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粘膜论文_贺德志,郑研艳,王小彤,陈杨,宋李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食管粘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食管,粘膜,贲门,切除术,胃镜,黏膜,疗效。

食管粘膜论文文献综述

贺德志,郑研艳,王小彤,陈杨,宋李娟[1](2019)在《抗反流粘膜切除术和贲门缩窄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抗反流粘膜切除术和贲门缩窄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年至2019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抗反流粘膜切除术或贲门缩窄术治疗,并定期随访的48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病例资料,其中20例行抗反流粘膜切除术(ARMS组),28例行贲门缩窄术(PECC组),比较两种术式的短期和长期临床疗效。结果两种术式的操作成功率均为100%,PECC手术时间明显短于ARMS[(6.93±1.59)min比(30.10±8.10)min,P<0.05]。术后2月随访,PECC组和ARMS组症状改善有效率分别为89%(25/28)和60%(12/20),PECC组GerdQ评分明显低于ARMS组[(6.21±1.03)分比(7.35±1.79)分,P=0.016]。术后1年随访,2组症状改善有效率、Gerd Q评分、以及DeMeester评分和PH<4时间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反流粘膜切除术和贲门缩窄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长期临床疗效相当,但贲门缩窄术短期疗效更具优势。(本文来源于《2019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第四次学术交流会摘要集》期刊2019-09-20)

石应实[2](2019)在《1例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合并食管裂孔疝致上消化道出血高龄患者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总结1例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合并食管裂孔疝致上消化道出血高龄患者的护理。护理措施包括:生命体征及症状体征的观察,急救护理,基础护理,心理、饮食、合并症的护理及出院指导。经积极救治和精心护理,患者病情稳定,出院休养。(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38期)

凌俊[3](2019)在《基层医院牙线牵引联合玻璃酸钠粘膜下注射在食管、贲门病变行ESD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基层医院食管、贲门病变患者接受ESD手术治疗时采用牙线牵引联合玻璃酸钠粘膜下注射的应用价值。方法该次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该院收治食管、贲门病变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ESD手术治疗,参照计算机抽选结果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纯以牙线牵引辅助,观察组患者采用牙线牵引、玻璃酸钠粘膜下注射联合辅助,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统计并分析各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差异,计算各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40.25±1.21)min、住院总用时(9.31±0.34)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39、23.49,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总概率较对照组相比更低。结论食管、贲门病变患者接受ESD手术治疗期间采用牙线牵引联合玻璃酸钠粘膜下注射辅助效果更佳,可缩减手术用时,加速患者康复,且安全性强,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世界复合医学》期刊2019年08期)

王宇[4](2019)在《糖皮质激素预防浅表性食管鳞癌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后食管狭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早期食管鳞癌仅局限于食管黏膜层,而侵犯到黏膜下层的鳞状细胞癌属于浅表性食管癌。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la dissection,ESD)已发展成为浅表性食管癌的可行治疗方式。ESD具有明显的优势,因为它能够进行整块切除,从而能够进行准确的组织病理学评估,完全切除率为78-100%,低复发率为0-2.6%。ESD对于侵犯M1(局限于粘膜上皮细胞)或M2(局限于黏膜固有层)的食管癌的治疗是有效的,因为几乎没有淋巴血管侵犯。但对于包含淋巴血管侵犯或粘膜下侵犯大于200μm的肿瘤应作为晚期癌症治疗。食道ESD最常见的不良事件包括穿孔和狭窄。穿孔通常可以通过钛夹闭合或者保守治疗,激素给药可以有效的预防食管狭窄。基于目前研究,对于激素预防ESD术后食管狭窄的剂量、疗程及给药时间尚无统一,国内相关报道也较少。目的评估口服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预防浅表性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后食管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07月至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97例确诊为浅表性食管癌患者,ESD术前行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回示食管鳞癌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超声内镜检查提示肿瘤侵犯黏膜层或侵犯深度不超过黏膜下层的1/3,均行ESD治疗。将患者随机分配为改良激素组(A组)、原始激素组(B组)及对照组(C组)。统计上述患者年龄、性别、术前病理类型、肿瘤位置、病变浸润深度、病变占食管环周范围及病变长径、ESD术后4周各组溃疡分期情况、ESD术后4周各组S1期溃疡愈合率、ESD术后4周各组狭窄发生率、ESD术后6月内镜球囊扩张术(Endoscopic balloon dilatation,EBD)治疗情况、可能与口服激素给药相关的不良反应,对以上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本研究最终纳入患者97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44例;A组男性19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56.4±6.1)岁;B组男性18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6.8±5.3)岁;C组男性16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0.0±5.3)岁。叁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病理类型、肿瘤位置、病变浸润深度、病变占食管环周范围及病变长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ESD术后4周复查胃镜,A、B、C叁组溃疡愈合分期例数(S1/H2/H1/A2)分别为(25/5/2/2)、(24/5/2/1)、(27/2/1/1),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叁组溃疡瘢痕期与非瘢痕期人数(S1/H2+H1+A2)分别为(25/9)、(24/8)、(27/4),S1期愈合率分别为73.5%、75.0%、87.1%,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叁组狭窄与非狭窄人数分别为(8/26)、(6/26)、(23/8),狭窄率分别为23.5%、18.8%、74.2%,叁组狭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25,P<0.01),两两比较,A组与C组、B组与C组狭窄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ESD术后随访6月,A、B、C叁组接受EBD治疗次数分别为2.0次(0-4.0次)、2.0次(0-3.0次)、6.0次(0-13.0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8.51,P<0.01);两两比较,A组与B组ESD术6月接受EBD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9,P=0.137),A组与C组ESD术6月接受EBD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89,P<0.01),B组与C组ESD术6月接受EBD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6.78,P<0.01)。3.在B组中观察到肺炎、口腔疱疹感染、关节炎和念珠菌性食管炎与口服激素给药可能相关的不良事件。在A组中也观察到肺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口服激素给药相关的不良事件高于A组,但所有病例均可通过保守治疗来控制。C组中未出现与口服激素给药可能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1、食管ESD术后口服激素可降低食管狭窄率,降低术后EBD次数,对术后创面愈合无影响。2、小剂量、短疗程口服激素术后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且疗效相当。3、食管ESD术后口服激素安全性良好。(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张丽,张戈,舒建英,杨成俊[5](2019)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在早期食管癌、胃癌及食管、胃癌前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在早期食管癌、胃癌及食管、胃癌前病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72例早期食管癌、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术式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行开放式根治术,研究组患者行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着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1年,经内镜、胸腹部CT检查研究组复发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创伤性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低,在早期食管癌、胃癌及癌前病变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兵团医学》期刊2019年01期)

