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墨系统论文_柴承文,武淑琴

导读:本文包含了输墨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系统,胶印机,油墨,模型,涡流,载荷,胶印。

输墨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柴承文,武淑琴[1](2015)在《无水胶印输墨系统油墨温度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油墨温度控制系统是无水胶印设备的重要控制组件之一,对保持油墨黏度稳定和印刷质量的一致性有重要影响。通过建立温控墨辊表面墨层热载荷时变函数模型,计算墨辊表面油墨平均温度发生变化时的热载荷变化量,根据对温控墨辊螺旋管道的传热性能参数进行等效,在采用涡流管作为温度双向控制伺服装置的前提下,确定了温控气体在设定出入温度差的条件下的输入流量,将温控气体的输入参数,包括流量值、入口温度值作为涡流管伺服控制器的输入参数,建立油墨温度PID整定控制模型,并基于Lab VIEW设计了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控制模型合理,无水胶印油墨温控系统控制精度达到±1℃。(本文来源于《北京印刷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和平[2](2015)在《凸版轮转标签印刷机输墨系统与“鬼影”现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印刷品上的"鬼影"也叫回胶影,是凸版轮转标签印刷机常见的一种印刷故障,尤其是在印刷深色大面积实地时经常会有规律地出现。这类故障有时通过调整设备、变换工位可以解决或改善,有时根本解决不了,只能变换其他类型的设备印刷或者改变图文版式。"鬼影"现象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包括设备精度、设备调整、设备机械原理、材料等方面。以下主要从目前标签行业使用最频繁的两种机型—半轮转凸版标签印刷机和全轮转凸(本文来源于《标签技术》期刊2015年04期)

王毅,刘凯,张海燕,路菲[3](2014)在《基于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的胶印机输墨系统油墨传输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精确了解输墨系统油墨传输特性,根据胶印机输墨系统的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建立了输墨系统墨辊间隙最小油膜厚度方程,得出给定参数下墨辊间隙的最小油膜厚度,并通过仿真计算分析了墨辊尺寸、接触压力和速度对墨辊间隙所能通过最小膜厚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输墨系统墨辊接触压力增大,最小油墨墨层厚度值减小;输墨系统墨辊转速对油墨墨层厚度影响很大,直接影响输墨稳定时间;随着印刷速度增高,承印物表面接受墨层厚度值增大,输墨稳定的时间变长。(本文来源于《机械科学与技术》期刊2014年08期)

曹慧,段纯,杨品[4](2013)在《基于MATLAB GUI印刷机输墨系统教学与科研仿真平台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印刷机输墨系统教学和科研的需要,以输墨系统数学模型为依据,利用MATLAB编程和GUI主界面设计,开发输墨系统科研与教学仿真平台。通过此仿真平台强大的可视化再现图形特点,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助于科研人员快速检测设计中的不足,及时修正设计方案,提高科研效率。(本文来源于《蚌埠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乔俊伟,焦永志[5](2013)在《典型输墨系统的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5个主要性能指标,对最新的单张纸胶印机输墨系统性能进行分析。特别是在计算着墨率时,考虑到胶印机滚筒缺口的影响,以一个计算示例详细介绍了计算方法。通过列表分析得出了输墨系统设计的一定规律,对掌握胶印机输墨系统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对输墨系统的设计开发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包装工程》期刊2013年23期)

初红艳,康建山,陈振欢,蔡力钢[6](2013)在《胶印机输墨系统结构建模与色墨控制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实地密度是反映印刷品色彩质量的主要因素,取决于印刷品上的墨层厚度,而胶印机输墨系统结构及墨键开度又决定了印刷品上的墨层厚度.通过建立输墨系统中各墨辊模型,建立胶印机输墨系统结构模型.基于各墨辊接触点的最小下墨路径和油墨传递路线,建立墨层厚度方程组,通过对方程组的求解,并根据承印物墨层厚度与最后一根着墨辊接触点墨层厚度的关系,得到承印物墨层厚度与墨斗辊墨层厚度的关系,即油墨传递率.通过实验获得不同工艺条件下承印物上的墨层厚度与实地密度的关系,并通过对墨键开度与墨键开口大小、墨斗辊墨层厚度关系的标定,即可得到不同工艺条件下墨键开度与实地密度的关系,即色墨控制模型.该模型可用于色彩质量控制,即当色彩质量出现偏差时,基于该模型进行墨键开度的调整进而实现色彩质量的控制.(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史利花,王西珍[7](2012)在《XJ1142型胶印机输墨装置传动系统的改进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胶印工艺过程是借助橡皮布将印版上的图文转移到承印物上的过程。作为传递油墨和涂布油墨的输墨装置,其性能直接关系到印刷机性能的优劣。一个完整的输墨装置包括供墨装置、匀墨装置和着墨装置,如图1所示。其中,供墨装置的功能是在印刷过程中以一定形式向输墨装置供给印刷所需的墨量。供墨装置由墨斗12、间歇转动的墨斗辊4和摆动的传墨辊5组成,传墨辊5将油墨传给匀(本文来源于《印刷杂志》期刊2012年03期)

