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爱华:叙事疗法在老年社会工作的应用——以香港慢性病患老年人为例论文

周爱华:叙事疗法在老年社会工作的应用——以香港慢性病患老年人为例论文

摘 要:随着全球老年化的趋势逐渐发展,中国与很多国家一样,面临着它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保障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对个人、家庭、社会等各个不同层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中国老龄人口数量的增长,其中患有慢性疾病,如中风、痛症、认知障碍等的人数也将持续上升。慢性疾病不仅影响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也威胁着他们的心理健康。这种形式对中国的医疗行业以及各个服务行业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将中国老年人的心理和情绪健康作为切入点,以香港作为案例,提出并讨论叙事疗法在老年社会工作中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希望借此为提高针对中国经受慢性疾病考验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服务质量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叙事疗法 老龄化 社会工作 慢性疾病 香港

一、研究背景

(一)全球老龄化概览

全球人口老龄化已然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根据联合国最新的数据,2017年,全球60岁以上人口约9.62亿,占全球人口的13%,且每年以3%左右的速度增长。联合国预计全球老龄人口数量在2030年将达到14亿,2050年达到21亿,2100年上升至31亿①United Nations,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Population division.2017.World Population Aging 2017.Retrieved from https://www.un.org/en/development/desa/population/publications/pdf/ageing/WPA2017_Report.pdf。中国的老龄化问题也日益严重,国家统计局的报告指出,截止至2018年末,60岁及以上人口为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②李希如.人口总量平稳增长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Retrieved from http://www.stats.gov.cn/tjsj/sjjd/201901/t20190123_1646380.html.,约占全世界总老龄人口的四分之一(United Nation,2017)。据政府统计处的估计,香港人口将持续老化,速度会在未来20年显著加快,尤其以未来十年最为急剧,65岁及以上长者人口推算由2016年的116万(占总人口的17%)急升57%至2026年的182万(25%),再上升30%至2036年的237万(31%),届时每3个人之后便有1个是长者①Census and Statistics Department(2017).Hong Kong monthly digest of statistics:Hong Kong population projections for 2017 to 2066.Retrieved from https://www.censtatd.gov.hk/hkstat/sub/sp190_tc.jsp?productCode=FA100061.。

(二)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是人类社会的一项重要成就,但同时也给世界各国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要求各个国家改善自身健康、医疗、住房、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服务来适应老年人的不同需求。

采用多态机制的未来态配电网模型管理方案//陈宇星,马志斌,李晨,黄文英,周济,张小娇//(9):201

另外有些地区对于环保并不重视,有把餐厨垃圾作为牲畜饲料的习惯,一些垃圾的细菌、重金属会通过牲畜的内脏危害人体的健康;更有甚者,有一些不法商贩则从餐厨垃圾油脂中提炼地沟油以牟取暴利,长期食用会造成肿瘤等慢性疾病的发生。餐厨垃圾具有典型的废弃物和资源双重特性,合理处理餐厨垃圾极为重要。

其中,慢性疾病是困扰很多老年人的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2002年的报告,全球因慢性疾病死亡的人数几乎占所有死亡人数的60%,预计到2020年这个比例将上升到73%②WHO.2002.Active Aging:a policy framework.Retrieved from https://apps.who.int/iris/bitstream/handle/10665/67215/WHO_NMH_NPH_02.8.pdf?sequence=1.。与此同时,截至2013年在中国有超过一亿老年人患有至少一种慢性疾病,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例如心脏病、癌症、中风、关节炎和认知障碍的绝对人数都将继续上升③WHO.2015.World Report on Aging and Health 2015.Retrieved from https://www.who.int/ageing/events/world-report-2015-launch/en/.。香港政府统计处的一项研究指出,在社区及养老机构中居住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分别有70%和97%患有慢性疾病(Census and Statistics Department,2015)。

(三)研究目的

如前文所述,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逐步推进,中国的老年人口以及患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口数也将持续上升,并占人口总数的很大比例。慢性疾病会给患者带来的不仅是不同程度的身体功能缺失,而且还带来心理和情绪健康等方面的问题,影响老年患者的日常生活。这样的现状要求中国政府、医院及各个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组织和机构加强对这方面的重视,提高服务水平。

引导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帮助其恢复身体功能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老年人的心理、情绪也和康复治疗的效果、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在经历例如中风这种突如其来的打击时,老年患者可能会一时难以接受,五味杂陈,没有办法很好地理解和接受自己所经历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叙事疗法(Narrative Therapy)通过比喻等方式,赋予老年慢性病患者另一种表达自己状况和情绪的方式。令他们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理解自己和自己所处的情境,并且重拾积极的心态和克服疾病的信心。

