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两相催化论文_丁明强,姜孝武,张丽芬,程振平,朱秀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液两相催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两相,催化剂,多相,体系,离子,液体,功能。

液两相催化论文文献综述

丁明强,姜孝武,张丽芬,程振平,朱秀林[1](2015)在《液/液两相催化体系在ATRP催化剂原位高效分离与回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常见的可逆钝化自由基聚合(RDRP)方法,ATRP由于其强大的分子设计能力、操作简便、聚合条件温和、适用单体面广等优点已成为可控合成各种结构、组成与功能的高分子材料的高效方法。但由于其往往采用过渡金属盐作为催化剂,不可避免的有催化剂残留于产物中而导致污染,使其适用范围受到限制且造成催化剂的浪费,这从经济、环保以及大规模应用的角度都是不利的。因此如何高效、简便的在ATRP体系中进行催化剂的分离与循环再利用一直是该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为了克服此弊端,科学家们提出了诸多策略但一直未能找到理想的方法。针对此,本文构建了叁种新型液/液两相催化的ATRP聚合体系(温控相转移(TRPTC),温控相分离(TPSC),扩散相转移(DRPTC)),在"活性"/可控聚合的基础上实现了ATRP催化剂原位高效分离与回收。(本文来源于《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化学》期刊2015-10-17)

丁明强[2](2015)在《液/液两相催化体系在AIRP过渡金属催化剂分离与回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由于其强大的分子设计能力、操作简便、适用单体面宽等优点已成为可控合成各种拓扑结构高分子材料的高效方法。但由于其往往采用过渡金属盐作为催化剂,不可避免地有催化剂残留于产物中而污染聚合物,使其使用范围受到限制且造成催化剂的浪费。因此如何高效、简便地在ATRP体系中进行催化剂的分离和回收循环利用一直是该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本文构建了2种液/液两相催化的ATRP体系在原位实现了ATRP过渡金属催化剂分离﹑回收和循环利用。首先基于Cu Br2/TPMA(叁(2-吡啶基甲基)胺)催化体系在水中易溶但在有机溶剂中微溶的特性,构建了基于水和有机两相的ICAR ATRP(引发剂持续再生催化剂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液/液两相催化体系,该体系所用聚合组分均是商业化产品,无需复杂费时的原料合成工序,仅通过ppm级催化剂的扩散调控聚合反应的进行,同时可原位高效地实现铜盐催化剂的分离与回收循环利用。其次将聚乙二醇(PEG)引入到ATRP体系中使之既作溶剂又做配体,构建了绿色﹑廉价﹑高效的铁盐催化AGET ATRP(电子转移生成催化剂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在此基础上利用聚乙二醇(PEG-200)与二甲苯(PX)“高温均相,低温分相”的特性,率先实现了铁盐催化剂的原位分离与循环利用。体系一:率先提出了扩散调控下的相转移催化(DRPTC)的概念并将其成功应用到铜盐催化的水/有机两相ATRP中,实现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α-溴苯基乙酸乙酯(EBr PA)为引发剂,溴化铜(Cu Br2)为催化剂,叁(2-吡啶基甲基)胺(TPMA)为配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还原剂的ICAR ATRP,构建了DRPTC-ICAR ATRP体系。该体系的特点是在聚合物温度(75oC)下含有配体的水相中的催化剂在强力搅拌下向有机单体相扩散(尽管只有ppm级扩散量),成功地实施了ppm级催化剂催化的ICAR ATRP;当温度降低到室温时,聚合物有机相与催化剂水相原位自动分离,从而实现了ATRP催化剂高效的分离与回收循环利用。体系二:将绿色溶剂聚乙二醇(PEG)引入到铁盐催化的ATRP体系中,结合铁盐的廉价易得与生物相容性好的特性,在无外加配体的前提下,构建了以MMA为单体,α-溴苯基乙酸乙酯(EBr PA)为引发剂,六水合叁氯化铁(Fe Cl3·6H2O)为催化剂,L-抗坏血酸钠(As Ac-Na)为还原剂的AGET ATRP体系。此体系克服了传统铁盐配体往往具有毒性与价格昂贵的缺陷,减少了可挥发性化合物(VOCs)的使用,是一个绿色环保并且廉价高效的ATRP体系。另外,由于极性溶剂PEG-200与非极性溶剂对二甲苯(PX)存在着“高温均相,低温分相”的溶解度互变特性,而聚乙二醇既可以作溶剂又做配体,因此我们集合两者的优势进一步将PEG-200/PX液液两相体系运用到铁盐催化的AGET ATRP中,当温度升高到聚合温度90 oC时,两相混为(假)均相;而冷却到室温(25 oC)后,又重新分为两相。催化剂络合物留在PEG-200相中,而产物留在有机相中,通过简单的倾倒率先实现了铁盐催化剂与产物的原位分离及循环利用。(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5-05-01)

