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恒李吉墉
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广东省珠海市519002
摘要:随着目前城市的快速发展,很多早期修建的厂房已经不适应了现在的生产模式而渐渐废置。如何对旧有的废弃厂区重铸价值,并与现今生活、发展、审美相协调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课题。作为处于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城市之一的武汉市市区里面的一个旧有厂房的改造项目——“花园道”艺术区改造无疑具有典型的意义,对其历史背景、设计理念以及现行的建设实施情况进行研究,将对处于市中心区的工业遗产的保护研究项目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汉口;“花园道”艺术区;旧厂房;更新改造
1.前言
武汉的发展起源于军事要塞,兴盛于水运商贸,繁荣于近代工商业,一直是我国内陆地区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在近代工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在80年代之后的大规模的旧区改造及中心城区的“退二进三”的经济结构调整中,由于传统工业逐渐退出了城市的中心城区,就使得大量的工业建筑失去了原有的使用价值。这些建筑破旧的结构、陈旧的外观、脏乱的周边环境,与其所占据着的中心城区的功能定位极不相符。如何对待这些遗留下来的老工业建筑呢?是一个“拆”字将它们推倒,然后竖立栋栋高楼,还是珍视它们的存在,探讨一种合理利用的发展模式呢?汉口“花园道”艺术区的改造就是选取了后者,在原有的厂房基础上进行的挖掘再利用。
2.“花园道”艺术区建设现状的解读
2.1区位解读
花园道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东与武汉正在规划的万家墩中心商务区相接,西望环境优美的西湖城市绿地,邻近有广电大厦、招银大厦、金盾大酒店等大型商业服务设施,周边五星级酒店有华美达天禄酒店、武汉新世界酒店、锦江国际大酒店等,是商业、办公的理想去所。
2.2历史背景
“花园道”位于汉口青年路308号,即是1960年代的青年路76号,由中南汽修厂改造而来。中南汽修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7年的万国汽车修理行,是由四家私人老板联合建成。1967年,汽修厂壮大,建起了26栋房子,用作汽车配件生产及办公场所等。当时汽修厂效益不错,业务不仅涉及到修理,还能自己生产一些比专用厂家更实用的汽车配件。
2.3“花园道”改造特点
2.3.1原有的建筑和布局极大尊重
花园道所在的前中南汽修厂大院,有29亩地,8栋厂房和200多棵树,最初设计和施工中都其作了最大限度的保留和尊重[2]。建筑不移位,不推倒重来,不改变大体的结构和高度,树要保留,这是“花园道”项目当初策划时与总设计师伊东孝定下的原则。因而从“花园道”艺术区现有的回字结构、人车分流的布局体系,A、B、C、D四大分区中,还可以看到当初中南汽修厂的格局。
2.3.2商业基础上的艺术路线的定位
“花园道”周边是钢筋水泥的城市丛林,是个充满的浓烈的商业氛围的地块。“花园道”正是基于这个环境下做一个艺术文化区,一个活的景观,可以提供给周边的商务居住人士前来休闲和餐饮。
“花园道”的经营模式是以土地租用开发、店铺和写字楼租赁的形式为主,物业公司对整个区进行管理,经营业态设计到饮食、零售、服务业和商务办公几个方面。把商业性质突出的功能安插在这个底层为主的建筑群体里,反而看不到商业经营的势利,到处透着浓郁的艺术气质,凸显的在其中的商业经营业态的品味的高雅和独特。
2.3.3强化吸引人流的交通流线空间设计
在“花园道”艺术文化区中,整个片区内部采用了人车分流的交通体系,分区明确。沿青年路入口设置了大门入口、写字楼入口和车行入口,沿西北湖路设置成为小广场形式,围绕水池左右设计成一个车行入口和一个人行入口,成为拥抱的开敞环境,用以吸引人流。在花园道内部,北部道路全部设置为人行,杜绝车行对其中消费者的影响,南部道路则设置为车行,突出了对停车设计的考虑。花园道内部有专用的室外停车场一处、室内停车场两处(其中一处正在装修)、立体停车库一处,共有停车位150个,此外还有若干的路边停车。
