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酵素源于日本和台湾,是以水果蔬菜为原料的发酵型饮品。但是酵素的发酵工艺,代谢产物以及功效特性仍然需要深入的研究。本研究采用几种典型的水果为原料,通过自然发酵,筛选出酵素发酵优势菌,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用福林酚法对酵素液中的总酚含量进行了测定,用三氯化铝比色法对酵素液中的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用碱处理前后的酵素液吸光度计算抗坏血酸的含量,用还原力、DPPH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测定酵素液的抗氧化活性;用国标规定的方法对酵素液中的酶谱进行分析,用高效液相法对酵素液中的有机酸种类与含量进行测定,对酵素感官评价指标与代谢产物进行相关性分析;以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用滤纸片扩散法测定了酵素液对致病菌的抑菌圈大小,并以大肠杆菌为指示菌检测了酵素液的抑菌温度稳定性及酸碱稳定性,通过相关性分析探究了代谢产物与抑菌活性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将9种常见水果自然发酵6个月,优势菌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法鉴定。共分离出12株菌,所有酵素中均检测出戴尔有孢圆酵母(Torulaspora debrueckii),梨子酵素中有两种戴尔有孢圆酵母,火龙果酵素中检测出鲁氏酵母(Zygosaccharomyces rouxii),梨子酵素中检测出醋酸杆菌(Acetobacter)。在分离出的12种菌中,B1、M、Y1、H1、L1、L2、Ql、C、P1、G为戴尔有孢圆酵母,H2为鲁氏酵母,L3为醋酸杆菌。酵素发酵过程中未检出霉菌及致病菌。2.比较了各样品发酵前后抗氧化成分的变化,并研究了酵素中活性成分与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除火龙果酵素外,其它样品发酵后抗氧化成分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下降率为25%-55%。其中,火龙果酵素抗氧化成分含量最高,总酚为0.61±0.02mg/mL、黄酮为0.52±0.01mg/mL、抗坏血酸为1.34±0.02mg/mL。抗氧化活性检测表明,火龙果酵素的抗氧化能力最强,其DPPH、羟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95.91%、104%,各样品还原力检测结果呈现剂量效应(P>0.05)。经相关性分析得出,总酚与羟自由基清除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800,P<0.01)。3.对酵素样品中生物活性酶和有机酸进行检测,并建立酵素感官评价标准。从各样品中共检测出淀粉酶、蛋白酶、SOD酶、酒石酸、L-苹果酸、乳酸、乙酸、柠檬酸、D-苹果酸、琥珀酸等10种成分。淀粉酶活性最高的为火龙果酵素(4.39±0.02U/ml),SOD酶活性最高的为芒果酵素(11.56±0.02U/mL),蛋白酶活性最高的为柚子酵素(0.79±0.01U/ml)。酵素中的有机酸以苹果酸、乙酸为主,乳酸、琥珀酸含量较低,部分样品未检出酒石酸及柠檬酸。从色泽、滋味、形态、气味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构建回归方程:总分=27.651+2.569×形态+0.898×果香+0.695×色泽(R2=0.984),对筛选出的三个指标重新计算权重,最终确定新分值为形态(45分)、果香(25分)、色泽(30分)。感官品质与代谢产物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柠檬酸与色泽呈极显著正相关(r=0.923,P<0.01),与形态和爽口度呈显著正相关(r=0.734,P<0.05,r=0.681,P<0.05),蛋白酶与色泽呈显著正相关(r=0.751,<0.05)。4.抑菌实验表明,各酵素样品对三种致病菌表现出抑制作用。橙子酵素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菌圈分别达到21.33±3.79mm、21.67±2.52mm,菠萝酵素对沙门氏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为17.33±1.53 mm,部分酵素样品未显示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活性。酵素抑菌活性酸碱稳定性较差,在pH为碱性时抑菌效果明显下降,抑菌活性热稳定性较好,在80℃左右抑菌活性最强。代谢产物与抑菌特性相关性分析表明,蛋白酶与大肠杆菌抑菌圈呈显著正相关(r=0.685,P<0.05)。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晏殊
导师: 周文化,魏仲珊
关键词: 酵素,优势菌,代谢产物,抗氧化活性,抑菌活性
来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生物学,轻工业手工业
单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分类号: TS201.3
总页数: 78
文件大小: 4389K
下载量: 529
相关论文文献
- [1].窖酒[J]. 思维与智慧 2010(06)
- [2].自然发酵3年中式火腿质量初评[J]. 养猪 2017(05)
- [3].豆酱自然发酵过程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变化规律[J]. 食品科学 2017(08)
- [4].自然发酵对黄米化学成分的影响研究[J]. 粮油加工 2010(04)
- [5].云南自然发酵酸菜液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性能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7(08)
- [6].自然发酵辣椒中天然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J]. 中国调味品 2013(02)
- [7].自然发酵腐乳中芽孢杆菌的分离与鉴定[J]. 食品工业科技 2015(22)
- [8].牡蛎壳粉对泡菜自然发酵过程的影响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3(20)
- [9].传统老坛自然发酵泡菜中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分析[J].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2019(06)
- [10].川西藏区牦牛酸醡肉自然发酵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研究[J]. 食品科技 2018(10)
- [11].自然发酵酸菜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理特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15)
- [12].木薯杆微贮与自然发酵青贮品质比较分析[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20(02)
- [13].传统自然发酵四川香肠加工贮藏过程中生物胺含量变化[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5(08)
- [14].探究馒头用酸面团中自然发酵种的最初来源[J]. 食品工业科技 2013(17)
- [15].基于高通量测序的传统甜面酱自然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动态演替[J]. 微生物学通报 2018(05)
- [16].白贝自然发酵调味液制备工艺的优化[J]. 中国酿造 2020(09)
- [17].自然发酵泡菜汁中植物乳杆菌的分离鉴定与体外益生特性研究[J]. 动物营养学报 2017(10)
- [18].自然发酵对糙米煎饼理化性质的影响[J]. 食品科技 2012(09)
- [19].自然发酵豆酱的滋味特性与微生物多样性分析[J]. 中国食品学报 2020(07)
- [20].发酵剂发酵、自然发酵与未发酵黑米煎饼的风味物质分析[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5(06)
- [21].农家自然发酵饲料中优势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产酸特性研究[J]. 饲料研究 2020(09)
- [22].自然发酵酸菜中乳杆菌的分离鉴定与多态性分析[J]. 中国乳品工业 2009(02)
- [23].自然发酵辣椒酱中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J]. 食品与机械 2012(01)
- [24].酵素三级发酵与自然发酵过程中SOD活性变化的研究[J]. 轻工科技 2016(01)
- [25].自然发酵酸菜汁中乳酸菌分离鉴定[J]. 中国酿造 2008(05)
- [26].诺丽酵素在自然发酵过程中体外抗氧化活性变化及品质研究[J]. 中国酿造 2018(01)
- [27].庆阳地区自然发酵辣椒酱优势菌种筛选及鉴定[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4(06)
- [28].四川甜面酱不同发酵工艺中的菌相分析[J]. 中国调味品 2013(06)
- [29].自然发酵和接种植物乳杆菌发酵干香肠香味成分分析[J].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4(01)
- [30].乳酸菌菌种差异对泡菜发酵风味的影响[J].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