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剖面技术论文_韦振权,张莉,帅庆伟,易海,钱星

导读:本文包含了平衡剖面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剖面,技术,断层,褶皱,盆地,海拉尔,台湾海峡。

平衡剖面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韦振权,张莉,帅庆伟,易海,钱星[1](2018)在《平衡剖面技术在台湾海峡盆地西部构造演化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台湾海峡盆地西部为研究对象,在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基础上,选取能控制区域构造格局的2条典型剖面,运用2D Move软件分别对其进行平衡剖面恢复,并计算出各剖面不同时期的伸展量、伸展率和伸展系数,初步计算各凹陷在不同时期的基底构造沉降量,以此为基础对台湾海峡盆地西部的构造演化过程及其区域性差异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研究区的伸展强度和基底构造沉降量在始新世和中新世之间均急剧减小,反映渐新世是一个构造转换时期;(2)研究区在新生代表现为古新世至早始新世持续断陷作用—中始新世差异升降—始新世末至渐新世隆升剥蚀—中新世之后稳定缓慢坳陷沉积;(3)台湾海峡盆地在新生代大致经历了古新世-始新世断陷演化阶段、中新世坳陷演化阶段和上新世—第四纪前陆盆地演化阶段。(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期刊2018年05期)

魏华敬,尹宏伟[2](2018)在《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平衡剖面恢复》一文中研究指出平衡剖面技术是一种遵循几何守恒原则而建立的地质剖面正演与恢复方法,在盆地模拟和油藏模拟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数字图像处理将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根据人们的需求利用计算机对其进行处理达到相应的增强效果,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工业领域。本文介绍了平衡剖面技术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平衡剖面恢复的常用方法;着重阐述了本人开发的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平衡剖面恢复软件的相关算法;并使用该软件完成平衡剖面恢复的实例。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准确拾取地震剖面中的研究对象,精确地对其进行几何变换,直观地再现地下构造的原始几何形态,提高了平衡剖面相关工作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其结果也为盆地模拟和油藏模拟等定量研究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成为当下科学研究发展的主要趋势。(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八)——专题36:沉积盆地矿产资源综合勘察、专题37:盆地动力学与能源》期刊2018-10-21)

刘卫[3](2015)在《平衡剖面技术在地震解释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平衡剖面技术的原理是建立在与构造走向垂直的剖面上,地层长度、面积(2D)、或体积(3D)具有均衡性的基础上,并使用数学方法对构造发育史进行正演和反演模拟,以再现地质构造原始几何形态,揭示构造发育过程及对地震解释结果进行验证等。通过介绍平衡剖面技术制作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制作步骤,对河南某区的构造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区的加里东期运动为海西期煤系的沉积提供了稳定的条件;而后来的印支期、燕山期以及喜山期等多期运动的迭合,导致区内构造发育,并在早期形成的断层面或二1煤层之上的软弱层段建造了广泛的滑动构造格局。(本文来源于《中国煤炭地质》期刊2015年05期)

于腾飞[4](2015)在《平衡剖面技术在DHY地区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今的平衡剖面技术是地质思维和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体现,是构造研究的定量化阶段,其依据是在垂直构造走向的剖面上,地层长度和体积(叁维)或面积(二维)是守恒的。在此原理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手段对盆地的构造进行正演和反演模拟,直观地再现研究区构造发育史,同时,在构造解释方面也提供了约束条件,减少了构造解释的多解性,并对解释结果进行检验(不平衡的剖面里一定有不合理的解释方案),对解决一些地区的基本构造问题有很大的帮助。以DHY地区的剖面为例,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用反演法对该地区的构造解释方案进行了验证,并再现了该地区的构造发育史。(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石油化工》期刊2015年05期)

卓鱼周[5](2014)在《平衡剖面技术研究进展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平衡剖面技术是地质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其研究领域涉及地质学的方方面面。通过对国内外大量资料的调研,论述平衡剖面在盐构造恢复、海底斜坡构造恢复及在强烈挤压区中的应用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从地震观点与平衡观点的不统一性及平衡剖面的精度问题讨论该技术的不足。认为平衡剖面技术在处理复杂地质问题方面还有待完善。随着地质资料精度的提高,该技术必将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地下水》期刊2014年06期)

