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结晶热力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溶解度,热力学,结晶,硝基,甲苯,吡唑,苯丙氨酸。
结晶热力学论文文献综述
房彬彬,侯宝红,黄欣,王静康,鲍颖[1](2019)在《二苯甲酮结晶热力学性质及其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静态法测定了常压下在278.15~313.15 K温度范围内二苯甲酮在不同配比的甲醇-乙腈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数据。实验结果表明,当溶剂组成固定时,二苯甲酮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同时,二苯甲酮在甲醇-乙腈混合溶剂中存在潜溶现象。此外,分别使用改进的Apelblat方程和λh方程拟合二苯甲酮的溶解度实验数据,结果表明2种模型均能取得较好拟合效果。最后,基于NRTL模型和实验获得的溶解度数据,计算并分析了二苯甲酮的混合和溶解过程的热力学性质。二苯甲酮溶解度的测定与关联能够为其结晶工艺的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化学工业与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郜菲菲,刘立志[2](2019)在《PBAT/PLA共混物的热力学性能和结晶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熔融共混制备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共聚物(PBAT)/聚乳酸(PLA)共混物,采用Joncryl~? ADR-4368对共混体系进行改性,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共混比例和扩链剂的加入对该共混体系的热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小角激光光散射和广角X射线衍射研究了共混比例和扩链剂的加入对该体系的结晶行为的影响,利用Elmendorf撕裂和拉伸测试分析该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共混之后PLA和扩链剂对PBAT有着成核作用。PBAT/PLA共混体系中PLA的冷结晶温度显着下降,PLA含量为20%时扩链剂的加入最终使得PLA的冷结晶消失。扩链剂的加入提高了PBAT的结晶能力,但未改变其晶型。PBAT/PLA共混后力学性能显着改善,且扩链剂的加入使得断裂伸长率提高约一倍。(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19年06期)
曹小雪,吉绍长,匡雯婕,廖安平,蓝平[3](2019)在《甲醇-水溶剂中L-苯丙氨酸结晶热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在293.15~322.15 K温度范围内,研究L-苯丙氨酸无水物在甲醇-水混合溶剂中溶解度和超溶解度特性,得到L-苯丙氨酸无水物结晶介稳区,计算了成核级数及成核速率,考察了不同初始温度和降温速率对介稳区宽度的影响,并通过研究L-苯丙氨酸297.15 K和302.15 K的转晶水活度,依据溶解度特性绘制L-苯丙氨酸-甲醇-水在该温度下的叁元相图。溶解度数据用Apelblat方程、λh方程关联、vant Hoff方程拟合。结果表明,L-苯丙氨酸无水物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甲醇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减小;L-苯丙氨酸无水物结晶介稳区宽度在相同条件下,随初始温度的升高,降温速率的降低变窄;L-苯丙氨酸转晶水活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庞栓林,谢智勇,王松晓,梅述钘,李治水[4](2018)在《碳酸氢钠结晶热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水淡化过程会产生大量浓盐水,可以将其制备成纯碱,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减少环境污染。结合制碱行业碳酸氢钠的结晶方式,分别进行了反应结晶过程热力学研究及冷却结晶过程热力学研究,测定了30℃、35℃和40℃下NaHCO_3反应结晶过饱和介稳区宽度,拟合出碳酸氢钠反应结晶热力学模型。对冷却结晶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确定了冷却结晶介稳区宽度在15.6~18.3℃,拟合出了冷却结晶过程热力学模型。(本文来源于《纯碱工业》期刊2018年04期)
