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范式论文-刘勇

新闻范式论文-刘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新闻范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闻文体,宣传范式,文学范式,专业范式

新闻范式论文文献综述

刘勇[1](2019)在《新中国新闻文体70年:“范式”的共生与交融》一文中研究指出新闻文体是新闻报道的结构方式与话语体式,其嬗变背后包孕着新闻实践的逻辑以及整个新闻业的观念变迁。新闻文体范式是不同性质新闻文体规范的提炼与表征,着眼于"怎么写",强调跳脱具体的新闻文本,观照文体形态以及技巧背后的文体观念。结合新闻文体发展的内在理路和外在形态,1949年以来的新闻文体发展史依循新闻与政治、文学(文化)的互动关系,也契合新闻文体内生逻辑的自洽性,其实质是"宣传范式"、"文学范式"与"专业范式"叁种文体范式相互勾连、交织与融通,彼此借鉴、吸纳与改造的过程。叁大范式并非完全按照时间线索渐次出现,也不是简单迭代关系,相反,它们有时会共生于同一阶段,有时会共存在于一家媒体之中,有时甚至会出现在同一篇新闻文本之中。(本文来源于《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肖劲草[2](2019)在《探寻新闻传播研究新范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与创新”学术对话会近日在武汉大学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与创新展开学术对话。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教授黄旦提出,所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中之一就是媒介的变化。然而,当下对于媒介大变局的重视似乎还(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10-16)

刘鹏[3](2019)在《范式的探索:新闻学复旦学派的浮现及其学术传统——以王中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一个前人尚未注意的视角考察王中先生的学术活动和成果。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80年代初期,王中主持下的复旦新闻学研究体现出"学派"的种种特点,几代新闻学者共同在新闻理论、新闻史、传播学等领域进行了比较集中的开拓性研讨,其核心命题体现为对"新闻本位"范式的构建。本文以时间为序,从学派形成过程、学者网络、研究主题、治学特点等方面,加以梳理分析。(本文来源于《新闻大学》期刊2019年10期)

陈伶娜[4](2019)在《从新闻到信息:互联网时代媒体内容范式的转变》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以互联网为科技为基础的信息经济正在成为助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力量。伴随着媒体生态的改变,当下媒体内容范式面临从新闻到信息的转变。新闻与信息信息的内涵远远大于新闻,新闻只是信息的一种,是具有新闻价值或具备新闻条件的信息,也就是关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信息,任何新闻总要向人们传达一定的信息,因此,广义上,(本文来源于《青年》期刊2019年27期)

李娟[5](2019)在《新闻文体“文学范式”的生成与型构——基于对“散文式新闻”的历时性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散文式新闻"是当代中国新闻文体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其经由从文体实践到最终在新闻共同体内形成相对共识,体现了新闻文体对于散文的借鉴与吸纳。此外,1985年以来新闻学术界关于"新闻散文化"的论争,促发了"散文式新闻"的最终命名与边界确认。"散文式新闻"的提出与践行,不仅带来了新闻文体观念的变革,型构了新闻文体的"文学范式",而且开启了新闻文体创新的大门。(本文来源于《未来传播》期刊2019年04期)

宋思茹,史灵珂[6](2019)在《“大数据新闻”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重构——评《新闻传播的大数据时代》》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以"自媒体"为代表的新型竞争力量迅速崛起,导致传统新闻机构的话语权进一步稀释和消解。因此,积极展开大数据时代的社会舆论分析与把握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闻传播的大数据时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10月版)由喻国明、李彪、杨雅、李慧娟共同着写,作者以大数据时代亲历者和研究者的身份,对于如何运用大数据技术展开新闻舆论分析与把握进行了深入而科学的探索。(本文来源于《中国高校科技》期刊2019年08期)

王雪莲,郭致杰[7](2019)在《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新闻出版史研究范式变迁与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新闻出版史的研究从萌芽起步到成长发展经历了不断探索与创新完善的过程。这70年间,中国新闻出版史的研究立足于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将新闻出版活动的叙述置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媒介技术的变迁中,记录特定历史时期的新闻出版事业及一些具有重大贡献的新闻出版家,揭示中国新闻出版史的发展规律。以中国学者自1949年至2019年70年间对中国新闻出版史研究的专着与论文为研究样本,进而考察中国新闻出版史研究范式的变迁,并对未来中国新闻出版史研究范式的创新趋向进行探究。(本文来源于《中国出版》期刊2019年14期)

喻国明,王文轩,冯菲[8](2019)在《“声音”作为未来传播主流介质的洞察范式——以用户对语音新闻感知效果与测量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工智能与传媒产业的深入结合,声音作为未来传播主流介质成为可能。文章尝试从微观的角度出发,研究传媒产业元素——声音,对"个体感知"的传播效果。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尝试构建受众对语音新闻感知的测量指标,探究语音信息特征、用户特征等层面对用户的内容认知、主观体验和生理反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对语音新闻感知效果与测量的研究设想。(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2019年07期)

董皓[9](2019)在《新媒体视域下新闻传播新范式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传统的报纸、杂志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网络成为现代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而依托于网络技术基础之上的新媒体更是改变了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为社会带来深远的影响。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新闻的传播方式,提高了新闻的便捷性,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更加多样化,这个给传统新闻传播带来挑战和机遇。本文以新媒体发展为背景,论述了新闻传播的特点,并对新闻传播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环球首映》期刊2019年07期)

刘娣[10](2019)在《融媒时代的新闻叙事范式——以“抖音”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融媒时代,数字技术等传播新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闻叙事生产模式的转变。本文将以"抖音"平台为例,主要从叙事主体、方式和转型3个维度分析融媒时代的新闻叙事范式,以期为其他新媒体的发展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9年12期)

新闻范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讯 “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与创新”学术对话会近日在武汉大学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与创新展开学术对话。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教授黄旦提出,所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中之一就是媒介的变化。然而,当下对于媒介大变局的重视似乎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闻范式论文参考文献

[1].刘勇.新中国新闻文体70年:“范式”的共生与交融[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肖劲草.探寻新闻传播研究新范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3].刘鹏.范式的探索:新闻学复旦学派的浮现及其学术传统——以王中为中心的考察[J].新闻大学.2019

[4].陈伶娜.从新闻到信息:互联网时代媒体内容范式的转变[J].青年.2019

[5].李娟.新闻文体“文学范式”的生成与型构——基于对“散文式新闻”的历时性考察[J].未来传播.2019

[6].宋思茹,史灵珂.“大数据新闻”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重构——评《新闻传播的大数据时代》[J].中国高校科技.2019

[7].王雪莲,郭致杰.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新闻出版史研究范式变迁与创新[J].中国出版.2019

[8].喻国明,王文轩,冯菲.“声音”作为未来传播主流介质的洞察范式——以用户对语音新闻感知效果与测量为例[J].社会科学战线.2019

[9].董皓.新媒体视域下新闻传播新范式探究[J].环球首映.2019

[10].刘娣.融媒时代的新闻叙事范式——以“抖音”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9

标签:;  ;  ;  ;  

新闻范式论文-刘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