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六盘水市第六中学陶尚凤
【摘要】求助者由于父母长期争吵,导致自己担心、害怕,失眠、记忆力下降,注意力无法集中等。通过来访者中心疗法和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合理发泄不良情绪,正确认识父母的争吵,学会协调父母的关系。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
【中图分类号】G224.64【文章标识码】C【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6-0142-02
一、来访者一般资料
(一)人口学资料。李某,女,15岁,苗族,某中学初一学生。父亲为保安,母亲为出纳,父母经常争吵。有一弟弟,小五岁,现读四年级。身体较差,常生病。(二)来访者成长史。来访者自幼多病,身体虚弱,曾动过两次手术。学习成绩一般,近来记忆力下降,因父母长期争吵导致思想负担过重,失眠一月有余,有时无法按时完成作业,在课堂上也无法集中注意力。在班上人际关系一般,虽有一两个知心朋友,但家丑不可外扬很难向同学诉说。(三)社会功能。能够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但存在较大困惑,社会功能减退。
二、个人陈述
我妈妈怀疑爸爸有外遇,为此经常吵架,我觉得很丢脸。他们说要离婚,我很担心、很害怕。如果他们离婚,我和弟弟怎么办。他们每次吵完架后就甩门而去好几天不归家,也不管我和弟弟,我有被抛弃的感觉。婚姻真的很恐怖,以后我不想结婚。我和弟弟也阻止过他们争吵,但被打后就再也不敢干涉他们了。我们常会因害怕而躲进厕所或离家出走。因此,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作业不能按时完成还要被老师批评。有一次为了阻止他们争吵,我还用刀伤了自己,他们才停止争吵,把注意力集中到我的身上来,如果伤害自己能换取他们的和平,我真想结束自己的生命。
三、咨询师印象
来访者主动寻求帮助。总体印象良好,内向、胆小,常用手按着肚子,弓着背,坐姿拘谨,眼神不敢与咨询师交流。刚到咨询室时很紧张,手在颤抖,说话的语速很快,有强烈的倾诉欲望。自述过程条理清楚,回答问题时切题。
四、评估与诊断
(一)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判断,来访者知、情、意统一,有自知力,主动寻求帮助,感知觉正常,没有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人格稳定,故可以排除精神病可能。(二)与神经症相鉴别:心理冲突可区分为常形和变形两种,求助者的心理冲突与现实处境(父母吵架)直接联系,涉及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有道德性质,故可以排除神经症。(三)与严重心理问题相区别:来访者对父母争吵给自己带来的困扰十分清楚,担心与害怕持续围绕自己,伴有一定程度的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能集中,影响了来访者的社会功能。根据病程、精神痛苦程度、社会功能三个方面来看,病程不足两个月,社会功能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也没出现泛化现象,故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四)诊断结果:一般心理问题。
五、原因分析
来访者自幼多病,身体素质较差。父母关系不好,常争吵,缺乏关爱,常处于担忧、害怕的情绪下,出现失眠,记忆力下降,学习不理想。来访者性格内向,敏感,认知错误:父母吵架就会离婚、很丢脸;恐惧婚姻;用自己的生命换取父母的和平相处等。
六、咨询目标
(一)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引导求助者宣泄不良情绪;正确认识父母的争吵;学会处理自己与父母的关系。(二)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帮助求助者塑造健康的人格;理性地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七、咨询方法、原理与咨询时间
(一)咨询方法与原理。1、求助者中心疗法。本疗法是罗杰斯提出的,他认为人们是完全可以信赖的,他们有很大的潜能理解自己并解决自己的问题,而无需咨询师进行直接干预。因此,咨询师需要做的就是设身处地地理解求助者,坦诚地与求助者进行交流,无条件关注求助者,最终达到“助人自助,自助助人”的目标。
2、合理情绪疗法。本疗法是埃利斯提出来的,他认为情绪和行为并不是由外部事件所引起,而是由个体对事件的认识即信念造成的。因此可以通过改变不合理的信念,从而改变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该疗法采用ABCDE模型,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个体对事件的看法即信念,C代表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D指对不合理信念加以驳斥和辩论,E指新的情绪及行为的治疗效果。