刘佳庆[6](2019)在《上段食管胃粘膜异位临床意义及检出率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上段食管胃粘膜异位有无临床意义,并探讨影响该疾病内镜检出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研究2018年05月-2019年02月于邯郸市第一医院行胃镜检查的患者。检查前依据问卷对患者进行常规问诊,记录胃镜操作者、胃镜方式、胃镜模式、临床症状及病理结果等。结果:纳入统计的患者共有3070例,其中HGMUE者129例,检出率为4.2%。各组间HGMUE检出例数及检出率如下:普通胃镜组56例(2.8%)、无痛胃镜组88例(7.1%)、NBI胃镜组72例(5.9%)、常规白光胃镜组57例(3.3%)、告知内镜医师该课题组78例(5.7%)、未告知内镜医师该课题组51例(3.0%)、0-2年资组11例(1.5%)、3-7年资45例(3.6%)、8年资及以上73例(6.8%)。经统计学分析,胃镜方式、胃镜模式、医生对HGMUE的重视程度及医生经验,对HGMUE的检出率均有影响。纳入统计的临床症状的例数及发生率:烧心24例(26.37%)、反酸8例(8.79%)、腹痛1例(1.10%)、咽部异物感30例(32.97%)、吞咽困难2例(2.20%)、持续清嗓34例(37.36%)、慢性咳嗽20例(21.98%)、声嘶或发声障碍1例(1.10%)、饭后或躺下后咳嗽27例(29.67%)及痰多或鼻涕倒流10例(10.99%)。经Logistic回归分析,咽部异物感、持续清嗓、慢性咳嗽、腹痛及饭后或躺下后咳嗽与HGMUE有关。结论:1.上段食管胃粘膜异位的检出率与胃镜方式、胃镜模式、医生对该病重视程度及医生经验有关。无痛胃镜、NBI模式、内镜医师对上段食管胃粘膜异位的意识增强及内镜医师经验提升,均能明显提高上段食管胃粘膜异位的检出率。2.咽部异物感、持续清嗓、慢性咳嗽及饭后或躺下后咳嗽等症状与上段食管胃粘膜异位具有临床相关性。(本文来源于《河北工程大学》期刊2019-03-01)

艾霞,王昌高,陈海霞[7](2018)在《奥瑞凝胶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和食管粘膜NOS、VIP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奥瑞凝胶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和食管粘膜组织中一氧化氮合成酶(NOS)、血管活性肠肽(VIP)表达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和奥瑞凝胶模拟剂治疗,观察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及奥瑞凝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检测两组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食管粘膜组织NOS、VIP表达,采用反流性疾病问卷(RDQ)评估两组预后效果,并观察药物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0.00%)较对照组(72.50%)明显提高(P<0.05);治疗前两组IL-1、TNF-α、NOS、VIP表达光密度值、RDQ评分相较无显着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较,治疗后两组IL-1、TNF-α、NOS、VIP表达光密度值、RDQ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各项指标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显着(P<0.05);两组治疗后均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奥瑞凝胶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可能机制为明显降低血清炎症因子和食管粘膜组织中NOS、VIP表达,有一定安全性。(本文来源于《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8期)

