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腹膜粘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腹膜,肠管,浆膜,腹壁,组织,腹内,丹参。
腹膜粘连论文文献综述
曾煦欣,陈应军,毛建文,王芳,李艳萍[1](2018)在《丹参素对腹膜粘连组织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与降解的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下丹参素(DSS)对人体腹膜粘连组织成纤维细胞(ATF)胶原合成与降解的调控作用。方法使用组织块培养法获取ATF,通过CCK-8法确定TGF-β1与DSS的实验剂量,ATF经TGF-β1刺激后加入不同剂量DSS共培养,48 h后收集培养上清液并提取总RNA,分别用ELISA法与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的Ⅰ型胶原蛋白(COL-Ⅰ)、基质金属蛋白-1(MMP-1)与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表达。结果 TGF-β1刺激剂量设为10 ng/m L,DSS剂量设为2.5、10和40μmol/L。与模型组比较,DSS各剂量组的COL-ⅠmRNA水平下调,DSS 10、40μmol/L组的TIMP-1 mRNA水平下调,DSS 10、40μmol/L组COL-Ⅰ蛋白水平下降,DSS各剂量组TIMP-1蛋白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DSS各剂量组MMP-1蛋白水平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S10、40μmol/L组的COL-Ⅰ蛋白水平以及DSS各剂量组的TIMP-1蛋白水平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S通过下调COL-Ⅰ表达抑制ATF胶原合成,下调TIMP-1表达促进ATF胶原降解,并将其COL-I与TIMP-1表达恢复至无TGF-β1刺激的正常水平。(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13期)
王晓东,刘国辉,童岚[2](2018)在《Zn~(2+)改性羧甲基纤维素预防术后腹膜粘连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腹腔粘连是腹部及盆腔手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目前其发生率仍然很高[1],尤其致肠梗阻的发生,不仅降低了病人的生活质量,且对病人的生命构成威胁,研究发现[2]粘连的形成前提是损伤的腹膜之间的适时接触,如在腹膜间置入隔离物,则可能抑制腹膜粘连的发生。因此生物隔离材料应用成为研究的热点[3]。我们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研制了胶液状高分子可降解材料Zn2+改性羧甲基纤维素(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诊断学》期刊2018年06期)
刘学强[3](2018)在《氯通道阻断剂NPPB抑制术后腹膜粘连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氯通道阻断剂NPPB对术后腹膜粘连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为NPPB作为术后腹膜粘连防治的新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建立大鼠腹膜粘连模型,使用不同浓度NPPB处理,观察NBBP对腹膜粘连形成的影响。2)组织块法对大鼠腹膜粘连成纤维细胞进行原代培养,获取腹膜粘连成纤维细胞。3)免疫荧光法鉴定腹膜粘连成纤维细胞。4)MTT法观察NPPB对腹膜粘连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5)细胞划痕法观察NPPB对腹膜粘连成纤维细胞迁移的影响。6)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析NPPB对腹膜粘连成纤维细胞容积激活性氯电流的影响。7)实时细胞体积监控技术观察NPPB对腹膜粘连成纤维细胞的调节性容积减少(RVD)的影响。结果:1)采用刀刮法造模,成功建立大鼠腹膜粘连模型。2)NPPB明显抑制术后腹膜粘连的形成。3)腹膜粘连成纤维细胞中波形蛋白表达呈阳性。4)NPPB明显抑制腹膜粘连成纤维细胞的增殖。5)NPPB明显抑制腹膜粘连成纤维细胞的迁移。6)NPPB抑制大鼠腹膜粘连成纤维细胞容积激活性氯电流。7)NPPB抑制大鼠腹膜粘连成纤维细胞的RVD。结论:氯通道阻断剂NPPB能有效抑制术后腹膜粘连的形成,其机制是通过抑制腹膜粘连成纤维细胞的容积激活性氯电流,致细胞RVD能力下降,进而降低该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最终抑制腹膜粘连的形成。提示NPPB有开发为临床腹膜粘连防治用药的潜力。(本文来源于《广东药科大学》期刊2018-05-22)
朱疆[4](2017)在《腹膜是否缝合对术后粘连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腹膜是否缝合对术后粘连的影响。方法选择2001年1月份~2016年12月份两次剖宫产均在本院进行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腹膜是否缝合进行分组:下腹纵切口组:反折腹膜及壁层腹膜均进行了连续缝合。下腹横切口组:不缝合腹膜组和连续缝合腹膜组。结果 (1)下腹横切口组中腹膜不缝合组黏连产生的几率(67.74%)比照腹膜连续缝合组(48.15%)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下腹纵切口组中腹膜连续缝合组粘连发生率(43.55%)低于下腹横切口组中腹膜缝合组粘连发生率(48.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46,P>0.05)。(3)下腹纵、横切口腹膜连续缝合共116例,术后粘连53例,无粘连63例,粘连发生率45.69%,与下腹横切口中腹膜不缝合组总的粘连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95,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不论是下腹纵切口还是横切口,行腹膜缝合组盆腹腔粘连的发生率较腹膜不缝合组低,对再次手术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期刊2017年29期)