严伟,杨春林,张姣姣,关星宇[5](2018)在《ABS/PA6/OMMT共混体系的结晶及热力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尼龙6(PA6)和有机蒙脱土(OMMT)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ABS/PA6合金。利用广角X射线衍射(WAX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动态热力学分析仪(DMA)研究了ABS/PA6/OMMT合金体系的结晶性能、热力学性能及OMMT在共混体系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OMMT以剥离状态分布于PA6相中,PA6、ABS两相界面存在少量的OMMT片层。OMMT的加入降低了合金体系的结晶温度及结晶度,且对ABS/PA6共混体系具有一定的增容作用。添加3份OMMT到ABS/PA6体系中,其储能模量达到极值,ABS/PA6/OMMT共混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变化较小。(本文来源于《塑料》期刊2018年03期)
郭恒杰,曹端林,党鑫,柴笑笑,樊丽虹[6](2018)在《1-甲基-3,4,5-叁硝基吡唑的结晶热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重力法测定了1-甲基-3,4,5-叁硝基吡唑(MTNP)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采用Apelblat方程和vant′t Hoff方程拟合了溶解度数据,估算了MTNP的标准溶解焓、标准溶解熵、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固-液表面张力和表面熵因子。通过对比溶解度,选用苯、甲醇和无水乙醇作为溶剂分别对MTNP结晶并且进行产品表征。结果表明,MTNP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Apelblat方程和vant′t HoffF方程计算的溶解度值与实验值的平均绝对百分比偏差均小于5.18%,其中Apelblat方程对实验数据的关联结果较优;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无水乙醇作溶剂结晶得到的产品形貌规则且统一,其撞击感度为68%,激光粒度仪测试产品粒度均匀性较好。(本文来源于《含能材料》期刊2018年06期)
Ziaul,Haque,Ansari[7](2018)在《利用热力学方法研究甘氨酸和氯化镁—乙醇加合物结晶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甘氨酸是一个重要的有机组分,广泛用于食品、制药、化学和农业工业中。生物化工中的分离方法包括分步沉淀、结晶和离子交换等,分离成本占总制备成本的50%以上。为了开发更高效的分离方法,在不同介质、温度和浓度中,进行热力学性质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晶体产品的晶型控制在制药方面也十分关键,因为错误晶型的采用将会导致危险。因此,我们对甘氨酸成核、生长以及不同溶剂介质中的晶型转变可能为其多晶型的筛选提供基础。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对理解其他氨基酸的多晶型也有重要的意义。以MgCl2为载体的多相Ziegler-Natta催化剂是用于聚丙烯的聚合反应的。MgCl2首先利用醇类处理(多用乙醇),然后注入TiClU。前驱体中MgCl2/EtOH的比例的决定了得到的聚合体的活度和等规度。MgCl2·nEtOH的结晶动力学有助于更深入理解从而控制结晶加合物的结构。首先,我们采用动态法测定了甘氨酸(α晶型)在不同溶液中的溶解度。在电解质溶液中,测定了甘氨酸在温度为283.15-333.15K,MgCl2浓度为0.5到3.5mol·kg-1时在MgCl2-H2O溶液中的溶解度,以及MgCl2浓度为0.5、1.0和1.5 mol·kg-1时在NaCl-MgCl2-H20溶液中的溶解度。