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氧化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容器,氢氧化,电极,基材,纳米,吡咯,纺丝。
氧化镍论文文献综述
罗惜情,王同振,江苗苗,熊凡,程凤如[1](2019)在《二硫化镍/氢氧化镍空心球的制备及其电容器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均匀硫纳米球为硬模板,通过直接沉淀法在硫纳米球表面包覆一层氢氧化镍纳米片,得到均匀硫@氢氧化镍前驱体,前驱体经低温煅烧获得二硫化镍/氢氧化镍复合纳米空心球,用其制备的电极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等对复合材料的成分和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纯度较高,组分为二硫化镍和氢氧化镍,二者物质的量比约为1∶1;复合材料是大小均匀的多孔纳米空心球,空腔直径约为500 nm,表面覆盖超薄纳米片,长度约为250 nm,整体形如花球,大小约为1μm。采用循环伏安、计时电位等方法对复合材料超级电容器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 A/g电流密度下电极比电容达到1 446 F/g;在20 A/g电流密度下电极比电容仍高达976 F/g;在10 A/g电流密度下循环5 000次,电极容量保持率为86.4%,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无机盐工业》期刊2019年12期)
张校飞,左小华,汪汝武,张峰[2](2019)在《醇水法制备纳米氧化镍电极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醇水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镍粉体材料并分析了其粉体形成过程,重点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氧化镍粉体的相组成、形态以及氧化镍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镍粉体由前驱体Ni2(OH)2CO3·xH2O在270℃附近分解产生;热处理温度对合成粉体的结晶度和比表面积具有显着影响,而粉体的结晶度和比表面积又是影响氧化镍电极电化学性能的重要因素,其中,粉体结晶度的作用占主导地位。当氧化镍粉体热处理温度为250℃时,所制氧化镍电极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测试电流密度为5mA/cm2的条件下,其比电容达到1180F/g。(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刘骥飞,戴剑锋,朱晓军,孙向阳[3](2019)在《氧化镍柔性自支撑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具有优异界面结构和电子/离子传质能力的柔性电极材料是解决高性能电化学活性物质由体积膨胀引起材料粉化和从集流体剥落难题的关键。一种独特的工艺实现了高性能过渡金属氧化物(氧化镍)内嵌碳纤维柔性织物电极的一步制备,所制备的活性物质免于使用导电剂、粘结剂和集流体而直接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组装。得益于氧化镍超高的理论比容量,活性碳纤维基体材料低维特性和良好的内应力分散率,制备的复合织物电极展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一维氧化镍/碳纳米纤维(NiO-CNF)复合柔性电极较纯氧化镍(NiO NF)纤维电极材料具有更卓越的循环耐久性和倍率性能,NiO-CNF和NiO NF在0.5 C倍率下循环200次分别具有418和242 mAh·g~(-1)的可逆容量,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归因于复合柔性电极的交联结构提供的优异扩散动力学和应力缓冲。(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施翠娥,潘路[4](2019)在《载银纳米氧化镍的抗菌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合成的一系列不同Ag含量(0%、5%、10%、15%、20%)的Ag/NiO复合纳米材料对细菌和霉菌进行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NiO纳米粒子几乎没有表现出抑菌活性。但是,即使Ag含量较低的Ag/NiO复合纳米粒子即表现出优异的抑菌活性。(本文来源于《淮南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陈思,毕玉红,罗居杰,张新宇[5](2019)在《石墨烯/氧化镍复合材料的微波法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微波法快速制备了石墨烯/氧化镍(MWGO/NiO)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循环伏安法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了MWGO/NiO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考察了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投料比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与硝酸镍质量比为5∶4、微波功率为1000W、微波时间为2min时,制备的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最好;在充放电电流密度为1A/g及KOH电解液浓度为6mol/L时,复合材料的最大比电容为360.5F/g。(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9年09期)