潘金龙[3](2014)在《温控液/液两相催化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液/液两相催化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通过温度控制实现均相聚合,金属催化剂与产物的分离以及催化剂的回收利用。首先研究了AGETATRP在单相溶剂中的聚合,探讨了不同溶剂对于聚合体系的影响,有利于进一步研究液/液两相体系。其次研究将温控相转移技术引入到ATRP中,通过温控配体在水、有机两相中的可逆转移实现了体系的均相聚合和过渡金属催化剂回收再利用。最后研究将温控相分离技术应用到ATRP中,通过均相催化的两相分离实现金属催化剂的回收利用。体系一:体系通过以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4-正丁基溴化铵(TBABr)为配体,L-(+)-抗坏血酸钠(AsAc-Na)为还原剂研究了铁盐催化AGETATRP的本体聚合,在甲苯、四氢呋喃(THF)中的溶液聚合。研究发现,在本体和溶液聚合中聚合物的分子量随着转化率的增加而增加并和理论分子量相吻合,且聚合物分子量分布较窄,通过聚合物末端分析和扩链反应,证明了聚合物的“活性”特征。另外,以THF为溶剂有其优越性:如1)聚合诱导期更短;2)聚合速率更快;3)聚合的控制性更好。体系二:将温控相转移催化(TRPTC)的概念应用到铜盐催化的水/有机两相ATRP中,以MMA为单体,α-二硫代萘甲酸异丁腈酯(CPDN)为假卤素引发剂,溴化铜(CuBr2)为催化剂,L-(+)-抗坏血酸(AsAc)为还原剂的电子活化再生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GET ATRP)建立TRPTC基-AGET ATRP体系。温控配体络合催化剂在升温达到其浊点以上温度时从水相转移到有机相,实现均相聚合,降温后又从有机相返回到水相中实现催化剂的分离和回收。该聚合体系可得到分子量可控、分子量分布较窄的产物。另外,此体系的铜用量可降至ppm级。聚合物末端分析和扩链反应,证明了聚合物的“活性”特征。体系叁:将温控相分离催化(TPSC)技术应用到铜盐催化的对二甲苯/聚乙二醇200(PEG-200)的两相ATRP中,以MMA为单体,叁(2-吡啶基甲基)胺(TPMA)为配体,α-溴苯基乙酸乙酯(EBPA)为引发剂,溴化铜(CuBr2)为催化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还原剂的引发剂持续再生催化剂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ICARATRP)建立TPSC基-ICAR ATRP体系。当温度升高到70oC,两相混为均相,然后聚合在均相体系中进行,当冷却到25oC后,均相又重新分为两相。催化剂络合物留在PEG-200相中,产物留在有机相中从而通过简单的分相实现催化剂与产物的分离。(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4-05-01)

金子林,刘宁,刘春[4](2010)在《温控液/液两相催化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作者在温控水/有机两相及温控非水液/液两相催化领域的研究工作为主线,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做一评述,重点是环绕经典水/有机两相催化体系存在"应用范围受底物水溶性限制"的根本问题展开。特别是对"温控相转移催化"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同时,按体系介质不同,对氟两相体系、PEG两相体系、离子液体两相体系等非水液/液两相体系以及温控相分离催化分别做了阐述。(本文来源于《化学进展》期刊2010年07期)

