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变性论文_刘帅,杨晓凯,李磊,代杰,高小亮

导读:本文包含了退变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腰椎,脊柱,颈椎,疾病,电针,功能,上肢。

退变性论文文献综述

刘帅,杨晓凯,李磊,代杰,高小亮[1](2019)在《有限减压植骨融合术与椎板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有限减压植骨融合术和椎板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各30例。A组采取有限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B组采取椎板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对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持续时间及下肢疼痛评分(JOA)优良率进行比较。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手术持续时间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JOA评分优良率为83.33%,B组JOA评分优良率为86.67%,两组JOA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限减压植骨融合术和椎板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均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前者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持续时间更短,值得临床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34期)

陈东生,郭二磊,赵秋领[2](2019)在《探讨量化的动态X线检查在退变性腰椎不稳诊疗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退变性腰椎不稳诊疗中采用量化动态X线检查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50例,时间2017年4月~2018年5月,均选择综合治疗(主要治疗方法为腰背部核心肌群训练以及药物辅助治疗方法),而后选择量化动态X线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影像测量结果进行检查。结果:对比50例患者治疗前后L4椎体冠状位旋转以及位移值、L_5椎体冠状位旋转以及位移值CZ、DZ以及RX、L_4和L_5松弛度水平,组间数据呈现P<0.05。结论:退变性腰椎不稳诊疗中选择量化动态X线检查和症状表现为正相关性,同时腰背部训练可将患者的不稳表现予以改善。(本文来源于《包头医学》期刊2019年04期)

邓超,张宇,夏建龙[3](2019)在《经侧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在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弯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弯(ADS)是常见的老年退变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需要行手术治疗。目前手术方式主要有后路开放手术和微创侧方入路手术两种。后路开放手术出血多、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老年患者难以耐受;经侧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LLIF)是后路开放手术的一种微创替代方法,越来越受到患者和脊柱外科医生的欢迎。本文对LLIF在治疗ADS的技术要点、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等方面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江苏医药》期刊2019年11期)

刘爱国,樊芹英,郭庆功,张显[4](2019)在《单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单枚Cage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腰椎退变性疾病是我国老年人腰腿疼痛的常见原因,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其主要包括退变性椎间盘病变、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退变性腰椎不稳、退变性腰椎滑脱等[1,2]。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及有手术指征者需行手术治疗,目前经典的治疗方法是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并结合内固定治疗。我院于2014年2月~2016年5月应用单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单枚Cage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72例,均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王保华,高延征[5](2019)在《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效果。方法根据不同手术方案将82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后路开放手术,观察组采取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统计2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腰椎功能评分(ODI)和并发症。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ODI分值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本文来源于《河南外科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徐震球,张明才[6](2019)在《益肾活血汤联合电针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益肾活血汤联合电针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电针加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益肾活血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临床影像学指标、间歇性跛行、腰腿疼痛评分、腰椎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优良率、血液流变学指标、间歇性跛行评分、腰痛及腿痛VAS评分、JOA评分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椎管矢状径、硬膜囊面积与治疗前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活血汤联合电针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显着,明显提高患者腰部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本文来源于《中成药》期刊2019年11期)

