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列宁灌输理论及其现代启示论文

王刚:列宁灌输理论及其现代启示论文

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有效解决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宣传机制和大力推进马克思理论教育工作的问题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迫切需求。改革开放以来,各国之间不断加强合作,西方思想的传入给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回看列宁的灌输理论,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此须了解其发展历程,知晓其主要内容,掌握其内在规律,并结合我国国情与时俱进,不断为其注入强大的生命力,为我国提供更加有价值的现代启示以便应对各种现实问题。

关键词:列宁;灌输理论;现代启示

苏联结束了十月革命和早期社会主义探索实践的洗礼,列宁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灌输思想与本国国情紧密结合形成了列宁灌输理论。成熟的列宁灌输理论提高了无产阶级的革命热情,提高了人民民主的思想意识,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的进程。

一、列宁灌输理论的思想渊源

关于灌输思想的创始者是谁?学术界仍有不同看法。但是以原创性、标志性等方面综合评定,灌输理论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马克思恩格斯;考茨基为灌输理论的系统化,理论化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列宁的伟大之处在于不仅仅综合借鉴了马克思、恩格斯和考茨基对于灌输思想的合理内容,并在《怎么办?》一书中系统论述灌输思想,定义了它的科学内涵,说明了它的必要性,使之成为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成果,更重要的是将这种理论在实践中科学的运用,从而为夺取十月革命的胜利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 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 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1]9尽管这段论述未出现“灌输”一词,但马克思强调了人民如何能把理论转化成武器的问题,这个过程需要灌输。1848年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著作《共产党宣言》问世,再次提及灌输思想并进一步肯定了灌输的意义。文中提出“共产党人一分钟也不能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1]284。这里的“教育”指的就是要求共产党人通过灌输引导工人阶级,加快促进工人运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中可看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经典著作中对灌输思想的理解。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市场经济地深入发展和政治民主化地不断推进,我国公民的民主参与意识迅速增强,“现代中国政治文化的一个最基本特征就是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形成。”[6]与此同时,阶层分化日益严重、利益矛盾日渐增多、思想文化趋向多样,中国民众政治参与激情的增长与中国政治制度供给还未跟上的问题逐渐显现。在这一社会转型深化的关键时期,当代中国主流政治文化所发挥的作用更为突出。通过主流政治文化的有效传播,可以赋予社会公众以共同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信念,扩大政治认同,化解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冲突,把公民政治参与从狂热无序或冷漠消极引向积极有序,从而增强社会凝聚力,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考茨基对灌输思想的研究比较深入。考茨基在《加因斐纲领》中曾经提道:“从政治上把无产阶级组织起来,把认识无产阶级地位及其人物的意识灌输到无产阶级中去。”[2]正式提出“灌输”概念,并使“灌输”初步具备理论形态。1901年,他在《新时代》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对灌输思想做出了详尽的论述,第一次提出“外面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著名论断。考茨基坚持不懈的探索使灌输思想初具雏形,为列宁进一步探讨灌输思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列宁灌输理论的综述

1902年列宁的代表作《怎么办?》论述了灌输的必要性、灌输的内容、灌输的主体和客体以及灌输的方法。此后,列宁灌输理论的产生无疑为无产阶级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并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了印证,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灌输的必要性

首先,俄国人民长期遭受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他们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都遭受了极大的创伤。随着十月革命胜利,俄国的国家性质发生了彻底的改变,过渡到社会主义国家。俄国民众在精神上还未摆脱资本主义文化影响,短时间内接受社会主义文化显然是极其困难的。这时的工人阶级急需通过灌输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杜绝任何盲目的工人自发性的运动,以免造成无法控制的局面。其次,工人阶级自身受多方面的影响决定了他们不能自觉地产生社会主义意识,比如,社会背景、自身素质,教育水平等。“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 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3]因此,新政权采取思想灌输的方式,一方面为了快速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另一方面也确保了人民群众尽快脱离腐朽的资产阶级思想。

这次调查的记录文稿誊写了三份,两份寄到昆明,一份留在县里。1958年夏,郭开云到昆明开会,又被徐嘉瑞留在省文联工作了一个月,对此前的记录文稿进行了整理。而整理的原则,他转述徐嘉瑞的话是:“把重复的、不健康的先删去。”

