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身份论文_廖益清

导读:本文包含了社会性别身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性别,身份,社会,话语,隐性,伊斯兰,父权制。

社会性别身份论文文献综述

廖益清[1](2019)在《时尚话语中的隐性社会性别身份:以小句过程类型分析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及物性系统中的小句构型选择不仅表达概念意义,也体现作者对小句参与者的评价和态度。通过对男性和女性时尚报道中小句过程类型的统计、比较和分析,本文旨在揭示不同小句过程类型所隐含的评价意义,从而解析时尚话语中构建的隐性社会性别身份。(本文来源于《中国外语》期刊2019年03期)

罗纳德·希姆金斯,何桂娟[2](2018)在《圣经中以色列的社会性别与身份》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性别是身份的一个基本方面,在圣经中的以色列,社会性别是等级关系中权力的表达,它代表了由于男人和女人在生育方面所发挥的不同作用而造成的权力差距,这一点在文化层面可以借助农业的隐喻来理解。丈夫是居于主导地位的统治成员,因其拥有生殖所必需的精子,女人则依靠他的精子来完成她的主要社会作用。然而,在其他社会关系中,男人或女人可能视乎情况担任不同的性别角色,从而导致多种性别模糊性。在此情况下,他们的表现同性别预期背道而驰,或者他们以同性别预期相反的方式被对待,例如,在同亚卫的关系上,以色列男人总是担当从属的女性角色,在这个性别化的关系中,亚卫拥有一切权力,以色列则完全依附于他,因此,亚卫这位完美至上的男性,可以视以色列的男人为他的妻子。(本文来源于《圣经文学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廖益清[3](2018)在《小句构型参与者与社会性别身份构建——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时尚话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社会符号学角度探讨时尚话语中的社会性别身份构建。小句成分的配置不仅表达概念意义,亦传递态度意义。态度有显性和隐性之分。这里不讨论小句中的显性价值,即幸福/不幸福、安全/不安全、满意/不满意等显性情感,而是通过对小句构型中的参与者进行分析,揭示及物性系统中概念意义所隐含的评判和态度,从而探讨时尚话语中的社会性别身份构建,旨在提高读者对隐性性别主义的认识,鼓励批评性阅读和多元社会性别身份构建。(本文来源于《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潘星宇[4](2017)在《社会性别与身份政治:西方女性加入ISIS的原因》一文中研究指出女性恐怖主义这一现象由来已久。近年来,“伊斯兰国(ISIS)”在成员招募上表现出了较强的性别意识,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女性采用不同的宣传内容和招募手段,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西方前往ISIS占领区的女性人数及比例均有显着上升,这在以往其他保守宗教恐怖组织中极为罕见。这一现象对以往女性恐怖主义研究中的一些判断提出了挑战,如女性更倾向于参加左翼恐怖组织而非宗教恐怖组织;女性加入恐怖组织多数是因为遭遇不幸、贫困、受教育程度低等。本文以西方女性前往叙利亚加入ISIS组织这一客观现象为研究对象,根据战略对话研究所(Institute for Strategic Dialogue,ISD)和国际极端化与政治暴力研究中心(the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the Study of Radicalisation and Political Violence,ICSR)的数据库及相关资料,对伊斯兰国中关于女性成员招募、角色规定等材料进行深度理解,总结ISIS针对女性的招募内容及手段,分析西方女性加入ISIS的背景、原因、扮演角色及影响。通过研究,本文试图说明西方女性前往ISIS控制区的原因较为复杂,其中性别因素的影响始终存在。西方社会中的穆斯林女性被打上了“穆斯林”、“恐怖分子”和“女性”的标签被主流社会和原生家庭及社区孤立,无法建立对西方社会的认同和归属感,因此试图通过加入ISIS这一与西方进行对抗的方式构建自我身份认同,这是西方女性加入ISIS的主要原因。而在这一过程中,女性事实上成为西方文明和ISIS所倡导的伊斯兰文明冲突的战场和标志,女性自身的性别诉求被掩盖和忽视,这是西方女性的预期与ISIS对女性社会性别角色规定的主要矛盾。(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7-04-01)

吴利娟[5](2016)在《关系重置下的女性多元身份与社会性别规范》一文中研究指出编者按《新女学周刊》上一期刊发了《新理解新表述赋予“嫁得好”多重意义》,对“干得好”与“嫁得好”进行了话语分析。本期作者继续就此进行阐释,对“干得好”与“嫁得好”的关系进行重新排列可以发现,虽然对“嫁得好”的重新诠释可能具有多元价值观的特性,但(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女报》期刊2016-04-05)

梁静[6](2015)在《媒体服饰话语态度资源的社会性别身份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评价理论为语篇分析工具,通过分析媒体服饰话语中态度资源的使用揭示此类语篇中男性和女性社会性别身份建构的差异,从而解构语篇中隐性的性别意识形态。(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7期)

