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选择风险论文-李致鸿

逆选择风险论文-李致鸿

导读:本文包含了逆选择风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红利,逆选择,万亿,商业健康保险,免赔额,客户细分,保险赔付,中国平安,社会经济,保险机构

逆选择风险论文文献综述

李致鸿[1](2019)在《健康险市场投融测量:万亿“蛋糕”的逆选择风险规避与红利捕捉》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净值群体对健康和养生越来越重视,不少资本也进军这一领域,而健康险便是其中一个庞大的市场。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2018年中国商业健康保险报告》显示,以2012年到2017年间保费收入五年复合增长率38%为依据计算,预计到2020年健康险市场规(本文来源于《21世纪经济报道》期刊2019-10-10)

张琳,杨起军[2](2016)在《互助养老年金的给付模型及逆选择风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寿命的不断延长导致经营或管理养老年金的政府机构、企业或保险公司财务负担不断加重的风险即为长寿风险。长寿风险为无法通过大数法则进行分散的系统风险,只能通过有效的方式来寻找承担主体。关于长寿风险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长寿风险证券化方面,但是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够完善,目前国内也尚无任何一款长寿风险证券化的产品。因而本文的创新之处为:提出了由消费者承担系统性长寿风险,而年金池来承担个体长寿风险的互助养老年金模式,目的在于为我国政府、企业或保险行业提供解决长寿风险的新思路。互助养老年金又叫群体自年金化,它可以为其参与者提供类似于普通养老年金的现金流用于养老储备,但是不同于普通养老年金,发起人无需承担系统性长寿风险,即一群有养老储备需求的消费者通过缴纳资金形成年金池并交由专业的保险公司或基金公司来运作,每年按照约定的方式和实时的死亡率和利率信息来调整给付额,当某个成员去世后,他将丧失其资金权益的一种养老金给付模式。我国学者目前尚无互助养老年金方面的研究,国外学者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给付递推模型上。但是关于互助养老年金的研究内容目前还存在两个缺陷:一是在推导给付递推模型时省略了寿命延长对于年金精算现值计算的影响,二是关于互助养老年金和普通养老年金的异同目前只有定性的分析尚无更为准确合理的对比,因此本文从两个角度来衡量互助养老年金的价值:首先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推导出基于"精算公平原则"的给付递推模型,并选取随机动态Compertz-Makeham死亡率趋势外推模型和中国部分地区的人口统计数据来观测互助养老年金每年领取的养老金金额的分布情况;随后,通过逆选择风险的大小来对比普通养老年金和互助养老年金的区别,即以确定等值法为原则,利用消费者投资于普通养老年金和互助养老年金的资金金额关于消费者基于主观意愿的生存率的偏导数来衡量逆选择风险的影响程度,并通过提出恰当的假设对比了普通养老年金和互助养老年金在一般情形下逆选择风险的大小。(本文来源于《2016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国际年会论文集》期刊2016-07-27)

冷翠华[3](2016)在《七险企参与“保险+期货”试点 点燃农险创新一把火》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保险+期货”合作模式全面铺开的消息点燃了农险创新的一把火。尽管这种模式与传统的农产品价格保险相比有很大的创新,保险公司的风险也得到了有效分散,但专家认为,农产品价格保险尤其是针对周期性涨跌的价格保险应谨慎试点,避免出现巨灾的现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本文来源于《证券日报》期刊2016-06-16)

刘敬元[4](2015)在《免体检高额寿险进入“白名单” 险企降低逆选择风险》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保障保险的逆选择,是保险公司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近日,在发布多款简单、廉价的互联网专属保障型产品后,弘康人寿副总经理、总精算师张科在接受《证券日报》专访时坦承,为直面逆选择风险问题,他们建立了“白名单制”,试图通过这种制度让企业帮助保(本文来源于《证券日报》期刊2015-04-02)

刘敬元[5](2013)在《网销保险遭客户欺诈 案件频发 害怕被复制 险企拒绝透露细节》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淘宝叁天销售一亿元,到五年后规模上万亿元,互联网保险业务正吸引越来越多业内人的关注和畅想。不过,这个正风生水起的全新领域带给保险公司的变化,远远不止在销售渠道这一个方面。 保险公司互联网保险业务要更多地从获客方式、产品设计、服务体系设计以及风(本文来源于《证券日报》期刊2013-09-12)

马连红[6](2009)在《寿险逆选择风险及其防范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我公司的业务数据为基础,分析并论证核保在防范逆选择方面的作用和效果。并针对数据分析结果提出在应对逆选择风险方面的对策和措施:提高人工核保件比例;进行逆选择风险保单特征分析;提高承保阶段风险选择的质量。(本文来源于《保险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6期)

