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骨岩部论文_马帅帅

导读:本文包含了颞骨岩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颞骨,面神经,肿瘤,动脉,外胚层,外科手术,耳蜗。

颞骨岩部论文文献综述

马帅帅[1](2019)在《颞骨岩部胆脂瘤病例报告及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一例颞骨岩部胆脂瘤(岩尖型,V)进行临床分析及相关文献复习,探讨耳内镜下迷路上入路治疗颞骨岩部胆脂瘤手术方式的可行性,为颞骨岩部胆脂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术式参考,同时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诊断、分型、手术治疗等方面的认识。方法:对就诊于我科的1例岩尖型颞骨岩部胆脂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Sanna分型(I-V型)的分型标准获得该例患者的临床分型,根据Sanna分型的手术路径推荐,该例患者可通过颞下窝入路Type B或联合耳囊及耳蜗入路TypeA,或者颅中窝入路等手术径路达到治疗目的,鉴于我们想保留耳囊结构,避免面神经的改道以及颅脑的开放,因此我们借鉴国内外耳内镜下手术入路的经验,凭借耳内镜多角度优势和良好的照明及放大效果,基于该例患者的病变范围,首次提出通过耳内镜下迷路上入路处理岩尖区病变。首先在上鼓室部位获得足够的操作空间,充分暴露鼓室内壁。之后最重要即磨除中颅窝、半规管及膝状神经节组成的锲形结构之间的骨质,磨除该部位中颅窝脑板,暴露中颅窝硬脑膜,充分扩大迷路上通路的空间。将耳内镜置入此狭窄区域,继续向内磨开骨质,暴露胆脂瘤囊袋,处理岩尖区的胆脂瘤。处理该部位的病变时需要有角度的手术器械,靠外侧的部位甚至需要用弯曲接近90度的吸引器和刮匙将胆脂瘤去除。结果:该例颞骨岩部胆脂瘤(岩尖型,V)在成功通过耳内镜下迷路上入路清除了病变的基础上,达到了微创的目的,保留了耳囊结构,避免了面神经的改道以及颅脑的开放,术后患者周围性面瘫House-Brackemann面神经分级Ⅲ级,术后骨导听力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别。经随访2年该患者未见复发迹象。结论:1.经耳内镜微创入路处理一定范围的侧颅底病变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手术思路,但是要使这种术式在侧颅底方面得到广泛应用,还需依赖技术的发展,手术学方面的改进。2.颞骨岩部胆脂瘤少见,临床医生应该提高对此病的诊断和手术路径的认识,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高伟,卢连军,温立婷,韩宇,宋勇莉[2](2019)在《颞骨岩部胆脂瘤的手术治疗及面神经功能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分析总结颞骨岩部胆脂瘤(PBC)的手术策略,探讨不同面神经功能状态的保护及重建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住院手术治疗的PBC患者临床资料,按照Sanna分类标准确定手术策略,总结面神经处理方法及术后面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采取手术治疗的PBC患者28例,分为四型:迷路上型11例,其中3例经迷路径路,行部分半规管切除,5例经耳囊径路切除病变,保留面神经骨桥,3例经耳蜗径路切除;广泛型10例,其中2例经耳囊径路切除,8例经耳蜗径路切除;4例为迷路下型,均行岩骨次全切除术;3例为迷路下-岩尖型,其中2例行颞下窝B型手术切除,另1例经耳蜗径路切除。本组未发现孤立岩尖型病例。本研究涉及面神经手术者共14例(50%),面神经减压2例,面神经移位或部分移位2例,面神经改道吻合者2例,面神经耳大神经移植修复者3例,二期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者2例,另有3例因面神经长期坏死,面部肌肉萎缩,建议行远期面瘫游离血管肌肉移植,但均未接受。面神经积极处理后功能改善率为71.43%,随访未见复发病例。结论:PBC主要的治疗方式是彻底手术清除,制定合理的手术策略至关重要,面神经功能的保护优于听力,积极合理的面神经处理有利于面神经功能恢复。(本文来源于《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冯国栋,杨华,刘庆松,司江勇,李颖[3](2018)在《颞下窝进路TypeB技术在颞骨岩部胆脂瘤治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颞下窝径路Type B技术在颞骨岩部巨大迷路型胆脂瘤切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7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5例巨大迷路型颞骨岩部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患者中曾行开放式乳突根治1例,岩骨次全切除(保留听囊) 1例,开放式乳突根治后再行岩骨次全切除(保留听囊) 1例,入院后5例患者均接受颞下窝径路Type B手术切除。结果 5例患者均手术完整切除,显微镜下术腔无死角,检查无胆脂瘤残留。所有患者颈内动脉均有不同程度胆脂瘤包绕,均沿胆脂瘤基质与颈内动脉壁的间隙分离干净。术后均行MR+DWI随诊1~2. 5年,未见复发。5例患者术后术侧均全聋。1例面神经完整者术后H-B II级; 2例舌下神经-面神经吻合患者,其中1例术后1年H-B III级,另1例术后随访1年H-B IV级;2例头痛患者术后症状均消失。5例患者术后1个月均可正常饮食。结论颞下窝径路Type B技术可以安全、彻底切除复杂的巨大迷路型岩部胆脂瘤,未引起严重并发症。但早期反复手术失败影响对相关功能的保留和重建。(本文来源于《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查定军,高伟[4](2017)在《颞骨岩部胆脂瘤》一文中研究指出颞骨岩部胆脂瘤(petrous bone cholesteatoma)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胆脂瘤侵犯至颞骨岩部,到达内耳的内侧范围,临床较少见,有报道其发病率占颞骨岩部病变的4%~9%~([1])。由于其位置深在,缺乏特征性临床症状,早期诊断并不容易。因毗邻重要结构,比如颈内动脉、面神经、迷路、乙状窦、颈静脉球、后颅窝及中颅窝硬脑膜、后组脑神经(本文来源于《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期刊2017年19期)