几年前,香港城市大学周爱华博士与医院、中风康复者自助组织、社区康复和长者地区中心服务单位在内的21家香港社会机构和服务组织合作,在近300名慢性病患者(包括痛症及中风康复者)及其照顾者中实践叙事疗法(Chow,2015,2016,2018)并展开研究。研究认为,老年人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和人生积累,他们的身上充满着智慧,但是由于生理机能的退化和社会上对老年人的歧视,导致他们的智慧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开发。这项研究的宗旨在于发展一种以当事人的能力和生命意义为中心的叙事疗法,来帮助生活在香港的老年人发掘自身智慧,并进一步运用这些智慧果实来惠及他人。从理论的角度,这项实验也希望通过科学实验的方法对叙事治疗的有效性进行检测,并且为叙事治疗在老年人群体中的应用提供一种新的理论范式。

本文旨在通过介绍叙事疗法的概念和技巧,以及香港城市大学周爱华博士在香港老年慢性病(主要是中风和痛症)患者中成功施行叙事疗法的案例,引起关于叙事疗法在中国其他地区应用可能性和前景的探讨,为社会工作等领域的同行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二、什么是叙事疗法

(一)叙事疗法的理论基础

叙事疗法基于后现代主义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之上。后现代建构主义的社会科学家认为,社会现实是一种社会建构,社会科学研究的目的则在于理解人们赋予社会现实的意义,而不是脱离人的主观意识去探究社会运行的客观规律(Lynch&Bogen,1997)。与此同时,后现代社会建构主义相信,人们对于社会现实的建构是建立在个人经验,个人偏好,与周围任何事物的日常互动之上的。这些现实对于每个人都是真实存在的,并且每个人的现实都各不相同。因此,社会科学研究的重心和主体应该是个人对现实的理解,而不是所谓的“客观现实”本身(Rubin&Rubin,1995)。后现代社会建构主义所认为的真理则是由一群充分掌握信息的人,经过精细的建构,在一个时间段内所形成的共识(Schwandt,1994)。叙事疗法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所建立的,强调个人经验和意义的方法论。

(二)叙事疗法的定义

叙事疗法最早始于20世纪70到80年代,由Michael White和David Epston最先倡导,并逐步发展起来(White M&Epston D,1990)。叙事疗法强调个人经验以及对意义的阐述(Danner,et al.,2007)。叙事疗法认为人在与日常生活环境中的社会、经济、文化等不同元素交互的过程中建构生活经验,赋予其意义,并最终内化为自己价值体系的一部分,并影响着人们对自身和经验的解读。当遭遇社会意义下的消极事件,例如突发的疾病,当事人极有可能偏向于强调问题和困难等负面的因素,而否认或忽略自身的能力和生命的价值。针对这种情况,叙事疗法希望帮助当事人从一种跳脱的角度看待自己所经历的问题,赋予它全新的解读,重新发现自身的能力,重拾克服困境的信心。

叙事疗法最主要的有三个环节:首先,通过隐喻等方法外化和解构问题;其次,引导当事人从多元视角观察自己的人生经历,发掘自身特质,最终在原有的故事中加入新的积极元素,重建新的生命故事;最后,通过重组会员对话、局外人见证、定义式仪式等形式巩固新的生命故事,使其内化并成为当事人价值体系的一部分。

图1 叙事疗法的步骤和流程

总的来说,叙事疗法相信人所经历的问题是一种社会的建构,受到文化、价值、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影响。由于这些影响都是亲历,因此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专家,服务提供者应该相信当事人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困局。与此同时,服务提供者的主要职能是引导当事人去发掘自身的潜能,回忆多元的生命历程,重拾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念。

排练厅的低台是用红色地毯铺了面的,并不大,但因着王爷瘦,又是坐着,所以那低台仿佛在他身后空而寂寥地延伸了一大片过去。

三、叙事疗法的基本技巧

叙事治疗常用的技巧主要包括:外化对话、重写对话、重组组员对话、局外人见证和治疗档案。简单来说,外化对话的目的是将问题外化,把当事人和问题隔离开,让当事人能够从新的角度看待问题和自身;回溯过往,并从以前的经验中发掘被遗忘或忽视的成功经历和个人品质。重写对话则是引导当事人将这些积极的元素编织进新的人生故事里,为往后的人生开启一个新的篇章。随后,再通过重组会员对话,进一步帮助当事人内化新的故事和价值。局外人见证的活动则为当事人创造了一个互动的空间,使他们有机会看到别人眼中的自己,从而对自己的形象有一个更加立体的认识,也令他们通过分享自己的经验而激励和启发他人,是一个互助互利的过程。治疗档案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光碟、信件、小组宣言等等。这些物件记录和见证了当事人参与叙事小组的经历和转变,也方便他们随时回顾这段经验,使他们若在日后的人生中遇到难题仍能获得支持。

