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蓝细菌论文_焦亚函,邵长伦,GERWICK,William,H

导读:本文包含了海洋蓝细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细菌,海洋,生态学,活性,固氮,食物,水生植物。

海洋蓝细菌论文文献综述

焦亚函,邵长伦,GERWICK,William,H[1](2019)在《海洋蓝细菌Okeania hirsuta中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细胞毒活性(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从海洋蓝细菌Okeania hirsuta中分离鉴定次级代谢产物并进行细胞毒活性评价。方法 3个天然产物(1~3)的结构确定是通过广泛的波谱数据,包括一维和二维核磁及质谱等。结果化合物3对人体肺癌细胞NCI-H460显示出强的细胞毒活性,IC50值为0.384μg/mL。结论这是首次从Okeania属蓝细菌中分离获得化合物1~3。这些天然产物的发现表明Okeania属蓝细菌可以作为发现新颖化合物的重要来源。(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药物》期刊2019年01期)

李洁诚,何山,严小军[2](2015)在《海洋蓝细菌抗肿瘤活性肽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蓝细菌种类多分布广,其次生代谢产物具有特殊的化学结构和广泛的生物活性。脂肽类是一类结构新颖的化合物,具有抗菌、抗肿瘤、抗炎等生物活性,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抗肿瘤化合物的研究及开发显现出十分诱人的前景。以海洋蓝细菌为探讨对象,综述了海洋蓝细菌产生的抗肿瘤活性肽类成分的研究进展,最后对海洋蓝细菌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生物学杂志》期刊2015年04期)

孙晟,岳海东,肖天[3](2005)在《海洋蓝细菌(聚球菌属,Synechococcus)的生态学意义及研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海洋蓝细菌(聚球菌属,Synechococcus)的生态学意义和国际上研究海洋蓝细菌的方法和技术, 以及我国研究海洋蓝细菌的现状和我们的一些研究工作。(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05年21期)

侯建军,黄邦钦[4](2005)在《海洋蓝细菌生物固氮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生物固氮是海洋中氮循环的重要过程,其对海洋吸收CO2有着重要的影响。海洋固氮蓝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也有待进一步探明。现今的研究已表明,蓝细菌对海洋的氮平衡和生物生产有着重要的贡献。从海洋生物固氮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着手,阐述了海洋生物固氮的意义,并重点对影响海洋生物固氮的因素、海洋蓝细菌生物固氮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机制等研究方面做了细致的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洋生物固氮方面有待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旨在为海洋生物固氮及氮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进展》期刊2005年03期)

孙晟,李洪波,岳海东,肖天[5](2004)在《海洋蓝细菌(聚球菌属,Synechococcus)的生态学意义及研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海洋蓝细菌(聚球菌属,Synechococcus)的生态学意义和国际上研究海洋蓝细菌的方法和技术,以及我国研究海洋蓝细菌的现状和我们的一些研究工作。(本文来源于《山东微生物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期刊2004-09-01)

孙晟[6](2002)在《东黄海海洋蓝细菌(Synechococcus)生态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我国黄海和东海的蓝细菌在春、秋两季的生态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和比较,对黄海蓝细菌从10月至次年6月的生态分布进行了研究。1. 东黄海海区:在秋季(2000年10月19日至11月29日)和春季(2001年3月26日至4月24日)两个季节中蓝细菌丰度在0.19~7.84×10~4cell/ml之间,生物量在0.56~13.74(gC/L之间,整体水平上春季比秋季高(蓝细菌的丰度与生物量平均值春季分别为4.83×10~4cell/ml和7.25(gC/L;秋季分别为1.72×10~4cell/ml和5.07(gC/L),东海比黄海高(蓝细菌生物量平均值春季黄海和东海分别为4.42(gC/L和5.42(gC/L;秋季黄海和东海分别为7.02(gC/L和7.45(gC/L) 蓝细菌在浮游植物总生物量中所占百分比在两个季节中大致相当(秋季,黄海32.3%,东海50.2%,平均值43.9%;春季,黄海42.7%,东海42.1%,平均值42.4%),秋季东海比黄海高,春季两个海区大致相当;黄海春季比秋季高,东海秋季比春季高。蓝细菌在浮游植物总生物量中所占百分比的水平分布在两个季节中不同,秋季高值区主要集中在调查海区的中部,春季高值区则主要集中在调查海区的南北两部分。蓝细菌生物量和其在浮游植物总生物量中所占百分比的垂直分布在两个季节中不相同,秋季蓝细菌在浮游植物总生物量中所占百分比在表层、中层和底层中大致相当(分别为43.76%、43.47%和46.11%),春季蓝细菌在浮游植物总生物量中所占百分比表层最大,中层次之,底层最小(分别为65.55%、43.67%和35.94%)。2. 黄海海区:黄海蓝细菌丰度与生物量随时间变化趋势为10月至12月降低(蓝细菌丰度分别为1.5×10~4cell/ml和1.19×10~4cell/ml,生物量分别为4.41(gC/L和3.49(gC/L),4月(蓝细菌丰度与生物量分别为4.68×10~4cell/ml和7.02(gC/L)与12月相比有明显增高,蓝细菌丰度4月是12月的3.93倍,生物量4月是12月的2.01倍,4月至6月蓝细菌生物量大致稳定,略有增加(5月和6月蓝细菌丰度分别为5.23×10~4cell/ml和5.25×10~4cell/ml,生物量分别为7.85(gC/L和7.88(gC/L)。研究发现蓝细菌在水体中的垂直分布与温度变化比较一致。调查海区蓝细菌在浮游植物总生物量中所占百分比在32.26-42.5%之间,其中近岸海区在27.98-38.82%之间,其变化趋势与蓝细菌生物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期刊2002-06-20)