在酸溶液中,测定了温度为283.15-343.15 1K,HCl浓度在4.0 mol·kg-1以下时,甘氨酸在盐酸溶液中的溶解度,以及MgCl2浓度为0.25、0.5和0.75mol·kg-1时在HCl-MgCl2混合溶液中的溶解度。在醇溶液中,测定了甘氨酸在温度为283.15-333.15 K时在乙醇/正丙醇-H20溶液中,以及NaCl浓度为0.5、1.0和2.0mol·kg-1时在乙醇-NaCl-1-H2O溶液,和NaCl浓度为0.5mol·kg-1时在正丙醇-NaCl-H20溶液中的溶解度。研究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溶液浓度的增大,甘氨酸的溶解度在MgCl2和HCl溶液中有大幅度提高,在MgCl2-NaCl和HCl-MgCl2溶液中提高幅度中等,而在醇溶液(乙醇/正丙醇)则有所降低。此外,还测定了MgCl2.6H20在甘氨酸-水中的溶解度以及NaCl在醇(乙醇/正丙醇)-甘氨酸-H20中的溶解度测定的所有实验数据都采用OLI软件进行了热力学模拟。首先利用OLI软件中的Stream Analyzer对所有的叁组体系的溶解度进行了预测,发现有很大的偏差。采用 Bromley-Zemaitis(B-Z)和 Mixed Solvent Electrolytes(MSE)两组模型利用环境模拟程序对溶解度数据进行了回归。B-Z模型用于混合电解质体系(甘氨酸-MgCl2-NaCl-H2O),MSE模型用于混合溶剂体系(甘氨酸-HCl-MgCl2-H2O)和(甘氨酸-醇(乙醇/正丙醇)-NaCl-H20)。利用新获得的参数能够成功计算不同体系的溶解度数据,绝对误差值很小。通过从甘氨酸-HCl-MgCl2-H20体系得到的新参数计算得到了甘氨酸在不同介质(H20,MgCl2-H2O,HCl-H20,HCl-MgCl2-H20)和不同浓度范围的过饱和度。同时也得到了不同温度下MgCl2·6C2H5OH在MgCl2-6C2H5OH溶液的过饱和度。这些结果是通过OLI Stream Analyzer元件进行计算得到的。通过实验研究了 α-甘氨酸在不同溶液中的晶型转化情况,包括在水溶液中、在 MgClb(1.5 mol·kg-1)-H20、HCl(1.0 mol kg-1)-H2O NaOH(1.0 mol·kg-1)-H2O、glycine-HCl(1.0 mol·kg-1)-MgCl2(0.75 mol·kg-1)-H2O、和 glycine-HCl(2.0 mol·kg-1)-MgCl2(1hGmolHkg-1YH2O体系中。每种溶液加热到700C然后冷却,保持一定的过饱和度直至晶体析出。采用这种方式考察了介质、温度、过饱和度和时间对甘氨酸结晶的影响。只有在HCl溶液中在整个实验温度和时间范围内能够得到纯的Y-甘氨酸。除了在HCl溶液中,其他体系都会生成α-甘氨酸或者α-甘氨酸和Y-甘氨酸混合物,具体产物会与条件相关。在晶体形貌的考察中发现ex-甘氨酸在纯水中呈现棱柱状,γ-甘氨酸在MgCl2溶液中是柱状,γ-甘氨酸在HCl溶液中呈现双锥体和柱状结构,Y-甘氨酸在NaOH溶液中呈现NaOH双锥体,在HCl-MgCl2混合溶液中呈现双锥体和柱状结构的混合物。实验研究了 MgCl2-乙醇加合物的结晶介稳区(MZW)和诱导期。两者都采用多温的方法进行测定,并采用Nyvlt和Sangwal方法计算了结晶动力学。考察了温度和过饱和度对结晶诱导期的影响。发现诱导期随着温度和过饱和度的增大而减小。均相成核和非均相成和依赖于诱导期随温度和过饱和度的变化。通过诱导期数据计算了界面张力和其它各种成核参数。(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期刊2018-06-01)
从扬[8](2018)在《硝基邻甲苯胺异构体溶剂结晶分离的相平衡热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4-硝基邻甲苯胺和6-硝基邻甲苯胺是重要的精细化工和染料中间体,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以及印染、橡胶和制药等行业。目前工业上多采用邻甲苯胺硝化法生产4-硝基邻甲苯胺和6-硝基邻甲苯胺,该生产工艺选择性不高,同时产生4-硝基邻甲苯胺和6-硝基邻甲苯胺。溶剂结晶具有能耗低,操作方法简单等优点可有效弥补现有水蒸气蒸馏分离方法的不足。溶剂结晶的基础是溶解度数据,但是目前4-硝基邻甲苯胺和6-硝基邻甲苯胺的溶解度数据相对缺乏。本文研究了两种异构体在纯溶剂和混合溶剂中的固-液相平衡,为4-硝基邻甲苯胺和6-硝基邻甲苯胺的分离提供基础数据。