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浓缩培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细胞,培养基,毛囊,杆菌,滤膜,微生物,保加利亚。
浓缩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朱启刚,王志明,李梁[1](2017)在《生理盐水与富浓缩血小板血浆两种毛囊培养液对自体毛发(囊)移植成活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单位毛囊提取术(FUE技术)提取毛囊,观察生理盐水与富浓缩血小板血浆(PRP)两种毛囊培养液对毛发移植术后毛囊成活率的影响。方法:40例患者均采用FUE技术,将影响毛囊成活率众多因素控制在同等条件下,将同一个患者头部分为左右A/B两个种植区域,采用即插即种技术,每个区域种植100毛囊单位。观察术后10个月A/B两个区域在不同毛囊培养液的培育下毛囊成活率。结果:A组术后10个月平均毛囊成活率83%,B组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通过利用FUE技术治疗脱发具有微创、恢复期短、无瘢痕、出血少等优点,当影响毛囊成活率的多种因素在可控范围内,利用PRP培养液的毛囊较生理盐水组成活率高,对于供区毛囊资源稀少的患者提高其毛囊成活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17年07期)
高锋[2](2017)在《微藻膜法浓缩和固定化培养及其深度去除废水中营养盐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废水进行微藻培养是降低微藻生物柴油生产成本的有效手段,并且能实现废水的深度脱氮除磷处理。但目前还受制于缺乏经济高效的培养方法,尤其当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等进行微藻培养时,由于废水中氮磷浓度较低,其所能支撑的微藻生产量较为有限。采用连续进出水的培养方式相比于传统批次培养能极大地提高系统的营养负荷,从而为提高系统的微藻生产能力和营养盐去除能力创造条件,但也存在微藻细胞由于呈个体悬浮生长而极易流失的问题。本论文主要研究了采用膜法浓缩方式和固定化培养方式在光生物反应器中利用低氮磷含量的废水进行微藻的高效培养,并同时实现废水中营养盐等污染物的深度去除。论文中首先构建了新型的批次进出水操作和连续进出水操作的膜光生物反应器(MPBR)并用于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进行微藻的进出水培养,成功实现了培养过程中微藻生物停留时间(BRT)和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HRT)的有效分离,实现了反应器中微藻的高效浓缩培养和对进水中营养盐的高效去除。连续进出水操作的MPBR反应器,经过35天的培养,获得的微藻生长量达到1.724 g L~(-1),是同等条件下在传统光生物反应器(CPBR)中以BG11培养基进行批次培养获得的微藻生长量的1.64倍。并且,通过对微藻油脂累积过程和脂肪酸组成的研究发现,MPBR反应器在培养过程中实现了微藻油脂的不断累积,获得的脂肪酸组成以C16和C18脂肪酸为主,且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仅为9.41%,是理想的生物柴油原料。反应器中微藻的高速生长也有助于实现对进水中营养盐的高效去除,并实现了对Cu、Zn、Fe、Al和Mn等金属离子的高效去除。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对MPBR实现微藻浓缩培养和营养盐去除的影响,当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为2.0 d时,既取得了较高的微藻生产速率,同时也实现了对进水中氮磷营养的深度去除。因此,将MPBR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设定为2.0 d,同时对反应器内的藻液按一定的速率进行收获,实现了 MPBR的长期稳定运行。在运行过程中反应器内的微藻浓度维持在1.035-1.524 gL~(-1),微藻生物生产速率为60.13 mg L~(-1)d~(-1),并实现了对进水中氮磷营养盐的高效去除。另外,对长期运行的MPBR反应器中膜组件的膜污染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内部阻力是MPBR中膜污染的主要组成部分。实验中研究了采用低氮磷含量的水产养殖废水为培养液在M P B R反应器中进行了微藻的浓缩培养,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为1 d,取得的微藻生产速率达到42.6 mgL~(-1) d~(-1),是锥形瓶中批次培养的5.8倍。并取得了较好的对水产养殖废水中营养盐的去除效果,总氮(TN)和总磷(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6.1%和82.7%。并且实现了对进水中具有较高生物毒性的游离氨(NH3)的高效去除,出水NH3-N浓度低于0.002 mg L~(-1)。可见,微藻膜法浓缩培养方法在循环水养殖等水产养殖行业的水质净化中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潜力。