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单面热熔胶贴胶结构,包括卷芯,所述卷芯由正极片、隔膜、负极片排列卷绕而成,所述卷芯一端设有正极杆和负极杆,所述卷芯表面设有熔胶模块,熔胶模块包括一号熔胶块、二号熔胶块和三号熔胶块,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装置的缺点进行改进,通过在卷芯表面设置有与铝塑膜腔相配合熔胶模块,从而优化了电池的结构,避免出现电池鼓胀漏液的问题,消除了现有装置存在的安全隐患。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单面热熔胶贴胶结构,包括卷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芯(100)由正极片、隔膜、负极片排列卷绕而成;所述卷芯(100)一端设有正极杆(200)和负极杆(300),所述卷芯(100)表面设有使得卷芯(100)与铝塑膜腔体内壁相配合的熔胶模块(400);熔胶模块(400)包括一号熔胶块(401)、二号熔胶块(403)和三号熔胶块(402);所述一号熔胶块(401)设置在靠近正极杆(200)和负极杆(300)一侧的卷芯(100)端部,所述一号熔胶块(401)为长条状,所述一号熔胶块(401)设置在正极杆(200)和负极杆(300)之间,所述一号熔胶块(401)包裹了卷芯(100)的正面、侧面和背面;所述二号熔胶块(403)设置在卷芯(100)另一侧,并且包裹了卷芯(100)的正面、侧面和背面,所述二号熔胶块(403)设置在所述卷芯(100)的底部且在中间位置;所述三号熔胶块(402)设置在卷芯(100)正面收尾处,所述三号熔胶块(402)为长条形型胶带;将形成有所述热熔胶的卷芯置于铝塑膜腔体内。
设计方案
1.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单面热熔胶贴胶结构,包括卷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芯(100)由正极片、隔膜、负极片排列卷绕而成;
所述卷芯(100)一端设有正极杆(200)和负极杆(300),所述卷芯(100)表面设有使得卷芯(100)与铝塑膜腔体内壁相配合的熔胶模块(400);
熔胶模块(400)包括一号熔胶块(401)、二号熔胶块(403)和三号熔胶块(402);
所述一号熔胶块(401)设置在靠近正极杆(200)和负极杆(300)一侧的卷芯(100)端部,所述一号熔胶块(401)为长条状,所述一号熔胶块(401)设置在正极杆(200)和负极杆(300)之间,所述一号熔胶块(401)包裹了卷芯(100)的正面、侧面和背面;
所述二号熔胶块(403)设置在卷芯(100)另一侧,并且包裹了卷芯(100)的正面、侧面和背面,所述二号熔胶块(403)设置在所述卷芯(100)的底部且在中间位置;
所述三号熔胶块(402)设置在卷芯(100)正面收尾处,所述三号熔胶块(402)为长条形型胶带;将形成有所述热熔胶的卷芯置于铝塑膜腔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单面热熔胶贴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号熔胶块(402)距离卷芯(100)顶部1-2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单面热熔胶贴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号熔胶块(402)表面均匀分布有孔洞,孔的直径2mm,每个孔间距1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单面热熔胶贴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熔胶块(403)宽度a2为5-9mm;
所述二号熔胶块(403)在距离卷芯正面底部距离长度b3为18-21mm,所述二号熔胶块(403)在距离卷芯背面底距离长度为18-21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单面热熔胶贴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熔胶块(403)为单面溢胶的热熔胶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单面热熔胶贴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熔胶块(401)a1为5-7mm,一号熔胶块(401)距离所述卷芯正面顶部距离b1为8-14mm;
热熔胶在距离所述卷芯背面顶部距离b2为8-14mm。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单面热熔胶贴胶结构。
背景技术
软包锂离子电池具有体积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绿色环保等优点,在EV、3C数码领域等得到广泛应用。但受限于材料结构设计、制作工艺等因素影响,使得软包锂离子电池在热滥用(GB31241-2014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条件下隔膜出现收缩现象,引起电池鼓胀漏液,严重可能容易起火爆炸,存在安全隐患。