1、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分别测定了 4-硝基邻甲苯胺在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乙酸乙酯、丙酮、乙腈、2-丁酮、甲苯和环己烷以及6-硝基邻甲苯胺在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乙酸乙酯、丙酮、乙腈、1,4-二氧六环、甲苯和环己烷等纯溶剂体系中的相平衡。随着温度的升高,4-硝基邻甲苯胺和6-硝基邻甲苯胺在纯溶剂中的溶解度都不断增大。在同一温度下,4-硝基邻甲苯胺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2-丁酮>丙酮>乙酸乙酯>乙腈>甲醇>乙醇>正丙醇>正丁醇>异丙醇>甲苯>环己烷;6-硝基邻甲苯胺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1,4-二氧六环>丙酮>乙酸乙酯>乙腈>甲苯>正丙醇>乙醇>异丙醇>甲醇>环己烷。将实验数据采用Apelblat模型、λh模型、Wilson模型和NRTL模型进行关联,其平均相对偏差(RAD)均小于2.44%,均方根偏差(RMSD)值均不超过49.86×10-4,且Apelblat模型关联结果更好。讨论了溶剂效应并计算了 4-硝基邻甲苯胺和6-硝基邻甲苯胺在溶液中混合吉布斯自由能、混合焓、混合熵、无限稀释活度系数和无限稀释超额焓等混合性质。2、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测定了硝基邻甲苯胺异构体在(乙酸乙酯+甲醇)、(乙酸乙酯+乙醇)、(乙酸乙酯+正丙醇)和(乙酸乙酯+异丙醇)混合体系中的相平衡,4-硝基邻甲苯胺和6-硝基邻甲苯胺的溶解度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混合溶剂中乙酸乙酯溶剂含量的增加,溶解度均不断增大。并且4-硝基邻甲苯胺和6-硝基邻甲苯胺在四种混合体系中均未出现增溶现象。采用Jouyban-Acree模型、van'tHoff-Acree模型、Apelblat-Acree模型、Sun模型和Ma模型对混合溶剂中溶解度数据进行关联,平均相对偏差(RAD)均不超过0.63%,均方根偏差(RMSD)值均不大于4.06× 10-4,关联结果较好。且Jouyban-Acree模型更为适合。同时,计算了 4-硝基邻甲苯胺和6-硝基邻甲苯胺在四种混合溶剂中的优先溶剂化参数,其中乙酸乙酯(1)+甲醇(2)体系0<x1<0.25(0.30),乙酸乙酯(1)+乙醇(2)体系0<x1<0.376,乙酸乙酯(1)+正丙醇(2)体系0<x1<0.434和乙酸乙酯(1)+异丙醇(2)体系0<x1<0.216(0.45),δx1,3为负值,溶质被醇优先溶剂化。在四个混合体系的其他乙酸乙酯含量下,δx1,3为正值,溶质被乙酸乙酯优先溶剂化。3、采用湿渣法测定了 293.15 K、303.15 K和313.15 K下4-硝基邻甲苯胺-6-硝基邻甲苯胺-乙酸乙酯和313.15 K、323.15 K和333.15 K温度下4-硝基邻甲苯胺-6-硝基邻甲苯胺-甲苯叁元体系相平衡,获得了不同温度和溶剂下的叁元相图。随着温度的升高,共结晶区不断减小。在同一温度下,4-硝基邻甲苯胺的结晶区比6-硝基邻甲苯胺的结晶区大,尤其是在甲苯体系中,更为明显,甲苯溶剂更有利于分离硝基邻甲苯胺产品混合物。并采用Wilson模型和NRTL模型对数据进行关联,关联结果较好,说明这两个模型都能很好的关联4-硝基邻甲苯胺+6-硝基邻甲苯胺+乙酸乙酯/甲苯叁元体系。(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8-06-01)
王子乐[9](2018)在《左磷右胺盐结晶热力学及新结晶工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左磷右胺盐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性中间体,广泛用于制备磷霉素钙、磷霉素钠等药物,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传统上左磷右胺盐的提纯是以乙醇为溶剂,进行低温冷却结晶。由于缺乏必要的热力学数据,该结晶工艺存在着设备有效利用率低、溶剂损耗高、操作环境差和能耗高等缺点,故对传统结晶工艺进行合理改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完善了左磷右胺盐冷却结晶过程的大量热力学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种冷却-溶析结晶新工艺,极大地降低了结晶过程的冷却温度和溶剂用量。