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硫代葡萄糖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葡萄糖,白菜,作物,油菜,性状,分子,图谱。
硫代葡萄糖甙论文文献综述
刘锦,张冀芳,梁建丽,程锋,武剑[1](2014)在《白菜硫代葡萄糖甙合成中MAM的进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硫代葡萄糖甙合成中关键基因-甲基硫代烷烃基苹果酸合成酶(methylthioalkylmalate,MAM)基因在白菜基因组中的进化情况,为研究白菜MAM的功能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根据白菜数据库BARD信息分析拟南芥、盐芥和白菜MAM的共线性关系,利用MEME在线软件预测MAM序列的高度保守基序(motif),通过R软件分析93份白菜材料MAM的表达模式,并利用MEGA5.05软件构建MAM的系统进化树。【结果】白菜的3个亚基因组均保留着MAM的同源基因。其中与拟南芥具有共线性的5个同源基因可能源自基因组古叁倍化复制,其它两个同源基因可能是由转座扩增产生的;基序分析结果表明,与拟南芥的MAM相比,白菜的MAM同源基因存在基序的缺失,并且大多发生在序列的两端;在93份白菜材料中,白菜MAM同源基因之间的表达量有很大差异,Bra021947与Bra018524只在少数材料中存在极低的表达,并且Bra029356的表达量低于可检测水平;进化树分析发现,除Bra018524外,其他的白菜MAM同源基因与拟南芥的MAM聚集在不同的分支上。【结论】白菜的MAM可能在拟南芥和白菜物种分化之后独立起源并进化出不同的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21期)
巩红影,罗双霞,顾爱侠,王彦华,赵建军[2](2014)在《大白菜硫代葡萄糖甙合成基因SSR标记的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硫代葡萄糖甙(glucosinolates,GS)是一种含氮、硫的重要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是十字花科蔬菜风味的主要来源。本研究根据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和大白菜(Brassica rapa ssp.pekinensis)基因组序列信息,比对GS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序列信息,发现大白菜中与GS含量相关的候选基因102个,分布于10条染色体上。拟南芥GS合成基因在大白菜中的同源基因个数分别为:零拷贝基因8个、单拷贝基因13个、2拷贝基因17个、2个以上多拷贝基因14个。通过FASTPCR6.0软件分析目标基因上下游序列各5kb,共开发出237个简单重复序列(SSR)位点,16个基因没有发现SSR位点,72个基因存在1~4个SSR位点,5个基因存在5个SSR位点,4个基因存在6个SSR位点,4个基因存在7个SSR位点,1个基因存在8个SSR位点。所开发的SSR位点中,共发现4种重复类型:单核苷酸重复最多,共122个,占SSR总数的51.4%;其次是二核苷酸重复类型,共48个,占SSR总数的20.3%;叁核苷酸重复类型最少,共7个,占SSR总数的3.0%,另外60个SSR无明显的重复类型。具有SSR位点的86个基因中,77个基因可以设计SSR特异引物,其中49对特异引物在供试的75份大白菜高代自交系中得到有效扩增。其中16对引物具有多态性,占全部引物的20.8%;18对引物无多态性,占全部引物的23.4%;15对引物杂带多,占全部引物的19.5%;另外28对引物无扩增产物,占全部引物的36.4%。最终11对获得了清晰多态性扩增产物,共检测出26个等位基因。本研究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高有益GS成分的大白菜新品种提供了基础资料,进而加快大白菜营养品质育种的进程。(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4年10期)
