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检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为临床梅毒的早期治疗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T、CD8+T细胞水平,分别分析CD3+CD4+及CD3+CD8+细胞在CD3+细胞中的比例。结果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8+T细胞水平分别为(67.42±8.17)%,(25.98±4.22)%,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22和0.477,P均>0.05),CD4+T细胞、CD4+T/CD8+T比值分别为(33.58±6.95)%、(1.30±1.83),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28和2.156,P均<0.05)。结论梅毒血清固定患者较健康人群的CD4+T细胞和CD4+/CD8+比值下降,提示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存在免疫抑制现象。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徐静,郭兰芳
关键词: 梅毒,血清固定,外周血淋巴细胞
来源: 黑龙江医学 2019年11期
年度: 2019
分类: 医药卫生科技
专业: 临床医学,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皮肤病与性病
单位: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检验科
分类号: R759.1;R446.6
页码: 1304-1305
总页数: 2
文件大小: 1812K
下载量: 52
相关论文文献
- [1].免疫调节剂在梅毒血清固定中的应用与展望[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20(01)
- [2].梅毒血清抵抗患者经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19)
- [3].54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临床分析及细胞免疫功能检测[J]. 中国热带医学 2013(10)
- [4].梅毒血清固定的产生及临床转归[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9(10)
- [5].综合性心理干预对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皮肤病与性病 2020(04)
- [6].梅毒血清固定研究进展[J]. 黑龙江医学 2016(01)
- [7].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的表达研究[J]. 现代实用医学 2016(01)
- [8].梅毒血清固定患者126例临床及脑脊液检测分析[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12)
- [9].梅毒血清固定患者趋化因子受体的研究[J]. 浙江医学 2016(05)
- [10].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白细胞介素水平检测[J].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5(02)
- [11].77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临床分析[J]. 传染病信息 2015(03)
- [12].梅毒血清固定的治疗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2015(04)
- [13].老年患者梅毒血清检测结果分析[J].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1(03)
- [14].梅毒血清固定者与治疗后阴转者的免疫功能比较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 2020(10)
- [15].孕前梅毒血清检查对流产率及胎儿缺陷的控制作用[J]. 当代医学 2017(21)
- [16].梅毒血清固定患者血清IL-10和IL-12水平及其关系研究[J]. 中国性科学 2017(08)
- [17].浅析3种梅毒血清检测方法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 口岸卫生控制 2016(01)
- [18].女性梅毒血清固定者心理状况调查及干预研究[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5(03)
- [19].宝安区石岩街道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临床分析[J].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5(02)
- [20].梅毒血清固定患者血清IL-10和IL-12水平及相关性分析[J].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5(01)
- [21].梅毒血清固定[J].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2015(04)
- [22].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水平的检测[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3(05)
- [23].中西药干预梅毒血清固定临床研究[J]. 新中医 2012(01)
- [24].梅毒血清固定与神经梅毒的关系[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10)
- [25].免疫相关因素与梅毒血清固定的研究进展[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1(05)
- [26].梅毒血清固定患者血清IL-12、IL-10水平检测及其相关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36)
- [27].梅毒血清固定与IL-2、IL-12及IL-10的相关性研究[J].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4(06)
- [28].梅毒血清检查阳性应复查[J]. 家庭医学 2010(03)
- [29].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3(05)
- [30].女性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不良心理状态调查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 20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