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目标分层导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目标,教学方法,处方,素质教育,教学模式,电子技术,高中。
目标分层导学论文文献综述
刘传玲[1](2012)在《高中体育“运动处方目标分层导学”教学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运动处方目标分层导学"就是在教师充分认识到学生中存在着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将班级学生按一定的比例划分为叁个层次;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利用运动处方的形式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因人而异地组织教学,使体育教学既能面向全体学生,又能做到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高效发展。一、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1.了解学生对新授内容的熟悉程度。新授内容有的学生接触过,有一定基础。有的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根据这种情况,对学生进行合(本文来源于《中学教学参考》期刊2012年21期)
曹丽苹,贾然[2](2008)在《目标分层导学法在机电类高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观念已经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变到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统一上来,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重视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目标分层导学法正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良好途径。(本文来源于《装备制造技术》期刊2008年04期)
顾学明[3](2003)在《“目标—分层—导学”教学方法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实施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不同层次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全面发展。因此,研究班级授课制下的因材施教方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为切入口,借鉴目标教学、分层教学等成功的教改经验,构建了“目标—分层—导学”教学方法的理论框架和操作体系。一方面用现代认知理论来完善传统的布卢姆目标分类体系,指导教学目标、导学提纲、练习作业、达标检测题的编制,另一方面注重知识类别的层次,更考虑学习主体的差异,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探索适合学生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促进个体最充分发展。 全文共分五个部分,文章首先从分析当前中学教育教学的状况出发,提出了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目标—分层—导学”的必要性。接着从分析国内外教育学、心理学有关理论的角度,对“目标—分层—导学”作了具体界定,并概述了其操作程序和方法特点,从理论上阐述了“目标—分层—导学”的科学性。为了便于在教学中有效实施,在第四部分重点探讨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目标、分层、导学及其优化整合的策略问题,体现了“目标—分层—导学”的可操作性。最后,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目标—分层—导学”的有效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在2所学校初二年级的8个班级中,经过历时半年的等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目标—分层—导学”在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等方面都具有十分显着的作用,是现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03-07-01)
目标分层导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观念已经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变到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统一上来,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重视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目标分层导学法正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良好途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目标分层导学论文参考文献
[1].刘传玲.高中体育“运动处方目标分层导学”教学模式[J].中学教学参考.2012
[2].曹丽苹,贾然.目标分层导学法在机电类高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装备制造技术.2008
[3].顾学明.“目标—分层—导学”教学方法的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