廖永翠[3](2011)在《白菜类作物硫代葡萄糖甙结构和含量的分析及QTL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白菜类作物(Brassica rapa, L. syn. Brassica campestris)是我国重要的芸薹属蔬菜作物和油料作物,品种类型丰富,营养价值高。但由于其具有复杂的遗传背景以及广泛的遗传变异,使得一些重要农艺性状的改良非常困难。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蔬菜营养品质的关注和要求日益提高。硫甙的降解产物是构成十字花科蔬菜特殊辛香风味的主要来源,同时还可作为天然的抗虫、抗菌剂,也和昆虫的繁殖和预测有关;其中很多研究表明异硫代氰酸盐(isothiocyanate, ITC)有良好的抗癌效果和防止微生物繁殖和间接的抗氧化作用。作为十字花科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硫代葡萄糖甙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从分子水平上分析白菜类作物中硫代葡萄糖甙的遗传规律,才能实现改良白菜类蔬菜的营养品质,培育高有益硫代葡萄糖甙的白菜类作物新品种,发掘和利用重要的基因资源的目的。本研究利用硫甙含量差异较大、表型差异较大、生育期不同的欧洲油用型白菜Rapid Cycling (L144)和中国大白菜Z16为材料,构建了含120个株系的BC2DH群体。本研究采用HPLC方法,对白菜类作物叶片中硫甙组分和含量进行了评价,为进一步开展白菜类作物中硫甙的积累和遗传研究提供信息。在此BC2DH群体的基础上构建了白菜类作物遗传连锁图谱,并对白菜叶片中硫甙含量进行了QTL定位和遗传效应的分析。其主要结论如下:1.利用HPLC分析了白菜类作物13种类型的叶片中8种硫甙组分的含量,脂肪族硫甙是其中最主要的硫甙,所占的比例均在64%以上,但在大白菜中吲哚族硫甙所占的比例相对最高,约为28.5%。野生白菜的总硫甙含量最高,为17.3μmol·g-1DW。3-丁烯基硫甙(NAP)是含量最高变异幅度最大的,平均含量为2.68μmol·g-1DW,变异范围为0-53.87μmol·g-1DW。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基因型间脂肪族硫甙在品种间差异极显着,芳香族硫甙含量在不同季节间差异极显着。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脂肪族硫甙NAP与PRO呈负相关;脂肪族硫甙NAP与GBN间呈极显着正相关;芳香族硫甙NAS与脂肪族硫甙PRO极显着正相关。在大白菜的硫甙的主成分分析中,筛选出编号为32、46、45、41、19和47的6份硫甙含量较高的材料。2.利用欧洲油用型白菜Rapid Cycling (L144)和中国大白菜Z16构建了120个株系的BC2DH群体,开发了194个Indel标记,构建了包括10个连锁群的遗传连锁图谱,共覆盖基因组长度563.3 cM,平均图距为2.90 cM。3.采用区间和MQM的作图法,对白菜类作物硫甙的含量进行了QTL定位及遗传效应的分析。在BC2DH群体的8条连锁群上,共检测到15个控制硫甙合成的QTL位点,2个控制NAP的QTL位点,3个控制GBN的QTL位点,3个控制PRO的QTL位点,2个控制GBC的QTL,1个控制NEO的QTL,2个控制40H的QTL,2个控制NAS的QTL,3个控制脂肪族硫甙含量的QTL位点,1个控制总硫甙含量的QTL位点和1个控制GBN/脂肪族硫甙合成比例的QTL位点。LOD值在3.20-16.76范围之间,贡献率范围12.5%-77.0%。(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1-05-20)
张红城,董捷,张旭,高远[4](2009)在《油菜蜜中硫代葡萄糖甙及其降解产物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油菜蜜中的硫代葡萄糖甙及其降解产物进行提取与定性分析。通过有机溶剂对油菜蜜中的硫代葡萄糖甙及其降解产物进行萃取,然后进行氯化钯显色反应,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硫代葡萄糖甙及其降解产物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新鲜的油菜蜜含有硫代葡萄糖甙,放置半年后油菜蜜中含有硫代葡萄糖甙的降解产物——异硫氰酸酯。随储藏时间的延长,新鲜的油菜蜜中的硫代葡萄糖甙会降解成异硫氰酸酯。(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09年20期)
王宁惠[5](2009)在《油菜籽(饼粕)中硫代葡萄糖甙总量速测方法-氯化钯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油菜品质分析项目中主要包括芥酸、硫甙、含油量,本文介绍了硫甙定量分析中的一种简单快速的分析方法。(本文来源于《青海农林科技》期刊2009年03期)