(一)外化对话(White,2007)

在社会文化中,患有诸如中风等慢性疾病通常会被打上“弱势”“无用”“负累”等标签,导致慢性疾病患者不自觉地将这些标签归结为自身品质的一部分,以及自己人生的基调。在这种预设的支配下,当事人很难从这种无力感中跳脱出来,并且难以相信自己有做出改变以改善自己境况的能力。外化对话是一个自我赋权的过程,它帮助当事人将自身与问题分离开,认识到他们目前的困境是由问题带来的,而非他们本身的品质和特性,从而降低问题给当事人所带来的压迫感,让他们能逐渐找回主动权。

外化对话主要分为四个基本步骤:(1)为问题命名(Naming the problem);(2)请当事人绘画出问题对当事人的影响(Mapping the effects of the problem);(3)请当事人评价问题的影响(Evaluating effects of the problem);(4)请当事人辩解问题的影响(Justifying the evaluation)。也就是说,工作人员首先要引导当事人对他们所经历的问题进行比喻和描述,将问题客体化和拟人化,使当事人能够与之对话。随后,工作人员要进一步帮助当事人对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建构,也就是请他们从家庭、工作、亲人、朋友、理想、价值等他们生活圈子里的方方面面去探索和讨论问题对他们的影响。在当事人对问题的影响形成了清晰全面的认识之后,工作人员可以开始引导他们深入挖掘中风带给他们的感受和他们对问题的态度。最后在通过请当事人解释自己对中风的看法和态度,让他们理解自己对中风产生消极或积极感受的原因,使他们更加了解自己的情感和需求,也为重新书写他们的生命故事奠定基础。下图展示了以上四个环节中可以用到的参考问题。

图2 外化对话的基本步骤和参考问题-以中风为例(White,2005b)

(二)重写对话

除此之外,局外人见证是定义式仪式中比较常见和有效的一种。局外人见证一般被用在叙事治疗的后半阶段,也就是当事人已经完成重写故事并且已经做好让他人参与和分享自己新的人生感悟和人生方向的心理准备时。它的目的是透过局外人对当事人生命故事的感悟,使当事人进一步认识自己生活的状况和改进的方向。它的基本操作流程是:(1)由当事人在受邀到场的观众的见证下述说自己的故事、转变、心得等等;(2)由观众向工作人员叙述他们从当事人的讲述中所获得的共鸣,以及这些故事对他们自身生命的影响;(3)最后,工作人员会邀请当事人重述观众所说的话,通过口述的方法促使当事人对自身的故事,对他人产生的影响,以及自己生命的本质和意义等再次思考。

4.人工鱼巢的建造 在水库浅滩区,种植挺水植物(如芦苇),并设置人工鱼巢,可利用石块、废弃汽车轮胎、瓦砾等作材料。营造良好的水生生态环境,目的是利于鳖的栖息,以及吸引小鱼虾在此觅食、栖息,便于鳖捕捉到小鱼虾作食物。提高仿野生养殖的效果。

图3 重写对话的参考问题——以中风为例(White,2007)

(三)重组会员对话

在引导当事人重写人生故事时,也可以通过重组“会员”(将当事人的人生比作会员俱乐部,生活中与其相联系的人都是其中的会员)对话的方式来帮助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人际关系,以及这些与外界的连结对自己的生活以及价值的影响。简而言之,重组会员对话需要当事人分辨出他们生活中带来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的人,并邀请重要的会员加入到对话中,通过他们的反馈和与当事人的互动,帮助当事人进一步认识自我,去粗取精,重塑自我。

重组会员对话的第一步是引导当事人审视周遭人物在自己生命中所扮演的角色和造成的影响,找出那些对自己有正影响的人物。如果当事人在这个环节遇到困难,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询问类似于“谁知道你这些能力/知识/特质/想法?”“你最想谁知道你拥有这些能力/知识/特质/想法?”“你认识的人中谁拥有这些能力/知识/特质/想法?”的问题来帮助当事人打开思路。

为了帮助阿顾进一步外化中风的形象,工作人员邀请来一位医务人员扮演“风小姐”,使阿顾能够直接同“中风”对话。这次交谈使阿顾对于在“风小姐”面前如何保护自己有了更多感悟,也让他感悟到家人与他共同团结面对“风小姐”的重要性。

(四)定义式仪式与局外人见证

仪式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叙事治疗中也是同样。仪式往往标志着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同时也寄托着人类的文化和情感。在小组治疗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适时地组织鼓掌、读信、赠送卡片等小的仪式来巩固和加深当事人对当时情境和收获的印象。