韩文明[6](2014)在《断层相关褶皱解释之平衡剖面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实际问题出发,扼要阐述了平衡剖面技术的基本概念,并结合实例着重探讨了其应用研究。在介绍了与平衡剖面有关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总结平衡剖面技术的研究流程和平衡剖面结果的评价标准,结合缅甸区块实际资料深入探讨其在断层相关褶皱构造模式建立和检验调整地震解释以及在恢复挤压构造发育史方面的应用情况,显示了其在缅甸区块迭瓦状断层转折褶皱的良好应用效果,并获得剖面的水平延展量,同时也认识到许多潜在的客观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本文来源于《海洋石油》期刊2014年02期)

杨文璐[7](2014)在《构造平衡剖面技术及其在海塔盆地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构造平衡剖面技术诞生于科学探索与油气资源勘探的结合,是构造分析的定量化研究。随着计算机领域以及地质领域的不断发展与结合,平衡剖面技术的计算机模拟逐渐地应用到油田的勘探开发过程中。平衡剖面技术起初诞生于挤压地区的构造研究中,在伸展地区的实际应用却相对较少,缺少规范的应用操作准则。本论文详细的调研了平衡剖面技术概念、原理及其在伸展盆地应用中影响模拟准确度的地质要素。作者在研究区选取四条剖面进行系统的构造复原,来分析盆地的构造演化历程。海塔盆地(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是中-新生代的断陷盆地,是松辽外围盆地中油气资源丰富的盆地之一。海塔盆地具有独特、复杂的构造演化特征,盆地内部的构造样式繁多、成因复杂,同时盆地发育有多套含油气系统,但是对于盆地的构造演化特征及其对含油气系统分布的控制作用有待于进一步认识。作者在系统了解盆地成盆背景的基础上,立足盆地中部断陷带,依据平衡剖面技术的概念和原理,借助2D Move软件,系统地研究了盆地的性质以及盆地的迭加演化过程,进而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演化阶段富油构造带的演化特征以及油气聚集成藏机制。研究认为,海塔盆地是由铜钵庙组构成的残留盆地以及南屯组青元岗组构成的被动裂陷盆地迭加而成。其中被动裂陷盆地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四个演化阶段,即初始裂陷阶段:南一段下亚段南一段中亚段、强裂陷阶段:南一段上亚段南二段、断坳转化阶段:大磨拐河组伊敏组、坳陷阶段:青元岗组。在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构造变形特征的差异导致形成不同的构造样式:在初始裂陷时期,在简单剪切走滑变形影响下形成大量反向断层,控制掀斜隆起带的形成;在强裂陷时期,在纯剪切伸展变形作用下形成了大量的中央背斜带和中央隆起带;在断坳转化时期,在纯剪切张扭变形作用下形成了大量的断裂密集带,形成了“似花状”的构造样式;在坳陷时期,在挤压应力作用下形成了大量的反转构造样式。研究区纵向上具有叁套含油气系统,其中:初始裂陷时期形成的掀斜隆起带为下部含油气系统的有利勘探方向;强裂陷时期形成的中央隆起带(或者中央背斜带)为中部含油气系统的有利勘探方向;坳陷时期形成的反转构造带为上部含油气系统的有利勘探区域。(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4-05-04)

张田,张建培,张绍亮,余逸凡,唐贤君[8](2014)在《平衡剖面技术在东海丽水凹陷构造演化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横跨丽水凹陷的典型地震剖面,应用平衡剖面分析技术,计算了丽水凹陷新生代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伸缩率。研究表明,丽水凹陷在新生代沉积过程中整体处于伸展状态。从时间演化上看,古新统月桂峰组、灵峰组沉积时期丽水凹陷处于强烈伸展期,且古新统灵峰组沉积时期的伸缩率总体大于月桂峰组;古新统明月峰组、始新统瓯江组和温州组沉积时期丽水凹陷总体伸缩率较小。从空间演化上看,丽水凹陷各演化阶段不同构造部位的伸缩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结合区域应力场特征,分析了丽水凹陷的构造演化过程。伸缩率的时空变化以及凹陷的构造演化过程是对东海陆架盆地发生、发展和演化过程的局部响应。(本文来源于《上海国土资源》期刊2014年01期)

