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神经移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神经,上肢,脑卒中,功能,肌腱,并发症,中枢。
神经移位论文文献综述
钱大妹[1](2019)在《6例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修复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护理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健侧颈7神经根经椎前路修复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总结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我科对6例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采取健侧颈7神经根经椎前路桥接转移手术。术前注重心理护理、全面的术前评估及完善的术前准备。术后的护理重点为严格体位护理、对并发症进行严密的观察及预见性护理,重视疼痛护理,并及时评估双上肢肢体的感觉、肌力及症状。结果 6例患者手术成功。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第2天由康复师到病房进行功能锻炼的指导,术后3-4天转康复科进行功能锻炼,随访1-10个月,患者手部屈肌痉挛均有一定的改善。结论积极做好健侧颈7神经根经椎前路桥接转位术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本文来源于《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9-24)
陈亚伟[2](2019)在《高位桡神经损伤肌腱移位对伸腕伸拇伸指功能重建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上臂桡神经不可逆损伤患者尺侧腕屈肌腱及中环指屈指浅肌腱移位重建伸腕伸拇伸指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以来,我院行尺侧腕屈肌腱及中环指屈指浅肌腱移位重建伸腕伸拇伸指功能15例,转位肌腱方向与拇长伸肌腱、桡侧腕短伸肌腱及指总伸肌腱走向一致,术后石膏托固定3周,3周后康复功能锻炼,患者随访6-10周,平均8周。结果:12例患者手伸腕、伸拇及伸指达到健侧的80%,2例患者达到健侧的70%,1例患者达到健侧的50%。结论:尺侧腕屈肌腱及中环指屈指浅肌腱移位重建伸腕伸拇伸指功能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本文来源于《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0)
关靖宇[3](2019)在《椎体后路颈7神经移位术治疗中枢性上肢瘫——10例报道及近期随访》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经椎体后路行颈7神经移位术治疗中枢性上肢瘫治疗经验。方法:报道10例中枢性上肢瘫痪患者(脑出血患者9例,脑梗塞患者1例),在全麻下及电生理监测下顺利完成椎体后路健侧颈7神经移位手术。并定期随访。结果:患者术后健侧上肢活动正常。2例术后一过性肌力下降,激素治疗后恢复。5例患侧上肢痉挛缓解较明显。5例术后3个月出现患肢浅感觉部分恢复。(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大会暨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2019年学术年会及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期刊2019-08-16)
霍永鑫,赵爱军,王辉,郝睿峥,王斌[4](2019)在《逆行隐神经皮瓣交腿移位对治疗小腿远端、足踝部创面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逆行隐神经皮瓣交腿移位修复难治小腿远端、足踝部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手外科收治的难治小腿远端、足踝部创面患者100例,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予以逆行隐神经皮瓣交腿移位修复,对照组予以传统方式修复(常规加压包扎及皮瓣移植治疗),比较2组患者优良率、愈合时间以及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修复优良率7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00%,愈合时间(33.47±6.52)d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6、12、24、48、72 h疼痛程度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5 d的血管分布评分(1.16±0.34)、柔软度评分(0.88±0.39)、色泽评分(1.51±0.75)、厚度评分(1.27±0.38)明显低于对照组,踝关节功能评分(82.52±4.39)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逆行隐神经皮瓣交腿移位修复难治小腿远端、足踝部创面的效果理想,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改善踝关节功能。(本文来源于《医学研究与教育》期刊2019年03期)