如前所述,在社会文化建构的大背景之下,慢性疾病患者很容易将自己的身份和人生故事定义为充斥着问题的,消极的。这样的心态成为他们转变行为模式,改善生活状态的阻碍。重写对话的目标则是在这种情况下,将当事人的注意转向生命中积极的元素。通过询问当事人过去生活中以及面对中风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正面经历,帮助他们看到自己在这些事件中所展现出来的坚强、毅力、应变能力等特质,以及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的其他因素,比如亲情、友情等等。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引导当事人在新版本的人生故事中加入这些积极的元素,使他们看到在这些因素的帮助下,自己可以成为问题和疾病的主人,从新版本的人生故事中看到改变和总控生活的可能性。下图展示了在引导当事人回忆自己过往经历(独特结果),重新认识自身、发掘自身优秀品质(行为全景、身份全景),重新定义中风、重写与中风的故事的这些环节中一些使用的引导问题。

(五)治疗档案

治疗档案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比如小卡片、信件、个人声明、奖状、手册、光碟、相片、图画等。这些物品记录了当事人参与叙事治疗小组的历程,以及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的收获。可以令当事人即使在离开叙事小组之后,仍然能够通过浏览治疗档案回顾当时的经历,从而巩固叙事治疗的成果。当当事人在日后的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挑战时,治疗档案也能为他们提供一些支持。除此之外,治疗档案也便于当事人与他人分享自己参与叙事治疗的经历,一方面帮助当事人通过回顾巩固治疗结果,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他们的叙述和展示让其他人获得感悟。

(六)比喻的应用

比喻是叙事治疗中常用的一种手段和技巧,它的好处在于使一个复杂的情况更加直观地呈现并且更加容易理解。尤其在外化对话的环节,比喻的应用可以将当事人的问题客体化和拟人化,使他们可以与问题分离开,从观察一个客体的角度看待自己所经历的问题,从而获得新的感受和认识。当当事人遭遇中风一类的突发的疾病,容易一时难以接受,难以理解。在患病之后,当事人对这种疾病仍然可能知之甚少。这就造成了当事人的困惑感,以及难以用语言来准确地描述自己对于中风的感受。在这种情况下,中风具像化,将问题换成一种当事人更容易理解的语言,有利于帮助他们整理思路,表达情感。

在周爱华博士的叙事小组实验中就采用了这种方式。其中所运用到的比喻有例如“生命列车”“生命之树”和“生命食谱”等等(Chow,2015;2016)。以“生命列车”为例,将生命比作一列前行的列车,将人生的各个阶段比作不同的车站,每辆列车前往不同的目的地。前行的路上会遇到各种不同的路况,经历不同的天气,搭载不同的乘客。每节车厢也有不同的陈设,每个物件都代表着当事人不同的特质、品格、能量、信念和价值。每辆列车都由不同的元素构成,当事人选择的用来描述自己生命列车组成部分语言和表达则可以反映出他们对自己目前状况的理解和态度。比如有些人将中风比作“必然站”,这种表达反映出当事人对中风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释然和接受的程度。如果有人将中风比作“绝望站”“迷茫站”,则反映出当事人不知所措和悲观的心理。把人生的下一站比作“希望站”和“死亡站”也能反映出当事人对将来的不同期望。这样的直观语言表达可以让当事人和工作人员更容易观察和理解中风对当事人的影响,分析它的意义。在叙事治疗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适当采用这种方式,选取符合当事人文化认同,能让其产生共鸣的比喻来推动叙事治疗的进程。

(七)小组工作介入

在叙事治疗的过程中采取小组的形式具有许多的优势。让一群有类似经历的人聚在一起,容易使他们之间形成情感的支持,在小组中找到安全感和归属感,形成一个令他们乐意分享自身经历和表达感情的安全空间。小组工作仍然采用叙事疗法的一般流程:外化对话、重写对话、重组会员对话、定义式仪式等。但由于是多人参与,工作人员需要时刻注意组员间的人际关系,小组氛围等等,并适时地引导和调整,尽可能使所有组员都能参与到小组中来,也要避免一些不受控的情况出现。此外,在选取比喻等环节,工作人员需要考虑到小组共同的文化背景,尽可能提出让所有人都能产生共鸣并参与对话的话题。

(八)注意事项

叙事治疗是一个由工作人员引导参与者重新审视自己生活,发掘自身潜力,获得克服困难的信心,重写自己生命故事的过程。如何让当事人积极投入到叙事治疗中,与工作人员建立信任关系,并且保持在叙事治疗中的主导权,都对叙事治疗的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都要求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经验和技巧。

其中,B1(nV×1),B2(nI×1)分别为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A为关联矩阵且具有0,1,-1元素。

1.外化对话

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还应该尊重和重视当事人所处的文化背景,避免对当事人所信仰的文化和价值做出消极的评价,使当事人对小组治疗产生抵触情绪。同时,根据当事人的文化背景来选取适当的比喻和话题,使当事人更易理解和产生共鸣,也是叙事治疗成功的关键之一。

