.2 株洲现行水价制定情况
    3.3 株洲市水管体系和水价制定中的主要问题
第4章 株洲市参考水价计算
    4.1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参考水价的定义
    4.2 参考水价的计算方法
        4.2.1 计算城市可用水资源量
        4.2.2 计算以城市可用水量为依据的供水参考价格
    4.3 株洲市参考水价的计算
        4.3.1 株洲市可利用水资源量计算
        4.3.2 株洲市居民和工业用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分析
        4.3.3 株洲市的参考水价
第5章 株洲市水价制定
    5.1 株洲水价制定总体要求
    5.2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株洲市水价制定方案
    5.3 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改革措施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我国水价制定的法律框架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及目录

(10)湿地公园旅游资源分析及生态建设对策 ——以湖南水府庙湿地公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湿地理论的发展
        1.1.2 湿地资源的特征
        1.1.3 湿地公园
        1.1.4 旅游资源
        1.1.5 生态旅游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特点和不足
        1.3.1 特点
        1.3.2 不足
    1.4 研究小结
    1.5 研究意义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方法
        1.6.2 技术路线
2 基本理论与研究案例
    2.1 基本理论
        2.1.1 景观生态学
        2.1.2 生态恢复
        2.1.3 可持续发展
        2.1.4 游憩规划
    2.2 研究案例
3 水府庙湿地公园背景分析
    3.1 区位现状
    3.2 自然现状
        3.2.1 地质地貌
        3.2.2 土壤
        3.2.3 水文气象
    3.3 生态现状
        3.3.1 生态现状总览
        3.3.2 生物资源现状
    3.4 社会经济现状
    3.5 综合现状分析
4 水府庙湿地公园景观分析
    4.1 风景景观总览
        4.1.1 水域景观
        4.1.2 地貌景观
        4.1.3 生物景观
        4.1.4 诗词、碑刻胜迹景观
        4.1.5 建筑遗址景观
        4.1.6 名人故里景观
        4.1.7 现代人文景观
    4.2 景观构成分析
        4.2.1 景观构成比例
        4.2.2 景观多样性分析
        4.2.3 景观分离度分析
        4.2.4 景观破碎度分析
        4.2.5 景观稳定性分析
        4.2.6 景观要素相互作用分析
    4.3 水府庙湿地公园旅游开发潜力分析
        4.3.1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4.3.2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数学模型
        4.3.3 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4.3.4 环境容量分析与游人预测
    4.4 水府庙湿地公园旅游开发SWOT分析
        4.4.1 优势分析
        4.4.2 劣势分析
        4.4.3 机遇分析
        4.4.4 威胁分析
        4.4.5 分析结论
    4.5 分析小结
5 水府庙湿地公园生态建设对策
    5.1 生态建设的关键
        5.1.1 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5.1.2 景观格局与结构的配置
        5.1.3 利用资源与保护环境
    5.2 生态保护对策
        5.2.1 实行分区管理
        5.2.2 实行分级保护
        5.2.3 建立保护机构
        5.2.4 健全保护制度
    5.3 生态修复对策
        5.3.1 植被恢复
        5.3.2 湿地恢复
        5.3.3 环境修复
        5.3.4 污水处理
    5.4 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
    5.5 水资源保护对策
    5.6 环境保护对策
        5.6.1 环境保护现状
        5.6.2 大气污染控制对策
        5.6.3 水污染控制对策
        5.6.4 环境卫生治理对策
    5.7 生态旅游对策
        5.7.1 旅游资源概况
        5.7.2 生态旅游规划
        5.7.3 开发方案与规划目标
6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四、浅探我省大型灌区的发展思路(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冰雪体育旅游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 刘立军. 苏州大学, 2019(07)
  • [2]中型农业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评估研究 ——以滨州市大道王灌区为例[D]. 陈国良. 山东大学, 2018(02)
  • [3]吉林省农户兼业经营研究[D]. 徐晓红. 吉林农业大学, 2018(02)
  • [4]大型灌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 隋兆军.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11)
  • [5]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乡镇公务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 姚玫玫.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13(06)
  • [6]四川省农行县域银行发展战略研究[D]. 杨懿. 西南交通大学, 2013(01)
  • [7]毛泽东水利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 王琳. 山西大学, 2012(12)
  • [8]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全产业链现状评价与规划研究[D]. 王玲. 东北农业大学, 2012(03)
  • [9]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株洲市水价定价研究[D]. 汤峥嵘. 中南大学, 2010(02)
  • [10]湿地公园旅游资源分析及生态建设对策 ——以湖南水府庙湿地公园为例[D]. 江阜家.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8(02)

标签:;  ;  ;  ;  ;  

浅谈我省大灌区的发展思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