(二)灌输的主体

在对待如何向工人阶级灌输的问题上,列宁提出用正确的理论武装工人阶级的头脑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灌输方法上创造性地采用从外面向工人进行灌输。他特别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倡导社会民主党人为了更好地完成对工人阶级的灌输工作,应当深入到工人阶级的各个方面。用理论唤醒他们,团结工人阶级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处境,从而义无反顾的投身于社会主义的伟大革命中。

近几年,各级人民政府非常重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赤峰市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的软硬件实力均有了极大的提升,全市现有Y-12型增雨飞机一架、移动式地面火箭作业装备30套、地面烟炉14套,飞机和地面作业能力及效益显著提高。但是,受地方区域观念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等主客观因素影响,各单位仍以“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的作业模式为主,造成作业资源极大浪费,分析其原因,主要为作业人员整体素质低、科技能力支撑不够、整体观念意识等因素,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体制机制上下工夫。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时代在不断地变化,灌输的内容同样也要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新境界。充分表明了理论武装要紧跟理论创新的步伐。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牢牢把握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共同奋斗。党始终坚持从思想上建党,推进理论强党。一贯重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始终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党的建设首位是我们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一条基本经验。我们要不断加强理论灌输的多样性和创造性,探索出更适合我国国情的新方法、新内容,让灌输理论不断发展下去,更好地服务于我们。

(三)灌输的客体

一方面,灌输的内容必须符合客观规律。内容的更新要符合新时代的要求,赋予时代的特色,才能被人认可、信服。如果理论与现实脱节,必将被社会淘汰。如果灌输理论的内容不能紧跟时代的潮流,也就意味着无法应用在具体的实际问题中,必然不能指导实践,也就丧失存在的意义。只有让灌输的内容紧跟时代步伐,才能更好地进行灌输。新时代下,人民群众的认知能力有很大提高,他们愿意相信客观事实,更愿意看到直观的社会进步成果。因此就要求灌输的内容与实践相结合,跟随时代步伐,确保其是建立在人民群众生活实际的基础上的,只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成果才能取信于人民。与此同时,针对不同的灌输客体,选择不同的灌输内容,注重因材施教。

无产阶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灌输对象,列宁认为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始终坚信“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4]312。也就是说,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是无产阶级革命解放运动取得胜利的前提,这就要求无产阶级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先进意识的灌输。毋庸置疑的是工人阶级作为先进的阶级并不是一味死板地被灌输,他们也能自觉主动地去接受、学习。灌输者和被灌输者在灌输的过程中不断建立联系、不断相互作用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灌输的方法

1.2.3 防治效果显著。若植保无人机和植物相距较近时,不仅可预防漂移现象,还可借助空中悬停的方式,以旋翼气流作用于药物,使之可在加快农作物渗透的前提下,强化其吸收效果,从而达到防治目的。

列宁所讲的灌输是以怎样的方式进行的?它有一种根本指导方法,即由外向内进行灌输。在他看来,灌输的方法应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和教育对象的变化而变化,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知识分子作为中坚力量在社会中扮演着多种角色:他们创造了社会主义理论、歌颂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了社会主义思潮。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终结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人民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因此,新政权需要新思想的支撑,需要当时知识分子进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以保证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引领社会思潮的作用。

一方面,国内意识形态呈多元化趋势,需要加强灌输理论工作。纵观我国的发展历程,我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快速增长的经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外国资本的流入导致资本主义思想也进入我国,思想意识的交锋、碰撞在所难免。如何保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我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积极应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制定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政策方针。列宁的灌输理论是我们确保这些政策方针更快速、广泛、准确落实到位的科学行动指南。首先广大党员干部要对这些重大决策有正确的理解、深入的学习,从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俄国人口的大多数是农民,对于农民采取的是改造农民而不是暴力手段强迫农民接受社会主义,依靠榜样的力量进行带动,引导农民群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形成正确认识。我们应尽快扩大宣传力度,壮大无产阶级队伍。

