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加载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加载,荷载,模式,仪表板,疲劳,桥墩,巴西。
加载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朱绩超,贡金鑫,仇建磊,熊亮军,李鑫[1](2019)在《不同加载模式下弯剪破坏RC桥墩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地震荷载对钢筋混凝土(RC)桥墩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单调、标准变幅循环和等幅低周疲劳加载对9个轴压比分别为0.05和0.15的RC桥墩进行拟静力试验,考察了不同加载模式下RC桥墩的破坏特征,对比分析了其强度和刚度退化、滞回耗能及残余变形,最后回归了弯剪破坏型RC桥墩低周疲劳寿命与位移角的关系.结果表明:低周疲劳荷载下,随位移幅值的增大,试件残余变形和平均单周耗能均增加,加载循环次数减少且强度和刚度退化严重,在临近破坏时退化最显着;随轴压比的增大,平均单周耗能和累积耗能均增加,但残余变形减小,试件塑性变形能力减弱.单调荷载下试件延性最好,变幅循环和等幅低周疲劳荷载均会削弱试件变形性能,随低周疲劳加载位移角的增加,试件的强度和刚度明显退化,低周疲劳寿命减少.(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牟浩蕾,赵一帆,刘义,解江,冯振宇[2](2019)在《航空沉头铆钉动态加载试验及失效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航空沉头铆钉在动态加载下的失效模式,以航空器结构中使用的100°沉头铆钉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速液压伺服材料试验机,进行不同加载速度下的纯拉伸、30°拉剪耦合、45°拉剪耦合、60°拉剪耦合和纯剪切动态试验,获得不同工况下铆钉动态力学失效试验数据,研究加载角度、加载速度对铆钉失效模式和失效载荷的影响规律,并拟合铆钉失效本构参数及失效判据。结果表明,此种铆钉主要有沉头拉脱和钉杆剪断失效模式,不同加载角度下铆钉失效模式差异较大,不同加载速度下铆钉失效模式差异较小;失效载荷随加载速度增大而增大。对纯拉伸和纯剪切试验,失效载荷与加载速度线性相关;建立不同加载速度下的铆钉失效判据,可应用于铆钉有限元建模及机身结构适坠性仿真分析。(本文来源于《航空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李宁,马骉,李瑞,司伟[3](2019)在《基于PUMA的单级和多级加载模式下碎石粒料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精密非黏结材料分析仪(PUMA)开展碎石粒料的重复荷载试验,对单粒径、两档料填充和叁档料填充碎石粒料进行单级加载模式(SSLM)和多级加载模式(MSLM)试验,研究碎石粒料材料性能,分析和讨论两种加载模式下前400次加载循环的永久变形和弹性模量,并对比了PUMA重复荷载试验与重复CBR两种等效模量及重复叁轴试验常围压模型(CCP)和变围压模型(VCP)的计算模量。MSLM加载结果表明,单粒径碎石粒料在荷载强度低于340 kPa时,永久变形快速增长,之后降低,而填充碎石粒料在荷载低于200 kPa就会出现永久变形最大值;集料粒径越大,永久变形增量趋向于单峰变化。SSLM加载的前400次永久变形占总永久变形的主要部分,且比例随载荷强度升高;荷载强度低于240 kPa时,单粒径碎石和填充碎石粒料的永久变形差别不大,当超过240 kPa后,单粒径碎石粒料的永久变形快速增长;相比SSLM,MSLM加载模式的永久变形均较小,MSLM加载模式可以提高粒料材料的承载能力,并揭示粒料材料的叁阶段压实原理;采用完全摩擦模型计算的等效模量值低于已有研究结果,但它们呈现相同的趋势,适用于粒料材料模量计算;CCP的弹性模量最大,VCP的弹性模量增长速率最高,荷载强度越大,围压对模量的影响越显着。(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钟剑锋[4](2019)在《模拟试验加载方式对V型机体疲劳失效模式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发动机朝高转速、高功率密度和高燃烧压力的方向发展,其工作条件愈加苛刻,这对机体的疲劳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疲劳模拟试验作为机体疲劳可靠性的主要研究手段之一,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在疲劳模拟试验中不同的加载方式对机体的局部载荷及疲劳失效模式有不同的影响,在何种情况下使用何种加载方式,何种加载方式更佳,目前尚无统一的定论,尤其是对于V型发动机而言。本文以某V12船用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基于仿真计算和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比研究了四种模拟试验加载方式对V型机体局部载荷和疲劳失效模式的影响。这四种加载方式分别是对缸加载方式、斜对缸加载方式Ⅰ、斜对缸加载方式Ⅱ以及四缸加载方式。在对比分析中除了加载气缸和加载工装的数量以及位置不一样之外,其他条件如材料物性参数、载荷接触等均保持一致,以便更好地开展加载方式的影响研究。由于试验条件的限制,无法对这四种加载方式一一进行疲劳试验,因此本文的研究思路为首先通过对缸加载方式机体疲劳模拟试验和仿真计算相结合的方法,验证对缸加载方式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利用仿真手段研究其他叁种加载方式对机体局部载荷和疲劳失效模式的影响。