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特色形成

浅谈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特色形成

随着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呼唤越来越提出了强烈要求,学校自主发展意识的觉醒催生着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在需要和自觉意识,也为学校特色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背景和条件。

一、作为生存与发展战略的学校文化

金水区纬三路小学建校于1948年,它的前身是省军区小学。历史的积淀,使学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从纬三小走出的还有邓亚萍、薛伟等一批批名人。随着基础改革的纵深推进,学校要发展,学校文化要体现与时俱进,逐步形成多元的、开放的、创新的文化特点。学校进一步对工作进行了梳理与提升,在原有的基础上突出特色。由于学校地处省军区周围,学校的德育教育基地就设在了省军区“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为了更充分地利用这一资源,学校设立了校本课程“国防教育”,使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相关国防教育方面的知识,并且倡导全体学生争做“自理、自护、自信”的阳光少年。学校自建校始就有打乒乓球的传统项目,特别是世界乒乓球冠军邓亚萍曾经在纬三路小学学习并且练习打乒乓球,邓亚萍荣获世界冠军以后,极大地激发了全校师生的乒乓球热情。学校以此为契机,把“活力乒乓”设立为校本课程,深入发掘乒乓球运动所倡导的活力、健康、智慧、合作精神,培养全校学生阳光健康的人格。如今,乒乓球的精神已经成为全校文化核心,学校本着“做幸福教师,育健康学生”的教育理念,重新梳理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创新教师管理,打造“情智共生”的课堂文化,逐步形成了充满勃勃生机的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发展成为同义语:学校文化自觉意识的形成,意味着对学校文化建设的认识和理解,达到了新的水平和高度。显著标志是,将学校文化作为学校发展的近义词甚至同义词。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学校文化是一种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战略。作为一种发展战略的学校文化建设,应具战略制高点的性质:统领学校发展各个方面,物质与精神、外在与内在、制度与组织、行为与形象等;形成内控性的学校发展,重视和强调学校发展的自主性、内源性和独特性;创造可持续的学校发展,更关注学校发展的持续力、生命力和创新力。

学校重构:

1.重新发掘、梳理、发现学校的历史文化资源,重建学校教育理念;

2.以制订学校发展规划为载体,将学校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内容;

3.把形成学习型的组织文化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

4.将课程文化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文化战略,是在宏观层面上对学校全局的、长远的文化发展所做出的符合学校自身规律的预制和谋划,并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学校未来方向与发展水平的策略。同时,它也是一所学校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能够凸显其办学特色并永葆发展活力的根本性策略。

实施要求:

兼顾当前和长远。学校文化战略要与时俱进,既要适应当前社会文化的主流,又要着眼于文化发展的未来趋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追求深层次和高品位。学校文化战略要用价值观引导人和塑造人,以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

坚持继承和发展。学校文化战略要在对学校办学历史认真总结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学校在新时期素质教育主旋律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在继承中获得发展,在发展中获得创新。

强化人本管理的激励功能和服务功能。学校文化战略要打破以往量化式、控制型管理模式,从更高的文化层面上进行人本管理制度建设。

着眼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学校文化战略要创设浓郁的人文氛围,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人文熏陶,并推动教师队伍师德和师能的不断发展。

学校文化力:精神力+执行力+形象力

学校文化战略主要包括精神力、执行力和形象力等三个系统的塑造。这三者综合起来,则形成学校的文化力。

精神力系统的塑造。精神力是指学校的精神、理念对学校发展所产生的内在驱动力及对社会公众所产生的影响力量。其内容大致包括:核心价值观、学校战略定位、发展愿景、学校精神、学校使命、校训、教育理念、管理哲学、校园格言、学校宣言、校风、教风、学风、教师誓词、学生誓词等。

执行力系统的塑造。执行力是整合学校各种资源而形成的成功实现学校文化战略、充分体现学校组织程度与办学效益的综合能力。它主要包括校名使用规范、行政机构建设、学校品牌策略、人力资源开发策略、公共关系策略、教育科研策略、教工手册编制、校本仪式、学校规章制度、教学行为规范、组织文化传播系统的健全等。