为实现光生物反应器中微藻的高效收获,研究了微藻的吸附式固定化培养,筛选了适合于微藻吸附生长的填料载体,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微藻生物膜光生物反应器(BPBR)。以二级生物处理出水为培养液,取得了相对于传统光生物反应器更高的微藻生物生产速率(15.93 mg L~(-1)d~(-1))、油脂生产速率(4.09 mgL~(-1)-1)以及氮磷去除速率(1.00mgNL~(-1) d~(-1) 和 0.20mgPL~(-1) d~(-1))。以上述研究内容为基础,构建了能同步实现微藻膜法浓缩培养和固定化生物膜培养的微藻生物膜-膜光生物反应器(BMPBR)并应用于污水处理厂出水的深度脱氮除磷处理,实现微藻生产、收获和废水深度脱氮除磷的高效统一。实验过程中BMPBR取得的微藻生产速率达到72.4 mg L~(-1) d~(-1),是相同条件下MPBR的1.44倍。并且,在培养结束后,反应器内生产的微藻生物中有72.4%被固定在填料上形成微藻生物膜,为微藻生物的收获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营养盐去除方面,BMPBR也取得更高的氮磷去除率,这主要得益于反应器内相对较高的微藻生物量。对反应器内微藻生物膜进行收获后,微藻生物膜再生长的速率明显高于生物膜初次生长的速率。(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7-04-10)
娄佑武,邱俊,王荣民,戴征煌,丁君辉[3](2016)在《基于减压浓缩和微生物培养的牛沼液制取农用微生物菌剂的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减压浓缩和微生物培养技术对牛沼液进行处理后制取微生物沼肥。研究表明:控制浓缩温度为60℃,压力为90 kpa时为最佳浓缩条件;微生物沼肥制取时,沼液、红糖和微生物培养基的投配比例为89%,5%和6%;通过减压浓缩和微生物培养后制取的微生物沼肥可以达到《农用微生物菌剂》(GB 20287-2006)中的技术指标要求。(本文来源于《江西畜牧兽医杂志》期刊2016年02期)
杨加琼[4](2015)在《超浓缩酵母培养物对团头鲂酮体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团头鲂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子梯度试验,在等蛋白质、等能量及其他环境恒定的条件下,研究超浓缩酵母培养物对其酮体代谢的影响。将360尾规格为(29.1±2.9)g的团头鲂随机分为6组,每组设3个平行。将超浓缩酵母培养物分别以0、1.50%、1.75%、2.00%、2.25%和2.50%的添加量加入各组团头鲂基础饲料中,进行为期60 d的饲养,分别测定投喂不同超浓缩酵母培养物添加水平的团头鲂血清中酮体。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血酮体均有显着增加,其中2.00%组与其余各组相比较血酮体含量最高,差异显着(P<0.05)。由此可见,超浓缩酵母培养物能促进团头鲂生长,提高鱼体脂肪的供能能力,改善试验团头鲂的酮体代谢能力,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团头鲂的生长。团头鲂饲料中的超浓缩酵母培养物添加量建议为2.00%。(本文来源于《饲料研究》期刊2015年10期)
李霞,刘尚军,袁肖寒,高学军[5](2015)在《两株乳酸菌浓缩培养过程中的细胞凋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优化培养基和二次培养对保加利亚乳杆菌(L.b)和嗜热链球菌(S.t)进行了超浓缩培养,研究了超浓缩培养过程中菌体的细胞凋亡、生长曲线和乳酸浓度变化曲线。结果表明,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超浓缩培养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与产酸规律密切相关。本研究为揭示超浓缩培养过程中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的细胞凋亡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乳品工业》期刊2015年04期)
李霞,刘尚军,岳春,曾虎[6](2014)在《土壤中产脂肪酶菌株的分离及浓缩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食用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得到1个产脂肪酶较多的酵母菌株,测得其脂肪酶活力为8.30 U/m L.用正交试验法对该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成分为:1.50%蛋白胨、1.20%葡萄糖、10.00%橄榄油乳化液、0.5%酵母膏、KH2PO40.65%、K2HPO40.20%、Mg S04·7H2O 0.02%;最佳产酶培养条件为:温度30℃,发酵的初始p H 7.5,接种菌量为2.0%,摇床转速180 r/min,培养20 h后测定脂肪酶酶活力达到33.19 U/m L,是优化前的4倍.在菌株培养20 h时采用微孔滤膜过滤二次培养,结果表明在培养24 h时菌数达到最大;培养28 h后脂肪酶活力达到峰值86.08 U/m L,较未采用微孔滤膜过滤二次培养提高160%,为初始脂肪酶活力的10.4倍,达到浓缩培养要求.(本文来源于《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6期)