王利萍,刘涛[5](2015)在《个体化叁维数字模型在内镜经鼻颞骨岩部解剖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3 D-DM用于内镜经鼻颞骨岩部解剖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3例成人头部标本,对其头部46侧进行灌注,行CT扫描,利用3 Dview计算机软件对这些图像进行3 D-DM个体化重建。结果通过对个体化3 D-DM测量结果进行比较,3 D-DM测量到的圆孔距离眶下裂长度,圆孔距离翼管开口、卵圆的长度及颧弓根距离耳蜗的长度相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3 D-DM具体展示其优势,体现应用于内镜经鼻颞骨岩部解剖中的临床使用价值,对临床以及科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期刊2015年31期)

崔壮壮,韩超,张晨,李航宇,巩守全[6](2015)在《颞骨岩部颈内动脉及面神经的解剖学观测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颞骨岩部颈内动脉及面神经的解剖学结构,为颞骨岩部入路颅底手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支持。方法:采用颞耳后入路方法,制作10例成人湿颅颞骨岩部标本,暴露颞骨内面神经及颈内动脉各段,测量面神经及颈内动脉各段的长度,颈内动脉垂直段、水平段与耳蜗距离。结果:两侧面神经各段长度及两侧颈内动脉与耳蜗距离比较无显着差异。面神经内耳道段长度为(10.33±1.77)mm,迷路段长度为(4.05±1.19)mm,鼓室段长度为(10.74±1.92)mm。HICA长度为(17.17±3.72)mm,VICA长度为(10.65±1.01)mm,HICA距同侧耳蜗的长度为(19.64±1.48)mm,VICA距同侧耳蜗的长度为(2.24±0.43)mm。结论:颞骨岩部内面神经鼓室段最长,迷路段最短,耳蜗位于迷路段与岩大神经的夹角内。以颈动脉管内口为标志,磨除岩尖部骨质保护耳蜗的安全范围为(17.17±3.72)mm。相关手术操作在接近这些位置时应停止操作或变更方向,以免损伤岩部内相关重要的结构。(本文来源于《长治医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姚磊,杨智昉,王满宁,李文生[7](2015)在《颞骨岩部CT和MRA的融合与重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计算机图像融合技术,探讨对颞骨岩部、颈内动脉、骨迷路等结构进行多模态医学图像的配准、融合与重建,为经岩骨入路手术术前计划的设计与模拟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收集患者头颅CT、MRA导航序列图像,利用复旦数字医疗自行研发的神经外科手术导航系统软件,进行影像数据的配准和融合,分别基于CT图像重建出颅骨和骨迷路,基于MRA图像重建出颈内动脉。结果:重建后的图像可单独或多结构融合显示颞骨岩部、颈内动脉和骨迷路的形态;叁类结构用不同的伪彩色、透明度进行区别显示,能快速、直观地反映相互之间的位置和毗邻关系;能够根据手术入路,在叁维空间中任意角度旋转观察。结论:利用头颅CT和MRA导航序列图像,经配准、融合和重建,显示颞骨内颈内动脉、骨迷路等复杂结构,为颅底外科解剖训练和手术计划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有效的信息补充。(本文来源于《解剖学杂志》期刊2015年01期)

