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阀盖电控流体阀论文和设计-王向乔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置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阀盖电控流体阀,包括阀体外壳、第一阀盖、第二阀盖、阀盖外壳和阀杆,所述阀体外壳包括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阀盖与所述阀盖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阀盖轴向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阀盖外壳上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构成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阀盖通过所述阀杆设置在所述第一阀盖和所述阀盖外壳之间的所述第二通道内,所述阀杆带动所述第二阀盖和所述第一阀盖沿着所述阀杆轴向来回移动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一通道或所述第二通道,第二阀盖的尺寸远小于阀门出入口尺寸,承受的压强也就小,阀门能够快速打开。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双阀盖电控流体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外壳(1)、第一阀盖(2)、第二阀盖(3)、阀盖外壳(4)和阀杆(5),所述阀体外壳(1)包括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2),所述第一阀盖(2)与所述阀盖外壳(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阀盖(2)和所述阀盖外壳(4)在所述阀盖外壳(4)内部形成有空腔(42),所述第一阀盖(2)上设置有第三通孔(21),所述阀盖外壳(4)上设置有第四通孔(41),所述第二阀盖(3)通过所述阀杆(5)设置在所述空腔(42)内,所述第二阀盖(3)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通孔(11)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二阀盖(3)覆盖所述第三通孔(21),所述阀盖外壳(4)覆盖所述第一通孔(11),所述阀杆(5)贯穿所述阀盖外壳(4),所述第二阀盖(3)的面积大于阀杆(5)贯穿所述阀盖外壳(4)的贯穿孔(44)的横截面积,所述阀杆(5)沿着所述贯穿孔(44)滑动设置。