高秀秋,程焕芝[7](2014)在《浓缩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牙周膜细胞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体外研究浓缩生长因子(C G F)对原代培养人牙周膜细胞的影响。方法将CGF加入到原代培养的人牙周膜细胞,不含CGF的小牛血清培养液为对照组,培养时间为3、7、14、21天,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细胞增值情况,ALP试剂盒测定碱性磷酸酶活性,考马斯亮蓝法测定牙周膜细胞的总蛋白含量。结果 CGF对牙周膜细胞在4个时间点有明显促进增值的作用。对于碱性磷酸酶活性,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尤其在实验的第14天和第21天。对细胞总蛋白含量的产生在第7天明显升高。结论浓缩生长因子可促进人牙周膜细胞的增值活性,同时可以增强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和细胞总蛋白的合成,提示浓缩生长因子在牙周组织再生领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第十次全国牙周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4-07-15)
杨智[8](2014)在《两种海洋饵料微藻的户外培养及低温保藏后浓缩液营养损失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微藻是海洋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海洋饵料微藻种类众多,营养丰富,是海洋水产养殖动物的天然开口饵料,在海洋水产育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海水养殖业的高速发展,对饵料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加强对海洋微藻饵料规模培养和保藏技术的研究开发,对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重点探索了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和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zhangjiangensis)这两种海洋饵料微藻的户外培养技术,并对牟氏角毛藻低温保藏过程中的营养损失进行了系统评价。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设计并构建了带有原位补碳—pH控制的微藻培养系统,能够实现在线补充CO2同时精确控制培养液pH值的双重功效。通过牟氏角毛藻的户外培养验证其效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该系统能够显着提高牟氏角毛藻的生长速率高达1.85倍,细胞抵抗外界环境变化能力也明显增强;细胞内总脂肪酸(TFA)含量提高了14.5%,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含量分别提高了17.1%和22.1%;C18:3含量提高最显着,高达57.4%。2、在上述培养系统中,比较研究了叁种氮源(硝酸钠、尿素和碳酸氢铵)对牟氏角毛藻的生长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碳酸氢铵时藻细胞比生长速率和细胞干重浓度最大,分别可达到0.23d-1和0.39g L-1;使用硝酸钠时利于总脂肪酸的积累,含量可高达96.95mg/g。PUFA和EPA含量在使用碳酸氢铵时最高,分别为27.18mg/g (31.15%TFA)和11.76mg/g(13.48%TFA)。说明碳酸氢铵是牟氏角毛藻生长和积累PUFA最好的氮源。3、比较研究了上述氮源对湛江等鞭金藻的生长、色素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碳酸氢铵时可获得藻细胞的最大比生长速率和生物量浓度,分别为0.24d-1和0.262gL-1;使用硝酸钠时藻细胞叶绿素a和岩藻黄素含量最高,培养第二天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6.58mg/g和13.9mg/g;使用尿素时藻细胞TFA含量最高,达到137.22mg/g。使用硝酸钠、尿素和碳酸氢铵叁种氮源时,PUFA含量分别为34.54mg/g (31.24%TFA)、53.68mg/g (39.12%TFA)和44.34mg/g(32.63%TFA),其中DHA含量分别为17.55mg/g(15.87%TFA)、29.58mg/g(21.56%TFA)、24.97mg/g(18.38%TFA)。说明氨态氮更有利于DHA的积累。4、碳酸氢铵作为碳源条件下,比较研究了叁个盐度(20‰、25‰、30‰)对湛江等鞭金藻的上述影响,发现20‰盐度下藻细胞密度、生物量干重浓度和色素含量、DHA含量均达到最大,其中细胞密度和生物量干重浓度分别为5.5×106/ml和0.227gL-1,叶绿素a和岩藻黄素含量在培养第二天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9.30mg/g和14.52mg/g,DHA含量为24.63mg/g (17.29%TFA)。