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得气论文_王培,吴桂雯,胡尚卿,张鹏,李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针刺得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针刺,得气,贝尔,骨关节炎,深浅,名医,针灸。

针刺得气论文文献综述

王培,吴桂雯,胡尚卿,张鹏,李静[1](2019)在《经前焦虑的心理状态对痛经发作时针刺得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影响得气的因素复杂,有文献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得气。本研究旨在探讨原发性痛经(PD)患者经前焦虑状态对痛经发作时针刺得气的影响。方法:纳入68例PD患者,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其经前一周的焦虑状态,并于痛经当天,按1:3的比例随机分为期望得气组(17例)和期望不得气组(51例),并分别对患者双侧叁阴交穴进行毫针针刺。前者采用粗针、深刺并施手法尽量使患者得气,而后者则采用细针、浅刺并不施手法尽量避免患者得气,留针30min后起针,并于起针即刻用得气量表对患者两侧穴位实际得气强度进行评价。采用相关性检验对得气强度评分与HAMA焦虑程度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用卡方检验对患者的实际得气率进行分析。结果:共有56例患者纳入统计,期望得气组实际得气分值明显高于期望不得气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焦虑组与不焦虑组患者实际得气总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际得气率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实际得气患者HAMA焦虑总分与得气总分亦无显着相关性(P均>0.05)。结论:毫针不同刺法可成功诱导产生不同的得气状态,PD患者经前的焦虑状态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尚不能认为经前的焦虑状态可对痛经发作时针刺得气造成影响。(本文来源于《新时代 新思维 新跨越 新发展——2019中国针灸学会年会暨40周年回顾论文集》期刊2019-08-17)

王伟[2](2019)在《针刺得气研究现状及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针灸疗效得到世界公认,但如何传承数千年针灸的治疗经验和标准化针灸刺激手法,尤其是临床上如何确定有效的针灸刺激量,成为针灸研究、应用,乃至向世界传播的难题。基于中医传统理论和针刺得气的现代研究进展,思考了得气理论的意义,并提出得气是针灸取得最佳疗效的一个重要前提,在研究如何充分发挥针灸治疗作用及评价针灸疗效时,得气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参数的见解。针灸临床试验应进一步纳入得气的客观量化评价体系,科学地探索得气现象背后的生物学机制,阐明得气与疗效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科技导报》期刊2019年15期)

林驰,陈采益,游世晶,罗彩云[3](2019)在《国内外针刺得气客观量化研究的现状和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刺得气客观量化方法是得气研究中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通过对CNKI和Pubmed文献数据库文献的搜索和筛选,综述国内外针刺得气客观量化研究的现状。31篇文献主要从针刺受试者穴位局部及其附近反应指标、效应靶器官反应指标、脑中枢反应指标,以及医师手下感得气指标4个层面展开研究。针刺得气客观量化方法尚需要更多深入、精确的研究加以探索和发现,方能补充得气主观量化方法不足,促进得气与针刺疗效关系研究和得气促效机制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雷融[4](2019)在《针刺得气-深浅-疾病之间的关系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刺得气-深浅-疾病之间关系密切,既相互影响,又相互为依据,通过从经典出发,以现代针灸医学研究为依据,结合笔者的临床实践,浅谈针刺得气-深浅-疾病之间的关系,以期为针灸临床工作者掌握针刺深浅的方法提供思路。(本文来源于《云南中医中药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王梦静,赵娴,张卫华[5](2019)在《张卫华教授“四步得气”针刺手法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总结张卫华教授临床通过脏腑-经脉、经脉-穴位诊断敏感穴,并以望、触摸按压法探寻敏感穴,创新性的提出"四步得气"针刺手法。该法四步依次为传统针刺、两旁双刺、斜刺病所,所针之处局部针感增强,产生感传,疗效显着,是对传统的传承与创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针灸临床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张壮,王亚峰,孙俊俊,曹卉娟,胡妮娟[6](2019)在《针刺足叁里得气对脑功能活动影响的系统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针刺足叁里后得气状态相较于静息状态激活的脑区。方法:检索国内外10个医学文献数据库以及5个临床试验注册平台,系统收集以fMRI为观察指标,比较针刺足叁里后得气状态相较于静息状态的不同脑活动临床试验文献。采用SDM软件进行体素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篇文献,共185名受试者。均值分析的结果显示,针刺足叁里后有5个脑区的活动较静息状态更为活跃,包括右额下回、眶部、右中值扣带/扣带旁回、右缘上回以及右脑桥。结论:初步认为,针刺足叁里后得气状态相较于静息状态有更多更强烈的脑区激活,且针刺足叁里得气后激活的脑部区域与足叁里的主治功能有一定关联。(本文来源于《针灸临床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郝歆宇,鲁凌云,段多喜,孙路强,魏韬[7](2018)在《针刺得气类评测工具研究现状及应用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广泛检索国内外文献,在对现有针刺得气类评测工具的设计及应用相对比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现行得气类评测工具的发展及应用情况,并对针刺得气、针感、得气的客观化研究及相关评测方法展开讨论。经过十余年来的发展演变,得气类评测工具虽然已从早期基于疼痛感觉相关的测量逐渐拓展到对与得气相关的情绪、感觉传导等不同内涵变化的关注,但在目前依然缺乏能够得到普遍认可的针刺得气评测工具的背景下,本文指出得气量表的构建应与临床紧密结合,充分考虑得气本身具有多维度复杂性的内涵,从整体结构的设置上完善评价指标的设置,从而为得气在临床治疗中的客观量化发挥的作用以及相应评测工具的构建提供更加合理的评判方法和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王培,王旭昀,张宏,桂琦[8](2018)在《针刺得气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即刻镇痛效应的影响及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针刺得气对膝骨关节炎(KOA)患者即刻镇痛效应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中医中心针灸门诊和骨科门诊的57例KOA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得气组(28例)和对照组(29例)。得气组予以粗针、深刺并施手法的强刺激使患者得气,对照组予以细针、浅刺且不施手法的弱刺激避免患者得气,两组均留针30 min后起针,每周治疗3次,连续4周。于治疗前后和随访结束时,采用0~10分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量表评价患者的膝痛强度和临床疗效,并用中文版马萨诸塞针感量表(C-MMASS)对患者的针感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得气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 9%(26/28)比65. 5%(19/29)](P <0. 05);治疗后,得气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3. 2±1. 6)分比(4. 5±2. 4)分](P <0. 05),疼痛和关节僵硬评分低于对照组[(3. 5±0. 5)分比(4. 8±1. 2)分、(4. 0±0. 6)分比(5. 4±0. 9)分](P <0. 01);治疗后,得气组的实际得气率高于对照组[89. 3%(25/28)比17. 2%(5/24)](P <0. 05)。结论针刺得气能增强KOA患者的即刻镇痛效应,并提高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医学综述》期刊2018年22期)