除了交通疏导上面的人性化设计,在建筑内部空间组织上,“花园道”有十分畅达的通道来进行衔接,通过入口的玄关、空中连廊、楼梯、自动扶梯等的运用,方便顾客到底任意商铺。并在室外和室内的联通通道里形成滞留空间,采用迂回艺术的方式互通,吸引人流并留住人流。
2.3.4整体建筑风格简约精致,建筑色彩简洁大方,建筑材料质感自然
“花园道”艺术文化区内的建筑,整体色调是黑白灰。建筑形式具有张力,充满了简约的线条感。在各种的线条穿插中,把之前的记忆隐于其中,如过往的红砖、古朴的青色水泥墙面、屋顶的锅炉、顶上的红瓦。
在建筑材质的选取上,主要以具有自然质感的材料。如生锈的涂料——生锈的铁是拥有自然质感和塑造性很强的材料,正如伊东孝当初的设计原则:“能看到,能被看到”[3]。
2.3.5内部环境设计精致,符合商业文化气氛
“花园道”内部环境的设计很精致,也起到了对人流的吸引和导向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标志设计的方向性。入口处的整体平面指引牌、道路边上的各种箭头标志、以及随处可见的“花园道”的立体花瓣标志、路灯旁边的各种店铺的广告,以及各家商铺门口的突出醒目的商店名,无不具有强烈的方向性,用以指引顾客和吸引顾客;
2.树的运用。在“花园道”里面,你可以处处看到树。树本身就具有一种环境的亲和性。看到路边绿树成荫,每个顾客都会觉得身心愉悦,并且想走进去看看;
3.内街边景观小品的考虑。在“花园道”内部道路的边上,实际上是做了很大的心思的。石质的护栏、木制的地板上精心摆放的遮阳伞和桌椅、各种材质的铺地、故意悬挑的顶棚,营造出了一个小小的休闲空间,散步、喝茶、聊天、晒太阳等等。体现出了生活的品味和休憩的舒适感。
3.从“花园道”的开发提出的对中心区的工业遗产保护的建议
对“花园道”艺术区的改造进行调查研究,是一种对工业遗产保护之路的探索。我们通常所说的工业遗产是指为工业活动设计和建造的建筑、构筑物、生产工艺与工具、工业生产所在的城镇以及景观,以及相关的非物质遗产,都可以被称为工业遗产。它包括建筑、机械、车间、磨房、工厂、矿场、冶炼场、仓库、店铺、能源聚集和传输设施、交通设施等[4]。因此在对“花园道”这一实际项目的改造模式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对中心城区工业遗产保护的启示和指导,这对于工业遗产的保护也有实际的借鉴意义。
2009年,武汉市往湖北省报了30个文化创意产业,最后只批了两个,“花园道”就是其中一个。应该来说,“花园道”的实施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我们可以从“花园道”的实施研究中,得到其设计的三个方向性:
1.工厂特性的再利用。世界上有很多对厂房和仓库进行改造的事例,开发形成商业设施的成功案例也很多,如武汉新天地、上海新天地、上海“8号桥”和“LOFT”等等。现有厂房按照保留、改造,新建三种方式进行整治,厂房综合改造成本仅200元/m2左右[2],大大低于新建厂房的标准。
2.对快乐和舒适的追求。不管是商业基础上的艺术追求,还是艺术基础上的商业经营,其都是所谓的商业设施。而商业设施,就是要让城市生活的人们给予“快乐”的设施。商业的开发为了聚集人气,其设计就应该细腻。建筑的节点设计、照明效果、街头家具、人行道的铺修、海报、招牌和横幅广告、花和绿色植物等,都是经过细心设计的。
3.长期展望的商业开发。开发商希望把“花园道”这里做成一个介于上海新天地和北京798之间的地块。既不像798的对纯艺术的追求,变得曲高和寡,也不像上海新天地一样太过商业化[4]。这样的一个“花园道”,将是一个既能美化周边工作和居住人士的精神生活,也能充实他们的物质生活的一个地方。
参考文献:
[1].刘奇志、何梅、汪云、朱志兵.武汉老工业城市更新发展的规划实践[J].城市规划,2010,(7).
[2].李墨.从花园道到德国柏林——艺术革新势力的空间呼应[J].人与城市,2009,(12).
[3].吴博.论旧厂房改造中工业遗产的保护[J].艺术与设计,2009,(05).
[4].李冬生.大城市老工业区工业用地的调整与更新——上海市杨浦区改造实例[M].同济
作者简介:
张一恒(1986,12—),城市规划与设计硕士研究生,现工作于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李吉墉(1987,12—),城市与区域规划硕士研究生,现工作于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