李喆,杨少华,赵平[6](2019)在《氢氧化镍超级电容器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Ni(OH)_2,组装的氢氧化镍超级电容器在0.1A/g的电流密度下,首次放电比电容为206.6F/g,等效串联电阻为25.6Ω,能量密度为9.97W·h/kg。由于Ni(OH)_2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得充分彻底,所以等效串联电阻小,比电容和能量密度均高于活性炭超级电容器。复合超级电容器的各项储能性能均介于两者之间。当电流密度增大到0.6A/g时,活性炭超级电容器被击穿,而复合超级电容器和氢氧化镍超级电容器在1A/g时的比电容仍然高于160F/g,倍率性能较好。(本文来源于《沈阳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姜晓庆,彭淑静,蒙柳羽,伊红莹,徐楠[7](2019)在《花状氢氧化镍的水热合成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Ni(OH)_2粉体,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激光粒度仪、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Ni(OH)_2粉体的形貌、粒度及结构。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120℃时,制备出来Ni(OH)_2粉体为β型Ni(OH)_2,形貌为花状微球结构,粒度曲线呈较好正态分布,颗粒大小均匀,峰值粒径约为45μm左右。(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9年12期)
韩可慧[8](2019)在《氧化镍/聚吡咯材料的制备及超级电容器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本论文中,以尿素为沉淀剂,温度为诱导因素,乙醇和水为溶剂,六水合硝酸镍为镍源,制备了具有叁维分级结构的银耳状(TN4-C1)和松果状氧化镍微球(PN4-C2和PN4-C3)。通过调控温度实现了不同形貌NiO的调控。提出一个可能的机理:在实验初期,在不同溶剂热温度下Ni_3(NO_3)_2(OH)_4前体的制备以及煅烧温度对NiO微球的组成和结构的影响。在溶剂热过程,尿素缓慢进行醇解生成氨,并逐渐将pH从中性调控到碱性,当溶剂热温度低于120oC时,纳米片逐渐聚集成初始分级结构微球(TN1)。当溶剂热温度进一步的升高,初始分级结构微球开始溶解并进行重结晶的过程,当溶剂热温度达到180oC时,所有初始微球全部溶解并形成稳定球形分级结构(TN4)。在煅烧过程中,通过不同的高温分解Ni_3(NO_3)_2(OH)_4前驱体,得到不同形貌分级结构NiO微球。其中TN4-C1具有更多的结构水分子和大的空穴,这可能是由于在350oC的煅烧温度下非晶相转变成结晶相所致。当煅烧温度升高到600oC纳米片彼此相互作用,导致纳米片在600oC颈缩过程发生。煅烧温度诱导从银耳状的形态向松果状形态的转变,且伴随结构水分子的减少。当煅烧温度达到850oC时,获得松果状分级结构微球PN4-C3,并且结构水分子消失。SEM和TEM测量结果证明TN4-C1的聚集程度低于PN4-C2和PN4-C3。FT-IR、TG、XPS和XRD测试结果表明:TN4-C1具有结构水分子。氮气吸脱附结果显示:TN4-C1表现出更高的比表面积。所以,TN4-C1含有比PN4-C2和PN4-C3更多的活性位点。将TN4-C1、PN4-C2和PN4-C3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研究超级电容器性能。在叁电极超级电容器中,TN4-C1在3 A g~(–1)时获得最大比电容为3242 F g~(–1),显着高于PN4-C2(891F g~(–1))和PN4-C3(486 F g~(–1))并接近其理论比电容。TN4-C1、PN4-C2和PN4-C3分别用作正极,活性炭(AC)用作负极,组建两电极不对称超级电容器(ASC)。在3 A g~(–1)的电流密度下,组装的TN4-C1//AC可以达到656 F g~(–1)的比电容,显着高于PN4-C2//AC(253 F g~(–1))和PN4-C3//AC(150 F g~(–1))。此外,TN4-C1//AC在功率密度为2399.8 W kg~(–1)时表现出233.3 Wh kg~(–1)的能量密度。这一发现可归因于TN4-C1具有丰富的结构水分子,这确保了快速的离子扩散。为了进一步提高TN4-C1的热稳定性和超级电容器的性能,以吡咯(Py)为原料,通过原位聚合法将Py负载在TN4-C1纳米片表面上。由于TN4-C1微球纳米片空隙的限制,聚吡咯聚合受限,得到的尺寸大约为10 nm的鱼鳞状聚吡咯(PPy),鱼鳞状PPy为OH~-离子插入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点。