赵朝阳,章亚东[5](2008)在《温控膦配体及其在液/液两相催化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基于温控膦配体的新型液/液两相催化体系温控相转移催化(TRPTC)和温控相分离催化(TPSC)的基本原理。首次将温控膦配体的合成方法进行分类,分为环氧乙烷加成法和醇解反应合成法两大类并分别加以介绍,全面总结了温控膦配体在各类液/液两相催化反应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化工中间体》期刊2008年04期)

杨玉川[6](2006)在《基于聚乙二醇的液/液两相催化体系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由两大部分组成: 一、在本课题组提出的温控PEG两相催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温控PEG两相体系的组成,选择在任何温度下均不相互溶的PEG-400和正庚烷为两相体系的基本组分,通过改变体系的第叁组分以筛选催化剂流失更小并具有“低温分相、高温混溶”特性的温控PEG两相体系。最终发现由PEG-400/正庚烷/1,4-二氧六环组成的体系具有更好的分相效果,进而对该体系的相图进行研究,确定出分相效果比较理想的两相体系组成。在优化温控PEG两相体系组成的基础上,选择易于合成、结构简单并且含有PEG链的亚磷酸酯型膦配体TMPGP为催化剂配体,考察其与Rh的配合物为催化剂在1-十二烯氢甲酰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及分离回收效果。结果显示,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1-十二烯的转化率和醛收率分别达到96%和94%,催化剂可以循环使用23次而催化活性无明显的降低。ICP-AES分析表明,1-十二烯氢甲酰化反应催化剂循环过程中,铑在产品相中的平均流失为0.65%(wt)。该催化体系还成功地应用于叁聚丙烯氢甲酰化反应: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叁聚丙烯的转化率和醛收率分别达到77%和75%。室温分相条件下催化剂可循环使用11次而催化活性基本保持不变,铑的平均流失为0.69%(wt)。论文还通过PEG-400与PCl_3直接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亚磷酸酯型膦配体TPGP(n≈9)。以Rh/TPGP(n≈9)配合物为催化剂的温控PEG两相催化1-十二烯氢甲酰化反应结果和催化剂分离效果与Rh/TMPGP(n=8)配合物基本一致:即1-十二烯的转化率均高达96%以上,醛收率高达94%以上;催化剂可循环使用10次,催化活性无明显下降,Rh的最大流失量为1.00%(wt)左右。这表明,可能存在的亚磷酸酯型膦配体与PEG的酯交换反应对其催化性能没有产生影响。 二、基于PEG对过渡金属纳米粒子的保护作用,提出并实现将纳米Ru/SiO_2催化剂均匀分散于PEG中形成稳定溶胶的构思。由于PEG具有能同苯完全互溶而与苯加氢产物环己烷完全不互溶的性能,这一稳定的PEG溶胶被应用于催化苯加氢反应时形成一种反应前呈单相、反应结束后为两相的“单相反应、两相分离”的催化反应体系。实验结果显示,催化剂可以循环使用20次而催化活性保持不变。透射电镜分析表明,负载于纳米二氧化硅上的钌纳米粒子粒径在循环使用前后基本保持不变,而在相同反应条件下无PEG时负载于纳米二氧化硅上的钌纳米粒子会发生明显聚集。这显示了PEG对钌纳米粒子的良好稳定作用。论文还对在上述体系中苯部分加氢成环己烯的可能性作了初探,发现通过加入正庚烷或增加PEG用量形成互不相溶的两相体系可抑制苯深度加氢,(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06-08-01)