汪军,刘国辉,康新,刘旭光[5](2016)在《羧甲基纤维素钠结合地塞米松预防术后腹膜粘连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羧甲基纤维素(SCMC)结合地塞米松预防术后腹膜粘连的有效性。方法取Wistar(鼠龄3个月以上)大鼠150只,随机分为A、B、C叁组,每组50只。其中A、B组为对照组,C组为实验组。制作腹膜粘连模型,取下腹正中切口,在回肠末端用刀片轻刮浆膜层,对照1组创面不作其他处理、关腹;对照2组、实验组创面分别用各10 ml注射器推入4 ml SCMC及4 ml SCMC加4 mg地塞米松。术后分笼饲养,术后均禁食10 h。术后12 d处死全部动物。将腹腔内粘连情况进行评分。随机取创面剖位2 cm粘连肠管石蜡包埋后制片,光镜下观察。结果术后12 d处死余全部动物后剖验腹腔;实验组粘连范围较少,粘连较薄,易于分离;对照1组粘连范围较大,粘连均较稠密,部分大鼠粘连带有微血管形成,需锐、钝结合分离粘连;对照2组粘连情况介于对照1组、实验组之间。实验组总评分结果(3.40±0.48)明显低于对照2组(6.10±0.50)(P<0.05),更明显低于对照1组(8.12±0.71)(P<0.01)。光镜下见对照1组浆膜剥离面毛细血管增生,成纤维细胞明显增生.胶原纤维排列致密。C组浆膜剥离面毛细血管增生不明显,纤维细胞较少,胶原纤维疏松。对照2组改变介于对照1、实验组之间。结论 SCMC结合地塞米松对腹腔粘连的预防具有可行性,值得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6年11期)
陈治川,林志斌[6](2016)在《几丁糖结合腹膜外翻缝合法预防术后肠管腹壁粘连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几丁糖结合腹膜外翻缝合法预防术后肠管腹壁粘连的效果。方法将收治的325例腹部手术患者按术中关腹时采用几丁糖结合腹膜外翻缝合法和常规关腹分为两组,术后随访。结果观察组的肠蠕动恢复时间、切口甲级愈合率,阵发性腹痛,肠梗阻再次手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应用几丁糖并结合腹膜外翻缝合可明显降低腹部手术后肠管腹壁粘连的发生率。(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学》期刊2016年02期)
林思,秦飞,宋路瑶,侯楚祺,侯连兵[7](2016)在《丹参酮ⅡA磺酸钠通过增强腹膜纤溶系统活性降低大鼠术后腹膜粘连发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丹参酮IIA磺酸钠(STS)对实验性大鼠术后腹膜粘连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构建大鼠术后腹膜粘连模型。75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STS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和空白组,每组15只;STS高、中、低组给药剂量分别为20、10、5 mg/kg STS,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给药,连续7 d。各组大鼠7 d后处死,粘连分级评价,ELISA检测组织中t PA/PAI-1的水平,发色底物法检测腹腔液中t PA活性,IHC半定量检测腹膜组织中TGF-β1和Collgen-I的表达;伤口愈合强度实验考察STS是否影响伤口愈合。结果与模型组相比,STS高、中、低剂量组均降低腹膜粘连的发生;腹腔液中t PA活性显着提高,组织中t PA/PAI-1蛋白水平显着上升,TGF-β1和Collgen-I蛋白表达量显着降低。同时腹腔注射STS不会影响伤口愈合。结论腹腔注射STS可有效防治术后粘连的发生,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降低TGF-β1表达,下调其对TGF-β/Smads通路激活,降低下游PAI-1水平,从而上调腹膜纤溶系统活性实现的。(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吴志民,崔宏力,刘国辉[8](2016)在《透明质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预防术后腹膜粘连的最佳剂量筛选及机制研究:随机对照实验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研究发现局部应用屏障物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预防术后腹膜粘连的方法。前期实验已经制备了有专利的防粘连材料——透明质酸钠羧甲基纤维素,这种胶液状高分子材料生物相容性好,因其具有流动性和可压性,能够随着器官的蠕动而漫布于整个腹腔,起润滑作用,将肠管和腹膜隔开,减少组织粘连。方法/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1建立新西兰兔腹膜粘连模型,创面置入不同浓度及不同剂量的透明质酸钠羧甲基纤维素,与未置药物组比较腹膜粘连百分率,筛选透明质酸钠羧甲基纤维素抗腹膜粘连的最佳浓度及剂量。2透明质酸钠羧甲基纤维素抗粘连的机制研究,检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及血清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 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 PA)和纤维蛋白原。讨论:实验结果将为临床应用透明质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预防腹部手术后腹膜粘连提供实验依据,也为透明质酸钠羧甲基纤维素抗粘连机制探索提供可行思路。伦理批准:研究经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2006年科技部《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及2009年《Ethical issues in animal experimentation》相关动物伦理学标准。(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6年03期)