王瑞,梁伯冉,李宏,李淳德,邑晓东[7](2019)在《颈椎前路单节段cage与zero-P辅助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上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目的:比较颈椎前路单节段cage及zero-P辅助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颈椎退变性疾病并接受颈椎前路减压单节段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患者,其中23例应用cage椎间融合器,21例应用zero-P椎间融合器。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6个月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颈脊髓功能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颈椎曲度D值、前柱高度,并进行比较。观察椎间植骨融合及椎间融合器沉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6个月NDI评分均低于术前,JOA评分均高于术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术后1个月与术后6个月NDI评分、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1、6个月颈椎曲度D值均较术前增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Zero-P组患者术后1、6个月颈椎前柱高度均较术前增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术后1个月与术后6个月颈椎曲度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age组患者术前、术后1、6个月颈椎前柱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手术节段均完全融合。Zero-P组有1例患者发生内固定物沉降。结论:单纯cage或zero-P椎间融合器辅助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是治疗单节段颈椎退变性疾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马丽红,巩腾[8](2019)在《退变性颈椎疾患减压术后上肢麻痹发生机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提前和"手机脖"等不良姿势影响,因慢性颈椎退变性疾患,继发脊髓或神经根持续压迫或神经通道严重狭窄,须行微创或开放减压手术病例激增,而以C5神经根麻痹(C5nerve root palsy,C5P)为典型代表的术后上肢麻痹(postoperative upper extremity palsy,PUEP)等神经学并发症(neurologic complication,NCs)不比颈肩轴性痛为主的非神经学合并症少见[1],多表现为关键肌力下降或伴支配皮节感觉减弱,长期随访时可见少数患者,仍部分残留肌力减弱、精细活动受限或手内在肌萎缩。目前针对PUEP确切机制仍未完全阐明,一直(本文来源于《武警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杨森,罗飞,许建中[9](2019)在《退变性脊柱畸形患者腰背肌力量耐力水平及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退变性脊柱畸形患者(degenerative spinal deformity, DSD)腰背肌最大等长力量和耐力状态,并分析其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本院2018年5月至2019年3月DSD患者56例作为畸形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2例作为对照组。入院后通过站立位等长拉力测试评估两组人群腰背肌最大等长力量(maximal voluntary exertion, MVE)和耐力(endurance time, ET),采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和36项简易健康问卷(SF-36)评分,畸形组同时收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和Roland-Morris腰痛功能障碍评分(RMD)。畸形组腰背肌MVE和ET分别与VAS、ODI、RMD、SF-36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畸形组腰背肌MVE、SF-36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ODI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E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畸形组腰背肌MVE与VAS、ODI、RMD均呈显着负相关(P<0.05),与SF-36总分及量表中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均呈显着正相关(P<0.05),畸形组腰背肌ET与生活质量各量表评分均无显着相关性。结论 DSD患者伴有腰背肌最大等长力量下降,提高腰背肌肌力对改善退变性脊柱畸形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21期)

宋楹,刘二龙[10](2019)在《MANTIS脊柱系统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MANTIS脊柱系统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有效性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77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38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放式椎间孔融合术治疗,试验组采用MANTIS脊柱系统手术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优良率比较,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各项指标比较,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住院时间比较,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椎退变性疾病采用MANTIS脊柱系统手术治疗能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纠正腰椎功能,疗效显着,术后并发症少,治疗安全性高,有推广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陕西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退变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退变性腰椎不稳诊疗中采用量化动态X线检查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50例,时间2017年4月~2018年5月,均选择综合治疗(主要治疗方法为腰背部核心肌群训练以及药物辅助治疗方法),而后选择量化动态X线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影像测量结果进行检查。结果:对比50例患者治疗前后L4椎体冠状位旋转以及位移值、L_5椎体冠状位旋转以及位移值CZ、DZ以及RX、L_4和L_5松弛度水平,组间数据呈现P<0.05。结论:退变性腰椎不稳诊疗中选择量化动态X线检查和症状表现为正相关性,同时腰背部训练可将患者的不稳表现予以改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退变性论文参考文献

[1].刘帅,杨晓凯,李磊,代杰,高小亮.有限减压植骨融合术与椎板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9

[2].陈东生,郭二磊,赵秋领.探讨量化的动态X线检查在退变性腰椎不稳诊疗的应用效果[J].包头医学.2019

[3].邓超,张宇,夏建龙.经侧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在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弯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9

[4].刘爱国,樊芹英,郭庆功,张显.单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单枚Cage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9

[5].王保华,高延征.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效果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9

[6].徐震球,张明才.益肾活血汤联合电针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成药.2019

[7].王瑞,梁伯冉,李宏,李淳德,邑晓东.颈椎前路单节段cage与zero-P辅助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比较[J].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9

[8].马丽红,巩腾.退变性颈椎疾患减压术后上肢麻痹发生机制研究进展[J].武警医学.2019

[9].杨森,罗飞,许建中.退变性脊柱畸形患者腰背肌力量耐力水平及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J].第叁军医大学学报.2019

[10].宋楹,刘二龙.MANTIS脊柱系统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9

论文知识图

免疫组化染色(200×)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分子相互作...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分子互作网...人、小鼠及HPRD网络关系的Venn图1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术前 CT 片...节段退变性滑脱复位融合模型...

标签:;  ;  ;  ;  ;  ;  ;  

退变性论文_刘帅,杨晓凯,李磊,代杰,高小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