刘素静,闫冰[7](2015)在《态度构建社会性别身份——服饰话语的评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自建语料库,以Martin和White的评价理论为理论基础,研究社会性别身份在服饰话语中的建构作用,进而揭示社会性别身份与社会文化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研究发现,在不同性别的服饰话语中,态度、资源各类别的使用频率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既表明社会环境对话语的影响,又解构话语对维持社会性别身份的影响力。(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5年33期)

王冬梅[8](2015)在《网络耽美:传统社会性别身份的复制与再现——以《凤于九天》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女性文学中有一种特别叛逆的小说类型—耽美文,它起源于日本。耽美最早是出现在日本近代文学中,是"唯美、浪漫"之意,战后被用于日本漫画界,指BL(boy's love),后少女漫画用来描述男性同性之恋,上个世纪90年代末传入中国。网络上的耽美文数量也很巨大,仅晋江文学城有20万部之多。《凤于九天》是耽美作家风弄的一部架空历史的穿越耽美小说。文章从2004年在晋江文学城连(本文来源于《学习月刊》期刊2015年02期)

刘卫红[9](2014)在《社会性别与身份认同的语言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人口的流动和民族之间的融合,人们生活在一个日益多元化的社会中,社会身份变得更加复杂。社会性别理论和社会建构理论认识到社会性别与身份的动态性和可塑性特征,促使语言性别差异研究和社会身份认同研究由本质论向社会建构论转向。语言在人的社会身份建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的社会性别和身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社会化的过程中通过语言的选择和使用建构而成的。身份的动态性和多元化可以通过交际中的语码转换来实现。针对社会性别和身份的动态特征,可以尝试运用动态系统理论对语言、性别和身份开展更深层次的研究。(本文来源于《江西社会科学》期刊2014年07期)

陈薇[10](2014)在《语言对社会性别身份的建构——关于语言和性别研究的再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性别不是人的固化特征,而是一种建构于社会和文化之中的语言实践。性别不是语言研究中孤立的变量,应将其置于更大的语境中去深入、全面地发掘不同语境下性别角色的多样性。本文研究的关注点从性别语言差异转移到社会角色如何通过语言建构性别,从语音、词汇、句法和语用等角度阐述语言在区别、维持和改变人的社会身份方面所起的作用,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成因,对社会性别建构进行验证和剖析,为性别语言研究提供了分析框架。(本文来源于《外语研究》期刊2014年02期)

社会性别身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社会性别是身份的一个基本方面,在圣经中的以色列,社会性别是等级关系中权力的表达,它代表了由于男人和女人在生育方面所发挥的不同作用而造成的权力差距,这一点在文化层面可以借助农业的隐喻来理解。丈夫是居于主导地位的统治成员,因其拥有生殖所必需的精子,女人则依靠他的精子来完成她的主要社会作用。然而,在其他社会关系中,男人或女人可能视乎情况担任不同的性别角色,从而导致多种性别模糊性。在此情况下,他们的表现同性别预期背道而驰,或者他们以同性别预期相反的方式被对待,例如,在同亚卫的关系上,以色列男人总是担当从属的女性角色,在这个性别化的关系中,亚卫拥有一切权力,以色列则完全依附于他,因此,亚卫这位完美至上的男性,可以视以色列的男人为他的妻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会性别身份论文参考文献

[1].廖益清.时尚话语中的隐性社会性别身份:以小句过程类型分析为例[J].中国外语.2019

[2].罗纳德·希姆金斯,何桂娟.圣经中以色列的社会性别与身份[J].圣经文学研究.2018

[3].廖益清.小句构型参与者与社会性别身份构建——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时尚话语分析[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8

[4].潘星宇.社会性别与身份政治:西方女性加入ISIS的原因[D].兰州大学.2017

[5].吴利娟.关系重置下的女性多元身份与社会性别规范[N].中国妇女报.2016

[6].梁静.媒体服饰话语态度资源的社会性别身份建构[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

[7].刘素静,闫冰.态度构建社会性别身份——服饰话语的评价性分析[J].考试周刊.2015

[8].王冬梅.网络耽美:传统社会性别身份的复制与再现——以《凤于九天》为例[J].学习月刊.2015

[9].刘卫红.社会性别与身份认同的语言建构[J].江西社会科学.2014

[10].陈薇.语言对社会性别身份的建构——关于语言和性别研究的再思考[J].外语研究.2014

论文知识图

流动少!.音补合身份认同的什和分布) 中国轻纺城商会发展调查研究4H当摄影艺中的“份塑造”与“迪?曼份...分析框架示意图对“在微博上散布谣言是否需要承担法律...85、86、87:《她一80后作家》/...

标签:;  ;  ;  ;  ;  ;  ;  

社会性别身份论文_廖益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