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杆菌福氏论文_龚益熊,廖翔,朱力,吴兰,周晓巍

导读:本文包含了痢疾杆菌福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痢疾,杆菌,复合物,电泳,蛋白,抗生素,磷酸。

痢疾杆菌福氏论文文献综述

龚益熊,廖翔,朱力,吴兰,周晓巍[1](2011)在《双向BN/SDS-PAGE分离鉴定痢疾杆菌福氏5型M90T株毒力相关膜蛋白复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蓝色非变性凝胶电泳(BN-PAGE)比较痢疾杆菌福氏5型野生株M90T和大质粒缺失株M90TΔT的膜蛋白复合物,发现一个野生株特有的复合物,其分子量约为290 kD,命名为M90T-290。通过第二向SDS-PAGE分离M90T-290得到6个蛋白亚基,质谱鉴定为:一个由大质粒编码的毒力蛋白Apyrase(ATP-二磷酸水解酶)和5个染色体编码的蛋白,这些蛋白可能以膜复合物的形式影响毒力蛋白IcsA的单极性分布和痢疾杆菌在细胞间的扩散。这个新发现的毒力相关膜复合物在痢疾杆菌的致病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1年09期)

龚益熊[2](2011)在《痢疾杆菌福氏5型M90T株毒力相关膜蛋白复合物的分离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痢疾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病原菌,通过各种分泌系统将毒力蛋白分泌到外部环境或者直接注入宿主细胞。迄今已经发现Ⅰ型到Ⅵ型共六种类型分泌系统,都是由单个蛋白或者大分子复合物形成一个跨越细菌细胞膜的通道。由于膜蛋白复合物结构复杂、疏水性强,难以从疏水的细胞膜脂双层中完整地分离纯化,因此长期以来对其研究局限于将可能的结构蛋白一个个单独进行结构和功能研究,缺乏整体性。近年来由Shaegger等人建立并逐渐成熟的蓝色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Blue Nativ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BN PAGE)为复合物研究带来新的突破。在痢疾杆菌的致病过程中,毒力大质粒编码许多侵袭相关蛋白比如Ⅲ型分泌系统复合物及其分泌的毒力因子,它的缺失会导致痢疾杆菌毒性的丧失。其细胞膜上除Ⅲ型分泌系统复合物之外,不仅还有5种类型分泌系统复合物未被分离鉴定,还可能有其它一些完全未知的复合物。本研究通过蓝色非变性凝胶电泳(BN PAGE)比较痢疾杆菌福氏5型野生株M90T和大质粒缺失株M90T△T的膜蛋白复合物,发现一个野生株特有的复合物,其分子量约为290kDa,命名为M90T-290。通过第二向SDS-PAGE分离M90T-290得到6个蛋白亚基,质谱鉴定为:一个由大质粒编码的毒力蛋白apyrase(ATP-二磷酸水解酶)和5个染色体编码的蛋白,分别为ClpB、DnaK、hypothetical protein S1768、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Tu、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M90T-290这个复合物是通过染色体和毒力大质粒的共同调控来实现M90T的致病性。鉴定出复合物的组成蛋白后,决定用标签亲和纯化技术对复合物的组成进行了验证。将apyrase的编码基因phoN2插入表达GST标签的PGEX 6p-1载体,构建成功apyrase-GST融合表达载体,转入M90T中,命名为M90T-6p-apy;制备该转化菌的膜蛋白复合物样品,用谷胱甘肽转移酶亲和柱纯化含GST标签的蛋白,利用BN PAGE分离纯化产物。结果没有分离得到GST-apyrase融合蛋白参与形成的复合物。分析可能是GST标签本身分子量比较大,改变了apyrase的叁维结构导致无法形成复合物。于是将apyrase的编码基因phoN2插入到更小的表达His标签的PET 32a载体中,构建成功apryase-His融合表达载体,转入BL21中,命名为BL-PET-apyrase。诱导表达后超声破碎裂解细菌收集上清,发现在上清中有融合蛋白。然后利用镍柱进行亲和纯化,纯化得到apyrase-His融合蛋白。本实验构建的融合载体和纯化的融合蛋白为以后的复合物的验证奠定基础。同时为了对apyrase与M90T-290复合物的功能进行初步探索,利用Red重组系统敲除M90T中apyrase的编码基因phoN2。成功构建了线性打靶片段。把线性打靶片段转入含重组酶系统的PKOBEG感受态细胞中,通过卡纳霉素抗性标记筛选发生重组的缺失突变株。可能是由于重组效率低,目前还在筛选发生有效重组的缺失突变株。(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1-06-01)