首先,工作人员要时刻记住当事人是自己生活的专家,当事人可以运用自己的能力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而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是引导者而不是主导者的角色。要避免无意识地把自己的意志和想法强加在当事人的身上,或是使用权威性和指示性的话语。这样不仅会进一步打击当事人的自信心,破坏当事人与工作人员之间平等交流的氛围,也会使他们的参与度降低。

涂料生产使用的易挥发有机溶剂引起的VOCs排放的比例最高,占全部排放量的80%以上,其中二甲苯的含量最高。通过采用密闭型设备、提高自动化水平、优化生产工艺,可以有效地从源头上控制VOCs的产生量。对于生产过程中排放出的VOCs可以采用有效的净化处理工艺进行处理。

四、叙事疗法应用案例介绍

这一部分将通过香港城市大学周爱华博士项目中的一个案例来更加立体地展示叙事疗法的重要步骤。

这幅肖像生长在现实的原野里,通灵通透,与城市现代人的画像差异迥然、对照鲜明,其中折射出的文化意味自不待言。《苏北女人》充满艰辛而又富有自然诗意的田园,既是作为被现代伤害的一面被仿写,又作为现代的“根”和“自己的开端”被想象,并被赋予拯救的力量。

(一)当事人基本情况

阿顾,男性,60岁,已婚,育有两子。中风之前的职业是出租车司机,有40年烟龄。中风后,他用四个月的时间恢复了步行能力,并承担起了家庭照顾者的角色。

当然,如果仅仅是对着条条框框进行讲解,学生认识还不够深刻.技术人员一般会举几个近期发生的实例讲给学生们听,收效明显,提高了学生的重视程度.另外,技术人员也会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讲解安全常识.这些多媒体安全宣传片给学生带来极大的震憾,安全警示牢记于心.

在叙事治疗小组过程中,阿顾表示他对中风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从最初的拒绝到逐渐接受的变化过程。他对中风的知识知之甚少,以至于刚刚得知自己患上中风的时候,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并不理解。当医生向他解释病情时,阿顾表示:“他(医生)说的这些话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之后,受到行动不便的影响,他对自身状况的困惑逐渐转变为担忧。阿顾说:“我以后会怎样呢,是不是只能整天睡在床上……完全没有希望……?”随后,职业治疗师和物理治疗师的帮助让阿顾认识到,像自己这样的中风患者仍有康复的可能。于是他积极配合治疗,并逐渐恢复了基本的行走能力,对中风的态度也转向了接受,觉得自己是“与中风同眠”。对此,阿顾说:“没办法呀……这个病……无论你想不想都好啦……病要来的时候你逃避不了……也没有悔不当初的。”

在叙事治疗小组中,他使用“生命列车”的隐喻来解构自己的生命故事。他对小组治疗的期望是能够提高自身对中风的认识,预防再次中风,提高中风后的生活质量,实现“与中风共舞”。

(二)叙事治疗小组过程

其次,工作人员要扮演好一个积极聆听者的角色。不仅注意倾听当事人述说的内容,也要注意观察他们身体语言所透露出的信息,并且适时地给予反馈和引导。使当事人感觉到工作人员对他们故事的关心和好奇,从而更乐意与工作人员倾诉和分享。

毛泽东说过,在处理复杂问题时,我们不仅要学会抓主要矛盾,而且要学会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编织打造限制领导干部权力之制度笼子毫无疑问是一项复杂而浩大的系统工程,因此我们必须把官员系列中最主要的官员——“第一把手”的权力作为重点关注和考虑的对象。理由就在于在我国“第一把手”的权力是一种具有“至高无上性”(可凌驾于法律之上)、垄断性和集中性等鲜明特点的“绝对性权力”,而“绝对的权力意味着绝对的腐败”。从近年来媒体所披露的诸多腐败案件事实来看,地方或部门“第一把手”的权力过分集中和无所约束的确是一个被忽视的大问题。

叙事治疗的第一步,是让阿顾用比喻来描述中风,从而外化中风,让阿顾和工作人员有机会从观察一个客体的角度,观察阿顾眼中中风的形象和特征,解构和剖析阿顾认知中中风对于他的意义以及他与中风的关系。这个过程也能让阿顾意识到与中风相伴随的很多消极负面印象和标签来自于社会的建构,而非他自身的问题,从而帮助他获得走出困局的信心。

在叙事治疗过程中,阿顾发现家人的支持是他生命过程中的积极因素,也是帮助他从“尾二站”走向“向前站”的关键。妻子和两个儿子对他的陪伴和无微不至的照顾,带他寻医问药,帮他打点生活,都令阿顾非常感动。也激励他下定决心努力康复。