形象力系统的塑造。形象力是学校外在形象使学校成员与社会公众产生感性认识的力量。学校外在形象大致包括物质环境、人文环境、视觉形象、听觉形象等。

学校文化力的内容结构为“一体两翼”,即以精神力为主体,以执行力、形象力为两翼,三者组成完整的文化力系统。

二、学校文化的核心:课程文化

走进金水区南阳路第三小学的校门,你就会看到学校的教学楼、办公楼的走廊里、老师的办公室里、学生的教室里……目之所及到处是红红的中国结和精致的丝网花。这些作品都是出自孩子们的一双双小手。在南阳路三小的校园里,你随意叫住一个孩子,一根普通的绳子转眼间就会在孩子手中如变戏法一样变换成一个美丽的中国结,细细的铁丝、五颜六色的丝网经过孩子们的巧手制作,立体的、层叠的花束立刻呈现在眼前,让人赞叹!

这是学校坚持以“结飘满园红、花开万里香”为精神内涵的校本课程发展的结果。南三小通过校本课程《中国结、丝网花编制》,引导学生探究中国结艺,使学生对中国结源、结的种类、结的寓意、结的编织、结的装饰、结的价值等方面进行深入地探究、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想象创造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了情操,丰富了课余生活。教师们自编校本教材,挖掘“中国结”之“结”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如今,红红的中国结已经成为南三小吉庆、和谐、团结的象征,造就了学校文明、健康、和谐的学校文化氛围。在南三小,人人了解中国结,人人喜爱中国结,人人会编中国结。“中国结”如纽带,使南三人与祖国的传统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使教师、学生结下师生情缘,使同学之间结下了友谊之缘。“结飘满园红,花开万里香”已经成为学校的一种精神文化,成为学校的核心理念。红红的中国结、美丽的丝网花,体现着南三人团结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自国家开始基础课程改革开始,郑州市金水区各校坚持以人为本,结合学校实际,以满足学生兴趣和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掘校内外教育资源,发挥教师的教育智慧,自主开发了颇具特色的校本课程,逐步形成了学校的课程文化,进而推动学校文化的内涵发展。

课程文化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文化建设理性认识与实践探索的重大发展,对学校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实践指导意义。课程文化丰富和扩展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使学校文化建设进入了课程与教学层面,实质性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将课程文化建设纳入学校文化建设范围,要求学校文化建设的全部工作着眼于学校的培养目标,围绕课程实施、课程管理和课程开发,而不局限于表面化、形式化、短期性、突击性的所谓“文化活动”。将课程文化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校文化建设与每一个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联系在一起,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相结合,成为全体教师、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常态性的学校生活。课程文化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校文化建设不再游离于学校日常教学活动之外,而成为教师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生存方式。

三、建设学校文化就是形成学校特色

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特色形成是同一个概念的不同表述:学校文化应该是基于学校的,本来就是校本化和特色化的;真正的学校文化是特色化的,真正的学校特色应该是文化性的;因此,不是为特色而特色建设,而是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与学校文化相一致、相匹配、相吻合的学校特色。

学校特色与学校文化。学校特色是学校长期积累所形成的,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文化中区别于其他学校的重要特点,是最能够表现学校个性和独特性的方面。抛弃学校文化和传统,不断变换、人为打造、突击创新的所谓的学校特色,最终将导致学校的平庸。

所以,学校特色是学校文化的整体表现:

1.学校理念和精神由内而外的自然呈现与自然生成,而不是外加的;

2.与学校文化整体协调,与制度文化、组织文化、行为文化相一致,而不是相抵触或毫不相干的;

3.全体师生共同认可,并能够表现为师生基本行为,而不是与师生无关的;

4.在学校氛围中能够感觉到,并形成明显学校标志的,而不是需要刻意讲解和阐述的。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塑造了人。一个学校的文化底蕴必将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与教育教学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一所学校的发展必须在充分开掘丰厚的和谐的人文底蕴的基础上,弘扬光大,与时俱进,创造新的办学特色和品牌,才能促进学校跃上新的办学制高点。

标签:;  ;  ;  

浅谈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特色形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