曹慧[8](2012)在《基于matlab软件和实验环境下胶印机输墨系统桥辊连接优势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类型进口单张胶印机输墨装置为研究对象,通过matlab编程和建模,分析输墨系统中桥辊连接对胶印机输墨性能的影响,并结合相关实验进行验证。通过计算机模型仿真和印刷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胶印机输墨系统中桥辊的合理运用对缩短水墨平衡的时间,减少过版纸的使用有一定的作用。同时,通过印刷实验可以看出桥辊连接后各色的实地密度有所提高。(本文来源于《宿州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陈振欢[9](2011)在《胶印机输墨系统油墨流动的数值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印刷业近年来发展极为迅速,己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印刷产品质量在社会中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在胶印机正向着高速度、高质量、高精度方向发展的今天,由于油墨传输和转移过程对印刷品的质量有很大影响,因此保持油墨转移的稳定、均匀和适量,保证胶印机输墨系统的良好性能以提高油墨传输和转移的效率,对提高印刷的生产速度、生产效率和印刷品的色彩质量都有重要影响。由上述可知,油墨流动过程对胶印印刷质量和印刷速度的提高都有很大影响。本论文结合胶印自身的特点,借助计算流体动力学的相关知识,运用CFD流体模拟软件对胶印机输墨系统中油墨的流动过程进行仿真建模和模拟分析。首先,对墨斗辊上的油墨流场进行模拟分析。根据墨斗辊的结构用Pro/E建立几何模型,利用ICEM网格处理软件进行网格划分,最后运用CFX进行模拟分析。通过模拟分析,得到在不同参数条件下的速度、压力云图以及各种数据值,对比分析结果,得出墨斗辊在不同转速下对油墨流动特性的影响,以及不同墨斗参数,包括墨斗刀片的夹角、墨键开口大小等对油墨流动特性的影响。其次,对两墨辊对滚时的油墨流场进行模拟分析。根据两墨辊对滚的传墨分离原理,建立单个墨区的简化模型,并对其进行网格划分,然后采用CFX进行模拟分析。通过计算模拟,重点分析了单个墨区上墨辊转速、墨辊直径和入口出口大小对油墨流动特性的影响,包括墨层厚度的变化、对油墨转移率的影响等,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对油墨流动特性的影响。最后,对两墨辊对滚时不同墨区上的油墨流场进行模拟分析。根据两墨辊对滚的情况,建立多个墨区的几何模型并划分网格,加载不同的参数条件后进行模拟分析。重点分析了油墨在多个墨区间的流动情况,通过分析对比,得到油墨流动在不同墨区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在不同墨区间的变化趋势和油墨流动特性。(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期刊2011-06-01)

路菲,张海燕,刘琳琳[10](2011)在《胶印机输墨系统动态着墨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着墨率的计算方法只表示不同着墨辊的着墨比率,其值与墨辊排列方式无关,属于静态指标。因此对不同的墨辊排列结构,动态着墨率对输墨性能的评价更有实际意义。文章以罗兰Roland 700及其2种改变分流结构的输墨系统为对象,将输墨系统抽象为有向网,并对油墨传递过程离散化。经计算机仿真,得到3种排列结构下输墨系统的动态着墨率,从而为输墨系统的结构设计及优化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图5参9(本文来源于《轻工机械》期刊2011年02期)

输墨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印刷品上的"鬼影"也叫回胶影,是凸版轮转标签印刷机常见的一种印刷故障,尤其是在印刷深色大面积实地时经常会有规律地出现。这类故障有时通过调整设备、变换工位可以解决或改善,有时根本解决不了,只能变换其他类型的设备印刷或者改变图文版式。"鬼影"现象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包括设备精度、设备调整、设备机械原理、材料等方面。以下主要从目前标签行业使用最频繁的两种机型—半轮转凸版标签印刷机和全轮转凸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输墨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柴承文,武淑琴.无水胶印输墨系统油墨温度控制方法[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5

[2].和平.凸版轮转标签印刷机输墨系统与“鬼影”现象分析[J].标签技术.2015

[3].王毅,刘凯,张海燕,路菲.基于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的胶印机输墨系统油墨传输特性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4

[4].曹慧,段纯,杨品.基于MATLABGUI印刷机输墨系统教学与科研仿真平台开发[J].蚌埠学院学报.2013

[5].乔俊伟,焦永志.典型输墨系统的性能分析[J].包装工程.2013

[6].初红艳,康建山,陈振欢,蔡力钢.胶印机输墨系统结构建模与色墨控制模型[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3

[7].史利花,王西珍.XJ1142型胶印机输墨装置传动系统的改进设计[J].印刷杂志.2012

[8].曹慧.基于matlab软件和实验环境下胶印机输墨系统桥辊连接优势分析[J].宿州学院学报.2012

[9].陈振欢.胶印机输墨系统油墨流动的数值模拟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11

[10].路菲,张海燕,刘琳琳.胶印机输墨系统动态着墨率研究[J].轻工机械.2011

论文知识图

数字印刷控制系统的组成示意图传统印刷与数字印刷工作流程对比图HeidelbergM600卷筒纸胶印机输墨系输墨系统参数设置界面六个输墨系统参数数据输墨系统稳定过程

标签:;  ;  ;  ;  ;  ;  ;  

输墨系统论文_柴承文,武淑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