尚桂军,丁志强,赵子华,聂荣鑫,高伟[3](2010)在《福氏志贺痢疾杆菌硫胺素单磷酸激酶(ThiL)表达纯化及晶体生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硫胺素单磷酸激酶(ThiL)在ATP存在下催化硫胺素单磷酸(TMP)形成硫胺素焦磷酸(TPP)和ADP,硫胺素焦磷酸就是维生素B1的活性形式。硫胺素单磷酸激酶属于一个小的ATP结合蛋白超家族成员。将来源于福氏志贺痢疾杆菌2a(301株)ThiL基因构建入pET-22b(+)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得到高效表达,经过两步纯化,得到高纯度蛋白,用于晶体生长,经过对其晶体生长条件进行摸索和优化,得到了能用于X-射线衍射的单晶,为其结构解析、催化机理研究和药物设计提供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期刊2010年12期)

吴利先,王国富,高峰[4](2010)在《两歧双歧杆菌抗福氏痢疾杆菌感染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福氏痢疾杆菌感染大鼠为模型,研究两歧双歧杆菌对福氏痢疾杆菌感染大鼠肿癌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从而探讨其抗福氏痢疾杆菌感染的机制。方法:先用硫酸链霉素给正常大鼠灌胃,出现菌群失调症状,再通过福氏痢疾杆菌灌胃感染大鼠,使用两歧双歧杆菌液干预治疗福氏痢疾杆菌感染大鼠,检测干预治疗后各组大鼠血及脾中TNF-α的含量。结果:福氏痢疾杆菌感染各组与正常组相比,大鼠体内血及脾中TNF-α的含量均有明显差异;福氏痢疾杆菌感染各组中,未干预组、生理盐水组及双歧杆菌组脾中TNF-α的含量有显著变化。其中,双歧杆菌组的TNF-α水平升高更明显。结论:两歧双歧杆菌对福氏痢疾杆菌感染机体的TNF-α分泌有一定促进作用,是其抗福氏痢疾杆菌感染的可能机制。(本文来源于《大理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6期)

谢子任[5](2009)在《黄芪与抗生素联合应用对福氏痢疾杆菌感染后大鼠肠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黄芪与抗生素联合应用对福氏痢疾杆菌感染后大鼠肠功能的影响,为治疗肠道感染后所致的肠道感觉运动功能紊乱提供指导。方法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抗生素治疗组、黄芪与抗生素联合治疗组4组(每组10只)。大鼠成功造模后,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在感染后15~20d,所有大鼠进行直肠气囊扩张,测定肠道感觉阈值。结果模型组和抗生素治疗组的肠道感觉阈值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联合治疗组肠道感觉阈值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显着意义。结论大鼠在福氏痢疾杆菌感染炎症消失后存在着肠功能紊乱,单纯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法使肠道的感觉运动功能恢复正常,黄芪与抗生素联合应用可以使肠道感觉运动功能恢复正常。(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新医学》期刊2009年11期)

陆庆宇,王其海,张占钰,袁道鹏,高伟[6](2009)在《福氏痢疾杆菌组氨酸合成中双功能焦磷酸水解酶和磷酸核糖环化水解酶双功能蛋白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福志贺氏菌属是一类革兰氏阴性杆菌,是引起人类细菌性痢疾的主要致病源。以福志贺氏痢疾杆菌2a型301株全基因组为模板、以pET22b-(+)为载体、克隆了一个关键基因:组氨酸合成途径中双功能焦磷酸水解酶和磷酸核糖环化水解酶蛋白(简称:sf2088)。以BL21(DE3)为表达菌株,优化表达条件,获得了可溶表达的蛋白。经过亲和层析和分子筛层析获得目标蛋白。采用分析超速离心和动态光散射实验,对纯化后的蛋白进行稳定聚集状态的条件搜索,结果发现锌离子对稳定其聚合状态很重要。通过正交实验,获得蛋白保持稳定聚集态的条件。这对该酶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期刊2009年04期)