因此,列宁提倡的从外到内的灌输方法,一方面试图培养无产阶级形成正确的阶级意识;另一方面,它旨在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广大人民群众的头脑,把理论变为斗争的武器,达到唤醒广大人民的民主意识的目的。人民群众需要明确历史责任和阶级使命,为推动人类历史的进步贡献力量。

三、列宁灌输理论的现代启示

理论源于实践,最终指导实践,列宁的灌输思想是在革命年代下产生的,对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仍被我们视为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当代生活提供指导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新形势下,列宁灌输理论仍有传承必要性

灌输思想是列宁主义的精华,是一名优秀的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思考和发扬,也是指引我们在面对时代不断发展变迁做出正确判断的理论基础。虽然目前所处的国内外形势与列宁时期截然不同,但并不能因此否认“灌输”的必要性。

当青年作为灌输对象时,列宁强调青年一代是国家的希望与未来,他们正处于思想意识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需要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适宜成长的社会环境,青年人在建立正确自我认知的基础上逐步地接触政治生活。

另一方面,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思想阵地,需要加强灌输理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也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5]充分说明了保护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和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性。中国是人口大国,中国共产党要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肩负执政使命,缺乏理论思维就难以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也难以战胜各种风险挑战。探究灌输论的当代价值,重视灌输论的传承发展,也是对其“过时论”“无用论”等言论的有力反击。我们要合理借鉴列宁的灌输理论,通过对国家政策方针的灌输式宣传和讲解的方法,不断深化党和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使人民群众更清醒地认识到党的宗旨始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而爱党、敬党、坚定不移跟党走。广大党员干部只有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才能时刻想群众所想,解群众苦难。只有与广大人民群众,相互理解、支撑、思想认识上达到统一,才能万众一心,齐心协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这个设备利用晶体管取代开关。与上述的装置一样,开启和关闭电压用来检测传感器的工况。与利用开关的装置一样,由发动机ECU提供一个5V电压给传感器,当晶体管打开或关闭时会产生端子电压的变化,ECU使用端子电压的变化来检测传感器的工况。另外,有些装置使用12V的电源。

(二)列宁灌输理论必在符合时代发展的前提下与时俱进

列宁认为,扎实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是一名合格灌输者的核心技能。除此之外,无产阶级革命者既应具备“宣传员的身份”,又要具有“鼓动员的身份”和“组织者的身份”,自觉地深入“到居民的一切阶级中去”[4]366。正因为如此,列宁特别强调提高灌输者的知识储备和综合素质,极其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讲解。党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为无产阶级政党培养、教育人才,同时承担着党的建设理论的研究。列宁一直把党校的建设问题视为重中之重。1911年,俄国建立了第一所培训工人的党校,致力于提高工人阶级的理论知识。

灌输的客体,即“被灌输者”。它的范围很广泛,包括愿意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社会主义先进意识的人民群众;所有拥护社会主义的人民。若想让“被灌输者”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社会主义先进思想,首先“灌输者”需要认识到自己的光荣责任和历史使命。在灌输的过程中充分运用恰当的方法,提高灌输客体对社会主义先进思想和科学理论的认同度。

另一方面,在新的时代下,我们也必须重视灌输方法的创新。列宁认为:“方法也就是工具,实在主体方面的某个手段,主体方面通过这个手段和客体相联系。”[6]第一,及时更新灌输方法将外部灌输与沟通启发相结合。外部灌输方法更注重的是主体的能动作用,主要指的是单方面地向客体进行灌输。而沟通启发更倾向于被灌输者能够自觉地、主动地接受灌输思想,能够自我改正,纠正思想中的错误认识,使自身思想向主流意识接近。要想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其一是“灌输者”应充分调动“被灌输者”的自觉性,使能动性得以产生;其二是“灌输者”需擅长引导,既要使“被灌输者”自觉地接受理论灌输,又能使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在理论与实践互动中,使“被灌输者”形成正确的主流意识。第二,正面灌输与侧面灌输相配合。正面灌输是灌输者在特定的环境下将灌输的内容传达给被灌输者,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灌输目的。这种方法虽然针对性强,但方法过于直接强硬。侧面灌输更容易被客体接受和理解。增加了客体的主动性,加强了灌输效果。第三,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我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更有孟母三迁的故事流传至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单一的灌输方法被打破,人的价值观日趋多元化,单向灌输不再适用社会发展需要。环境对教育的影响有目共睹,我们要进行创新就要利用环境增强灌输的感染力。第四,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互联网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为我们开展学习提供了新的途径。借助新兴的互联网媒体达到最大化的信息共享、最便捷的传播速度和最广泛的传播范围。