张卫东,李鸿[9](2013)在《平衡剖面技术在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资料解释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度,由于平衡剖面技术在地震资料解释中能够起到一定的制约效果,为定量化解释分析与研究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地质剖面的形成历经了上亿年的构造变形过程,这种变形的地质构造在面积、地层厚度、不同层次的变形前后都会保持平衡的状态。本文将对平衡剖面技术进行分析和了解,并研究其在地震解释资料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在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充分发挥其应用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信息》期刊2013年22期)

欧昶,张仲培,刘士林[10](2013)在《巴楚-麦盖提地区玉北区块构造研究及平衡剖面技术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断层是指地层内或多个地层间的岩体,顺破裂面发生滑动位移的构造现象,其在地壳中广泛发育,短至几米,长至几公里甚至更大。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随着深度的增大,地层的压力、温度都在不断变大,而岩石也会慢慢由一个脆性,变得具有一定韧性特征,断层的形成的条件也会跟着发生变化。在(Sibson,1977,1982)先后两次提出断层的双层结构模式和地震活动的最大深度被限制在脆——韧性变形转变带的概念之后,由于人们研究断层的主要手段就是通过地震测试方法,所以,现今我们常叙述的断层往往是指地壳浅层上的断层,(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期刊2013-10-17)

平衡剖面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平衡剖面技术是一种遵循几何守恒原则而建立的地质剖面正演与恢复方法,在盆地模拟和油藏模拟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数字图像处理将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根据人们的需求利用计算机对其进行处理达到相应的增强效果,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工业领域。本文介绍了平衡剖面技术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平衡剖面恢复的常用方法;着重阐述了本人开发的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平衡剖面恢复软件的相关算法;并使用该软件完成平衡剖面恢复的实例。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准确拾取地震剖面中的研究对象,精确地对其进行几何变换,直观地再现地下构造的原始几何形态,提高了平衡剖面相关工作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其结果也为盆地模拟和油藏模拟等定量研究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成为当下科学研究发展的主要趋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平衡剖面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韦振权,张莉,帅庆伟,易海,钱星.平衡剖面技术在台湾海峡盆地西部构造演化研究中的应用[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8

[2].魏华敬,尹宏伟.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平衡剖面恢复[C].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八)——专题36:沉积盆地矿产资源综合勘察、专题37:盆地动力学与能源.2018

[3].刘卫.平衡剖面技术在地震解释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地质.2015

[4].于腾飞.平衡剖面技术在DHY地区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5

[5].卓鱼周.平衡剖面技术研究进展综述[J].地下水.2014

[6].韩文明.断层相关褶皱解释之平衡剖面技术[J].海洋石油.2014

[7].杨文璐.构造平衡剖面技术及其在海塔盆地中的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4

[8].张田,张建培,张绍亮,余逸凡,唐贤君.平衡剖面技术在东海丽水凹陷构造演化研究中的应用[J].上海国土资源.2014

[9].张卫东,李鸿.平衡剖面技术在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3

[10].欧昶,张仲培,刘士林.巴楚-麦盖提地区玉北区块构造研究及平衡剖面技术应用[C].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2013

论文知识图

剖面上断层对比1平衡剖面技术与地震层拉平技术在...去噪前(A)后(B)剖面煤层分叉合并地质剖面图利用平衡剖面技术恢复反转断层...存在倾斜干扰的偏移剖面

标签:;  ;  ;  ;  ;  ;  ;  

平衡剖面技术论文_韦振权,张莉,帅庆伟,易海,钱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