重组会员对话的另一个特别之处就是能让当事人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中获得更全面的自我认知,意识到有许多被自己忽略的优点和品质,感受到自己对他人生活的影响。正因如此,在这一环节中,工作人员可以询问类似于“你最怀念的那个人如果知道你拥有这些能力/知识/特质/想法,他/她会说什么?”的问题来帮助当事人站在会员的角度来考量自己的特质。也可以通过类似于“如果会员听说你正在做的这件事,他会有什么评价/收获?”的问题引导当事人思考自己的经历和行为对他人带来的积极影响。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西医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同时属于中医辨证标准中脾胃虚寒型,且临床资料完整、准确;无合并严重心脏、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者;无严重感染者。排除标准:(1)不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者;(2)处于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3)严重的精神障碍情况;(4)合并有严重心、肺等重要器官严重疾病者。

于是,弼自河北还,将及国门,右正言钱明逸希得象等意,言弼更张纲纪,纷扰国经,凡所推荐,多挟朋党,心所爱者尽意主张,不附己者力加排斥,倾朝共畏,与仲淹同。又言:“仲淹去年受命宣抚河东、陕西,闻有诏戒励朋党,心惧彰露,称疾乞医。才见朝廷别无行遣,遂拜章乞罢政事知邠州,欲固己位,以弭人言,欺诈之迹甚明。乞早废黜,以安天下之心,使奸诈不敢效尤,忠实得以自立。”明逸疏奏,即降诏罢仲淹、弼。[1]3740-3741

2.重写对话

在外化对话,结构故事的基础上,工作人员进一步引导阿顾发掘其自身的能量,以及故事中的积极元素,将阿顾与中风的故事重新书写为更有信念和希望的版本。

阿顾说:“它(中风)来的时候,那既然来了……就要面对它。”这样的说法表现出了阿顾面对中风顺其自然和积极面对的态度。在这种态度的作用下,他肯定看医生和做运动在他恢复过程和今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阿顾为中风选择的意象有“敌人”“魔鬼”“撒旦”。他认为死亡是人生的“最后一站”,中风距离死亡很近,所以是人生旅程的“尾二站”。尽管现实如此,但是阿顾认为他不应该有等死的想法,而是要寻求认真且正确的态度对待中风。

这样一来,阿顾的故事中着重描写着他随顺坚强的品质,以及亲情的力量,而不是中风带来的压抑和绝望。

3.治疗档案

为了帮助参与者回顾参加叙事治疗小组的经验,巩固新的人生故事,包括阿顾在内的所有参与者都会在小组开始之前和结束之后分别收到一封欢迎信和感谢信。欢迎信向参与者介绍叙事小组治疗的目的和意义,将大家凝聚在小组中,提升大家参加小组的热情。感谢信总结了参与者在叙事小组中的经历和收获,令他们可以在未来的人生中常常回顾,提醒他们在小组治疗过程中所获得的力量。

图4 叙事治疗小组治疗档案示例-欢迎信、感谢信节选(CHOW,2016)

五、叙事治疗的应用前景

(一)叙事疗法在国内的应用现状

自叙事疗法诞生以来,它就受到国际上很多从事社会工作和心理健康等行业从业者的青睐。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工作和心理咨询等行业在国内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发展,叙事疗法也逐渐被运用到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学术界对叙事疗法的讨论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

有一些学者开始在国内引入和介绍叙事疗法以及它的理论源流。其中涉及了对其理论基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介绍,对客观现实和建构主义现实的两种观点的分辨,以及对叙事疗法作为后现代流派心理治疗中最具代表性方式地位的肯定(赵梅,2005)。也有对叙事疗法概念框架和实践框架的梳理(何雪松,2006)。当然,也有学者批判其理中论存在浪漫主义和相对主义,可能存在与现实脱节的弊病(同雪莉,2015)。

也有一些学者和实践者在家庭、学校、医疗等不同领域积累了临床经验,分享了对叙事疗法的本土化应用实所做出的尝试。比如,叙事疗法被应用在了对婚姻关系的调节中,帮助一对离婚诉讼进程中的夫妻认识到他们的矛盾是由社会文化对夫妻双方刻板的角色规定所造成的,而非二人本身的性格缺陷,在他们未来人生的篇章中强调各自的优点,改善了他们的婚姻状况(刘永明,2009)。也有人将叙事疗法运用在对上网成瘾的大学生的辅导中,成功帮助当事人认识到网络成瘾并非他人生的必然部分,而是自己的生活受到这个问题的影响和困扰,只要扔掉这个包袱,自己仍然可以回归正常的生活(袁莉敏、高春娣,2015)。叙事疗法也被尝试与其他类似于EMDR的治疗方法结合使用于例如PTSD的创伤治疗当中(刘红,2012)。有些研究也试图用统计学的方法来检验叙事疗法的有效性。他们将36名大学生在参加8次团体叙事治疗辅导前后的“自我投入”“过去的危机”“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等指标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是叙事疗法显著提高大学生自我认同水平的结论(赵军、李焰、李祚,2012),等等。