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采用激光动态法分别测定了278.65K-347.85K范围内左磷右胺盐在纯水和无水乙醇中的溶解度。在实验的温度测定范围内,溶解度与温度呈非线性关系,因而采用冷却结晶的操作方式比较适宜。在相同温度下,左磷右胺盐在水中溶解度大于其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若以相同的产品收率考量,乙醇的需用量是水的两倍,乙醇冷却终止温度比水高14℃左右。采用Apelblat模型对测定的溶解度数据进行关联,结果良好,对水和乙醇中溶解度数据的均方根偏差分别为0.0248%和0.0527%。采用振动管密度计法测定了278.15K-343.15K范围内不同质量分数的左磷右胺盐水溶液密度和左磷右胺盐乙醇溶液密度。采用毛细管法测定了302.85K-338.33K范围内不同质量分数的左磷右胺盐水溶液黏度和左磷右胺盐乙醇溶液黏度。密度和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左磷右胺盐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采用最小二乘法,对研究体系的密度随温度和浓度的变化用两参数半经验方程进行关联,标准偏差分别为0.039%和0.047%,对研究体系的黏度随温度和浓度的变化用VTF方程进行关联,标准偏差分别为1.2%和0.7%。采用微量热法分别测定了常压及30℃下,左磷右胺盐在水和乙醇中的溶解热,左磷右胺盐在水中的溶解热为16.359kJ/mol,在乙醇中的溶解热为18.498kJ/mol,并采用作图法求得常压及30℃下,左磷右胺盐在水中的微分溶解热为16.194kJ/mol,在乙醇中的微分溶解热为17.980kJ/mol。同时,通过计算得出结晶相同量的左磷右胺盐,用水作溶剂所消耗的能量比用乙醇作溶剂多10%。开发了一种左磷右胺盐冷却-溶析结晶新工艺,并实验确定了新工艺的最佳操作条件。采用新结晶工艺下的左磷右胺盐的平均收率为70.9%,与目前工厂里用水作溶剂的结晶工艺收率相当,但是新工艺简单,能够在常温下进行,不需要深冷结晶,能耗低,溶剂丙酮和水能回收并循环利用,排污少。(本文来源于《武汉工程大学》期刊2018-05-30)
吴峰[10](2018)在《K_2SiF_6在HCl-H_3PO_4-NaCl-MgCl_2-CaCl_2-AlCl_3-FeCl_3-H_2O体系中结晶热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可溶性钾资源严重短缺,但非可溶性钾资源如磷钾伴生矿储量丰富,从磷钾伴生矿中经济有效地提取可溶性钾成为当务之急。磷钾伴生矿用盐酸浸出后经结晶可制备出氟硅酸钾(K_2SiF_6)产品,为了获得高质量的氟硅酸钾,急需酸浸液中氟硅酸钾的结晶热力学基础数据,特别是溶解度与介稳区宽度数据。但由于酸浸液组成复杂,存在氢、氯、氟、钾、钠、铝、铁、钙、镁、磷等多种组分,即使同一种组分也存在多种形式,对此复杂体系的研究文献报道极其有限。本论文依据实际磷钾伴生矿酸浸液中各离子组成及浓度,采用平衡法测定了K_2SiF_6在HCl-H_3PO_4-NaCl-MgCl_2-CaCl_2-AlCl_3-FeCl_3-H_2O体系中的溶解度,并对相应体系下平衡固相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同时采用变温法测定了K_2SiF_6在HCl-H_3PO_4-H_2O体系中介稳区宽度,通过经典的成核理论方程推算出各体系下K_2SiF_6表观成核级数m,实验结果表明:(1)温度是影响K_2SiF_6溶解的重要因素,各体系中K_2SiF_6溶解度随着溶液温度的升高而变大;在HCl溶液中,盐酸浓度小于3 mol/L时,K_2SiF_6溶解度随盐酸浓度增大缓慢变大,当盐酸浓度高于3 mol/L时,K_2SiF_6溶解度随盐酸浓度增大缓慢变小;在H_3PO_4溶液中,总体趋势上K_2SiF_6溶解度随着磷酸溶液浓度增大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现象。温度不高于50°C,K_2SiF_6溶解度在磷酸浓度为1.5-2.0 mol/L时溶解度最大。温度高于60°C,K_2SiF_6溶解度在磷酸浓度为2.5 mol/L时溶解度最大;在NaCl、MgCl_2、CaCl_2、FeCl_3溶液中,K_2SiF_6溶解度随各体系组分浓度增大逐渐增大,且相比K_2SiF_6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明显;在AlCl_3溶液中,K_2SiF_6溶解度随AlCl_3溶液浓度增大逐渐减小。