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林间防治效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八角炭疽病,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Penz,无人机防治,效果
林间防治效果论文文献综述
李学平[1](2019)在《小型无人机林间施药防治八角炭疽病效果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八角炭疽病(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 Penz)的发病高峰期间,开展利用无人机林间施药防治病害的效果试验,药后21 d调查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无人机防治与传统的人工防治效果一致,防治效果均在80%以上。无人机施药具有快速高效,简便安全,节约水源,适于山区作业的优点,建议在生产实际中开发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通讯》期刊2019年09期)
余凯[2](2019)在《噻虫啉林间防治松褐天牛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林间施药试验表明,随着距离施药时间的增长,虫口减退率逐渐降低,这表明施药后,仍然有松褐天牛成虫羽化出来,没有受到防治时喷施的药剂。因此,使用噻虫啉进行松褐天牛化学防治,需要连续多年或1a施药多次,才能取得防治效果。由于化学防治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对于松褐天牛的防治,应该还是以营林措施为主,改造松树纯林,提高松林健康水平,并辅以生物防治和枯死木清理等措施进行防治。(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期刊2019年12期)
茅隆森[3](2018)在《5种植物源杀虫剂对淡竹毒蛾幼虫的毒力及林间防治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筛选出有效控制淡竹毒蛾幼虫的药剂,以制定无公害防治淡竹毒蛾决策,2017年在福建省沙县选用5种植物源杀虫剂,对危害方竹林的淡竹毒蛾幼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开展林间防治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1%苦皮藤素可溶液、4%鱼藤酮乳油、0.5%藜芦碱可溶性液、1.2%烟碱·苦参碱可溶液、1.5%苦参碱可溶液对淡竹毒蛾幼虫的LC50分别为0.973、1.062、1.216、0.482、0.836 mg/L,以1.2%烟碱·苦参碱可溶液剂对淡竹毒蛾幼虫毒性最强,5种不同植物源杀虫剂对淡竹毒蛾幼虫均有杀虫作用。林间防治效果表明:药后3 d,5种植物源杀虫剂的防治效果均为90%以上,以苦参碱类药剂防治效果最好,2种苦参碱类药剂的林间最佳使用浓度均为1 500倍液;1%苦皮藤素可溶液和0.5%藜芦碱可溶性液林间最佳使用浓度为1 000倍液;4%鱼藤酮乳油林间防治最佳使用浓度为1 200倍液。测试的5种不同植物源杀虫剂均对淡竹毒蛾幼虫有良好的杀虫作用,是无公害防治淡竹毒蛾幼虫的有效药剂。(本文来源于《世界竹藤通讯》期刊2018年03期)
温小遂,廖叁腊,张林平,李金[4](2016)在《氯氟氰虫酰胺与数种农药林间防治松材线虫病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6种农药林间注干防治松材线虫病,试验结果表明:4.8%氯氟氰虫酰胺和4.5%甲维盐能够有效抑制树体内松材线虫的繁殖。建议进一步深入研究新型的杀虫剂氯氟氰虫酰胺室内杀线虫活性和林间防治效果。(本文来源于《生物灾害科学》期刊2016年03期)
王建辉[5](2016)在《不同药剂林间防治竹织叶野螟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竹织叶野螟是毛竹的重要害虫之一,严重危害时可将竹叶吃光,甚至导致竹子死亡。采用4种药剂进行了林间防治竹织叶野螟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森得保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90%杀虫单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1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有机硅1 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进行林间喷雾,喷药后7 d,防治效果分别达68.95%、95.68%、92.99%、67.12%。杀虫单和氯虫酰胺防治效果显着好于森得保和溴氰菊酯,研究结果为竹织叶野螟防治药剂选择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世界竹藤通讯》期刊2016年03期)