林峰[8](2018)在《胃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胃、食管早期癌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胃镜下行粘膜切除术在治疗胃、食管早期癌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在胃镜下行粘膜切除术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两组患者的病灶以及术后的病理类型分布,并对手术前后的病理诊断进行比较,探究胃镜下行粘膜切除术的应用效果。结果 78个病灶中癌症的有6例,中度不典型增生有28例,重度不典型增生有12例,非腺瘤性息肉13例以及单纯腺癌19例,根据对病理进行诊断得出,手术前后病理诊断相符的有54例,符合率69.23%,不符合率为30.77%。结论胃镜下行粘膜切除术对于治疗胃、食管早期癌的应用效果显着,对病灶和病理的诊断准确,可有效减少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且安全性高,便于术后恢复,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61期)

张勇,贾业贵[9](2018)在《内镜粘膜切除术和食管切除术治疗早期食管粘膜内腺癌的疗效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内镜粘膜切除术和食管切除术治疗早期食管粘膜腺癌的疗效。方法以病理诊断为早期食管腺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对患者采取内镜粘膜切除术或食管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资料和手术相关指标。结果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患者有36例,采用食管切除术的患者有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指数、肿瘤浸润深度、肿瘤细胞分化程度、Barrett食管长度占比和术后复发例数上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但住院时间<2周的例数内镜粘膜切除组较食管切除术组多,并且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生率方面均优于食管切除术组,手术方式和术后不同时期并不是影响患者短期内生存质量的因素。结论内镜粘膜切除术在治疗早期食管腺癌上具有手术时长短和手术并发症少的优点,并且不会对患者短期的生活质量造成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实用癌症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王铁汉,徐杰,刘燕妮[10](2017)在《食管上段胃粘膜异位症32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食管上段胃粘膜异位症的检出率、病理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观察分析32例食管上段胃粘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病理及治疗、随访情况。结果主要表现有上腹不适、反酸、咽部不适、进食哽噎感等症状。内镜下表现为橘红色或红色的岛状、圆形或椭圆形斑块。病理检查显示病变由含有主细胞和壁细胞为主的胃上皮组织组成,部分为鳞状上皮与胃上皮组织共存。经过抑酸治疗后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结论食管上段胃粘膜异位症患者中无痛胃镜中的检出率为8.57%,在普通胃镜中的检出率为1.79%。大部分患者无相应的临床症状。诊断主要依据内镜下特征性的表现及病理活检。抑酸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可治愈或改善酸分泌所产生的症状。无异型增生者预后良好。(本文来源于《结直肠肛门外科》期刊2017年S1期)

食管粘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总结1例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合并食管裂孔疝致上消化道出血高龄患者的护理。护理措施包括:生命体征及症状体征的观察,急救护理,基础护理,心理、饮食、合并症的护理及出院指导。经积极救治和精心护理,患者病情稳定,出院休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食管粘膜论文参考文献

[1].贺德志,郑研艳,王小彤,陈杨,宋李娟.抗反流粘膜切除术和贲门缩窄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对比[C].2019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第四次学术交流会摘要集.2019

[2].石应实.1例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合并食管裂孔疝致上消化道出血高龄患者的护理[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

[3].凌俊.基层医院牙线牵引联合玻璃酸钠粘膜下注射在食管、贲门病变行ESD术中的应用[J].世界复合医学.2019

[4].王宇.糖皮质激素预防浅表性食管鳞癌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后食管狭窄疗效观察[D].郑州大学.2019

[5].张丽,张戈,舒建英,杨成俊.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在早期食管癌、胃癌及食管、胃癌前病变治疗中的应用[J].兵团医学.2019

[6].刘佳庆.上段食管胃粘膜异位临床意义及检出率影响因素[D].河北工程大学.2019

[7].艾霞,王昌高,陈海霞.奥瑞凝胶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和食管粘膜NOS、VIP表达的影响[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8

[8].林峰.胃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胃、食管早期癌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

[9].张勇,贾业贵.内镜粘膜切除术和食管切除术治疗早期食管粘膜内腺癌的疗效对比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18

[10].王铁汉,徐杰,刘燕妮.食管上段胃粘膜异位症32例临床分析[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7

论文知识图

3 未处理与脱细胞后食管粘膜及粘...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食管粘膜iNOS...对照组食管粘膜HO-2的表达(X4...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食管粘膜HO-2...食管粘膜层.上皮内毛细血管(t)固...个Hub基因在鳞癌和正常食管粘膜

标签:;  ;  ;  ;  ;  ;  ;  

食管粘膜论文_贺德志,郑研艳,王小彤,陈杨,宋李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