潘志华,冯黎,涂波[8](2014)在《右侧颞骨岩部区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男,17岁。因"头晕、头昏半月,头痛(呈持续性)3天伴呕吐数次"入院。半月前无明显诱因感头晕、头昏,无视物旋转,无耳鸣,无发热。体检:右侧肢体痛、温、触觉略减弱,右侧巴宾斯基征阳性,无肢体活动受限等。CT平扫:右侧颞叶紧贴颞骨区可见类圆形稍高密度肿块影,境界尚清,其内密度均匀,最大层面约43 mm×58 mm,(本文来源于《临床放射学杂志》期刊2014年10期)

韩维举,王若雅,申卫东,刘军,戴朴[9](2014)在《颞骨岩部胆脂瘤切除术及面神经保护和修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总结颞骨岩部胆脂瘤的外科治疗、术中面神经功能的保护及修复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79例手术治疗的颞骨岩部胆脂瘤病例,按House-Brackmann法对面神经功能进行分级,根据术中探查所见,依据面神经损伤的部位和范围分别采用面神经减压、吻合、耳大神经移植、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等方法进行修复;随诊1年以上,资料齐全的48例患者,根据手术前后面神经功能的分级进行比较,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79例岩部胆脂瘤患者经过手术切除病灶,术中发现面神经受累部位以迷路段最为多见。面神经损伤修复方法:面神经减压48例(60.76%);面神经端端吻合5例(6.33%);面神经改道吻合3例(3.80%);耳大神经移植修复面神经3例(3.80%);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10例(12.66%)。剩余10例术中面神经未处理。随访1年以上,资料完整的48例患者预后:面神经减压:29例,术前面神经功能Ⅰ级13例,Ⅱ级1例,Ⅲ级7例,Ⅳ级2例,Ⅴ级4例,Ⅵ级2例;术后Ⅰ级22例,Ⅱ级2例,Ⅲ级1例,Ⅳ级3例,Ⅴ级1例。端端吻合:4例;术前Ⅰ级1例,Ⅴ级3例;术后Ⅱ级1例,Ⅲ级3例。改道吻合:3例;术前Ⅴ级1例,Ⅵ级2例;术后:Ⅲ级2例,Ⅳ级1例。耳大神经移植:2例;术前均为Ⅴ级;术后:Ⅳ级1例,Ⅴ级1例。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7例;术前Ⅴ级4例,Ⅵ级3例;术后:Ⅲ级1例,Ⅳ级4例,Ⅴ级2例。3例术中未处理面神经病例,面神经功能无变化。结论颞骨岩部胆脂瘤术中需仔细保护面神经,发现面神经损伤后应及时修复,依据损伤程度和范围的不同,采取不同的修复方式可以使患者获得较好的预后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华耳科学杂志》期刊2014年03期)