王茜[6](2015)在《5种无公害农药对松梢象甲的林间防治效果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6种无公害农药对松梢象甲进行林间防治试验,结果显示,5种无公害农药防治效果均比较明显,其中5.0%氯氰菊酯、2.0%阿维菌素和5.0%吡虫啉具有速效性,4h后防治效果均达90%以上,而1.0%苦参碱和0.5%印栋素不具有速效性,4h后防治效果才达到30%~40%。但在3d后5种药剂的校正死亡率均达90%以上,5d后,校正死亡率均达到95%以上。2种植物源药剂对松梢象甲的防治速效性较差,但3d后均达到了90%以上的防治效果,5d后达到了95%以上的防治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林副特产》期刊2015年03期)
张娣[7](2015)在《脂溶性渗透剂“柔脂通”性能测定及林间防治效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在植物分类学上属于松科、松属,是我国特有常绿乔木树种。在我国华北及西北部是重要的保持水土、绿化环境和用材树种之一。近年来,在我国适宜油松生长的许多地区,其人工林和自然林内病虫害的发生也日趋严重,尤其是松梢螟、小蠹虫、松沫蝉、丛状枝梢枯死病等大面积的发生,油松枝梢大量折断,树干被蛀食等问题十分猖獗,油松林生长出现衰退且愈发严重的趋势。由于潜蛀性害虫均在皮下木质部或髓心危害,常规药剂难以接触虫体,很难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一难题,本课题组有针对性地研制出了一种脂溶性渗透剂—“柔脂通”,本研究针对其理化性质、性能及林间防治效果等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如下:1.渗透剂“柔脂通”理化性质:该渗透剂在0℃时呈棕黄色膏状液体,随着温度的升高,20℃时开始融化但有分层现象,25℃时分层明显,至28℃时分层消失,整体呈透明状的棕黄色液体,再将温度降至常温20℃的过程中,均未出现分层现象,表明渗透剂“柔脂通”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其1%水溶液的p H值为6.2,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p H值在(1%水溶液)6.0~7.0的要求。2.渗透剂“柔脂通”渗透性:采用帆布片法,测得结果显示,“柔脂通”100倍液时,帆布片(直径为2 cm,下同)被浸没的时间为3.8 s;以参比药剂啶虫脒、乐斯本、多菌灵的推荐浓度为试验浓度时,帆布片被浸没的时间分别为9.0 s、8.9 s、17.0 s;向各参比药剂推荐浓度溶液内分别加入“柔脂通”100倍液,帆布片被浸没的时间分别为4.0 s、3.8 s、5.3 s。试验结果表明,“柔脂通”具有一定的渗透性能,向各参比药剂溶液内加入100倍液的渗透剂“柔脂通”后,帆布片被浸没的时间明显缩短,表明“柔脂通”能大幅度提高农药的渗透性能。3.渗透剂“柔脂通”溶脂性:采用定性测定和定量测定两种方法进行试验,定性试验结果显示,害立平、倍药功和助杀等3种助剂在200~6400倍液的浓度范围内,其水溶液均不能使松香粉溶解,“柔脂通”在上述浓度范围内的水溶液中均能将松香粉溶解,表明“柔脂通”具有很强的溶脂性。定量试验结果显示,“柔脂通”100倍液时,浸脂帆布片被浸没的时间为9 s;以参比药剂啶虫脒、乐斯本、多菌灵的推荐浓度为试验浓度时,浸脂帆布片被浸没的时间分别为62.7 s、34.3 s、152.7 s;向各参比药剂推荐浓度溶液内分别加入“柔脂通”100倍液,浸脂帆布片被浸没的时间分别为13.0 s、9.3 s、24.1 s。结果表明,害立平、倍药功和助杀等没有溶脂效果,“柔脂通”具有一定的溶脂性能;向各参比药剂溶液内加入渗透剂“柔脂通”100倍液后,浸脂帆布片被浸没的时间明显变短,表明“柔脂通”对农药的溶脂性能有一定的增效作用。4.利用气相色谱法检测渗透剂“柔脂通”的渗透能力:经毒死蜱500倍液处理的油松枝条,24 h后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其木质部表层毒死蜱的含量为13.8 ppm;经害立平、助杀和倍药功3种助剂的不同浓度与毒死蜱500倍液混合处理油松枝条,24h后检测其木质部内毒死蜱的含量,测得其毒死蜱含量最高的浓度分别为害立平100倍液(30.5 ppm)、助杀300倍液(31.3 ppm)和倍药功500倍液(27.5 ppm),3种助剂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经“柔脂通”不同浓度处理的油松枝条,24 h后测得其木质部内毒死蜱含量最高的浓度为200倍液(55.3 ppm),与上述3种助剂均有显着性差异。由以上数据得出,“柔脂通”、害立平、助杀、和倍药功等4种助剂能将毒死蜱在油松枝条上的渗透能力分别提高4.0、2.2、2.2和2.0倍。结果表明,“柔脂通”的渗透性和溶脂性均优于其他3种助剂,且200倍液性能表现最好。5.渗透剂“柔脂通”作用下油松林病虫害防治效果调查:在北戴河防治区内,分别设置了对照区、试验区(分为单纯虫害防治区(消防队和中直96号楼附近)和反证法病原排除区(6块试验地))和有机硅防治区。2013年5月25日,在单纯虫害防治区(消防队和中直96号楼附近)进行药剂防治,同年8月底进行补防,配方均为毒死蜱800倍液+啶虫脒800倍液+“柔脂通”200倍液;2013年7月20日,为了进一步用反证法排除病原,划分了反证法病原排除区(6块试验地),采用不同种类的杀菌剂,杀虫剂均用毒死蜱500倍液+啶虫脒500倍液+柔脂通200倍液;有机硅防治区具体为啶虫脒500倍液+毒死蜱500倍液+有机硅200倍液。2014年5月25日,对各区进行了折梢率调查,结果显示,对照区松梢螟单株折梢率为53.8%;大面积防治区单株折梢率为28.0%;单纯虫害防治区(消防队和中直96号楼附近)平均单株折梢率为27.2%,反证法病原排除区(6块试验地)单株折梢率最高为8.8%,平均折梢率仅为4.9%。结果表明,当农药选择得当,浓度和剂量足够时,“柔脂通”能将药剂带入枝干皮下,有效地杀死松梢螟幼虫,并维持较长的残效期。(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4)