在OH~-离子插入过程,OH~-离子不仅插入到鱼鳞状PPy层中,而且插入到TN4-C1纳米片中,为复合材料用于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的应用奠定了基础。然后将均相纳米片组成的银耳状NiO/鱼鳞状PPy微球(直径4μm)用作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在叁电极超级电容器中,NiO与Py的摩尔比6下获得的NiO/PPy-6在3 A g~(–1)的电流密度下具有3648.6 F g~(–1)的高比电容并且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在30 A g~(–1)高电流密度下具有1783 F g~(–1)的比电容)。NiO/PPy-6和AC分别用作正极和负极,组装两电极ASC,在3 A g~(–1)的电流密度下,组装的NiO/PPy-6//AC可以达到937.5F g~(–1)的比电容,稳定的电压窗口为1.6 V。此外,在功率密度为2399.99 W kg~(–1)时能量密度为333.3 Wh kg~(–1),还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10000次循环后稳定性保持在88.2%。由于NiO/PPy复合材料中的NiO和PPy之间的协同作用,显着提高了材料的比电容、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本文来源于《齐鲁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2)
高洪雨[9](2019)在《氧化镍纳米结构气体传感器的性能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多种多样的新型气体检测技术中,气体传感器因其具有的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易集成、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可靠性高、实时快速检测、利于构建传感网络等优点,成为替代贵重分析仪器进行气体检测的最优方案之一。氧化物半导体气体传感器是化学传感器领域最重要的分支,在环境检测和安全监测等方面不可或缺,一直是国际研究的前沿与热点。一般来说,P型氧化物半导体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气体的氧化方面具有优异的催化氧化活性,然而由于自身传导机制的限制,基于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气体传感器的灵敏度较低、选择性较差,难以实现对痕量气体的选择性检测。针对上述问题,对P型氧化物半导体进行功能改性势在必行。目前,功能改性方法主要有贵金属担载、异价金属离子掺杂以及微纳异质接触叁种。鉴于催化剂担载改性可用的贵金属种类有限(Au、Ag、Pd、Pt等)且会导致传感器成本的显着增加,故本论文主要从掺杂及微纳异质接触改性两方面入手,对具有代表性的P型氧化镍(Ni O)纳米结构进行功能改性,以实现对其传感器的性能调控。研究内容如下:结合Ni O敏感材料自身催化活性及其分等级结构的优势,制备出了由二维纳米片组装的Ni O花状微球结构,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金属阳离子异价替位掺杂和同价间隙位掺杂的改性方法进一步提升其传感性能,最终获得了不同原子比率Sn4+及Sn2+掺杂的Ni O分等级花状微球。对两种掺杂改性的Ni O纳米结构进行了形貌、微纳结构以及成分的表征,制作了传感器件并测试了其气敏性能。结果表明,对于异价掺杂,基于3.0 at%Sn4+掺杂Ni O花球的传感器对二甲苯气体表现出最佳的气敏性能,灵敏度为20.2-100 ppm,与未掺杂Ni O花球传感器的灵敏度相比提升了12倍,且具有较低的检测下限(300 ppb);对于同价掺杂,基于1.5 at%Sn2+掺杂Ni O花球的传感器对二甲苯的灵敏度也大幅提高,检测下限为500 ppb,且在高湿度条件下表现出较好的选择性和稳定性。增感机理研究表明,掺杂所调控的Ni O表面化学吸附氧与缺陷氧含量以及空穴浓度的变化是促使两种传感器性能增强的主要原因。依据纳米级P-N及P-P异质结对载流子浓度与输运的调控作用,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微纳尺度紧密异质接触的Sn O2-Ni O、Ni O/Ni Cr2O4及WO3-Ni O复合纳米结构,并对合成的异质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分析与气敏特性测试。其中,基于Sn O2-Ni O纳米颗粒的气体传感器对甲苯表现出优异的气敏性能,具有极低的检测下限和较好的抗湿特性;而基于Ni O/Ni Cr2O4(Cr/Ni=25 at%)纳米颗粒的气体传感器则对二甲苯气体表现出较高的灵敏度(66.2-100 ppm)、较低的检测下限(1.2-50ppb)以及较好的选择性(Sxylene/Sethanol=11.8,Sxylene/Sacetone=10.2);此外,基于10 at%WO3-Ni O中空多孔纳米花球的气体传感器对二甲苯气体具有超灵敏(354.7-50 ppm)且快速(<1 min)的响应,显示出很低的检测下限(1.5-50 ppb)和较好的选择性(Sxylene/Sethanol=10.3,Sxylene/Sacetone=8.1)。与单一氧化物相比,上述复合异质敏感材料的气敏特性大幅提升,其提升的原因在于结构参数的优化、协同催化作用的促进以及由纳米级异质结调控所引起的载流子浓度的减少与导电通道的变窄。