卜歆[7](2008)在《福氏2a痢疾杆菌htpG基因功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志贺氏菌属(Shigella spp.)细菌是一类不形成芽孢的革兰氏阴性致病菌,能够通过侵袭大肠引起患者典型菌痢症状(发热、腹痛、腹泻)。根据生化反应和O-抗原结构的不同,志贺氏菌可以分为四个群。其中,福氏志贺氏菌(S. flexneri)是发展中国家卫生条件较差地区痢疾流行的主要病原菌,感染者多为5岁以下儿童。近叁年来我国每年大约有2000万人次感染痢疾,年累计发病数一直位于第3位,仅次于肺结核和乙肝。由于志贺氏菌感染剂量极低(10-100个细菌),加之多重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常规的抗生素治疗方式遇到了巨大的挑战。由于人们对痢疾杆菌的致病机理和宿主的免疫保护机制还不十分清楚,所以迄今为止仍未研究出能有效控制痢疾的理想疫苗。志贺氏菌的HtpG蛋白是真核生物中Hsp90蛋白家族的同源蛋白。研究表明,细菌中的HtpG蛋白在热休克和酸休克时被诱导;在缓和的热休克条件下,HtpG参与新合成蛋白的折迭;而在氮源饥饿时HtpG蛋白的表达被抑制。此外,Mason CA等人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大肠杆菌HtpG蛋白的表达受到生长环境的影响:在LB复合培养基中培养时,可以观察到HtpG蛋白在菌体热休克时被诱导表达;而在含葡萄糖的基础培养基中培养时,HtpG蛋白的表达与温度无关。这种现象暗示HtpG蛋白的表达除受温度调控外,还受到其他信号分子的调控;其功能不仅仅与热休克相关,还可能具有未知的功能。为了探索福氏2a志贺氏菌2457T中htpG基因的功能,本研究将由Datsenko和Wanner建立的λ噬菌体Red重组系统稍加改进,成功地敲除了福氏2a志贺氏菌2457T株的htpG基因,并利用低拷贝质粒构建了回复体加以验证,对HtpG进行了初步的功能研究。对野生株、突变株和回复株的生长曲线、生化反应、豚鼠角膜试验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野生株、突变株和回复株的生长曲线基本一致;突变株与野生株的生化反应没有明显差异;野生株、突变株与回复株均能够引起豚鼠角膜强烈炎症反应。这些结果表明HtpG蛋白功能与福氏志贺氏菌的基本生化代谢无关,也不影响侵袭蛋白的毒力。同时考察了野生株、突变株和回复株腹腔注射引起小鼠炎症反应的强弱,结果表明,HtpG蛋白能够引起小鼠强烈的炎症反应,可能与细菌的免疫致病性相关。利用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对野生株、突变株和回复株进行了全菌体蛋白的比较蛋白组学研究。在蛋白质组的比较分析中我们发现,htpG基因敲除后表达上调的蛋白为16个,表达下调的有13个。结果表明HptG作为热休克蛋白家族的一员,参与了多种体内代谢活动,尤其是氧化防御机制和嘌呤合成途径。缺失HtpG后,双功能过氧化物酶KatG表达上调,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A表达下调;嘌呤合成相关蛋白PurH、PurB、PurC的表达减少。这些结果加深了我们对痢疾杆菌中HtpG蛋白的认识,有助于痢疾杆菌致病机理的研究。(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08-05-01)

郭敏,王静,王法成,李楠,翁艳[8](2007)在《福氏痢疾杆菌感染后不同治疗方法对大鼠肠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福氏痢疾杆菌感染后大鼠肠道感觉运动功能的改变及不同治疗方法的作用,探讨预防急性肠道感染后肠功能紊乱的方法,从而为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I-IBS)的预防提供指导。方法:将40只雌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抗生素治疗组、微生态制剂治疗组和抗生素与微生态制剂联合治疗组5组。后4组应用福氏痢疾杆菌造成肠道感染后,分别行相应治疗。在感染后16-22 d,所有大鼠进行直肠气囊扩张,测定肠道感觉阈值和离体肠道平滑肌的肌张力,并行远端结肠病理学检查。观察肠道感觉运动功能的改变和组织学改变。结果:各组大鼠组织学均无明显变化;模型组、抗生素治疗组和微生态制剂治疗组的肠道感觉阈值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离体平滑肌收缩的张力积分明显增高(P<0.05);联合治疗组肠道感觉阈值及离体平滑肌收缩的张力积分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结论:①大鼠在福氏痢疾杆菌感染炎症消失后还存在着肠功能紊乱,表现为肠道感觉运动功能的异常;②单纯应用抗生素或微生态制剂治疗,无法使肠道的感觉运动功能恢复正常;③联合应用抗生素和微生态制剂治疗,可以使肠道感觉运动功能恢复正常,从而预防急性肠道感染后肠功能紊乱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07年04期)