瞿嘉淳,徐奎[5](2019)在《手术中综合保温护理干预在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多组神经移位术后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和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多组神经移位术患者术后感觉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1月我院择期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多组神经移位术患者12例,分对照组与实验组,对实验组进行综合保温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保温护理干预,分析多组神经移位术中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72h手功能评分及各项临床指标存在统计学差异,对照组患者术后运动障碍、功能丧失等情况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维持手术中生命体征的稳定,提高围手术期患者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张宇策,王鹏,杨大威,姜明久,张军[6](2019)在《不同部位神经移位修复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不同部位神经移位修复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的疗效及影响手术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骨外科行膈神经移位术、肋间神经移位术及健侧C7神经移位术的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4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神经部位分为膈神经移位组16例、肋间神经移位组15例及健侧C7神经移位组16例。屈肘、屈指肌力恢复采用BMRC分级系列进行评估,肘关节活动度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试用标准评定。结果 3组不同部位神经移位术后的肌力与肘关节功能恢复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膈神经移位术肌力恢复有效率的相关因素有患者年龄、神经移植长度、损伤至手术时间和功能锻炼时间(χ~2/t=-5.310、7.111、-5.536、3.400,P均<0.01);影响肋间神经移位术肌力恢复有效率的相关因素有年龄、神经移植长度和功能锻炼时间(χ~2/t=-3.883、8.182、3.067,P均<0.01),健侧C7神经移位术肌力恢复有效率的相关因素有年龄、损伤至手术时间及功能锻炼时间(χ~2/t=-2.423、-3.381、3.985,P<0.05或P<0.01)。影响膈神经移位术肘关节功能恢复有效率的相关因素有患者年龄、神经移植长度、损伤至手术时间和功能锻炼时间(χ~2/t=-2.340、4.752、-2.221、2.907,P<0.05或P<0.01);肋间神经移位术肘关节功能恢复有效率的相关因素有损伤部位、神经移植长度和功能锻炼时间(χ~2/t=5.000、5.000、2.582,P<0.05);健侧C7神经移位术肘关节功能恢复有效率的相关因素有年龄、神经移植长度、损伤至手术时间有关(χ~2/t=-2.571、4.752、-4.875,P<0.05)。结论 3种不同神经移植术后肌力与肘关节的功能恢复有效率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术式肌力与肘关节的功能恢复受不同因素影响。(本文来源于《疑难病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邱瑜,陈情忠,沈娟,冯清华,缪品至[7](2018)在《脑卒中患者健侧C_7神经移位重建患侧上肢功能术7例的护理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总结7例健侧C_7神经移位重建患侧上肢功能术患者的护理经验,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方法:术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安全护理、术前常规准备等;术后护理包括病情观察、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及康复训练指导及出院后的注意事项等。结果:7例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做好健侧C_7神经移位重建患侧上肢功能术的整体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本文来源于《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施平,赵燕燕,张林玲,盛誉,张明敏[8](2018)在《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修复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健侧颈7神经根经椎前路经腓肠神经桥接转位术修复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2016年1月对3例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采取健侧颈7神经根经椎前路经腓肠神经桥接转位手术,术前注重心理护理干预、风险评估及安全指导、基础病干预,术中注意手术保护,术后重点做好患侧健侧肢体正确护理、预见并发症及观察与处理、健康教育、康复锻炼指导,观察临床效果。结果:3例患者手术都获得成功,无并发症发生,患者手部屈肌痉挛有一定改善。结论:做好健侧颈7神经根经椎前路经腓肠神经桥接转位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是保证患者手术成功的关键,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本文来源于《齐鲁护理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郭天奇,付丽,孙悦,刘珍珍,周延民[9](2018)在《鼻腭神经移位术应用于美学区骨量不足的种植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1例右侧上前牙缺失、伴鼻腭神经管唇侧偏斜、导致种植位点叁维骨量严重不足的患者,通过分离并移位鼻腭神经,以增加患者可用骨量,在植入种植体的同时,同期引导骨组织再生,最终充分应用了鼻腭神经管区的剩余骨质,并获得了较好的骨再生效果的病例。