徐东辉[6](2009)在《白菜类作物硫代葡萄糖甙的自然变异及QTL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白菜类作物(Brassica rapa,syn. campestris)是我国重要的芸蔓属蔬菜作物和油用作物,由于它具有复杂的遗传基础,使得一些重要农艺性状的改良非常困难,同时,由于其悠久的栽培历史,形成了很多的栽培种群和丰富的遗传变异,也为重要农艺性状的改良提供了广阔的资源材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品质育种逐渐得到重视,但是,许多重要商品品质性状和硫代葡萄糖甙含量等营养品质性状遗传规律缺乏系统分析,因此有必要从代谢和分子水平上对白菜类作物进行营养性状的遗传分析,为改良白菜类蔬菜的营养品质和培育高有益硫代葡萄糖甙的白菜类作物新品种提供理论基础,为发掘并利用关键性基因资源奠定基础。本研究采用HPLC方法,对白菜类作物苗期植株硫代葡萄糖甙含量进行了评价,为进一步开展硫代葡萄糖甙在白菜类作物中的积累和遗传研究提供信息;在筛选合理亲本的基础上,创建了遗传信息丰富的遗传研究分离群体,构建了白菜类作物遗传连锁图谱框架图;并进一步开展了硫代葡萄糖甙含量的QTL定位和遗传效应分析。获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利用HPLC分析了8种硫代葡萄糖甙的含量,白菜类作物苗期植株体硫代葡萄糖甙含量存在一定的自然变异。种群间的硫代葡萄糖甙含量和所含的的硫代葡萄糖甙的类型均有差异,在所研究的五个白菜类群体中就有四种群体的总脂肪族硫代葡萄糖甙比例超过80%(只有大白菜种群的为75%),芜菁的总脂肪族硫代葡萄糖甙比例最高为95%,平均含量为6.98μmol/gDW,占总硫代葡萄糖甙含量的87.7%,可见白菜类作物总体上还是以含脂肪族硫代葡萄糖甙为主;材料间差异最大的是NAP含量的差异,高含量材料比低含量材料高出4372倍,其它个硫代葡萄糖甙组分含量差异分别为:GBN为1053倍,GBC为126倍,NAS为57倍,4ME为212倍,NEO为174倍,总硫代葡萄糖甙为141倍。此外,各个群体内的各材料间所含的硫代葡萄糖甙总量和类型比例也不同,像在大白菜中脂肪族硫代葡萄糖甙含量比例的变化范围为13.6~98.9%,吲哚族硫代葡萄糖甙含量比例的变化范围为0.8~80.4%,芳香族硫代葡萄糖甙含量比例的变化范围为0.0~72.0%。可见,不同白菜类作物种群间硫代葡萄糖甙含量有一定差异,同一栽培种群不同材料间硫代葡萄糖甙含量也存在一定差异。2.应用内标法及影响因子(或响应因子)精确测定了不同白菜类作物硫代葡萄糖甙的含量。在HPLC对脱硫硫代葡萄糖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应用近红外光谱测定技术,分别对各种硫代葡萄糖甙成分进行扫描,建立定标预测模型。各个指标的预测模型的性能指标以交叉验证得到的标准差(SECV)和相关系数(1-VR)分别是PRO:0.36、0.69; NAS:0.55、0.83; GBN:0.62、0.84; NAP:1.87、0.87;4OH:0.0、0.82; GBC:1.22、0.93;4ME:0.04、0.71; NEO:0.44,0.86; Total:2.97、0.92。通过盲样预测验证证明,硫代葡萄糖甙组分NAP、GBC、NEO、Total的预测模型效果最好,可以准确和可靠地预测实际样品含量3.利用欧洲油用型白菜L144(Rapid Cycling)和菜心品种L58亚种间杂交建立的BILs群体,在实验室已有的1017个标记的基础上增加了76个SSR标记。利用1093个标记进行图谱构建,分析得到了一张包含16个主要连锁群的遗传连锁图谱。该图谱包括85个SSR标记、102个SRAP标记和357个DART标记,共544个标记。覆盖基因组总长度为1326.1cM,标记间平均图距为2.44cM,连锁群的长度变幅为17.6-137.8cM。连锁群上的标记数为最少为2个,最多为69个,平均标记数0.41maker/cM。标记的偏分离比率为97.1%。4.采用区间作图和多模型作图法对白菜类作物各种硫代葡萄糖甙含量进行了QTL及遗传效应分析。在BILs群体遗传连锁图谱的6个连锁群上,共发现了8个QTL位点。其中控制单一脂肪族硫代葡萄糖甙的QTL有3个,控制单一吲哚族硫代葡萄糖甙的QTL有4个,控制单一芳香族硫代葡萄糖甙的QTL有1个。贡献率范围在16.7%-82.0%之间。脂肪族硫代葡萄糖甙的3个QTL的贡献率都大于40%,吲哚族的3个QTL的贡献率大于25%,芳香族的1个QTL贡献率最低,为16.7%。所有的QTL都为减效位点,效应值在-0.094099--4.53636之间。(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09-08-01)