王向楠,潘力[7](2008)在《我国商业健康险逆选择风险的防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商业健康险的一般特点出发,联系我国保险公司的经营特点和外部环境,分析了逆选择现象在我国健康险市场尤为普遍和严重的原因。进而提出了我国应当加强健康险的核保、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完善健康险合同条款、发展团体健康险、健全失信惩罚机制等措施。(本文来源于《时代金融》期刊2008年08期)

杨立华[8](2007)在《健康保险逆选择风险问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逆选择对健康险的危害首先,逆选择增加了保险公司的核保费用。在保险经营中保险人和被保险人都有义务遵守最大诚信原则,但由于逆向选择的存在,被保险人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为支付较少的保费而获得较高的保障,会尽量隐瞒病史或者带病投保。由于医疗保险的特殊性,保险公司调查的难度和费用都非常高,调查的结果很可能是付出了很多调查费用,却得不到有价值的信息。(本文来源于《商业文化(学术版)》期刊2007年04期)

罗敏[9](2005)在《商业医疗保险的逆选择风险和道德风险控制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的身体健康和风险保障。一方面,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剧、疾病谱的变化、环境污染严重以及新的医疗设备和技术的运用,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极度放大,由此带来了医疗费用的迅猛增长,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难以承受日益昂贵的医疗费用。另一方面,随着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公费医疗的格局被打破,政府对医疗费用大包大揽的做法已成为历史。这些都为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2001 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对六个城市的调查结果显示:有 50.1%的人认为应该购买商业保险;29.9%的人打算在近两年内购买商业保险。而其中,医疗保险成为了居民急需购买的险种,超过了对养老保险和人寿保险的需求。然而,与现实需求相比,当前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状况实在是差强人意。事实上,很多保险公司都不愿涉足商业医疗保险,对开发医疗保险产品的热情也不高。由此,商业医疗保险领域出现了业内所谓的“外热内冷”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逆选择和道德风险是阻碍医疗保险的发展最主要的原因。本文从商业医疗保险的概念、特点以及面临的困难入手,指出逆选择风险和道德风险是阻碍医疗保险发展的罪魁祸首,并分析和论证了逆选择和道德风险形成的原因、表现形式以及造成的后果等,然后联系美国医疗保险风险控制的先进技术和科学的运作模式,针对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防范逆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具体措施与可行性方案。从今年新筹建的几家健康保险公司来看,业内对开展商业医疗保险的热情逐渐高涨。但是,由于医疗保险的专业性极强,相关的理论研究还比较落后,笔者希望通过该论文的写作,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能够关注医疗保险风险控制问题,研究和建立一套完备的逆选择和道德风险控制体系,促进我国商业医疗2保险的健康发展。本文总共有四个部分。第一章从商业医疗保险的概念和特点入手,通过对医疗保险特殊的叁方关系的分析,引出保险公司与投保人(被保险人)及医疗机构的矛盾关系。然后在描述我国商业医疗保险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导致医疗保险市场供需矛盾的原因在于商业医疗保险的逆选择风险和道德风险。商业医疗保险的逆选择风险和道德风险非常突出,导致保险公司经营商业医疗保险业务严重亏损,居高不下的赔付率使得许多保险公司不敢涉足该领域,严重阻碍了商业医疗保险的健康发展。第二章分析逆选择风险和道德风险形成的原因、表现形式以及造成的影响。本人认为,信息不对称是逆选择风险和道德风险形成的直接原因,由于保险公司和投保人(被保险人)之间健康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了投保人的逆选择风险和被保险人的道德风险;由于保险公司和医疗机构之间医疗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了医疗机构的道德风险。进一步分析,导致逆选择风险和道德风险的根本原因在于现行医疗保险模式的弊端。买单式医疗保险模式分离了医疗服务和保险服务,保险公司仅仅参加了保险服务,无法控制医疗服务,风险控制能力先天不足。逆选择风险和道德风险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是医疗保险复杂的叁方关系矛盾指向的结果。逆选择风险和道德风险的存在阻碍医疗保险的发展:逆向选择的“次品驱逐良品”现象,使风险状况良好的客户退出医疗保险市场;逆向选择保险公司难以精算确定保费;逆向选择增加了保险公司的调查费用;道德风险导致了医疗费用的过度膨胀;妨碍了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逆选择和道德风险是医疗保险的两大顽症,给医疗保险的运作带来了重重困难,研究和建立逆选择和道德风险控制体系,势在必行!第叁章介绍了美国在商业医疗保险逆选择和道德风险控制方面的一些成功经验,这些经验对我国建立医疗保险风险控制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美国医疗保险风险控制手段是非常丰富的,基本特点就是将被保险人、医疗机构和保险人的经济利益联系在一起,共同控制风险。我国已经采用了一些简单的风险控制技术,比如免赔额、按3比例共付等,但是其他较为复杂的控制技术尚未利用。因此,我们要积极研究美国风险控制的先进技术,借鉴适合我国实际的方法。但是要想从根本上控制逆选择风险和道德风险,必须采用更为先进的风险管理模式。该章第二节花了大量的篇幅介绍美国的管理式医疗保险模式,包括管理式医疗保险的含义、组织形式以及费用控制手段等,最后对比传统买单式医疗保险模式,提出管理式医疗保险模式的核心就是保险人与医疗机构成为利益共同体,共同控制风险,这为下一章节的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第四章以前面章节为基础,提出建立逆选择风险和道德风险控制体系的设想。首先提出控制逆选择风险和道德风险的一般思路。对于逆选择风险,主要通过严格的核保和科学的保单设计来规避。对于被保险人的道德风险,主要通过医疗费用的分担形式增加被保险人的费用意识,从而减少被保险人的道德风险。对于医疗机构的道德风险的防范,则可以通过如下的几个途径:一是合理的医疗费用的补偿方式;二是减少医疗机构产生道德风险的动机;叁是对医疗服务合理性的审查。其次,探讨专业健康保险公司的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险的特殊性要求必须建(本文来源于《西南财经大学》期刊2005-04-01)

