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晓丽河南省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尚集镇中心小学461000
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重建课堂已成为实施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重建课堂教师必须改变惯用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让课堂教学发生结构和性质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教师的思维中,还要体现在教学行为中,更应该体现在学生的学习中,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自学步骤,初识自学
2011版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引导学生把握学科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带着孩子们一起总结自学步骤如下:
1.带着问题读课文,并划出生字词,试回答问题。
2.了解作者(包括出生地、生活地、生卒年、个人成就、写作背景、生活经历等)。
3.自学生字词,并听写。
4.划出重点句、关键句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并批注原因。
5.标出自然段,概括自然段段意。
6.试分段,并概括段意。
7.想想本文主要写了什么,我明白了什么。写好后看参考书上的中心思想。
8.想想这是一篇写什么的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画出文章结构图,说写作手法、修辞方法。写好后和参考书上的结构图示、写法指导作对比。
9.用自己的语言描写插图,用上新学到的写作方法。
10.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和练习册(用铅笔),完成后根据参考书自己修改。
11.小组交流课后练习题和练习册(用蓝笔),选出一份书写最不工整的交给老师。
12.集体交流后,“一帮一”交换二次交流,用红笔修改。
二、自学口诀,能力升华
一个学期后,带孩子们归纳《自学48字口诀》:学生字,解词语;提问题,试解答;读通顺,有感情;划句子,说原因;找写法,积词句;说段意,连内容;话插图,谈感受;学知识,明道理。
1.学生字,解词语。学习生字,一般通过查工具书,询问他人,旧字生新字,拆字等各种方法学习记忆生字。所谓生字,不仅指课后生字,还包括读文时不认识的字。学字不仅要认识、记住,还要理解字的含义。文章中的生词和喜欢的词语都需要理解,理解词语的方法:一是逐字理解,然后连成一句话,尽量说通顺,再查工具书上的意思作比较;二是试着用动作和表情表演词语的意思,然后再看工具书上的意思。无论表达是否通顺、准确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经历这个过程。然后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根据环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词语意思。
2.提问题,试解答。我国古代教育家陆九渊提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由此可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孩子们开始提出的问题漫无边际,在引导和锻炼中他们就越来越能抓住文章的关键性问题。
3.读通顺,有感情。阅读教学,读占鳌头,最初是3到5遍的量性规定,后来发现这样的规定存在问题。每个孩子的程度不一样,量性规定不适应所有孩子,目标性的要求更合适。无论你读几遍,只要能把文章读通顺、有感情就行了。
4.划句子,说原因。句子指重点句、关键句或喜欢的句子,把这些句子画出来,并批注理由或联想。
5.找写法,积词句。写法指写作手法,就是作品中使用的艺术化的表现方法,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除此还包括文章的结构方式:并列式、总分式、对照式、递进式等。不仅要学习写作手法,还要积累优美的语段。
6.说段意,连内容。自己概括段意,然后把每段的段意连起来,去掉多余话的词句,增添必要的关联词,连成通顺精练的语言,一般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7.话插图,谈感受。插图跟课文的主要内容有关,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插图。不仅要表述插图上看到的内容,还要说说想到的景象,谈谈自己的心理感受。
8.学知识,明道理。这是学习文章的小结,说说自己都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方法,明白了什么道理。
教学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没有多样性、丰富性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重探索过程,就意味着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这是一个人学习、生存、生长、创新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陶老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教会学生使用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读、思、问、议、评”。读:学会读书;思:会思考,边读书边思考;问:对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词语会质疑;议:讨论时会说出自己的见解;评:会评价别人和自己的发言,并加以区分别。
学生要在质疑、合作中学习,交流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的一种形式,交流学习的过程也是质疑发展思维的过程。学生依据步骤和口诀,首先自学课文,自学完成后开始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流程:课下自学——独立练习——小组交流——集体交流——二次交流——质疑问难。
小组交流在组长主持下,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按照自己不会找同伴,同伴不会找组长,组长不会找老师的次序。一个小组的问题单独指导,共性问题集体交流。
集体交流的时候,每小组分享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提交一个最难的问题。讲读课文还可以小组轮流主讲,其他小组质疑补充。教师只在学生的思维阻滞点以及学生未关注的盲区上引导点拨,指导语言尽量少而精。
“激励、唤醒、鼓励”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三大法宝。课堂教学要在统一的基础上追求结构多样化:情感激励法、唤起注意法、讨论辩论法、竞赛评比法、小品表演法、擂台比武法等。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快乐学习,幸福成长”这一境界。
我们确立“以学生和教师幸福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课堂是自主、开放的课堂,是“活而不乱,乱而有序”的,小组合作模式下以学定教的课堂中孩子们从小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成为实现伟大中国梦所需要的人才。语文课真正实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成为了孩子们自我成长的沃土。
作者简介
苏晓丽,从教22年,中共党员、中小学高级教师、校长。中国教育在线2013年“十佳优秀博客”、全国优秀辅导老师;河南省语文学术技术带头人、骨干教师、教改之星、优秀班主任;许昌市学科技术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现任教五年级语文。曾获得过省、市、县优质课、观摩课一等奖。主持或参加省、市级课题研究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