尽管有了初步的探索,和一些实践经验,叙事疗法仍然是一个存在时间较短的方法论,有关它讨论的深度和广度仍然有限。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对它的理论体系加以完善,并且寻找一条适宜的本土化路径都仍有待大量科研和实践经验的支持。

首先,缺乏合格的翻译人员。西方的文化与中国背景差别很大,存在很大的语言障碍,我们需要中国人翻译成不同的语言给不同的外国人看。因此,图书出版企业需要保持出口品牌的高品质的书籍,要求中国人一个简单的翻译成外文,也是这本书的精神内涵的翻译不丢失,就需要翻译人员拥有对外语有较高的知识,还要很好的语言学,文学,社会学素养,还要精通每个国家的阅读习惯,宗教等。从事实中证明了一点,缺乏合格的翻译人员是造成图书出口现状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叙事疗法在国内应用的前景

长期以来,叙事疗法的有效性已经得到了许多证实,但是如何将其本土化,使其符合国内民众文化背景和心理特征,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一些学者也对这个问题做出了探讨。有人认为叙事疗法在国内是具有本土化的条件和土壤的。因为外化问题与中国人“好面子”的心理相契合,结构问题符合中国人“此消彼长”的辩证思维模式,重视人际关系、社会环境与中国人重视集体的自我概念、自我认知相一致,重视内在潜力则与中国人自律的特点相吻合(同雪莉,2015)。也有人说,团体辅导在国内具有一定的优势。因为相较于西方个人主义文化,他人的评价以及集体的认可在中国人的群体文化价值体系中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陈红莉,2011)。

叙事疗法本土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也被指出。比如叙事疗法的结构和以案主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平衡起来有难度,容易给工作人员带来困惑。可能有的人难以根据每个当事人的特点调整叙事治疗的流程和重心,也有可能因为刻板遵守流程而忽略了当事人的特性(何雪松,2006)。再就是叙事疗法中可能出现的浪漫主义和相对主义等不足,使得叙事疗法不能很好地回应当时人生活中的物质缺失和现实生存问题(同雪莉,2015)。同时,叙事疗法的关注点也有可能仅停留在对个人和家庭层面,而忽视了对其所存在的宏观环境的关注和塑造(何雪松,2006)。

2.2 为各项产业跨界融合提供借力点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以下简称《意见》)在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总体要求上明确提出“促进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相互融合”的基本原则,以及“积拓展业态,促进康体结合,鼓励交互融通”等3条促进融合发展的任务与要求。在任务导向下,体育特色小镇跨界融合模式的打造任重而道远。

综合以上信息,本文认为叙事疗法是一种灵活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符合中国人认识自我,开发自身潜能的需求。但是,在本土化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首先,需要做到多方位联动,回应当事人不同层面的需求。正如大家所熟知的马斯洛需求层次所描述的,当一个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他很难去顾及精神层面的问题。在叙事治疗过程中,常常会暴露出很多超出叙事治疗本身范畴之外的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工作人员有一种全盘观察的眼光,在叙事治疗的同时,也能为当事人提供解决生活中其他现实问题的资源和信息。比如说,一个社会工作者不仅要具有进行叙事疗法的专业知识,也要对自己所在地区的保障性住房、社会保障、妇女儿童保护等多方面的资源有所了解,适时地为当事人推介和转介。把当事人社会生态系统中的所能利用的资源整合起来,解决当事人多层次的需求,为叙事疗法的顺利进行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规避叙事治疗中可能存在的浪漫主义弊端,和不务实之嫌。

其次,特殊的文化元素要重视。任何一种方法论的应用都不能脱离当地的文化特点。作为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即使在现代化飞速发展、信息不断迭代更新的今天,绝大多数的中国人仍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比较典型的有中国人对于家庭的重视,把家庭的高度放在个人之上。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在叙事治疗的过程中表达出对当事人家庭的重视和尊重,并且适当地将当事人员的家庭成员加入到叙事治疗的过程中来。还有包括像“男尊女卑”“重男轻女”这样的一些价值取向,虽然不是现代人所认可的主流价值观,但仍然被许多中国人所认同。工作人员也要注意到这些特殊文化元素的存在,在叙事治疗的过程中不要对持有与自己相左价值观的当事人表现出轻蔑或事批判的态度。总而言之,只有在叙事疗法的框架中融入了这些特殊的文化元素,才能让这种方法更加符合中国人的心理特性,让当事人产生文化和情感的共鸣,并且真正投入到治疗的过程中来,最终从中受益。。