蒋景阳,谭波,魏莉,李大勇,金子林[7](2005)在《功能化离子液体及液-液两相催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离子液体作为有机合成反应,特别是过渡金属络合催化反应的绿色溶剂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首例以离子液体为介质的工业应用已于2003年问世。离子液体用于液/液两相过渡金属催化的最大特色是含催化剂的离子液体相可通过简单相分离与含产物的有机相分离并循环使用。然而,多数离子液体与常用的有机溶剂不相溶,因此,离子液体为介质的催化反应通常是发生在两相界面或离子液体相,致使反应速度受到一定影响。也有一些离子液体能溶于某些有机溶剂,但不能在反应后与产物相自动分离,失去了易于分离催化剂的功能。我们曾以具有聚醚链的铵盐作为离子液体用于丁苯嵌段共聚物SBS的加氢反应,初步实现了催化剂的循环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络合催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05-10-01)

王艳华,常杨军,金子林[8](2005)在《基于含聚醚链膦配体的非水液/液两相催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均相络合催化反应中贵金属催化剂的分离回收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工业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1984年德国鲁尔化学公司成功地实现了水/有机两相丙烯氢甲酰化制丁醛的工业应用,成为液/液两相催化研究领域的一块新的里程碑。但由于该体系存在反应受底物水溶性限制及不适用于对水敏感的底物或催化剂等制约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非水液/液两相催化体系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先后有氟两相、室温离子液体、有机液/液两相等催化体系的研究报道。近年来,我们课题组基于含聚醚链膦配体的某些特性在非水液/液两相催化反应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络合催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05-10-01)

陶国宏,陈知宇,何玲,寇元[9](2005)在《设计新型液液两相催化体系:π配体离子液体》一文中研究指出π配体催化剂与离子液体体系相结合有助于解决反应效率、产物分离和催化剂循环等一系列均相催化体系不易解决的难题 .近几年相关的研究逐渐深入 ,由简单地使用离子液体作为π配体催化反应的介质向利用离子液体自身结构的方向发展 ,相继出现了几类不同的研究思路 .例如 ,利用π配体催化剂与离子液体形成络合物 ,使用离子型π配体改善催化剂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性 ,以及合成功能化阳离子或功能化阴离子的π配体离子液体 .本文结合这几类离子液体化学键联π配体 (简称π配体离子液体 )的研究进展 ,从离子液体功能化设计的角度探讨了π配体离子液体的合成思路 ,为设计具有更好催化性能的功能化离子液体体系提供借鉴 .(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2005年03期)

冯翠兰,王艳华,金子林[10](2005)在《液/液两相催化高碳烯烃氢甲酰化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作者近年来的研究工作 ,对液/ 液两相催化高碳烯烃氢甲酰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针对经典的水/有机两相体系不能用于高碳烯烃氢甲酰化的问题 ,全面介绍了适用于高碳烯烃水/有机两相氢甲酰化的温控相转移催化等 6种改进方法。同时 ,对 9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的氟两相、离子液体两相、超临界流体等非水液/液两相体系中的高碳烯烃氢甲酰化作了系统阐述 ,对它们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评较。(本文来源于《化学进展》期刊2005年02期)