赵祥君[8](2015)在《5种生物源农药对冷杉梢斑螟的林间防治效果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5种生物源农药对冷杉梢斑螟的林间防治效果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0%氯氰菊酯的3个农药梯度(1∶500)、(1∶1000)和(1∶2000),1.0%阿维菌素的两个农药梯度(1∶1000)和(1∶2000),1.5%苦参碱的一个农药梯度(1∶1000)防治效果很明显,对冷杉梢斑螟的防治效果均达到85%以上,球果被害率降低了51.74%以上。因此,建议在冷杉梢斑螟大发生时,使用3.0%氯氰菊酯的2个农药梯度(1∶500)、(1∶1000)和1.0%阿维菌素的1个农药梯度(1∶1000)进行防治,对降低冷杉梢斑螟的危害有很大帮助。(本文来源于《林业勘查设计》期刊2015年02期)
刘晨,朱耿平,陈易彤,谢晓,丁嘉文[9](2015)在《球孢白僵菌和绿僵菌对日本双棘长蠹林间防治效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双棘长蠹Sinoxylon japonicum是危害国槐和刺槐等园林树木重要的蛀干害虫。本研究采用喷雾法,用含0.1%(体积分数)吐温-80的1.0×109分生孢子/m L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菌悬液,分别于日本双棘长蠹生活史的不同时期在林间进行喷雾实验。结果显示,球孢白僵菌的致死效果比绿僵菌好,前者喷药效果最佳的时期为成虫越冬前期;这个时期折枝内虫体校正死亡率为94.1%,僵虫率为75.0%,相对折枝率为48.9%,相对蛀孔率为49.2%。而绿僵菌防治效果最佳时期是成虫羽化期;这个时期折枝内虫体校正死亡率为79.9%,僵虫率为83.3%,相对折枝率为71.0%,相对蛀孔率为54.2%。(本文来源于《环境昆虫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卢洪斌[10](2014)在《分月扇舟蛾颗粒体病毒林间防治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经过差异离心初步纯化后制得的分月扇舟蛾颗粒体病毒(Clostera anasstomosis L.Granulosis virus简称CaLGV)悬液,在杨树人工林防治分月扇舟蛾(Clostera anastomosis L.)幼虫,效果稳定、良好。分别利用病毒浓度1.58×109颗粒体!mL-1、1.58×107颗粒体!mL-1悬液施药,杀虫率分别达到97.22%、83.12%。在林间用病毒浓度1.58×107颗粒体!mL-1悬液,即可控制分月扇舟蛾危害。该病毒具有专性强、传播快、致死率高、世代交替受益等特点。(本文来源于《防护林科技》期刊2014年03期)
林间防治效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林间施药试验表明,随着距离施药时间的增长,虫口减退率逐渐降低,这表明施药后,仍然有松褐天牛成虫羽化出来,没有受到防治时喷施的药剂。因此,使用噻虫啉进行松褐天牛化学防治,需要连续多年或1a施药多次,才能取得防治效果。由于化学防治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对于松褐天牛的防治,应该还是以营林措施为主,改造松树纯林,提高松林健康水平,并辅以生物防治和枯死木清理等措施进行防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林间防治效果论文参考文献
[1].李学平.小型无人机林间施药防治八角炭疽病效果试验[J].林业科技通讯.2019
[2].余凯.噻虫啉林间防治松褐天牛效果分析[J].吉林农业.2019
[3].茅隆森.5种植物源杀虫剂对淡竹毒蛾幼虫的毒力及林间防治效果[J].世界竹藤通讯.2018
[4].温小遂,廖叁腊,张林平,李金.氯氟氰虫酰胺与数种农药林间防治松材线虫病效果比较[J].生物灾害科学.2016
[5].王建辉.不同药剂林间防治竹织叶野螟效果比较[J].世界竹藤通讯.2016
[6].王茜.5种无公害农药对松梢象甲的林间防治效果试验[J].中国林副特产.2015
[7].张娣.脂溶性渗透剂“柔脂通”性能测定及林间防治效果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
[8].赵祥君.5种生物源农药对冷杉梢斑螟的林间防治效果试验[J].林业勘查设计.2015
[9].刘晨,朱耿平,陈易彤,谢晓,丁嘉文.球孢白僵菌和绿僵菌对日本双棘长蠹林间防治效果的研究[J].环境昆虫学报.2015
[10].卢洪斌.分月扇舟蛾颗粒体病毒林间防治效果[J].防护林科技.2014
标签:八角炭疽病;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无人机防治;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