徐东辉,孙日飞,李晓楠,何洪巨,武剑[7](2007)在《白菜类作物硫代葡萄糖甙的QTL定位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白菜类作物 QTL 定位的研究已经广泛开展,尤其在形态学、抗病性、抗逆性和抽薹开花等性状上做了很多工作,但在品质育种相关的 QTL 定位方面的研究却较少,目前仅在白菜型油菜的脂肪酸组成上有报道。对于白菜类作物,硫甙是十分重要的品质性状,因此有必要开展硫甙的相关遗传学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十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7-11-01)
单彦卿,张建丽,何洪巨[8](2007)在《十字花科植物中硫代葡萄糖甙及萝卜硫素的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硫代葡萄糖甙(简称硫甙)是十字花科植物的重要次生代谢产物,硫甙及其降解产物萝卜硫素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对硫甙及萝卜硫素的基本性质和常用的分析分离方法进行了阐述、分析和比较,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了基础。(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07年09期)
胡小加,江木兰,张银波[9](2007)在《硫代葡萄糖甙和类黄酮对枯草芽孢杆菌在油菜根部定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植物—微生物—土壤叁元关系中,根际微生物作为土壤和植物中介与桥梁,是最为活跃的因素,其活动规律对于土壤肥力、植物营养和植物病害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2]。植物促生细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本文来源于《土壤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徐东辉[10](2007)在《白菜类作物硫代葡萄糖甙及一些主要代谢组分的遗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白菜类作物(Brassica rapa,syn.campestris)是我国重要的芸薹属蔬菜作物和油用作物,由于它具有复杂的遗传基础,使得一些重要农艺性状的改良非常困难,同时,由于其悠久的栽培历史,形成了很多的栽培种群和丰富的遗传变异,也为重要农艺性状的改良提供了广阔的资源材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品质育种逐渐得到重视,但是,许多重要商品品质性状和硫代葡萄糖甙含量等营养品质性状遗传规律缺乏系统分析,因此有必要从代谢组和分子水平上对白菜类作物进行营养性状的遗传分析,为改良白菜类蔬菜的营养品质和培育高有益硫甙葡萄糖甙的白菜类作物新品种提供理论基础,为发掘并利用关键性基因资源奠定基础。本研究根据拟南芥和马铃薯应用气-质连用技术在代谢组分分析上的研究结果,建立了大白菜球叶冷冻真空干燥样品应用气-质连用技术进行代谢组分分析的技术体系,确定了仪器分析的相关参数,并对大白菜主要代谢组分进行了鉴定和遗传分析;采用HPLC方法,对白菜类作物苗期植株硫甙含量进行了评价,为进一步开展硫甙在白菜类作物中的积累和遗传研究提供信息;在筛选合理亲本的基础上,创建了遗传信息丰富的遗传研究分离群体,构建了白菜类作物遗传连锁图谱框架图;并进一步开展了硫甙含量的QTL定位和遗传效应分析。获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利用HPLC分析了8种硫甙的含量,白菜类作物苗期植株体硫甙含量存在一定的自然变异。材料间硫甙含量差异最大达到1127倍(NAP含量),其它各硫甙组分含量材料间的变异幅度为18-152倍,总硫甙含量最大相差51倍。不同白菜类作物种群间硫甙含量有一定差异,同一栽培群不同材料间硫甙含量也存在一定差异。同时,对硫甙合成途径中关键基因AOP_2在白菜类作物中的变异进行了分析。2.利用欧洲油用型白菜Rapid Cycling(L144)和菜心品种L58亚种间杂交建立的BILs群体,构建了包括17个连锁群、由129个SRAP标记和27个SSR标记共156个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覆盖基因组长度为719.2 cM,标记间平均图距为4.6 cM,连锁群长度范围在11.7-88.7 cM之间,连锁群上的标记数为3-25个。3.采用区间作图和多QTL复合作图方法对白菜类作物硫甙含量进行了QTL定位及遗传效应分析。在BILs群体遗传图谱的6个连锁群上,共检测到14个QTL。控制单一脂肪族硫甙和总脂肪族硫甙的QTL有11个,其中控制PRO含量的QTL3个,控制NAP含量的QTL3个,控制GBN含量的QTL1个,控制总脂肪族硫甙含量的QTL2个,控制NAP/Tali的QTL有2个。