罗文彬,老锦雄,周冰雪,陈佳瑶,贝秉袁[9](2018)在《从中医经典探析针刺得气》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刺如何迅速得气,对于临床治病非常重要。从辨证、守神及刺法叁个方面来阐述针灸医师在临床治病时如何使针刺迅速得气。辨证,包含辨病证、辨体质及辨形志叁方面,主张"得气之要先辨证";守神,突出医患共同守神的重要性,强调"得气之本在守神";刺法,重视以辨证为前提、以守神为本源,聚焦"得气之标看刺法"。(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杂志》期刊2018年09期)

张西翠,王新明[10](2018)在《针刺过程中的得气、耗气与护气——王新明部分学术经验介绍》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王新明在临床针刺过程中的部分学术经验。王老临证重视患者经气的变化,对针刺过程中的得气、耗气与护气及叁者之间的关系有着独到的见解:重视在临床针刺过程中的得气,认为得气的同时机体也在耗气,强调在经气损耗时应及时护气。(本文来源于《中医药导报》期刊2018年16期)

针刺得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灸疗效得到世界公认,但如何传承数千年针灸的治疗经验和标准化针灸刺激手法,尤其是临床上如何确定有效的针灸刺激量,成为针灸研究、应用,乃至向世界传播的难题。基于中医传统理论和针刺得气的现代研究进展,思考了得气理论的意义,并提出得气是针灸取得最佳疗效的一个重要前提,在研究如何充分发挥针灸治疗作用及评价针灸疗效时,得气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参数的见解。针灸临床试验应进一步纳入得气的客观量化评价体系,科学地探索得气现象背后的生物学机制,阐明得气与疗效之间的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针刺得气论文参考文献

[1].王培,吴桂雯,胡尚卿,张鹏,李静.经前焦虑的心理状态对痛经发作时针刺得气的影响[C].新时代新思维新跨越新发展——2019中国针灸学会年会暨40周年回顾论文集.2019

[2].王伟.针刺得气研究现状及思考[J].科技导报.2019

[3].林驰,陈采益,游世晶,罗彩云.国内外针刺得气客观量化研究的现状和展望[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

[4].雷融.针刺得气-深浅-疾病之间的关系探讨[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9

[5].王梦静,赵娴,张卫华.张卫华教授“四步得气”针刺手法应用[J].针灸临床杂志.2019

[6].张壮,王亚峰,孙俊俊,曹卉娟,胡妮娟.针刺足叁里得气对脑功能活动影响的系统评价[J].针灸临床杂志.2019

[7].郝歆宇,鲁凌云,段多喜,孙路强,魏韬.针刺得气类评测工具研究现状及应用概述[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

[8].王培,王旭昀,张宏,桂琦.针刺得气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即刻镇痛效应的影响及临床疗效[J].医学综述.2018

[9].罗文彬,老锦雄,周冰雪,陈佳瑶,贝秉袁.从中医经典探析针刺得气[J].山东中医杂志.2018

[10].张西翠,王新明.针刺过程中的得气、耗气与护气——王新明部分学术经验介绍[J].中医药导报.2018

论文知识图

得气与平均距离的相关[102]压力控制定量环进样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实验设计[175]针刺得气影响右侧I3rsFC改变与N...针刺得气影响左侧I7rsFC改变与N...针刺得气影响左侧S6rsFC改变与N...

标签:;  ;  ;  ;  ;  ;  ;  

针刺得气论文_王培,吴桂雯,胡尚卿,张鹏,李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