针对上述问题,现在提供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单面热熔胶贴胶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单面热熔胶贴胶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单面热熔胶贴胶结构,包括卷芯,所述卷芯由正极片、隔膜、负极片排列卷绕而成,所述卷芯一端设有正极杆和负极杆,所述卷芯表面设有熔胶模块,熔胶模块包括一号熔胶块、二号熔胶块和三号熔胶块。
所述一号熔胶块设置在靠近正极杆和负极杆一侧的卷芯端部,所述一号熔胶块为长条状,所述一号熔胶块设置在正极杆和负极杆之间,所述一号熔胶块包裹了卷芯的正面、侧面和背面。
所述二号熔胶块设置在卷芯另一侧,并且包裹了卷芯的正面、侧面和背面,所述二号熔胶块设置在所述卷芯的底部且在中间位置。
所述三号熔胶块设置在卷芯正面收尾处,所述三号熔胶块为长条形型胶带;将形成有所述热熔胶的卷芯置于铝塑膜腔体内;对所述软包聚合电池加压加热使得热熔胶层与铝塑膜PP层发生融合粘结一起,从而实现所述卷芯与铝塑膜壳固定在一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三号熔胶块距离卷芯顶部1-2mm;三号熔胶块需经过处理,在热熔胶表面打孔,孔的直径2mm,每个孔间距1mm。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二号熔胶块宽度a2为5-9mm,所述二号熔胶块在距离卷芯正面底部距离长度b3为18-21mm,所述二号熔胶块在距离卷芯背面底距离长度为18-21mm,此种热熔胶带为单面溢胶的热熔胶带。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一号熔胶块a1为5-7mm,一号熔胶块距离所述卷芯正面顶部距离(图3)b1为8-14mm,热熔胶在距离所述卷芯背面顶部距离(图2)b2为8-14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装置的缺点进行改进,通过在卷芯表面设置有与铝塑膜腔相配合熔胶模块,从而优化了电池的结构,避免出现电池鼓胀漏液的问题,消除了现有装置存在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卷芯100、正极杆200、负极杆300、熔胶模块400、一号熔胶块401、二号熔胶块403和三号熔胶块4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单面热熔胶贴胶结构,包括卷芯100,所述卷芯100由正极片、隔膜、负极片排列卷绕而成,所述卷芯100一端设有正极杆200和负极杆300,所述卷芯100表面设有熔胶模块400,熔胶模块400包括位于一号熔胶块401、二号熔胶块403和三号熔胶块402。
所述一号熔胶块401设置在靠近正极杆200和负极杆300一侧的卷芯100端部,所述一号熔胶块401为长条状,所述一号熔胶块401设置在正极杆200和负极杆300之间,所述一号熔胶块401包裹了卷芯100的正面、侧面和背面,所述一号熔胶块401a1为5-7mm,一号熔胶块401距离所述卷芯正面顶部距离(图3)b1为8-14mm,热熔胶在距离所述卷芯背面顶部距离(图2)b2为8-14mm。
所述二号熔胶块403设置在卷芯100另一侧,并且包裹了卷芯100的正面、侧面和背面,所述二号熔胶块403设置在所述卷芯100的底部且在中间位置,所述二号熔胶块403宽度a2为5-9mm,所述二号熔胶块403在距离卷芯正面底部距离长度b3为18-21mm,所述二号熔胶块403在距离卷芯背面底距离长度为18-21mm,此种热熔胶带为单面溢胶的热熔胶带。
所述三号熔胶块402设置在卷芯100正面收尾处,所述三号熔胶块402为长条形型胶带,三号熔胶块402距离卷芯100顶部1-2mm;三号熔胶块402需经过处理,在热熔胶表面打孔,孔的直径2mm,每个孔间距1mm;将形成有所述热熔胶的卷芯置于铝塑膜腔体内;对所述软包聚合电池加压加热使得热熔胶层与铝塑膜PP层发生融合粘结一起,从而实现所述卷芯与铝塑膜壳固定在一起。
在实际工作时,具体操作为:
1、将正极片、隔膜、负极片以此排列方式卷绕形成卷芯;
2、热熔胶绕过在所述的卷芯的顶部且在两个极耳中间。
3、热熔胶绕过在所述的卷芯的底部且在中间位置。
4、所述卷芯正面收尾处贴上长条形型胶带。
5、将形成有所述热熔胶带的卷芯置于铝塑膜壳内,从而形成软包锂离子电池;
6、将所述软包锂离子电池加压加热使得热熔胶层与隔膜发生融合粘结一起。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292235.0
申请日:2019-03-0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5(福建)
授权编号:CN209418699U
授权时间:20190920
主分类号:H01M 10/058
专利分类号:H01M10/058
范畴分类:38G;
申请人:易佰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易佰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50300 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音西街道珠山、洋埔村易佰特(福建)电子有限公司1号厂房(融侨开发区)
发明人:韩铭;陈宗勇;王丹花;陈毅;高鲜鲜;吴昌烂
第一发明人:韩铭
当前权利人:易佰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钟毅虹
代理机构:35207
代理机构编号:厦门龙格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