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恋母情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恋母情结,川端康成,文艺片,劳伦斯,情结,矛盾性,于连。
恋母情结论文文献综述
韦柳娜[1](2019)在《论《扶桑》中的恋母情结及其矛盾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严歌苓的小说《扶桑》中,白人男孩克里斯对来自大洋彼岸的中国妓女扶桑有着痴迷的爱恋,扶桑身上散发的母性魅力让他沉迷,并力图对其进行拯救。然而其中存在一定的矛盾性,克里斯从未真正懂得扶桑,也不理解东方文明,连他一厢情愿的救赎也是居高临下的。(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36期)
邹建军,刘洁[2](2019)在《现代戏剧中的“恋母情结”与伦理身份认同危机——易卜生《野鸭》中格瑞格斯形象新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野鸭》是"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后期创作的首部象征剧。在这部剧中,作者围绕中心意象"野鸭"展现了诸多人物的伦理困境和伦理选择问题。主人公格瑞格斯因为扭曲心理而产生了"恋母情结",正是这种伦理规则失范,导致格瑞格斯选择以阉割家庭的方式来实现自己对伦理重构的期待,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悲剧。格瑞格斯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伦理主义者,他以虚伪的道德伦理来要求每一个人,对自己的问题却视而不见,最终沉沦为邪恶力量的代表。易卜生通过一个无辜少女的死亡来表达自己的伦理焦虑,告诫人们只有怀有人生的真诚,维持家庭的和谐状态,才能够建立起一种正常的伦理结构关系。(本文来源于《江汉学术》期刊2019年05期)
杨立[3](2019)在《恋母情结神话原型与其在文学作品中的置换变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神话是文学的土壤,是它的原初形态,文学是神话的生发,是神话在不同的语境下不断置换变形的结果。从神话-原型批评理论视角来看,恋母情结的原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克洛诺斯神话,经由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中"杀父娶母"故事的置换变形,最终以恋母情结的题材大量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本文来源于《四川文理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曾文韬[4](2019)在《压抑、转移与投射——论《红与黑》中于连恋母情结的表现及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从《红与黑》中主人公于连的阅读偏好、恋爱倾向以及对回归"母腹"的渴望等行为入手,列举于连恋母情结的表现。并立足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及其美学思想,联系文本中于连的家庭环境、回溯作者司汤达的情感投射,分析《红与黑》一书中"奥狄浦斯情结"的呈现原因。(本文来源于《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韩浩月[5](2019)在《恋母情结才是毕赣的“真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毕赣新片《地球最后的夜晚》,片名取自智利小说家罗贝托·波拉尼奥同名作品,这个有点科幻色彩的名字,加上跨年首选的营销,把大批怀揣浪漫的年轻人"骗"进了影院,发现"货不对板"之后,愤怒的非文艺片观众开始打差评与退票,一部本来还不错的文艺片,让2019年的电影市场一开局就有了一地鸡毛的感觉。从处女作《路边野餐》开始,毕赣就显示出了他的独特性:通过大银幕向观众分享他极其私密的个人生命体验。《地球》也是如此,(本文来源于《新民周刊》期刊2019年02期)
李思宇[6](2018)在《劳伦斯与张爱玲笔下的弑父书写和恋父恋母情结》一文中研究指出劳伦斯和张爱玲是20世纪中西方文坛上备受争议的两位作家,他们很多作品中的人物和主题都不谋而合。本文从两者作品中的弑父书写和恋父恋母情结出发,比较其异同及背后原因,以求加深对两者作品的理解。(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8年30期)
孙冰冰[7](2018)在《恋母情结对择偶的影响——以《儿子与情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儿子与情人》是劳伦斯早期作品中最成熟、最有影响力的作品,现已被誉为世界文学名着长廊中独具特色的佳作。在有关D.H.劳伦斯《儿子与情人》的众多文学评论中,人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恋母情结"。保罗与其母畸形的恋爱对他长大成人后的择偶观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仅决定了他择偶条件的特殊性,寻求母亲的替身,还导致他畸形的爱情观。(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8年18期)
王彦龙[8](2018)在《《伊豆的舞女》与川端康成的“恋母情结”》一文中研究指出川端康成身世悲惨,独特的生活环境使他养成了不同于一般常人的个性气质,而自幼女性关爱的缺乏,又使他滋生了一种"恋母情结"。《伊豆的舞女》作为作者的自传性回忆,可以作为窥探作者内心隐秘的一扇窗口。因此通过对主人公对舞女身体和精神的依恋的分析,可以确定《伊豆的舞女》表现了作者的恋母情结,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少男少女的浪漫恋情。(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8年15期)
杨沛玉[9](2018)在《简析《儿子与情人》中的恋母情结》一文中研究指出《儿子与情人》被认为是劳伦斯的最重要的作品,它描述了主人公保罗·莫瑞尔在畸形母爱的影响下努力挣扎,试图达到灵与肉的统一。小说深受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因而用弗洛伊德有关恋母情结的理论分析该作品可以加深对作品的人是,同时也可以让当下的人们对恋母情结有一个较为正确的认识,从而理性处理恋爱婚姻关系。(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8年09期)
梁瑞[10](2018)在《浅谈中西方文学中的恋母情结——以于连和周萍的爱情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西方文学中对于人物的刻画往往都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其中很多文学作品中都塑造了具有恋母情结的人物,这与作品所描述的历史时期与社会现状有着深厚的联系。《红与黑》中的于连以及《雷雨》中的周萍正是这些作品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对于两个主人公爱情故事的描述延伸出了整个文学作品的故事情节。本文以于连和周萍的爱情为例,简单阐述一下中西方文学中的恋母情结,分析一下于连和周萍这两个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精神波动是如何变化的。(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10期)
恋母情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野鸭》是"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后期创作的首部象征剧。在这部剧中,作者围绕中心意象"野鸭"展现了诸多人物的伦理困境和伦理选择问题。主人公格瑞格斯因为扭曲心理而产生了"恋母情结",正是这种伦理规则失范,导致格瑞格斯选择以阉割家庭的方式来实现自己对伦理重构的期待,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悲剧。格瑞格斯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伦理主义者,他以虚伪的道德伦理来要求每一个人,对自己的问题却视而不见,最终沉沦为邪恶力量的代表。易卜生通过一个无辜少女的死亡来表达自己的伦理焦虑,告诫人们只有怀有人生的真诚,维持家庭的和谐状态,才能够建立起一种正常的伦理结构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恋母情结论文参考文献
[1].韦柳娜.论《扶桑》中的恋母情结及其矛盾性[J].名作欣赏.2019
[2].邹建军,刘洁.现代戏剧中的“恋母情结”与伦理身份认同危机——易卜生《野鸭》中格瑞格斯形象新探[J].江汉学术.2019
[3].杨立.恋母情结神话原型与其在文学作品中的置换变形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9
[4].曾文韬.压抑、转移与投射——论《红与黑》中于连恋母情结的表现及成因[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
[5].韩浩月.恋母情结才是毕赣的“真心”?[J].新民周刊.2019
[6].李思宇.劳伦斯与张爱玲笔下的弑父书写和恋父恋母情结[J].名作欣赏.2018
[7].孙冰冰.恋母情结对择偶的影响——以《儿子与情人》为例[J].名作欣赏.2018
[8].王彦龙.《伊豆的舞女》与川端康成的“恋母情结”[J].青年文学家.2018
[9].杨沛玉.简析《儿子与情人》中的恋母情结[J].青年文学家.2018
[10].梁瑞.浅谈中西方文学中的恋母情结——以于连和周萍的爱情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