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为探讨烟煤升温氧化反应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利用热重法研究了不同含水率及不同粒度烟煤在10℃/min加热速率下的热失重过程,并应用Coats-Redfern积分法进行低温热解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水分蒸发和气体解吸附、增重与结构氧化分别主导其2步氧化机制。第1阶段温度阈值随含水率的增加先减少后增加,且含水率为9.16%的煤样S3温度阈值最小,含水率在第1阶段反应过程中影响显著;第1阶段温度阈值及自燃阈值随粒度增大而升高。选用一级反应模型和二级反应模型分别用于计算2个反应段的表观活化能,所得相关系数R2>0.98,活化能与频率因子之间存在动力学补偿效应,且发现煤样S3及粒度最小的煤样L5(19.21μm)较同组其它煤样相比,需要较少的活化能以克服反应壁垒,表明其具有较高的自燃危险性。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皇甫文豪,尤飞,王振华,王文达,朱媛姝,周松涛
关键词: 烟煤,升温氧化,含水率,粒度,低温热解动力学
来源: 煤矿安全 2019年03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灾害防治
单位: 南京工业大学江苏省城市与工业安全重点实验室,南京工业大学火灾与消防工程研究所,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山热动力灾害与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76089),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山热动力灾害与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JSK200205)
分类号: TD752.2
DOI: 10.13347/j.cnki.mkaq.2019.03.005
页码: 17-21+25
总页数: 6
文件大小: 332K
下载量: 122
相关论文文献
- [1].抚顺油页岩热解动力学模型的对比研究[J].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0(01)
- [2].基于热重分析的呼和浩特主要园林树种热解动力学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20(02)
- [3].木质素及其提取后剩余物的热解动力学[J]. 江苏农业科学 2017(03)
- [4].碱金属催化稻壳热解动力学研究[J].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6(12)
- [5].蒜氨酸的热解动力学研究[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7(03)
- [6].基于热解动力学的绝热材料烧蚀研究[J]. 固体火箭技术 2010(04)
- [7].典型纺织品热稳定性及热解动力学研究[J]. 中国科技论文 2018(18)
- [8].兰炭基型煤共炭化热解动力学初步研究[J]. 云南化工 2017(06)
- [9].气体热载体法煤热解动力学研究[J]. 燃料与化工 2015(05)
- [10].酚醛树酯的热解动力学模型[J]. 物理化学学报 2008(06)
- [11].农业废弃物稻壳快速热解动力学研究[J].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5)
- [12].粒度对煤燃烧和热解动力学影响的量化研究[J]. 煤炭转化 2010(01)
- [13].粒度和升温速率对黄陵煤热解动力学的影响[J]. 应用化工 2016(S2)
- [14].生物质快速热解动力学研究进展[J]. 农机化研究 2010(12)
- [15].废旧电视机外壳的热解动力学研究(英文)[J].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4)
- [16].酚醛树脂改性沥青的流变性能及热解动力学研究[J]. 炭素技术 2017(01)
- [17].生物质热解动力学研究进展[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32)
- [18].高斯多峰拟合法在烟煤与褐煤热解动力学模型的应用[J]. 燃烧科学与技术 2019(06)
- [19].热重-红外联用技术分析桉树热解动力学及挥发产物对结渣影响研究[J]. 太阳能学报 2016(12)
- [20].稻壳热解动力学研究对比及理化性质分析[J]. 农机化研究 2015(03)
- [21].柳树河油页岩热解动力学研究[J]. 采油工程 2012(03)
- [22].酒糟非等温热解动力学研究[J]. 可再生能源 2012(03)
- [23].固体热载体制得半焦的热解动力学分析[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1(02)
- [24].稻壳与褐煤共热解动力学研究[J]. 太阳能学报 2016(11)
- [25].补骨脂素的热解动力学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2(02)
- [26].不同铺层方式碳纤维层合板热解动力学研究[J].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8(02)
- [27].生物质玉米芯热解动力学实验研究[J]. 太阳能学报 2011(04)
- [28].三种常见生物质热解动力学特性的研究[J]. 化学世界 2012(11)
- [29].计算机显示器材料的热解动力学分析[J]. 火灾科学 2009(03)
- [30].PS塑料的热解动力学特性[J].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