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捕螨贴套框论文和设计-张广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捕螨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捕螨贴套框,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连接的上框和下框。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捕螨贴套框,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连接的上框和下框;所述上框与下框一侧铰链,另一侧卡接。

设计方案

1.一种捕螨贴套框,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连接的上框和下框;所述上框与下框一侧铰链,另一侧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捕螨贴套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框设有锯齿状的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捕螨贴套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框设有能使凸起沉陷的沉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捕螨贴套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框设有锯齿状的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捕螨贴套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框设有能使凸起沉陷的沉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捕螨贴套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框或下框可采用塑料材质、金属材质制成。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捕螨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捕螨贴套框。

背景技术

螨虫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亚纲的一类体型微小的动物,身体大小一般都在0.5毫米左右,有些小到0.1毫米,大多数种类小于1毫米。世界上已发现螨虫(mite)有50000多种,仅次于昆虫。不少种类与医学有关。现发现螨虫与人的健康关系非常密切,诸如革螨、恙螨、疥螨、蠕螨、粉螨、尘螨和蒲螨等可叮人吸血、侵害皮肤,引起“酒糟鼻”或蠕螨症、过敏症、尿路螨症、肺螨症、肠螨症和疥疮,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

因此,人们对螨虫这种肉眼几乎不可见的生物引起了高度的重视,而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心里,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捕螨虫套体,质量好差不一,有些不法商家生产的捕螨贴仅仅是花架子,完全起不到捕螨虫的作用,而消费者全然不知,仅仅获得心里安慰。

同时,因为产品的特性,捕捉的螨虫是一种肉眼几乎不可见的生物,况且对于传统的套体(即中国发明专利201710855028.7的套体,其边沿缝制的),如需观察内部的贴体是否捕作螨虫或者活螨,还需剪开套体,拿出贴体,观察是否捕获螨虫或者活螨;同时传统的套体包括上套体和下套体,且其边缘缝制,工艺复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剪开套体求证贴体上捕获的螨虫、工艺简单的捕螨贴套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捕螨贴套框,包括活动连接的上框和下框。

进一步,所述上框与下框一侧铰链,另一侧卡接。

进一步,所述的上框设有锯齿状的凸起。

进一步,所述的下框设有能使凸起沉陷的沉槽。

进一步,所述的下框设有锯齿状的凸起。

进一步,所述的上框设有能使凸起沉陷的沉槽。

进一步,所述的上框或下框可采用塑料、金属等材质制成。

对比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1:工作时,依次将下套、贴体、上套放入下框的沉槽中,合上上框,上框两侧的锯齿状的凸起会把上套和下套拉紧,定位凸起卡入凹槽内,那么一个完整的捕螨贴即可完成,工艺简单了,成本更低了。

2:使用时,需要在内部放置捕螨贴体,捕螨一段时间后,打开本发明,拿出贴体观看,再次使用时,只需放置新的捕螨贴体,合上,即可从新使用,相对传统产品,本发明可节约贴套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下套、贴体、上套依次叠加的爆炸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4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G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5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捕螨贴套框,包括活动连接的上框1和下框2,所述上框 1与下框2一侧铰链,另一侧卡接,上框1和下框2采用塑料制成,上框1和下框2一侧铰链采用的是“塑料19中连接技术”中“铰链连接”三种中的任意一种,另一侧卡接的具体结构是:在下框2的沉槽22侧壁上设置有凹槽21,在上框1设有定位块11,定位块11上设有定位凸起12,上框1与下框2闭合时,定位块11沉入沉槽22中,定位凸起12卡入凹槽21内,起到闭合的作用,当然打开时,挤压上框1,使定位凸起12脱离凹槽21,实现打开的目的。

所述的上框1两侧设有锯齿状的凸起13,所述的下框2设有能使凸起沉陷的沉槽22。

如图3、图5所示:工作时,依次将下套01、贴体02、上套03放入下框2 的沉槽22中,合上上框1,上框1两侧的锯齿状的凸起13会把上套03和下套 01拉紧,定位凸起12卡入凹槽21内,那么一个完整的捕螨贴即可完成,工艺简单了,成本更低了。

通过上述设计,使用时,需要在内部放置捕螨贴体,捕螨一段时间后,打开本发明,拿出贴体观看,再次使用时,只需放置新的捕螨贴体,合上,即可从新使用,相对传统产品,本发明可节约贴套的成本。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如图2所示:上框1与下框 2采用金属制成,上框1与下框2一侧采用铰链连接,另一侧卡接的具体结构是:下框2上设有第一凸起31,上框1铰链有挂片32,挂片32上设有与第一凸起 31适配的孔33,上框1与下框2合上时,第一凸起31卡在挂片的孔33里,实现定位。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所述的下框2的两侧设有锯齿状的凸起13,所述的上框1设有能使凸起沉陷的沉槽22。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如图4所示:所述的上框1四周设有锯齿状的凸起13。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所述的上框1的四周设有锯齿状的凸起13,所述的上框1设有能使凸起沉陷的沉槽2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设计图

一种捕螨贴套框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27019.3

申请日:2019-01-0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3(浙江)

授权编号:CN209824948U

授权时间:20191224

主分类号:A01M1/10

专利分类号:A01M1/10;A01M1/16;A01M1/02

范畴分类:申请人:张广

第一申请人:张广

申请人地址:318013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碧海明珠花园43幢602室

发明人:张广

第一发明人:张广

当前权利人:张广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捕螨贴套框论文和设计-张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