再次,宏观微观要兼顾。个人和家庭等微观单位是叙事治疗的主要对象,提高个人对自身的认识、提升个人的生活体验是叙事治疗的主要目标。但是所有这些活动都是在一个宏观的文化、社会、政治环境下进行的。这个环境也对叙事治疗以及叙事疗法的当事人进行着互动和影响。叙事治疗的工作人员对宏观社会问题、文化环境、政策环境等需要具备一定的了解,来帮助他们更加全面地认识当事人,以及叙事治疗这项工作对宏观层面的影响。

最后,对工作人员的培训要加强。如前文所述,叙事疗法是一种注重个人特质,根据当事人不同特点而随时变化的治疗方法,对于经验不足或者理论知识不足的工作人员来说可能存在着一定的操作难度。因此,各个社会工作组织和培训机构对于想要了解和有志于从事叙事治疗的从业人员都应该提供专业和系统的培训,为他们提供翔实的学习资料,以及从真实的案例和实践中学习的机会,还有必不可少的督导。其中对于社会工作以当事人为中心,认为当事人是自己生活的专家,以及助人自助的价值观的强调是一个重中之重。只有以内化这套社会工作价值体系作为前提,工作人员才能避免有意或无意地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当事人,以及在与当事人的治疗过程中充当不合时宜的权威性角色。

[参考文献]

陈红莉,2011,《叙事治疗在团体工作中的运用与思考》,《社会科学家》第1期。

何雪松,2006,《叙事治疗:社会工作实践的新范式》,《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

刘红,2012,《叙事治疗在emdr创伤治疗中的应用探索》,《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期。

刘永明,2009,《叙事治疗理论及其在婚姻关系调适中的运用》,《社会工作》第11期(下半月)。

同雪莉,2015,《抗逆力叙事:本土个案工作新模式》,《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

袁莉敏、高春娣,2015,《叙事治疗在网络成瘾大学生心理辅导中的应用》,《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

赵君、李焰、李祚,2012,《叙事取向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干预研究》,《心理科学》第3期。

赵梅,2005,《后现代心理学与心理咨询流派》,《理论学刊》第6期。

Census and Statistics Department.2015,Hong Kong Population Projections.2015-2064,Hong Kong:Government Printer.

Chow,E.O W.2018,“Narrative Group Intervention to reconstruct Meaning of Life among Stroke Survivors: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Study.”Neuropsychiatry8(4):1216-1226.

CHOW,E.O.W.2016,Narrating faith.love.hope:A practical manual on narrative therapy(叙出信。爱。望:叙事治疗实务手册).(2nd ed.).Hong Kong: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978-962-442-399-0,142p(in Chinese).

CHOW,E.O.W.2015,“Narrative therapy an evaluated intervention to improve stroke survivors’social and emotional adaptation.”Clinical Rehabilitation9:315-326.

Danner,Beatrice,Meg,&Pang.2007,“Running from the Demon:Culturally Specific Group Therapy for Depression among Women in a Family Medicine Residency Clinic.”Women&Therapy30:151-176.

Lynch,M.,&Bogen,D.1997,“Sociology's asociological‘core’:An Examination of Textbook Sociology in Light of the Sociology of Scientific Knowledge.”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481-493.

Brooks,F.B.,Rubin,H.J.,&Rubin,I.S..2012,Qualitative interviewing:the art of hearing data.Modern Language Journal,80(4).

Schwandt,T.A.1994,“Constructivist,Interpretivist Approaches to Human Inquiry.”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1:118-137.

United Nations,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Population division.2017,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the 2017 Revision:Key Findings and Advance Tables.Retrieved from https://esa.un.org/unpd/wpp/Publications/Files/WPP2017_KeyFindings.pdf

White,M.2005b.“Statement of Position Maps 1&2”,In Michael White Workshop Notes,Retrieved from http://www.dulwichcentre.com.au/michaelwhite-workshop-notes.pdf,accessed 15 February 2013.

White,M.2007,Map of Narrative Therapy.Adelaide,South Australia:Dulwich Centre Publications.

White,M.,&Epston,D.1990,Narrative Means to Therapeutic ends.Adelaide:Dulwich Center.

基金项目: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优配研究金(项目编号:GRF11609515)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828(2019)03-041-12

DOI:10.3969/j.issn.1672-4828.2019.03.004

周爱华,香港城市大学副教授;廖绪,香港城市大学研究助理(香港 999077)。

编辑/杨恪鉴

标签:;  ;  ;  ;  ;  ;  ;  ;  ;  ;  ;  ;  ;  ;  

周爱华:叙事疗法在老年社会工作的应用——以香港慢性病患老年人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