具体工作如下:首先建立V型发动机的曲轴轴系动力学计算模型,获取不同转速下主轴承座的受力和弯矩随曲轴转角的变化曲线,为疲劳模拟试验提供载荷参考;接着建立对缸加载方式有限元模型,计算机体关键部位的应力场分布、安全系数和疲劳寿命分布,并通过对缸加载方式机体疲劳模拟试验进行验证;然后建立斜对缸加载方式Ⅰ、斜对缸加载方式Ⅱ以及四缸加载方式的有限元模型,按照相同的分析参数和步骤,计算得到机体关键部位的应力场分布、安全系数和疲劳寿命分布;最后对比研究四种加载方式对机体关键部位局部载荷和疲劳失效模式的影响。研究表明,四缸加载方式最符合发动机实际运行情况,对机体的考核最严苛最全面,在实际试验中应该优先采用;斜对缸加载方式Ⅰ对机体的考核不够全面且过于乐观,不利于可靠性验证,不应该使用。从机体关键部位的平均应力、应力幅值和安全系数的角度来看,对缸加载方式与四缸加载方式的误差基本在10%以上,某些区域超过100%;斜对缸加载方式Ⅱ与四缸加载方式的误差绝大部分在10%以下。因此若受限于试验条件无法采用四缸加载方式,可选择斜对缸加载方式Ⅱ进行合理替代,而对缸加载方式要慎重使用。(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3-01)
王崔林,许强,刘文德[5](2019)在《不同加载模式下岩石声发射及其分形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MTS815 Flex Test GT岩石力学试验设备和PCI-2 AE实时叁维定位监测系统,对灰岩进行单轴压缩和巴西劈裂损伤破坏过程中声发射事件分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声发射特征可反映岩石在不同加载方式下的声发射内部活动特性和内部破裂过程;劈裂加载条件下的声发射分形维数普遍大于单轴加载条件,单轴加载条件下的声发射活动性强于劈裂加载条件,劈裂加载条件下岩石的破裂尺度较小,裂纹的扩展分布较均匀;不同加载条件下的破裂过程中,声发射分形维数整体上均呈现下降趋势,且在岩石试样破坏前下降到最低值,表明岩石失稳破坏是一个降维有序的过程。(本文来源于《水力发电》期刊2019年04期)
朱瑶洁,王建,盛浩[6](2018)在《乘用车副仪表板扶手开启加载失效模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总结了乘用车副仪表板扶手开启状态下加载过程的主要失效模式。结合当前乘用车副仪表板扶手结构设计的主要特点,依据力学原理对失效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确定止位结构发白断裂是扶手开启加载时最常见的失效形式,而止位力臂的长度、止位结构的承载截面积,以及铰链盖板和扶手储物箱所用材料的弯曲断裂强度是影响失效的关键因素。并根据产品不同的设计开发阶段,提出了相应的结构设计指导与规范,对乘用车副仪表板扶手的结构设计开发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摘要:(本文来源于《汽车科技》期刊2018年06期)
蔡宣明,张伟,高玉波,范志强[7](2018)在《复杂应力动态加载下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失效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战斗部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因装药损伤引起局部"热点"而发生提前起爆问题,对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在复杂应力动态加载下的损伤特性进行研究。基于一级轻气炮,对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在叁轴向冲击载荷作用下的损伤失效模式进行试验研究,分析轴向和径向边界约束条件对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宏观损伤形式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探索冲击载荷与细观损伤模式的内在关联。结果表明: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宏观损伤特性主要表现为挤压变形;晶体颗粒表面与黏结剂剪切脱黏强度约为0.3 MPa,在较小冲击载荷作用下,颗粒表面与黏结剂已产生剪切脱黏,随冲击载荷的增大,出现晶体颗粒"孪晶带",大尺寸颗粒易受到应力集中影响,先于小尺寸颗粒发生断裂破坏,急剧冲击波能量迫使颗粒表面微裂纹发生断裂,从而演变成整个颗粒破碎情况,甚至部分出现融化现象。(本文来源于《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8年05期)
王召猛,刘文锋,张怀超,张华[8](2018)在《高层框筒结构在不同加载模式下的Pushover分析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前期已对该框架核心筒结构进行了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得到的结构基底剪力-顶点位移的平均结果作为本文分析研究的标准之一。本文中,进一步研究了该结构在不同加载模式下和是否考虑P-Δ效应对Pushover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推荐采用实时加载分布模式对该高层框筒结构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期刊2018年07期)