液两相催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由于其强大的分子设计能力、操作简便、适用单体面宽等优点已成为可控合成各种拓扑结构高分子材料的高效方法。但由于其往往采用过渡金属盐作为催化剂,不可避免地有催化剂残留于产物中而污染聚合物,使其使用范围受到限制且造成催化剂的浪费。因此如何高效、简便地在ATRP体系中进行催化剂的分离和回收循环利用一直是该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本文构建了2种液/液两相催化的ATRP体系在原位实现了ATRP过渡金属催化剂分离﹑回收和循环利用。首先基于Cu Br2/TPMA(叁(2-吡啶基甲基)胺)催化体系在水中易溶但在有机溶剂中微溶的特性,构建了基于水和有机两相的ICAR ATRP(引发剂持续再生催化剂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液/液两相催化体系,该体系所用聚合组分均是商业化产品,无需复杂费时的原料合成工序,仅通过ppm级催化剂的扩散调控聚合反应的进行,同时可原位高效地实现铜盐催化剂的分离与回收循环利用。其次将聚乙二醇(PEG)引入到ATRP体系中使之既作溶剂又做配体,构建了绿色﹑廉价﹑高效的铁盐催化AGET ATRP(电子转移生成催化剂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在此基础上利用聚乙二醇(PEG-200)与二甲苯(PX)“高温均相,低温分相”的特性,率先实现了铁盐催化剂的原位分离与循环利用。体系一:率先提出了扩散调控下的相转移催化(DRPTC)的概念并将其成功应用到铜盐催化的水/有机两相ATRP中,实现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α-溴苯基乙酸乙酯(EBr PA)为引发剂,溴化铜(Cu Br2)为催化剂,叁(2-吡啶基甲基)胺(TPMA)为配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还原剂的ICAR ATRP,构建了DRPTC-ICAR ATRP体系。该体系的特点是在聚合物温度(75oC)下含有配体的水相中的催化剂在强力搅拌下向有机单体相扩散(尽管只有ppm级扩散量),成功地实施了ppm级催化剂催化的ICAR ATRP;当温度降低到室温时,聚合物有机相与催化剂水相原位自动分离,从而实现了ATRP催化剂高效的分离与回收循环利用。体系二:将绿色溶剂聚乙二醇(PEG)引入到铁盐催化的ATRP体系中,结合铁盐的廉价易得与生物相容性好的特性,在无外加配体的前提下,构建了以MMA为单体,α-溴苯基乙酸乙酯(EBr PA)为引发剂,六水合叁氯化铁(Fe Cl3·6H2O)为催化剂,L-抗坏血酸钠(As Ac-Na)为还原剂的AGET ATRP体系。此体系克服了传统铁盐配体往往具有毒性与价格昂贵的缺陷,减少了可挥发性化合物(VOCs)的使用,是一个绿色环保并且廉价高效的ATRP体系。另外,由于极性溶剂PEG-200与非极性溶剂对二甲苯(PX)存在着“高温均相,低温分相”的溶解度互变特性,而聚乙二醇既可以作溶剂又做配体,因此我们集合两者的优势进一步将PEG-200/PX液液两相体系运用到铁盐催化的AGET ATRP中,当温度升高到聚合温度90 oC时,两相混为(假)均相;而冷却到室温(25 oC)后,又重新分为两相。催化剂络合物留在PEG-200相中,而产物留在有机相中,通过简单的倾倒率先实现了铁盐催化剂与产物的原位分离及循环利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液两相催化论文参考文献

[1].丁明强,姜孝武,张丽芬,程振平,朱秀林.液/液两相催化体系在ATRP催化剂原位高效分离与回收中的应用[C].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化学.2015

[2].丁明强.液/液两相催化体系在AIRP过渡金属催化剂分离与回收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5

[3].潘金龙.温控液/液两相催化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D].苏州大学.2014

[4].金子林,刘宁,刘春.温控液/液两相催化进展[J].化学进展.2010

[5].赵朝阳,章亚东.温控膦配体及其在液/液两相催化中的研究进展[J].化工中间体.2008

[6].杨玉川.基于聚乙二醇的液/液两相催化体系及其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6

[7].蒋景阳,谭波,魏莉,李大勇,金子林.功能化离子液体及液-液两相催化[C].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络合催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5

[8].王艳华,常杨军,金子林.基于含聚醚链膦配体的非水液/液两相催化[C].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络合催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5

[9].陶国宏,陈知宇,何玲,寇元.设计新型液液两相催化体系:π配体离子液体[J].催化学报.2005

[10].冯翠兰,王艳华,金子林.液/液两相催化高碳烯烃氢甲酰化反应[J].化学进展.2005

论文知识图

10 温控液/液两相催化进展7 温控液/液两相催化进展9) 温控液/液两相催化进展离子液体一水液液两相催化氧化...温控相转移催化过程基本原理SHOP法工艺流程图

标签:;  ;  ;  ;  ;  ;  ;  

液两相催化论文_丁明强,姜孝武,张丽芬,程振平,朱秀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