设计方案

1.一种双阀盖电控流体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外壳(1)、第一阀盖(2)、第二阀盖(3)、阀盖外壳(4)和阀杆(5),所述阀体外壳(1)包括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2),所述第一阀盖(2)与所述阀盖外壳(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阀盖(2)和所述阀盖外壳(4)在所述阀盖外壳(4)内部形成有空腔(42),所述第一阀盖(2)上设置有第三通孔(21),所述阀盖外壳(4)上设置有第四通孔(41),所述第二阀盖(3)通过所述阀杆(5)设置在所述空腔(42)内,所述第二阀盖(3)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通孔(11)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二阀盖(3)覆盖所述第三通孔(21),所述阀盖外壳(4)覆盖所述第一通孔(11),所述阀杆(5)贯穿所述阀盖外壳(4),所述第二阀盖(3)的面积大于阀杆(5)贯穿所述阀盖外壳(4)的贯穿孔(44)的横截面积,所述阀杆(5)沿着所述贯穿孔(44)滑动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阀盖电控流体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5)通过电机(8)沿着所述阀杆(5)轴向来回移动,所述电机(8)内部设置有齿轮组,所述阀杆(5)一端设置有外螺纹结构,所述阀杆(5)的外螺纹与所述齿轮组上的齿轮相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阀盖电控流体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5)设置有外螺纹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电机(8)连接,所述阀杆(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阀盖(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阀盖(3)为内层密封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阀盖电控流体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盖(2)与所述阀盖外壳(4)之间设置有密封圈(9),所述密封圈(9)通过所述第一阀盖(2)和所述阀盖外壳(4)夹持固定,所述密封圈(9)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11)的直径,所述密封圈(9)覆盖所述第一通孔(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阀盖电控流体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9)上设置有凹槽,所述阀盖外壳(4)上设置用于配合所述凹槽的凸部(4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阀盖电控流体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5)设置所述第二阀盖(3)一端还设置有凸环(51),所述凸环(51)的外径大于所述阀盖外壳(4)用于配合所述阀杆(5)的通孔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阀盖电控流体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盖(2)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阀盖外壳(4)内设置有配合所述第一阀盖(2)外螺纹的内螺纹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阀盖电控流体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9)设置在螺纹结构的一侧用于密封所述第一通孔(11),所述第一阀盖(2)与所述阀盖外壳(4)之间还设置有O型密封圈(10),所述O型密封圈(10)设置在螺纹结构的另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阀盖电控流体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盖(3)与所述阀杆(5)的端部涨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置阀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双阀盖电控流体阀。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加强,人们日常做饭用的燃料已经从木柴、煤等资源浪费严重,污染严重的常规能源转变为使用天然气和煤气,甚至是电等清洁能源了,在使用天然气过程中,家家户户都安装了燃气表,燃气表内安装有内置阀,用于控制天然气气体的流动,在现有的内置阀中,单一的阀盖比燃气表的出入口尺寸大,在开阀门过程中,由于长时间气体的积压,造成燃气表内的压力较大,导致开阀门的所需力度较大,开启阀门的难度随之增大,不利于燃气表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内置阀中单一的阀盖阀门的出入口尺寸大造成阀门开启困难的问题,提供一种双阀盖电控流体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双阀盖电控流体阀,包括阀体外壳、第一阀盖、第二阀盖、阀盖外壳和阀杆,所述阀体外壳包括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阀体外壳的内腔构成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阀盖与所述阀盖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阀盖和所述阀盖外壳在所述阀盖外壳内部形成有空腔,所述第一阀盖轴向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阀盖外壳上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四通孔和所述空腔构成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阀盖通过所述阀杆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第二阀盖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三通孔的横截面积,所述阀盖外壳覆盖所述第一通孔,所述阀杆贯穿所述阀盖外壳,所述第二阀盖的面积大于阀杆贯穿所述阀盖外壳的贯穿孔的横截面积,所述阀杆沿着所述贯穿孔滑动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阀杆通过电机沿着所述阀杆轴向来回移动,所述电机内部设置有齿轮组,所述阀杆一端设置有外螺纹结构,所述阀杆的外螺纹与所述齿轮组上的齿轮相啮合,通过阀杆的外螺纹结构将齿轮组的旋转运动转为了阀杆的直线运动,实现对阀门的开启和关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阀杆设置有外螺纹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阀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阀盖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阀盖为内层密封塞,阀杆与第二阀盖固定用于带动第二阀盖来回移动,密封圈增加了第二阀盖的密封性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阀盖与所述阀盖外壳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通过所述第一阀盖和所述阀盖外壳夹持固定,所述密封圈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所述第一通道关闭时,所述密封圈与所述第一通孔处的阀体外壳接触以密封所述第一通道,在阀门关闭时,所述密封圈与所述第一通孔连接,密封圈用于增加阀门的密封性能,密封圈能够很好的密封所述第一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密封圈上设置有凹槽,所述阀盖外壳上设置用于配合所述凹槽的凸部,所述凸部用于配合所述凹槽进行所述密封圈的限位,方便密封圈的安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阀杆设置所述第二阀盖一端还设置有凸环,所述凸环的外径大于所述阀盖外壳用于配合所述阀杆的通孔的直径,在阀杆移动一定距离后,凸环与阀盖外壳相接,阀杆即带动阀盖外壳和第一阀盖移动,实现第一通道的开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阀盖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阀盖外壳内设置有配合所述第一阀盖外螺纹的内螺纹结构,第一阀盖和阀盖外壳通过螺纹连接,方便拆卸和维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密封圈设置在螺纹结构的一侧用于密封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阀盖与所述阀盖外壳之间还设置有O型密封圈,所述O型密封圈设置在螺纹结构的另一侧,增加了第一阀盖和阀盖外壳之间的密封性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阀盖与所述阀杆的端部涨接,方便第二阀盖的安装。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单一的阀盖的面积比阀门出入口面积大,在打开阀门过程中,阀门内长时间流体的积压,造成压力过大,难以打开阀门,通过本申请中的双阀盖的设计,第二阀盖的面积远小于阀门出入口面积,在打开第二阀盖时,由于面积小,承受的压强也就小,便于打开,通过第二通道起到流体的泄压作用,在第二阀盖移动至与阀盖外壳相接时,第二阀盖继续移动时便会使阀盖外壳和第一阀盖整体移动以打开第一通道,如此,阀杆能够快速简单方便的打开整体阀门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阀门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阀门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中标记:1-阀体外壳,2-第一阀盖,3-第二阀盖,4-阀盖外壳,5-阀杆,6-第一通道,7-第二通道,8-电机,9-密封圈,10-O型密封圈,11-第一通孔,12-第二通孔,21-第三通孔,41-第四通孔,42-空腔,43-凸部,44-贯穿孔,51-凸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燃气表双阀盖电控流体阀,包括阀体外壳1、第一阀盖2、第二阀盖3、阀盖外壳4和阀杆5,所述阀体外壳1包括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2,所述第一通孔11和所述第二通孔12与所述阀体外壳1的内腔构成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阀盖2与所述阀盖外壳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阀盖2和所述阀盖外壳4在所述阀盖外壳4内部形成有空腔42,所述第一阀盖2轴向设置有第三通孔21,所述阀盖外壳4上设置有第四通孔41,所述第三通孔21、所述第四通孔41和所述内腔42构成第二通道7,所述第二阀盖3通过所述阀杆5设置在所述空腔42内,所述第二阀盖3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通孔11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二阀盖3覆盖所述第三通孔21,所述阀盖外壳4覆盖所述第一通孔11,所述阀杆5贯穿所述阀盖外壳4,所述第二阀盖2的面积大于阀杆5贯穿所述阀盖外壳4的贯穿孔44的横截面积,所述阀杆5沿着所述贯穿孔44滑动设置。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阀杆5通过电机8沿着所述阀杆5轴向来回移动,所述电机8内部设置有齿轮组,所述阀杆5一端设置有外螺纹结构,所述阀杆5的外螺纹与所述齿轮组上的齿轮相啮合,通过阀杆5的外螺纹结构将齿轮组的旋转运动转为了阀杆5的直线运动,实现对阀门的开启和关闭。