刘芳,任新萍,贾玉芳[9](2015)在《不同腹膜缝合方案下产妇剖宫产后盆腹腔粘连状况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腹膜缝合方案下产妇剖宫产后粘连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340例再次实施剖宫产的妇女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腹膜缝合方式分为:下腹横切口组和下腹纵切口组,下腹横切口组又分为腹膜不缝合组(38例)、腹膜连续缝合组(33例)和腹膜外翻缝合组(36例);下腹纵切口组分为腹膜连续缝合组(47例)和腹膜外翻缝合组(186例)。对比各组的剖宫产后粘连情况和伤口愈合情况。结果:下腹横切组中腹膜外翻缝合组的粘连发生率为12.5%,显着低于腹膜不缝合组的57.9%(χ2=17.517,P=0.000)和腹膜连续缝合组的54.5%(χ2=14.739,P=0.000);下腹纵切组中腹膜外翻缝合组的粘连发生率为5.4%,显着低于腹膜连续缝合组的53.2%(χ2=66.911,P=0.000);下腹横纵切产妇中208例腹膜外翻缝合组的粘连发生率为6.7%,显着低于腹膜连续缝合组的5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6.164,P=0.000)。各组之间的愈合较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外翻缝合组和腹膜连续缝合组的愈合良好率分别为78.8%和67.5%,显着高于腹膜不缝合组的3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外翻缝合法引发的产妇剖宫产后粘连发生率较低,对再次手术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中国性科学》期刊2015年10期)
杨晓丽[10](2015)在《1例子宫圆韧带与侧腹膜粘连形成腹内疝的超声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1 病历摘要患者,女,34 岁,于就诊前日晚出现下腹痛,呈阵发性胀痛,伴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头晕、头痛及肛门坠胀感。来我院急诊科就诊,予抗炎治疗后无明显好转,腹痛以脐周为重,呈持续性绞痛伴呕吐胃内容物,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普外科。临床初步诊断: 肠梗阻( 肠套迭?) 。超声检查: 肝、胆、胰、脾、双肾、输尿管、膀胱均未见异常。经阴道超声检查: 子宫未见异常,双侧卵巢显示清晰,双侧附件区未见包块,于右侧附件区可(本文来源于《吉林医学》期刊2015年15期)
腹膜粘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腹腔粘连是腹部及盆腔手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目前其发生率仍然很高[1],尤其致肠梗阻的发生,不仅降低了病人的生活质量,且对病人的生命构成威胁,研究发现[2]粘连的形成前提是损伤的腹膜之间的适时接触,如在腹膜间置入隔离物,则可能抑制腹膜粘连的发生。因此生物隔离材料应用成为研究的热点[3]。我们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研制了胶液状高分子可降解材料Zn2+改性羧甲基纤维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腹膜粘连论文参考文献
[1].曾煦欣,陈应军,毛建文,王芳,李艳萍.丹参素对腹膜粘连组织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与降解的调控[J].实用医学杂志.2018
[2].王晓东,刘国辉,童岚.Zn~(2+)改性羧甲基纤维素预防术后腹膜粘连的实验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8
[3].刘学强.氯通道阻断剂NPPB抑制术后腹膜粘连的研究[D].广东药科大学.2018
[4].朱疆.腹膜是否缝合对术后粘连的影响[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
[5].汪军,刘国辉,康新,刘旭光.羧甲基纤维素钠结合地塞米松预防术后腹膜粘连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
[6].陈治川,林志斌.几丁糖结合腹膜外翻缝合法预防术后肠管腹壁粘连的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学.2016
[7].林思,秦飞,宋路瑶,侯楚祺,侯连兵.丹参酮ⅡA磺酸钠通过增强腹膜纤溶系统活性降低大鼠术后腹膜粘连发生[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6
[8].吴志民,崔宏力,刘国辉.透明质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预防术后腹膜粘连的最佳剂量筛选及机制研究:随机对照实验方案[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
[9].刘芳,任新萍,贾玉芳.不同腹膜缝合方案下产妇剖宫产后盆腹腔粘连状况对比[J].中国性科学.2015
[10].杨晓丽.1例子宫圆韧带与侧腹膜粘连形成腹内疝的超声表现[J].吉林医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