(三) 提高主客体的素质是关键

灌输主客体作为灌输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两者的素质对灌输的结果产生最直接的影响。社会发展同时带动了教育的进步,总体上灌输主体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不可否认部分地区或某一部分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存在素质水平不一,良莠不齐等问题。提高灌输主体的综合素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政治理念的学习,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立场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地位。着眼于新形势、新时代,新要求使之成为正确政治理论的掌握者、传播者、力行者。第二,“灌输者”不断自我分析,自我审视,依靠群众,心系群众。一切以群众得利益为出发点、落脚点。第三,“灌输者”还要全面认真研究“被灌输者”,研究对其灌输过程,防止灌输内容的单一性和灌输方式的形式化,“灌输者”需要着眼于新形势新发展新思路,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实事求是的精髓,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另外,灌输客体的素质对灌输过程顺利与否以及灌输效果的好坏也有影响。因此提高客体的素质能够确保灌输过程顺利进行。首先,灌输客体需要不断提高的自身科学文化水平,使自身对灌输内容具有基本的分辨能力;其次,灌输客体要明确自身的内在需求,了解自己的需求,在灌输过程中不断为自身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扬扬的眼泪就扑簌簌流淌下来,小心地问,是不是我又连累你了?要我怎么办,我就怎么办,即使为你牺牲我也不怕。

总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随着实际变化而不断进行自我的调整,为人们提供正确的思想指导,使其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灌输工作最终也将服务于实践,指导实践。我们应牢记列宁灌输理论的初衷,指导应对社会面对的现实问题,充分发挥灌输理论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同时我们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断改进灌输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王学东.略谈考茨基的“灌输论”思想的形成过程[J].国际共运史研究,1988(4):9.

[3] 列宁.列宁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342.

[4] 列宁.列宁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3.

[6] 列宁.列宁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89.

Lenin′sIndoctrinationTheoryandItsModernEnlightenment

WANGGang,CHENShiwen

(SchoolofMarxism,NortheastForestryUniversity,Harbin150000,China)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ra, effectively solving the problem of how to construct a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education and publicity mechanism and vigorously promoting the education of Marxist theory is an urgent need to consolidate the guiding position of Marxism.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ountries has been strengthened constantly,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thoughts has brought great challenges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hina.In retrospection, Lenin′s theory of indoctrination has provided a practical theoretical guarantee for th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of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in China. Therefore, we must understand its development process, know its main contents, master its internal laws,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in accordance with our national conditions,and constantly inject strong vitality, so as to providemore valuable modern enlightenment for our country to deal with various practical problems.

Key words:Lenin; indoctrination theory; modern enlightenment

收稿日期:2019-09-18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嬗变及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支撑研究”(15BKS117)之成果。

作者简介:

王 刚(1973—),男,吉林大安人,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伦理思想史研究。

武成龙将两个蓬首垢面惊惧不安的女人带到后院右手第一间厢房。他把长衫和浴巾搁在床上对她们道:“后院不会有闲人。飞花和逐月之后的涤尘居和风雨居之间有一眼井。你们除了可以在后院走动不可以擅入中院。”武成龙刚离开,其中一位女子拾起床上的罩袍和浴巾和另一位女子出了厢房,因为她们这会儿肮脏得惨不忍睹。

陈诗文(1992—),女,黑龙江佳木斯人,东北林业大学硕士生,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DOI:10.16396/j.cnki.sxgxskxb.2019.11.003

中图分类号:A8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19)11-0013-04

[编辑 武晓平]

标签:;  ;  ;  ;  ;  ;  ;  ;  ;  ;  ;  ;  ;  ;  

王刚:列宁灌输理论及其现代启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