本实施例中,所述阀杆5设置有外螺纹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电机8连接,所述阀杆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阀盖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阀盖3为内层密封塞9,阀杆5与第二阀盖3固定用于带动第二阀盖3来回移动,密封圈9增加了第二阀盖3的密封性能。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阀盖2与所述阀盖外壳4之间设置有密封圈9,所述密封圈9通过所述第一阀盖2和所述阀盖外壳4夹持固定,所述密封圈9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11的直径,所述第一通道关闭时,所述密封圈9与所述第一通孔11处的阀体外壳1接触以密封所述第一通道6,在阀门关闭时,所述密封圈9与所述第一通孔11连接,密封圈9用于增加阀门的密封性能。

如图3所示,所述密封圈9上设置有凹槽,所述阀盖外壳4上设置用于配合所述凹槽的凸部43,所述凸部43用于配合所述凹槽进行所述密封圈9的限位,方便密封圈9的安装。

如图4所示,所述阀杆5设置所述第二阀盖3一端还设置有凸环51,所述凸环51的外径大于所述阀盖外壳4用于配合所述阀杆5的通孔的直径,在阀杆5移动一定距离后,凸环51与阀盖外壳4相接,阀杆5即带动阀盖外壳4和第一阀盖2移动,实现第一通道的开启。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盖2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阀盖外壳4内设置有配合所述第一阀盖2外螺纹的内螺纹结构,第一阀盖2和阀盖外壳4通过螺纹连接,方便拆卸和维修。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密封圈9设置在螺纹结构的一侧用于密封所述第一通孔11,所述第一阀盖2与所述阀盖外壳4之间还设置有O型密封圈10,所述O型密封圈10设置在螺纹结构的另一侧,增加了第一阀盖2和阀盖外壳4之间的密封性能。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阀盖3与所述阀杆5的端部涨接,方便第二阀盖3的安装。

本申请的具体工作流程:在阀门关闭情况下,电机8驱动阀杆5沿着阀杆5轴向来回移动,使第二阀盖3与第三通孔21分离,由于第二阀盖3的面积较小,阀盖承受的压强较低,使得电机8能够顺利的驱动阀杆5带动第二阀盖3来回移动,打开第二通道7,实现阀门内的流体泄压,阀杆5上的凸环51与阀盖外壳4相接带动阀盖外壳4和第一阀盖2移动,使得第一通道打开,实现阀门整体的开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双阀盖电控流体阀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82268.2

申请日:2019-01-1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5(重庆)

授权编号:CN209370499U

授权时间:20190910

主分类号:F16K 1/44

专利分类号:F16K1/44

范畴分类:27F;

申请人:重庆乔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重庆乔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400700 重庆市北碚区蔡家工业园嘉德大道光电工谷14-5

发明人:王向乔;郑章勇

第一发明人:王向乔

当前权利人:重庆乔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代理人:郭云

代理机构:50211

代理机构编号: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双阀盖电控流体阀论文和设计-王向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