(2)在H_2O、HCl、H_3PO_4溶液中,平衡固相均为K_2SiF_6。其中纯水体系中平衡固相为立方晶系结晶体或立方块状晶簇;K_2SiF_6在HCl溶液中的平衡固相为立方型结晶体堆积而成的块状晶簇,结晶体发生团聚现象;K_2SiF_6在H_3PO_4溶液中的平衡固相颗粒较为均一,稳定性有所改变,结晶体由立方型转变为不规则棱状颗粒结晶;(3)在NaCl、MgCl_2、CaCl_2、AlCl_3、FeCl_3溶液中,各体系水解作用比较明显,平衡固相稳定性发生了较大改变。其中NaCl溶液体系平衡固相中检测到新物相KNaSiF_6混晶体,导致该体系下立方晶型结晶体的棱边完全消失,平衡固相没有均一的晶型;在MgCl_2溶液中,氟硅酸钾立方晶型的棱边消退,变为近似多棱边颗粒结晶体;在CaCl_2溶液中,平衡固相中存在新物相CaF_2,该体系平衡固相没有固定晶型,立方晶型结晶体表明覆盖较多粉末状小晶体;在AlCl_3溶液中,平衡固相没有固定晶型,部分固相发生结块现象并夹带较多粉末型晶体,在FeCl_3溶液中,平衡固相中无新物相生成,大部分有完整的立方晶型和因结晶析出而迭加形成立方块状晶簇,少部分为不明规则的结晶性粉末。(4)K_2SiF_6在HCl-H_3PO_4-H_2O体系中介稳区宽度随饱和温度升高而变窄,随降温速率增大而变宽;各体系温度间表观成核级数m变化不大,随着温度的升高略有增大,且相同条件下H_3PO_4体系中K_2SiF_6表观成核级数m略大于HCl体系中K_2SiF_6表观成核级数m。(本文来源于《武汉工程大学》期刊2018-03-30)
结晶热力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熔融共混制备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共聚物(PBAT)/聚乳酸(PLA)共混物,采用Joncryl~? ADR-4368对共混体系进行改性,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共混比例和扩链剂的加入对该共混体系的热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小角激光光散射和广角X射线衍射研究了共混比例和扩链剂的加入对该体系的结晶行为的影响,利用Elmendorf撕裂和拉伸测试分析该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共混之后PLA和扩链剂对PBAT有着成核作用。PBAT/PLA共混体系中PLA的冷结晶温度显着下降,PLA含量为20%时扩链剂的加入最终使得PLA的冷结晶消失。扩链剂的加入提高了PBAT的结晶能力,但未改变其晶型。PBAT/PLA共混后力学性能显着改善,且扩链剂的加入使得断裂伸长率提高约一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结晶热力学论文参考文献
[1].房彬彬,侯宝红,黄欣,王静康,鲍颖.二苯甲酮结晶热力学性质及其模型研究[J].化学工业与工程.2019
[2].郜菲菲,刘立志.PBAT/PLA共混物的热力学性能和结晶性能的研究[J].塑料工业.2019
[3].曹小雪,吉绍长,匡雯婕,廖安平,蓝平.甲醇-水溶剂中L-苯丙氨酸结晶热力学[J].化工学报.2019
[4].庞栓林,谢智勇,王松晓,梅述钘,李治水.碳酸氢钠结晶热力学研究[J].纯碱工业.2018
[5].严伟,杨春林,张姣姣,关星宇.ABS/PA6/OMMT共混体系的结晶及热力学性能[J].塑料.2018
[6].郭恒杰,曹端林,党鑫,柴笑笑,樊丽虹.1-甲基-3,4,5-叁硝基吡唑的结晶热力学[J].含能材料.2018
[7].Ziaul,Haque,Ansari.利用热力学方法研究甘氨酸和氯化镁—乙醇加合物结晶动力学[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8
[8].从扬.硝基邻甲苯胺异构体溶剂结晶分离的相平衡热力学研究[D].扬州大学.2018
[9].王子乐.左磷右胺盐结晶热力学及新结晶工艺的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8
[10].吴峰.K_2SiF_6在HCl-H_3PO_4-NaCl-MgCl_2-CaCl_2-AlCl_3-FeCl_3-H_2O体系中结晶热力学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