李明珠[9](2006)在《痢疾杆菌福氏2a 2457T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痢疾困扰人类多年,但迄今没有很好的疫苗,主要是因为对它的致病机理了解不够,扩展痢疾的生物学基础的研究必将对疫苗研究提供新思路。随着微生物基因组测序工作的迅速展开,痢疾杆菌福氏2a 2457T和301的全基因组序列现在已经完成测定,并且痢疾杆菌福氏2a 2457T的蛋白质表达谱也已经建立,这为我们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蛋白质组学技术是在整体水平研究蛋白质表达与功能,其特点是高通量、获得的信息量大。我们选择普遍用于痢疾杆菌遗传学与病原学研究的2457T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积累痢疾杆菌的基础知识并希望能为新疫苗研制找到新的思路。 首先是分别制备2457T全细胞蛋白与培养液上清中的胞外蛋白,然后通过双向电泳分离、从电泳凝胶上切取蛋白质点进行胶内酶切、MALDI-TOF质谱检测肽质量指纹图谱,最后用Mascot软件在相应的数据库中搜索与之匹配的蛋白质。本论文研究内容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驱除痢疾杆菌福氏2a 2457T的侵袭大质粒pINV构建新菌株2457T/inc并研究其蛋白质组变化;第二部分是研究冷热休克处理和酸处理对痢疾杆菌福氏2a 2457T蛋白质组的影响。我们在这两部分研究中总共发现了45个差异蛋白质,其中第一部分有17个差异蛋白质,第二部分有28个差异蛋白质。 在驱除大质粒的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在总共17个蛋白质差异点中,几乎所有上调的蛋白质都是与核酸的代谢和转运有关的,β-内酰胺酶除外(它的表达量上调是构建2457T/inc菌株时所引入的小质粒表达造成的)。这个现象向我们提示,驱除侵袭大质粒使得痢疾杆菌的核酸代谢旺盛起来,但是这些高表达的与核酸代谢相关的酶和侵袭大质粒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来验证。由于双向电泳本身的技术限制等因素,我们并没有发现与痢疾杆菌致病相关的毒力因子。 在冷热休克处理和酸处理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总共28个差异蛋白质中变化较(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06-05-01)

杨筱凤,周乐,郑瑾,司履生,王一理[10](2005)在《痢疾杆菌福氏2a sf301 DsbA/virG双突变减毒活候选疫苗构建和初步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预防细菌性痢疾的爆发和流行,构建志贺氏福氏2a减毒活疫苗。选用中国痢疾杆菌主要流行株sf301为受体菌,通过基因重组交换技术,突变细菌DsbA和virG基因,并以Serney试验和HeLa细胞侵袭实验鉴定突变菌株sf301:△virG:DsbA33G毒力和侵袭力,采用豚鼠结膜囊接种免疫动物,检测突变菌株免疫原性,了解候选疫苗对免疫动物的保护能力。与野生亲本比较sf301:△virG:DsbA33G已完全丧失毒力,但保留了一定的侵袭力。与未接受免疫的对照组相比,通过粘膜途径免疫的豚鼠,无论是单次免疫,还是双次免疫策略都可以诱发血清和胃肠道粘膜部位产生特异性抗sf301LPSIgG和IgA;面部、胃肠道引流淋巴结和脾脏中IgG和IgA抗体分泌细胞(Antibody secretcells ASCs)数目显着性增高;两种免疫方案都可给免疫动物提供100%抵抗野生亲本毒株攻击的能力。初步动物实验结果提示构建的福氏2a活疫苗sf301:△virG:DsbA33G是一种潜在的候选痢疾疫苗。(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2005年05期)

