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洁(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眼科610072)
【摘要】目的结合眼科日常的护理经验,总结角膜移植病人围手术期间的护理有效措施。方法分析我科角膜移植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结论角膜移植病人的围手术期间的有效措施性护理,可有效控制并防范角膜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角膜移植;围手术期护理
角膜移植术是治疗角膜病的有效手段,是利用异体的正常透明角膜组织取代置换混浊、病变的角膜组织,使患眼复明或控制角膜病变,以达到增加视力或治疗角膜疾患的眼显微外科手术,同时也可以达到美容的效果[1]。近年来,由于显微手术器械与手术技术的发展以及角膜保存方法与角膜移植理论的发展,角膜移植成功率大大提高。然而,手术的成功不仅要有良好的材料、精湛的手术技巧,更需要精心的护理,如何通过正确、快速、有效的护理方法,提高角膜移植的成功率,促进病人视力的恢复或提高,现结合我科长年角膜移植手术病人的护理经验,体会如下:
1术前护理
1.1心理护理
1.1.1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
病人入院后,由于病人视力和外观的病变,病人的心理不平衡感较多,心理活动尤其复杂,我科护士以主动热情的态度、和蔼的语言接待,给病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耐心的安抚病人焦虑、不安、恐惧的情绪,提高其适应能力,从思想上营造一种家的宽松环境和氛围。
1.1.2做好病情和治疗的讲解工作
我科采用座谈会、约谈、沟通等各种方式,使得病人和家属正确认识角膜移植这种手术,了解其相关的知识,介绍术后可能发生的排斥反应问题,减轻病人的紧张心理。针对病人期望值过高,担心效果不佳及经济负担过重等问题,做到首先安定情绪,热情疏导使其树立信心,减轻思想负担,以稳定、平和的心态配合手术。
1.1.3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让病人对治疗过程。
1.2术前准备
术前嘱病人排空大小便,取下假牙、手表首饰、长发妇女编辩子于两旁。更换衣服。
1.3术前用药
1.3.1抗生素
局部按医嘱滴用抗生素眼液,可选用泰利必妥、托布霉素眼液,每2小时一次;至少连续用药在8次以上,以保持结膜囊相对无菌状态,防止术后感染。
1.3.2缩瞳
如系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手术前术眼滴1%毛果芸香碱眼液(真瑞眼液),缩小瞳孔,避免切除病变角膜或缝合角膜植片时伤及晶体。
1.3.3降眼压
为了防止术中眼压过高,避免术中发生并发症,可于于术前晚及术晨给予乙酰唑胺片25mg口服,术前30分钟给予20%的甘露醇250ml快速静滴。
1.3.4镇静剂
为了避免患者精神紧张,可术前肌注鲁米那保持情绪稳定密切配合手术。
2术后护理:
2.1密切观察术眼变化
观察敷料是否脱落,有无渗血、渗液;注意术眼有无缝线脱落、伤口裂开、虹膜脱出、植片移位、眼压升高等并发症;嘱病人不要用力挤眼、揉眼,避免碰撞眼部,保持眼部清洁。
2.2生活护理
术后第1天嘱患者卧床休息,减少头部活动。避免咳嗽、碰撞术眼或用手揉眼[2]。尤其对儿童年幼病患应向其家长认真交待,避免意外发生。术后第2天协助患者床边活动,叮嘱患者术后初期进高蛋白、含维生素丰富、易消化营养饮食,饮食上忌辛辣食物,进食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含纤维素的食物,禁烟酒,保持身心愉快,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劳累,防止感冒。以增强体质促进角膜植片愈合。防止眼内压力增高或前房出血、植片缝线裂开等并发症发生。
2.3眼部用药的护理
让病人安静卧床休息。护士主动做好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使病人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及护理。术后点眼药水、涂眼药膏时,动作轻柔,勿触及角膜,勿给眼球施加压力,并保证用药的无菌。
3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
3.1按医嘱用药,定期随访
服用糖皮质激素者,不可随意停用,并注意有无胃痛、呕血、黑便,有无血压、体重、精神意识的改变,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3.2教会病人正确的点眼方法
注意用眼卫生,不随意揉搓术眼,避免脏水进入眼内,避免眼碰伤等,必要时戴眼罩保护术眼。
3.3教会病人了解排斥反应症状并及时就医
排斥反应多发生在术后数周到术后两年,凡出现视力下降、眼部红痛、畏光、流泪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综上所述,角膜移植术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手段,多数患者对此手术期待较高。但由于移植片的存活问题及角膜移植术后相关的复杂并发症,且术后角膜的拆线时间及恢复透明所需时间较长。所以此手术的术前术后护理举足轻重,要严格执行眼科护理操作规程,并需予以患者在术前术后精心周到的心理护理服务与支持,并有待于现有的相关护理操作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的总结、改进和完善、通过过程控制和全方面的细致周到的护理工作,为患者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1]黄春梅,施婉明,邹丹丹.浅谈角膜移植护理体会[J].护理园地,2007,4(2):130.
[2]吴艳.角膜移植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49.
[3]韩艳玲.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护理[J].郧阳医学院报,2007,26(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