最大比生长速率和生物量浓度分别为0.25d-1和0.39g/L。20‰盐度时总脂肪酸含量为124.31mg/g、PUFA含量达到了47.96mg/g,随着盐度升高总脂肪酸含量也逐渐升高、PUFA含量降低,呈现出与盐度的负相关性。5、比较研究了牟氏角毛藻浓缩液在-18℃和4℃下保藏后的营养损失率。结果表明,使用细胞浓度分别为1010/ml(A液)和109/ml(B液)的两种浓缩液,-18℃下不添加任何保护剂的对照组脂肪酸含量损失最小,EPA、PUFA和TFA的损失率(A液速冻组)分别为1.73%、2.13%和2.32%。A液的脂肪酸损失率显着小于B液的。缓冻组(以1℃/min的速率降至-18℃)脂肪酸损失率小于速冻组(直接在-18℃低温保藏)。4℃下保藏牟氏角毛藻浓缩液,脂肪酸损失情况与-18℃时相似,但脂肪酸损失率略高于-18℃时。6、鲜活牟氏角毛藻中蛋白质含量为干重的34.7%。浓缩液在-18℃下保藏2个月后, Af(A液速冻)、As(A液缓冻)、Bf(B液速冻)和Bs(B液缓冻)四组中蛋白质损失率分别为7.39%、8.39%、18.79%、16.11%,可见A浓缩液损失率明显小于B浓缩液液。4℃下牟氏角毛藻浓缩液保藏2个月后,蛋白质损失率要高于-18℃,A浓缩液的损失率为18.12%,B浓缩液的损失率为24.71%,A浓缩液的损失率明显低于B浓缩液。(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4-01-08)
吴满刚,庄涛,王小兰,吴雪燕,陈洋洋[9](2014)在《植物乳杆菌增殖培养及其浓缩型冻干发酵剂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发酵肉制品的发与应用生产中,浓缩型冻干发酵剂的制备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该研究以植物乳杆菌为目标菌株,首先,研究不同生长因子对菌株的增殖作用,利用正交实验设计对生长因子进行复配,得到佳增殖培养条件;其次,研究离心条件在菌体富集时对菌体损失率和存活率的影响;后,研究冻干条件以及冻干保护剂选择对浓缩发酵剂菌粉成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RS液体培养基内添加8%胡萝卜汁、8%番茄汁、0.75%CaCO3为佳增殖培养条件,活菌数达2.68×109CFU/mL;菌体佳富集条件为离心机转速4 000 r/min离心10 min,离心收得率达到96.87%;佳冻干条件是作为悬浮基质的脱脂乳浓度为10%,冻干厚度为0.5cm,冻干保护剂组合为:海藻糖(10%)、麦芽糖(12%)、谷氨酸钠(8%),此条件下活菌数为3.71×109CFU/mL,菌体存活率达到75.43%;菌体冻干36 h后,其水分含量可满足储藏要求(1.5%~3.0%)。(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14年01期)
朱良全,李聪研,蒋玉文[10](2013)在《C型产气荚膜梭菌合成培养基使用参数及培养毒素浓缩工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确定C型产气荚膜梭菌合成培养基使用参数及建立配套的毒素浓缩工艺。比较不同pH值、灭菌温度、配制用水的合成培养基及其不同培养时间和温度下培养产气荚膜梭菌CVCC60102株的毒力;按毒素的分子量及超滤膜的截留分子量设计并比较2种不同浓缩工艺的毒素收获率及透出液的毒力。结果表明,pH值为8.0~8.4、灭菌方式为116℃30 min、配制用水为去离子水时产毒最佳,毒力(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文摘》期刊2013年09期)
浓缩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废水进行微藻培养是降低微藻生物柴油生产成本的有效手段,并且能实现废水的深度脱氮除磷处理。但目前还受制于缺乏经济高效的培养方法,尤其当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等进行微藻培养时,由于废水中氮磷浓度较低,其所能支撑的微藻生产量较为有限。采用连续进出水的培养方式相比于传统批次培养能极大地提高系统的营养负荷,从而为提高系统的微藻生产能力和营养盐去除能力创造条件,但也存在微藻细胞由于呈个体悬浮生长而极易流失的问题。本论文主要研究了采用膜法浓缩方式和固定化培养方式在光生物反应器中利用低氮磷含量的废水进行微藻的高效培养,并同时实现废水中营养盐等污染物的深度去除。论文中首先构建了新型的批次进出水操作和连续进出水操作的膜光生物反应器(MPBR)并用于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进行微藻的进出水培养,成功实现了培养过程中微藻生物停留时间(BRT)和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HRT)的有效分离,实现了反应器中微藻的高效浓缩培养和对进水中营养盐的高效去除。连续进出水操作的MPBR反应器,经过35天的培养,获得的微藻生长量达到1.724 g L~(-1),是同等条件下在传统光生物反应器(CPBR)中以BG11培养基进行批次培养获得的微藻生长量的1.64倍。并且,通过对微藻油脂累积过程和脂肪酸组成的研究发现,MPBR反应器在培养过程中实现了微藻油脂的不断累积,获得的脂肪酸组成以C16和C18脂肪酸为主,且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仅为9.41%,是理想的生物柴油原料。