(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杨玉飞[10](2019)在《掺N多孔炭/氧化镍钴/碳微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容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超级电容器储能装置已经变得不可或缺,尤其是在一些新型产业,如新能源汽车等。决定超级电容器性能的关键是电极材料。而目前商业化的碳电极材料存在比电容不够高的问题。为了获得性能优良的电极材料,本文以原位聚合的煤基聚苯胺为碳氮源,以乙酸镍和草酸钻作为热解催化剂前驱体,以二茂镍和乙酸镍为碳管生长催化剂前驱体,采用二段炉工艺,联合制备碳微纳米管和掺N多孔炭/镍(钴)。并将叁者中的金属离子化后,分别采用水热法、尿素直接沉淀法制备出了掺N多孔炭/氧化镍钴/碳微纳米管复合材料。并对其结构和电容性能进行系统研究,取得的结果如下:采用二段炉工艺、化学气相沉积法成功制备掺N碳微纳米管。氮以石墨化氮的状态掺入碳管中。制备的碳微纳米管形态多样,有直管,弯管,竹节状,糖葫芦串状等。管径范围10-100nm,管长由几百纳米至几十微米,管壁厚10-15m nm。其生长模式主要有:“底端生长”、“顶端生长”、“两端同时生长”、“竹节状生长”叁种类型。以乙酸镍分别做热解催化剂及生长催化剂时,碳管产率最高,为9.36 g/l g乙酸镍/320 g煤基聚苯胺。而二茂镍做生长催化剂时,碳微纳米管的品质更好。采用水热法成功合成平均孔径为8.4 nm的掺N多孔炭/氧化镍钴/碳微纳米管介孔复合材料。金属氧化物主要以NiCo2O4,NiO的形式存在,以六边形纳米层片的形态附着在多孔炭表面。当掺N多孔炭/银与掺N多孔炭/钴质量比1:2,碳微纳米管掺杂量为10%,反应条件为120℃,12 h时,制得的掺N多孔炭/氧化镍钴碳微纳米管复合材料与水性电解液有良好的润湿性,且电容性能最佳,有较高的比电容、良好的倍率特性和循环稳定性。lA/g下,比电容达847.4F/g。5A/g下,循环5000次后,电容保留率为81.1%。采用尿素直接沉淀法成功合成平均孔径为56.3 nm的N多孔炭/氧化镍结/碳微纳米管介孔复合材料。多孔炭中掺入的氮主要以吡咯型氮和氧化型氮的状态存在。金属氧化物主要以NiCo204形式存在,以纳米花状形态附着在多孔炭表面。当掺N多孔炭/镍与掺N多孔炭/钴质量比1:2,碳微纳米管掺杂量为10%,反应条件为80℃,6 h时,制得的掺N多孔炭/氧化镍钴/碳微纳米管复合材料与水性电解液有良好的润湿性,且电容性能最佳,有较高的比电容、良好的倍率特性和循环稳定性。在1A/g下,比电容达992.4 F/g。5 A/g下,循环3000次后,电容保留率为84.5%。以它为正极,活性炭为负极,组装出的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兼具双电层与法拉第电容特性,在1A/g下,比电容可达120.3 F/g,能量、功率密度分别为16.7Wh/kg,500W/kg。(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氧化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醇水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镍粉体材料并分析了其粉体形成过程,重点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氧化镍粉体的相组成、形态以及氧化镍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镍粉体由前驱体Ni2(OH)2CO3·xH2O在270℃附近分解产生;热处理温度对合成粉体的结晶度和比表面积具有显着影响,而粉体的结晶度和比表面积又是影响氧化镍电极电化学性能的重要因素,其中,粉体结晶度的作用占主导地位。当氧化镍粉体热处理温度为250℃时,所制氧化镍电极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测试电流密度为5mA/cm2的条件下,其比电容达到1180F/g。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氧化镍论文参考文献
[1].罗惜情,王同振,江苗苗,熊凡,程凤如.二硫化镍/氢氧化镍空心球的制备及其电容器性能研究[J].无机盐工业.2019
[2].张校飞,左小华,汪汝武,张峰.醇水法制备纳米氧化镍电极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19
[3].刘骥飞,戴剑锋,朱晓军,孙向阳.氧化镍柔性自支撑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
[4].施翠娥,潘路.载银纳米氧化镍的抗菌性能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9
[5].陈思,毕玉红,罗居杰,张新宇.石墨烯/氧化镍复合材料的微波法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9
[6].李喆,杨少华,赵平.氢氧化镍超级电容器的性能研究[J].沈阳理工大学学报.2019
[7].姜晓庆,彭淑静,蒙柳羽,伊红莹,徐楠.花状氢氧化镍的水热合成工艺研究[J].山东化工.2019
[8].韩可慧.氧化镍/聚吡咯材料的制备及超级电容器性能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9
[9].高洪雨.氧化镍纳米结构气体传感器的性能调控[D].吉林大学.2019
[10].杨玉飞.掺N多孔炭/氧化镍钴/碳微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容性能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