(二)咨询时间。共进行了4次咨询,每周一次,每次约50分钟。
八、咨询过程
(一)诊断阶段(第一次咨询)。
1、目的: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收集信息,确定求助者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关键点,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制定咨询方案。
2、任务:了解来访者的一般资料,建立相互信任的咨访关系。
3、方法:摄入性会谈。
4、过程:
(1)在第一次咨询中主要以耐心倾听求助者的叙述为主,同时采用开放式提问的方式和具体化技术明确求助者想要解决的问题、问题的症状、表现形式以及症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会谈中,适当收集求助者的一般临床资料。(2)运用倾听技术、情感反应技术对求助者的现状表示理解,让求助者感到被接纳和支持,使求助者的负性情绪体验得到一定的宣泄。(3)简要介绍心理咨询的一般知识,心理咨询能否帮助她解决现在面临的哪些问题,明确咨询中的有关事益。由于来访者有结束生命的观念,因此必修强调保密原则,最终获得求助者承诺:绝不用结束生命换取父母和平相处。
(二)咨询阶段。
目的:引导来访者认识自己对父母争吵中出现的不合理信念,通过咨询师的分析使求助者能够逐渐修正或放弃那些导致不良情绪的非理性信念。帮助求助者正确对待父母的争吵,有效地发挥润滑剂的作用。引导求助者珍爱自己的生命。
第二次咨询。
1、任务:向求助者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原理和ABCDE治疗模式,指出人对事件不合理的解释、看法和评价是导致情绪和行为异常的直接原因,与事件本身没有直接的关系。寻找导致情绪困扰的不合理信念,与之辩论,使不合理信念合理化。
2、方法: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家庭作业。
3、过程:(1)介绍合理情绪疗法及ABCDE治疗模式,让来访者寻找自己对父母争吵的不合理信念(如:父母争吵就会离婚)。与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建立合理的信念。(2)深入探讨用结束生命换取父母和平相处是否可行。经过深入交流,来访者认识到这只是自己想获得父母关注的方式,就算结束生命对父母的关系也没有帮助,甚至可能会让他们的关系进一步恶化。(3)布置作业:找出自己可能存在的不合理信念与其进行辩论。
第三次咨询。
1、任务:指导求助者在父母关系中如何发挥润滑剂的作用,学会恰当处理父母的争吵。2、方法:会谈法、绘画技术。3、过程:(1)探讨家庭作业完成情况,对于其情绪状态进行评估,由于重新认识了父母的争吵,她的担心、害怕等负面情绪减少了不少。(2)采用绘画技术让来访者画出现在和理想的家庭状态,让其思索为了实现理想的家庭,自己在父母争吵中应怎么做进行了深入探讨。(3)给予来访者处理自己与父母关系的指导,同时联系其班主任让其与父母进行适当沟通,给她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布置家庭作业。
(三)结束阶段(第四次咨询)。1、目的:巩固已有的咨询效果,总结经验及注意事项。鼓励来访者将心理咨询中获得的经验运用于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2、任务:了解求助者的精神、心理、社会功能状况,巩固咨询效果并结束咨访关系。3、方法:会谈法。4、过程:(1)了解来访者情绪状态,对父母争吵的认识,以及目前家庭状态。(2)总结咨询过程中的收获,鼓励将其经验运用于生活和学习中。(3)结束咨询关系。
九、咨询效果评估
(一)来访者自我评估。求助者担心、害怕等不良情绪得到了很大的缓解,能正确认识父母的争吵,同时学会做一些事情来协调父母间的关系。失眠也减少,能正常学习。(二)心理咨询师评估。咨询目标基本实现,求助者的情绪得到了缓解,能正确认识和对待父母吵架,同时学会发挥润滑剂作用,协调父母关系。(三)班主任及同学评估。来访者在学校开朗了许多,能按时完成作业,上课注意力也有很大的提高。
十、总结
本次咨询是一个由家庭原因引起的心理问题,对于来访者我能给予的就是关心和理解,帮助她摆脱不必要的负性情绪和思想负担,然而对于一个家庭的问题,心理咨询师是显得很无力的,特别是本校的学生,很多都遭遇着家庭带来的巨大压力。因此,作为父母不得不反思自身如何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作为学校,不仅要对孩子进行教育,更要对家长进行教育,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