薛琰[9](2018)在《复合加载模式下输电线路掏挖基础承载特性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输电线路掏挖基础是通过机械或人力的方法将土体开挖成基坑,后将钢筋骨架和混凝土在基坑内完成浇筑的基础形式。因其具有土体开方量小、施工方便、减小水土流失、环保等突出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架空输电线路杆塔中。在实际工程中,输电线路杆塔基础需承受的荷载工况较为复杂,而目前对于复杂加载条件下掏挖基础承载特性的研究比较有限,因此,有必要对不同荷载工况作用下基础的承载机理及破坏模式进行研究。由于影响掏挖基础承载力的因素较多,采用现场工程试验的方法比较困难,故本文利用ABAQUS大型有限元软件,对掏挖基础及其周围土体共同作用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其中,通过归一化的方法消除土体变形模量E对基础极限承载力的影响,从而提出利用归一化处理荷载-位移曲线来判别基础极限承载力的方法。本文首先建立了基础承受单独上拔和水平向荷载时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加载方式采用位移加载法,探讨埋深比和土性参数对基础单向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并根据塑性应变云图及位移矢量云图分析了地基的破坏形式。然后,建立高露头掏挖基础受水平荷载的有限元模型,以模拟基础受水平力及弯矩共同作用的工况,研究H-M组合加载下的破坏形式与承载特性,并绘制破坏包络线,讨论荷载间的相互作用对基础承载力产生的影响。将数值计算结果与离心机试验进行对比,二者结果接近,验证了数值分析的准确性。接着,基于各单向荷载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采用荷载-位移分步加载的方法对水平力及上拔力(H-V)共同作用下基础的破坏形式及承载特性进行分析,将数值模拟所得结论和文献已有现场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最后基于H-M、H-V的组合荷载作用下的研究,分析水平,弯矩,上拔(H-M-V)叁向荷载共同作用模式下基础的破坏形式和承载特性,绘制H-M-V组合作用下基础破坏包络面。根据荷载-位移、基础破坏包络线、基础周围土体塑性应变云图以及位移矢量云图分析了复合加载时叁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分析的不同工况下基础的破坏机理以及承载特性为输电线路掏挖基础工程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东北电力大学》期刊2018-06-01)
刘瑞男,囯丽萍,李文博[10](2018)在《基于多种加载模式的含蜡原油触变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盛产含蜡原油,含蜡原油的流变特性是输油管道科学设计和安全管理的重要基础资料,低温胶凝含蜡原油具有触变特性,触变性是含蜡原油管道停输再启动数值计算和评价原油可泵性的重要基础资料。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恒定剪切速率加载、阶跃增加剪切速率加载、剪切速率加载条件下的滞回环、恒定剪切应力加载、阶跃增加剪切应力加载、剪切应力加载条件下的滞回环六种加载模式的含蜡胶凝原油触变特性,分析了其触变特征的微观机理。(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8年09期)
加载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航空沉头铆钉在动态加载下的失效模式,以航空器结构中使用的100°沉头铆钉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速液压伺服材料试验机,进行不同加载速度下的纯拉伸、30°拉剪耦合、45°拉剪耦合、60°拉剪耦合和纯剪切动态试验,获得不同工况下铆钉动态力学失效试验数据,研究加载角度、加载速度对铆钉失效模式和失效载荷的影响规律,并拟合铆钉失效本构参数及失效判据。结果表明,此种铆钉主要有沉头拉脱和钉杆剪断失效模式,不同加载角度下铆钉失效模式差异较大,不同加载速度下铆钉失效模式差异较小;失效载荷随加载速度增大而增大。对纯拉伸和纯剪切试验,失效载荷与加载速度线性相关;建立不同加载速度下的铆钉失效判据,可应用于铆钉有限元建模及机身结构适坠性仿真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加载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1].朱绩超,贡金鑫,仇建磊,熊亮军,李鑫.不同加载模式下弯剪破坏RC桥墩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9
[2].牟浩蕾,赵一帆,刘义,解江,冯振宇.航空沉头铆钉动态加载试验及失效模式研究[J].航空科学技术.2019
[3].李宁,马骉,李瑞,司伟.基于PUMA的单级和多级加载模式下碎石粒料性能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9
[4].钟剑锋.模拟试验加载方式对V型机体疲劳失效模式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9
[5].王崔林,许强,刘文德.不同加载模式下岩石声发射及其分形特征分析[J].水力发电.2019
[6].朱瑶洁,王建,盛浩.乘用车副仪表板扶手开启加载失效模式的研究[J].汽车科技.2018
[7].蔡宣明,张伟,高玉波,范志强.复杂应力动态加载下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失效模式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8
[8].王召猛,刘文锋,张怀超,张华.高层框筒结构在不同加载模式下的Pushover分析与研究[J].工程建设.2018
[9].薛琰.复合加载模式下输电线路掏挖基础承载特性数值分析[D].东北电力大学.2018
[10].刘瑞男,囯丽萍,李文博.基于多种加载模式的含蜡原油触变特性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