控制吲哚族硫甙4ME含量的QTL2个,控制芳香族硫甙NAS含量的QTL1个。贡献率范围为16.0%-82.7%。4.优化并确定了大白菜代谢组分分析体系,根据已建立的分析体系对大白菜DH群体的183个单株使用GC-MS进行了代谢组分的测定,可以进行准确统计代谢组分有47个峰,这些代谢组分分为6类物质,分别为有机酸、糖类、氨基酸、糖醇、糖苷和芳香胺。其中有机酸13个,糖类16个,氨基酸2个,糖醇6个,糖苷2个,芳香胺1个。对所得的代谢组分进行了QTL分析,利用多QTL模型作图法,共发现了控制20个代谢组分的33个QTL,分布于9个连锁群,贡献率范围为6.7%-92.1%。(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07-06-01)
硫代葡萄糖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硫代葡萄糖甙(glucosinolates,GS)是一种含氮、硫的重要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是十字花科蔬菜风味的主要来源。本研究根据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和大白菜(Brassica rapa ssp.pekinensis)基因组序列信息,比对GS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序列信息,发现大白菜中与GS含量相关的候选基因102个,分布于10条染色体上。拟南芥GS合成基因在大白菜中的同源基因个数分别为:零拷贝基因8个、单拷贝基因13个、2拷贝基因17个、2个以上多拷贝基因14个。通过FASTPCR6.0软件分析目标基因上下游序列各5kb,共开发出237个简单重复序列(SSR)位点,16个基因没有发现SSR位点,72个基因存在1~4个SSR位点,5个基因存在5个SSR位点,4个基因存在6个SSR位点,4个基因存在7个SSR位点,1个基因存在8个SSR位点。所开发的SSR位点中,共发现4种重复类型:单核苷酸重复最多,共122个,占SSR总数的51.4%;其次是二核苷酸重复类型,共48个,占SSR总数的20.3%;叁核苷酸重复类型最少,共7个,占SSR总数的3.0%,另外60个SSR无明显的重复类型。具有SSR位点的86个基因中,77个基因可以设计SSR特异引物,其中49对特异引物在供试的75份大白菜高代自交系中得到有效扩增。其中16对引物具有多态性,占全部引物的20.8%;18对引物无多态性,占全部引物的23.4%;15对引物杂带多,占全部引物的19.5%;另外28对引物无扩增产物,占全部引物的36.4%。最终11对获得了清晰多态性扩增产物,共检测出26个等位基因。本研究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高有益GS成分的大白菜新品种提供了基础资料,进而加快大白菜营养品质育种的进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硫代葡萄糖甙论文参考文献
[1].刘锦,张冀芳,梁建丽,程锋,武剑.白菜硫代葡萄糖甙合成中MAM的进化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4
[2].巩红影,罗双霞,顾爱侠,王彦华,赵建军.大白菜硫代葡萄糖甙合成基因SSR标记的开发[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4
[3].廖永翠.白菜类作物硫代葡萄糖甙结构和含量的分析及QTL定位[D].西南大学.2011
[4].张红城,董捷,张旭,高远.油菜蜜中硫代葡萄糖甙及其降解产物的鉴定[J].食品科学.2009
[5].王宁惠.油菜籽(饼粕)中硫代葡萄糖甙总量速测方法-氯化钯法[J].青海农林科技.2009
[6].徐东辉.白菜类作物硫代葡萄糖甙的自然变异及QTL定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
[7].徐东辉,孙日飞,李晓楠,何洪巨,武剑.白菜类作物硫代葡萄糖甙的QTL定位与分析[C].中国园艺学会十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7
[8].单彦卿,张建丽,何洪巨.十字花科植物中硫代葡萄糖甙及萝卜硫素的性质研究[J].食品科技.2007
[9].胡小加,江木兰,张银波.硫代葡萄糖甙和类黄酮对枯草芽孢杆菌在油菜根部定殖的影响[J].土壤学报.2007
[10].徐东辉.白菜类作物硫代葡萄糖甙及一些主要代谢组分的遗传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