痢疾杆菌福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痢疾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病原菌,通过各种分泌系统将毒力蛋白分泌到外部环境或者直接注入宿主细胞。迄今已经发现Ⅰ型到Ⅵ型共六种类型分泌系统,都是由单个蛋白或者大分子复合物形成一个跨越细菌细胞膜的通道。由于膜蛋白复合物结构复杂、疏水性强,难以从疏水的细胞膜脂双层中完整地分离纯化,因此长期以来对其研究局限于将可能的结构蛋白一个个单独进行结构和功能研究,缺乏整体性。近年来由Shaegger等人建立并逐渐成熟的蓝色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Blue Nativ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BN PAGE)为复合物研究带来新的突破。在痢疾杆菌的致病过程中,毒力大质粒编码许多侵袭相关蛋白比如Ⅲ型分泌系统复合物及其分泌的毒力因子,它的缺失会导致痢疾杆菌毒性的丧失。其细胞膜上除Ⅲ型分泌系统复合物之外,不仅还有5种类型分泌系统复合物未被分离鉴定,还可能有其它一些完全未知的复合物。本研究通过蓝色非变性凝胶电泳(BN PAGE)比较痢疾杆菌福氏5型野生株M90T和大质粒缺失株M90T△T的膜蛋白复合物,发现一个野生株特有的复合物,其分子量约为290kDa,命名为M90T-290。通过第二向SDS-PAGE分离M90T-290得到6个蛋白亚基,质谱鉴定为:一个由大质粒编码的毒力蛋白apyrase(ATP-二磷酸水解酶)和5个染色体编码的蛋白,分别为ClpB、DnaK、hypothetical protein S1768、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Tu、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M90T-290这个复合物是通过染色体和毒力大质粒的共同调控来实现M90T的致病性。鉴定出复合物的组成蛋白后,决定用标签亲和纯化技术对复合物的组成进行了验证。将apyrase的编码基因phoN2插入表达GST标签的PGEX 6p-1载体,构建成功apyrase-GST融合表达载体,转入M90T中,命名为M90T-6p-apy;制备该转化菌的膜蛋白复合物样品,用谷胱甘肽转移酶亲和柱纯化含GST标签的蛋白,利用BN PAGE分离纯化产物。结果没有分离得到GST-apyrase融合蛋白参与形成的复合物。分析可能是GST标签本身分子量比较大,改变了apyrase的叁维结构导致无法形成复合物。于是将apyrase的编码基因phoN2插入到更小的表达His标签的PET 32a载体中,构建成功apryase-His融合表达载体,转入BL21中,命名为BL-PET-apyrase。诱导表达后超声破碎裂解细菌收集上清,发现在上清中有融合蛋白。然后利用镍柱进行亲和纯化,纯化得到apyrase-His融合蛋白。本实验构建的融合载体和纯化的融合蛋白为以后的复合物的验证奠定基础。同时为了对apyrase与M90T-290复合物的功能进行初步探索,利用Red重组系统敲除M90T中apyrase的编码基因phoN2。成功构建了线性打靶片段。把线性打靶片段转入含重组酶系统的PKOBEG感受态细胞中,通过卡纳霉素抗性标记筛选发生重组的缺失突变株。可能是由于重组效率低,目前还在筛选发生有效重组的缺失突变株。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痢疾杆菌福氏论文参考文献

[1].龚益熊,廖翔,朱力,吴兰,周晓巍.双向BN/SDS-PAGE分离鉴定痢疾杆菌福氏5型M90T株毒力相关膜蛋白复合物[J].生物技术通报.2011

[2].龚益熊.痢疾杆菌福氏5型M90T株毒力相关膜蛋白复合物的分离鉴定[D].南昌大学.2011

[3].尚桂军,丁志强,赵子华,聂荣鑫,高伟.福氏志贺痢疾杆菌硫胺素单磷酸激酶(ThiL)表达纯化及晶体生长研究[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0

[4].吴利先,王国富,高峰.两歧双歧杆菌抗福氏痢疾杆菌感染的机制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2010

[5].谢子任.黄芪与抗生素联合应用对福氏痢疾杆菌感染后大鼠肠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新医学.2009

[6].陆庆宇,王其海,张占钰,袁道鹏,高伟.福氏痢疾杆菌组氨酸合成中双功能焦磷酸水解酶和磷酸核糖环化水解酶双功能蛋白的初步研究[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9

[7].卜歆.福氏2a痢疾杆菌htpG基因功能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8].郭敏,王静,王法成,李楠,翁艳.福氏痢疾杆菌感染后不同治疗方法对大鼠肠功能的影响[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

[9].李明珠.痢疾杆菌福氏2a2457T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D].安徽大学.2006

[10].杨筱凤,周乐,郑瑾,司履生,王一理.痢疾杆菌福氏2asf301DsbA/virG双突变减毒活候选疫苗构建和初步鉴定[J].微生物学报.2005

论文知识图

痢疾杆菌福氏Za2457T的胞内蛋白质...痢疾杆菌福氏Za2457T在42℃与37℃...;图7b驱除大质粒后图7痢疾杆菌福氏Z...驱除大质粒后图7痢疾杆菌福氏Za...匕3’/一七图1痢疾杆菌福氏Za245...痢疾杆菌福氏2a 301株及其耐药株...

标签:;  ;  ;  ;  ;  ;  ;  

痢疾杆菌福氏论文_龚益熊,廖翔,朱力,吴兰,周晓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