(本文来源于《实用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李唐波[10](2018)在《副神经移位膈神经重建高位颈髓损伤大鼠呼吸功能的中枢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高位颈髓损伤患者,呼吸功能丧失,死亡率极高,为了降低此类患者的死亡率,重建其自主呼吸功能尤为重要。本课题组在国家自然基金的资助下,采用副神经移位膈神经的方法成功重建了高位颈髓损伤大鼠的呼吸功能,建立了动物模型。本研究旨在通过腺相关病毒、伪狂犬病毒逆行示踪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进一步揭示副神经移位膈神经重建高位颈髓损伤大鼠呼吸功能的中枢机制,为进一步将该方法学运用于临床提供更为殷实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本实验以成年雄性SD大鼠为实验动物。利用腺相关病毒AAV-RetroGFP注射副神经、膈神经,进行跨单突触逆行追踪支配正常SD大鼠副神经和膈神经的运动神经元。利用伪狂犬病毒PRV-CMV-EGFP注射副神经、膈神经,进行跨多级突触逆行追踪支配正常SD大鼠副神经和膈神经的前运动神经元及其相关神经核团。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对病毒标记核团进行特异性双标,进一步确证病毒标记的神经核团。相同方法,利用腺相关病毒AAV-Retro-GFP、伪狂犬病毒PRV-CMVEGFP注射吻合神经吻合处远端,进行逆行追踪副神经移位膈神经6个月后支配SD大鼠膈肌运动的运动神经元、前运动神经元及其相关神经核团。并利用特异性抗体对病毒标记核团进行双标,进一步确证病毒标记神经核团。最后,通过对比支配正常SD大鼠的膈神经、副神经及神经移位后SD大鼠的吻合神经的运动神经元、前运动神经元及其相关神经核团的变化,初步揭示神经移位重建高位颈髓损伤SD大鼠呼吸功能的中枢机制变化。[结果](1)正常SD大鼠:支配副神经斜方肌支的运动神经元主要集中在延髓网状核。支配副神经的前运动神经元主要集中在孤束核、延髓中缝、面神经核。支配膈神经的运动神经元主要集中在颈髓C4-C6的脊髓前角。支配膈神经的前运动神经元主要集中在腹侧呼吸群、延髓孤束核、延髓中缝、上橄榄核。(2)神经移位后SD大鼠:支配吻合神经的运动神经元主要集中在延髓网状核。支配吻合神经的前运动神经元主要集中在孤束核、延髓中缝、面神经核。[结论]神经移位6个月后,SD大鼠的副神经核和(或)上级神经元发生了重塑,形成了与腹侧呼吸群神经元相同或相似的突触,从而建立了副神经核→副神经→膈神经→膈肌的神经支配通路。最终由副神经核神经元产生节律性电冲动,通过吻合后神经支配膈肌,重建高位颈髓损伤后大鼠的呼吸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期刊2018-05-01)
神经移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评价上臂桡神经不可逆损伤患者尺侧腕屈肌腱及中环指屈指浅肌腱移位重建伸腕伸拇伸指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以来,我院行尺侧腕屈肌腱及中环指屈指浅肌腱移位重建伸腕伸拇伸指功能15例,转位肌腱方向与拇长伸肌腱、桡侧腕短伸肌腱及指总伸肌腱走向一致,术后石膏托固定3周,3周后康复功能锻炼,患者随访6-10周,平均8周。结果:12例患者手伸腕、伸拇及伸指达到健侧的80%,2例患者达到健侧的70%,1例患者达到健侧的50%。结论:尺侧腕屈肌腱及中环指屈指浅肌腱移位重建伸腕伸拇伸指功能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神经移位论文参考文献
[1].钱大妹.6例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修复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护理体会[C].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2019
[2].陈亚伟.高位桡神经损伤肌腱移位对伸腕伸拇伸指功能重建的疗效[C].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3].关靖宇.椎体后路颈7神经移位术治疗中枢性上肢瘫——10例报道及近期随访[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大会暨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2019年学术年会及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2019
[4].霍永鑫,赵爱军,王辉,郝睿峥,王斌.逆行隐神经皮瓣交腿移位对治疗小腿远端、足踝部创面的效果分析[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9
[5].瞿嘉淳,徐奎.手术中综合保温护理干预在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多组神经移位术后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
[6].张宇策,王鹏,杨大威,姜明久,张军.不同部位神经移位修复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疗效比较[J].疑难病杂志.2019
[7].邱瑜,陈情忠,沈娟,冯清华,缪品至.脑卒中患者健侧C_7神经移位重建患侧上肢功能术7例的护理体会[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
[8].施平,赵燕燕,张林玲,盛誉,张明敏.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修复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8
[9].郭天奇,付丽,孙悦,刘珍珍,周延民.鼻腭神经移位术应用于美学区骨量不足的种植1例[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8
[10].李唐波.副神经移位膈神经重建高位颈髓损伤大鼠呼吸功能的中枢机制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