王若雅,韩维举,王萌萌,吴军[10](2014)在《颞骨岩部胆脂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颞骨岩部胆脂瘤是临床上的少见病,其围绕迷路,缓慢生长。临床症状主要有听力下降、面瘫、眩晕等,与颞骨其他疾病的症状相似,无特异性,容易误诊误治。随着影像手段及显微外科技术的逐步发展,岩部胆脂瘤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逐步改进。本研究主要回顾了国内外近年岩部胆脂瘤的相关文献,结合我们诊治的病例,总结岩部胆脂瘤的病因分类、诊断及鉴别诊断,对岩部胆脂瘤的分型与手术入路的选择等进行分析总结,为临床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华耳科学杂志》期刊2014年03期)

颞骨岩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分析总结颞骨岩部胆脂瘤(PBC)的手术策略,探讨不同面神经功能状态的保护及重建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住院手术治疗的PBC患者临床资料,按照Sanna分类标准确定手术策略,总结面神经处理方法及术后面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采取手术治疗的PBC患者28例,分为四型:迷路上型11例,其中3例经迷路径路,行部分半规管切除,5例经耳囊径路切除病变,保留面神经骨桥,3例经耳蜗径路切除;广泛型10例,其中2例经耳囊径路切除,8例经耳蜗径路切除;4例为迷路下型,均行岩骨次全切除术;3例为迷路下-岩尖型,其中2例行颞下窝B型手术切除,另1例经耳蜗径路切除。本组未发现孤立岩尖型病例。本研究涉及面神经手术者共14例(50%),面神经减压2例,面神经移位或部分移位2例,面神经改道吻合者2例,面神经耳大神经移植修复者3例,二期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者2例,另有3例因面神经长期坏死,面部肌肉萎缩,建议行远期面瘫游离血管肌肉移植,但均未接受。面神经积极处理后功能改善率为71.43%,随访未见复发病例。结论:PBC主要的治疗方式是彻底手术清除,制定合理的手术策略至关重要,面神经功能的保护优于听力,积极合理的面神经处理有利于面神经功能恢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颞骨岩部论文参考文献

[1].马帅帅.颞骨岩部胆脂瘤病例报告及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19

[2].高伟,卢连军,温立婷,韩宇,宋勇莉.颞骨岩部胆脂瘤的手术治疗及面神经功能保护[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9

[3].冯国栋,杨华,刘庆松,司江勇,李颖.颞下窝进路TypeB技术在颞骨岩部胆脂瘤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8

[4].查定军,高伟.颞骨岩部胆脂瘤[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7

[5].王利萍,刘涛.个体化叁维数字模型在内镜经鼻颞骨岩部解剖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

[6].崔壮壮,韩超,张晨,李航宇,巩守全.颞骨岩部颈内动脉及面神经的解剖学观测及临床意义[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5

[7].姚磊,杨智昉,王满宁,李文生.颞骨岩部CT和MRA的融合与重建[J].解剖学杂志.2015

[8].潘志华,冯黎,涂波.右侧颞骨岩部区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一例[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4

[9].韩维举,王若雅,申卫东,刘军,戴朴.颞骨岩部胆脂瘤切除术及面神经保护和修复[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4

[10].王若雅,韩维举,王萌萌,吴军.颞骨岩部胆脂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4

论文知识图

经鼻颞骨岩部入路个体化3D-DM模拟...示患者左侧内耳、中耳、外耳道及#~颞骨岩部安全区域及Ⅳ脑神经入...撞击组005号尸头右侧颞骨叁维...:乙状窦前经颞骨岩部入路皮肤...:颞骨岩部内侧面及内耳门

标签:;  ;  ;  ;  ;  ;  ;  

颞骨岩部论文_马帅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