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民族兼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兼容性,民族,唱法,民族文化,多样性,白族,维吾尔。
民族兼容性论文文献综述
夏伊婷[1](2017)在《试论民族歌曲创作与演唱中的风格性与兼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民族歌曲,泛指中国各个民族人民自己创作并传唱的歌曲,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常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性色彩,即风格性。在当代民族歌曲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流行音乐以及新元素的冲击,民族歌曲出现各种改编版本,笔者在研究生期间除了接触传统民歌以外,也涉略了其中新改编的许多民族声乐作品,例如《玛依拉变奏曲》、《新康定情歌》等,这些作品都体现出民族声乐发展中的时代性与兼容性。其中,朝鲜族民歌《阿里郎》,原本是一首典型的少数民族作品,凭借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审美意境、民族传统意识经受住了历史的磨砺与现代文明的选择,受到演唱者与创作者的关注,经过新的形式改变之后,600多年来已形成庞大的阿里郎歌谣群。本文通过从朝鲜民歌《阿里郎》以及另外两首改编作品的作品分析中,结合现代作曲家的创作上对作品的传承,以及笔者自身在演唱过程中的体会,进一步探究作为民族歌者在演唱技法与歌曲风格把握中的平衡。正文部分分四部分来阐述,分别是:传统民歌阿里郎的风格性;创编民歌阿里郎的兼容性;《阿里郎组曲》演唱中的声音技术运用体验与风格把握以及关于从新一代歌唱者角度对于演绎新民歌的启示。笔者采用谱例分析法、图示法、文献法、对比法等,通过对朝鲜民歌《阿里郎》改编版本的作品分析与演唱体验,谈谈作为新一代歌唱者对于该类改编类民歌演唱中,技术与风格的平衡关系,并提出参考性建议。(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7-02-01)
陈巧英[2](2013)在《试论云南省德宏世居少数民族文化的开放性和兼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宏世居少数民族在文化差异中,通过吸纳、借鉴、创新、整合,形成了德宏世居少数民族文化兼容性和包容性特征,为德宏世居少数民族的和谐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本文从文化交往中的认同感、主体性、借鉴与创新、形成开放兼容文化特质的原因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应对经济全球化、城市化社会发展格局带来的文化危机和挑战。(本文来源于《学园》期刊2013年12期)
苗影,黄敏,王茜[3](2011)在《新疆民族政策与本土环境的兼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疆民族问题是一个由来已久的历史问题,在和平年代新疆发生的7·5打砸抢暴力事件以及针扎事件,使新疆各族人民生活处于不稳定状态,国人愤怒、震撼甚至是无奈,同时引起了国际上的波澜,各种势力和舆论卷了进来,而问题解决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导致小规模的针对汉族同胞的暴力事件仍在发生。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新疆民族问题的思考,当然我们主要以法律为导向寻求更有效的解决办法,以期待预防和解决类似事件,毕竟,民族问题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客观现象。(本文来源于《思想战线》期刊2011年S2期)
罗晓慧[4](2011)在《论美声、民族、通俗叁种唱法的兼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乐坛上,认为不同唱法各不相融的观点很多。笔者认为所谓的"美声、民族、通俗叁种唱法"是没有实质界限的,是完全可以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兼容运用的,因此,从"叁种唱法"的特征分析着手,下面来谈谈中国声乐演唱方法为什么需要兼容变通才能促进其发展。(本文来源于《艺海》期刊2011年11期)
把多勋,夏冰[5](2011)在《我国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兼容性发展与要处理好的若干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回顾并厘清了我国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几种典型模式和产业业态,建立了兼容性发展这一我国民族旅游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的核心理念,阐释了兼容性发展的基本内涵,并认为在兼容性发展理念的支配下,我国民族旅游产业的发展一定要处理好产业发展与整体社会发展、与一般旅游产业发展、与新型业态的发展、与人的发展、与文化的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实现我国民族旅游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甘肃社会科学》期刊2011年05期)
于洪[6](2007)在《试论北京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兼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北京文化"是北京地理和历史的结晶,是祖国万紫千红民族文化大家庭的一员。复杂多样的地理条件是多种生态环境文化滋生的土壤,成长于其间的文化,必须具备兼容性才有良好的生存发展空间。北京是多民族杂居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民族不仅有冲突,而且有融合,文化互相渗透和吸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北京文化底蕴——兼容性。(本文来源于《北京学研究文集2007》期刊2007-12-01)
罗艳林[7](2004)在《从白族文化的兼容性谈民族地区图书馆民族文献收藏的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就白族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间交流和相融的发展历史进行探讨,提出民族地区图书馆在民族文化资源搜集工作中应引起重视的一些问题。(本文来源于《大理学院学报》期刊2004年S1期)
同利军[8](2000)在《民族兼容性是中华各民族融合的重要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中华多民族历史发展的回顾 ,提出了民族史学的一个新观点 :民族兼容性是中华多民族国家融合的重要条件和历史根源。作者对中华各民族的经济、政治、思想、科学、文化、军事及历史等方面的民族兼容性进行了阐述 ,并从中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各族人民组成中华民族一个大家庭 ,中国是各族人民的生命之根。(本文来源于《江西社会科学》期刊2000年06期)
许寿椿,孙文玲[9](1988)在《民族文字信息处理系统关于时域和地域的兼容性和通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来,蒙藏维哈朝彝等文种的微机系统相继开发成功,在资料存贮、检索,企事业管理及言语统计等多种应用领域都取得一些成绩,关于系统开发方法、编码结构等方面也开始了较深入的研讨。本文根据系统应用中提出的问题,针对少数民族文字发展中较多变化的情况和跨界民族内文化交流的需要,提出了系统关于时域和地域的兼容性或通用性问题。(本文来源于《中文信息学报》期刊1988年01期)
民族兼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德宏世居少数民族在文化差异中,通过吸纳、借鉴、创新、整合,形成了德宏世居少数民族文化兼容性和包容性特征,为德宏世居少数民族的和谐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本文从文化交往中的认同感、主体性、借鉴与创新、形成开放兼容文化特质的原因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应对经济全球化、城市化社会发展格局带来的文化危机和挑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民族兼容性论文参考文献
[1].夏伊婷.试论民族歌曲创作与演唱中的风格性与兼容性[D].上海师范大学.2017
[2].陈巧英.试论云南省德宏世居少数民族文化的开放性和兼容性[J].学园.2013
[3].苗影,黄敏,王茜.新疆民族政策与本土环境的兼容性[J].思想战线.2011
[4].罗晓慧.论美声、民族、通俗叁种唱法的兼容性[J].艺海.2011
[5].把多勋,夏冰.我国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兼容性发展与要处理好的若干关系[J].甘肃社会科学.2011
[6].于洪.试论北京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兼容性[C].北京学研究文集2007.2007
[7].罗艳林.从白族文化的兼容性谈民族地区图书馆民族文献收藏的多样性[J].大理学院学报.2004
[8].同利军.民族兼容性是中华各民族融合的重要条件[J].江西社会科学.2000
[9].许寿椿,孙文玲.民族文字信息处理系统关于时域和地域的兼容性和通用性[J].中文信息学报.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