反应器中微藻的高速生长也有助于实现对进水中营养盐的高效去除,并实现了对Cu、Zn、Fe、Al和Mn等金属离子的高效去除。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对MPBR实现微藻浓缩培养和营养盐去除的影响,当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为2.0 d时,既取得了较高的微藻生产速率,同时也实现了对进水中氮磷营养的深度去除。因此,将MPBR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设定为2.0 d,同时对反应器内的藻液按一定的速率进行收获,实现了 MPBR的长期稳定运行。在运行过程中反应器内的微藻浓度维持在1.035-1.524 gL~(-1),微藻生物生产速率为60.13 mg L~(-1)d~(-1),并实现了对进水中氮磷营养盐的高效去除。另外,对长期运行的MPBR反应器中膜组件的膜污染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内部阻力是MPBR中膜污染的主要组成部分。实验中研究了采用低氮磷含量的水产养殖废水为培养液在M P B R反应器中进行了微藻的浓缩培养,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为1 d,取得的微藻生产速率达到42.6 mgL~(-1) d~(-1),是锥形瓶中批次培养的5.8倍。并取得了较好的对水产养殖废水中营养盐的去除效果,总氮(TN)和总磷(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6.1%和82.7%。并且实现了对进水中具有较高生物毒性的游离氨(NH3)的高效去除,出水NH3-N浓度低于0.002 mg L~(-1)。可见,微藻膜法浓缩培养方法在循环水养殖等水产养殖行业的水质净化中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潜力。为实现光生物反应器中微藻的高效收获,研究了微藻的吸附式固定化培养,筛选了适合于微藻吸附生长的填料载体,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微藻生物膜光生物反应器(BPBR)。以二级生物处理出水为培养液,取得了相对于传统光生物反应器更高的微藻生物生产速率(15.93 mg L~(-1)d~(-1))、油脂生产速率(4.09 mgL~(-1)-1)以及氮磷去除速率(1.00mgNL~(-1) d~(-1) 和 0.20mgPL~(-1) d~(-1))。以上述研究内容为基础,构建了能同步实现微藻膜法浓缩培养和固定化生物膜培养的微藻生物膜-膜光生物反应器(BMPBR)并应用于污水处理厂出水的深度脱氮除磷处理,实现微藻生产、收获和废水深度脱氮除磷的高效统一。实验过程中BMPBR取得的微藻生产速率达到72.4 mg L~(-1) d~(-1),是相同条件下MPBR的1.44倍。并且,在培养结束后,反应器内生产的微藻生物中有72.4%被固定在填料上形成微藻生物膜,为微藻生物的收获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营养盐去除方面,BMPBR也取得更高的氮磷去除率,这主要得益于反应器内相对较高的微藻生物量。对反应器内微藻生物膜进行收获后,微藻生物膜再生长的速率明显高于生物膜初次生长的速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浓缩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1].朱启刚,王志明,李梁.生理盐水与富浓缩血小板血浆两种毛囊培养液对自体毛发(囊)移植成活率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17
[2].高锋.微藻膜法浓缩和固定化培养及其深度去除废水中营养盐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7
[3].娄佑武,邱俊,王荣民,戴征煌,丁君辉.基于减压浓缩和微生物培养的牛沼液制取农用微生物菌剂的关键技术研究[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16
[4].杨加琼.超浓缩酵母培养物对团头鲂酮体代谢的影响[J].饲料研究.2015
[5].李霞,刘尚军,袁肖寒,高学军.两株乳酸菌浓缩培养过程中的细胞凋亡研究[J].中国乳品工业.2015
[6].李霞,刘尚军,岳春,曾虎.土壤中产脂肪酶菌株的分离及浓缩培养[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7].高秀秋,程焕芝.浓缩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牙周膜细胞的实验研究[C].第十次全国牙周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2014
[8].杨智.两种海洋饵料微藻的户外培养及低温保藏后浓缩液营养损失评估[D].华南理工大学.2014
[9].吴满刚,庄涛,王小兰,吴雪燕,陈洋洋.植物乳杆菌增殖培养及其浓缩型冻干发酵剂的制备[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
[10].朱良全,李聪研,蒋玉文.C型产气荚膜梭菌合成培养基使用参数及培养毒素浓缩工艺优化[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