马璐瑶[10](2003)在《车贷履约险需迈四道槛》一文中研究指出难产半年之久的《汽车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就在中国银监会正式挂牌之后,有望近日出台,而《个人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也将随之浮出水面。看来,车贷市场行将放开的政策绿灯已经亮起。  据悉,2002年,全国汽车消费贷款余额为1149.92亿元,占总消费贷款余额(本文来源于《中华工商时报》期刊2003/05/26)

逆选择风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人类寿命的不断延长导致经营或管理养老年金的政府机构、企业或保险公司财务负担不断加重的风险即为长寿风险。长寿风险为无法通过大数法则进行分散的系统风险,只能通过有效的方式来寻找承担主体。关于长寿风险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长寿风险证券化方面,但是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够完善,目前国内也尚无任何一款长寿风险证券化的产品。因而本文的创新之处为:提出了由消费者承担系统性长寿风险,而年金池来承担个体长寿风险的互助养老年金模式,目的在于为我国政府、企业或保险行业提供解决长寿风险的新思路。互助养老年金又叫群体自年金化,它可以为其参与者提供类似于普通养老年金的现金流用于养老储备,但是不同于普通养老年金,发起人无需承担系统性长寿风险,即一群有养老储备需求的消费者通过缴纳资金形成年金池并交由专业的保险公司或基金公司来运作,每年按照约定的方式和实时的死亡率和利率信息来调整给付额,当某个成员去世后,他将丧失其资金权益的一种养老金给付模式。我国学者目前尚无互助养老年金方面的研究,国外学者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给付递推模型上。但是关于互助养老年金的研究内容目前还存在两个缺陷:一是在推导给付递推模型时省略了寿命延长对于年金精算现值计算的影响,二是关于互助养老年金和普通养老年金的异同目前只有定性的分析尚无更为准确合理的对比,因此本文从两个角度来衡量互助养老年金的价值:首先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推导出基于"精算公平原则"的给付递推模型,并选取随机动态Compertz-Makeham死亡率趋势外推模型和中国部分地区的人口统计数据来观测互助养老年金每年领取的养老金金额的分布情况;随后,通过逆选择风险的大小来对比普通养老年金和互助养老年金的区别,即以确定等值法为原则,利用消费者投资于普通养老年金和互助养老年金的资金金额关于消费者基于主观意愿的生存率的偏导数来衡量逆选择风险的影响程度,并通过提出恰当的假设对比了普通养老年金和互助养老年金在一般情形下逆选择风险的大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逆选择风险论文参考文献

[1].李致鸿.健康险市场投融测量:万亿“蛋糕”的逆选择风险规避与红利捕捉[N].21世纪经济报道.2019

[2].张琳,杨起军.互助养老年金的给付模型及逆选择风险研究[C].2016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国际年会论文集.2016

[3].冷翠华.七险企参与“保险+期货”试点点燃农险创新一把火[N].证券日报.2016

[4].刘敬元.免体检高额寿险进入“白名单”险企降低逆选择风险[N].证券日报.2015

[5].刘敬元.网销保险遭客户欺诈案件频发害怕被复制险企拒绝透露细节[N].证券日报.2013

[6].马连红.寿险逆选择风险及其防范的实证分析[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9

[7].王向楠,潘力.我国商业健康险逆选择风险的防治分析[J].时代金融.2008

[8].杨立华.健康保险逆选择风险问题分析[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7

[9].罗敏.商业医疗保险的逆选择风险和道德风险控制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

[10].马璐瑶.车贷履约险需迈四道槛[N].中华工商时报.2003

标签:;  ;  ;  ;  ;  ;  ;  ;  ;  ;  

逆选择风险论文-李致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