肖天[7](2001)在《海洋蓝细菌(Synechococcus)与颗粒有机碳(POC)和浮游植物生物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蓝细菌(cyanobacterium<2μm)Synechococcus是个体较小,数量较多的一类光合自养原核生物。1979年Waterbury应用荧光显微镜发现海洋中有相当数量的蓝细菌存在,因此受到海洋科学家的重视。研究发现海洋中普遍存在的蓝细菌是海洋初级生产力和微食物环的重要组成成分。科学家们对世界各海区中蓝细菌的数量分布、能物流过程极为关注。蓝细菌(Synechococcus)广泛分布于热带、温带甚至寒冷的极地海域,在热带和温带海域,其丰度通常在10~3~10~5Cell/L,在某些海域蓝细菌生物量可高达10~8。蓝细菌是海洋浮游植物总生物量和总初级生产力的重要贡献者,尤其是在寡营(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科学青年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海洋湖沼科学青年学者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01-07-01)

肖天,张武昌,王荣[8](1999)在《海洋蓝细菌在微食物环中作用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渤海、汇泉湾小型浮游动物 (Microzooplankton)对蓝细菌(Synechococcus spp.)有明 显的捕食压力。春季,有小型浮游动物的实验水体中蓝细菌的日生长率为0.02~0.28/d,清 除小型浮游动物的实验水体中蓝细菌的日生长率为0.38~0.70/d。汇泉湾有小型浮游动物 的实验水体中蓝细菌日生长率为-0.122~0.180/d。而无小型浮游动物的蓝细菌生长率为 0.133~0.285/d。(本文来源于《海洋科学》期刊1999年05期)

海洋蓝细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海洋蓝细菌种类多分布广,其次生代谢产物具有特殊的化学结构和广泛的生物活性。脂肽类是一类结构新颖的化合物,具有抗菌、抗肿瘤、抗炎等生物活性,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抗肿瘤化合物的研究及开发显现出十分诱人的前景。以海洋蓝细菌为探讨对象,综述了海洋蓝细菌产生的抗肿瘤活性肽类成分的研究进展,最后对海洋蓝细菌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海洋蓝细菌论文参考文献

[1].焦亚函,邵长伦,GERWICK,William,H.海洋蓝细菌Okeaniahirsuta中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细胞毒活性(英文)[J].中国海洋药物.2019

[2].李洁诚,何山,严小军.海洋蓝细菌抗肿瘤活性肽类的研究[J].生物学杂志.2015

[3].孙晟,岳海东,肖天.海洋蓝细菌(聚球菌属,Synechococcus)的生态学意义及研究方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5

[4].侯建军,黄邦钦.海洋蓝细菌生物固氮的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5

[5].孙晟,李洪波,岳海东,肖天.海洋蓝细菌(聚球菌属,Synechococcus)的生态学意义及研究方法[C].山东微生物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2004

[6].孙晟.东黄海海洋蓝细菌(Synechococcus)生态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2

[7].肖天.海洋蓝细菌(Synechococcus)与颗粒有机碳(POC)和浮游植物生物量[C].中国科学院海洋科学青年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海洋湖沼科学青年学者论坛论文摘要集.2001

[8].肖天,张武昌,王荣.海洋蓝细菌在微食物环中作用的初步研究[J].海洋科学.1999

论文知识图

浙江长兴煤山二迭纪—叁迭纪界线剖面...海洋碳库形成的主要过程机制[16]海洋聚球蓝细菌群落分析和纯培养的研究...海洋聚球蓝细菌的形态海洋病毒参与的主要海洋碳循环途径Fig....基于16S rDNA序列构建的蓝细菌的进化...

标签:;  ;  ;  ;  ;  ;  ;  

海洋蓝细菌论文_焦亚函,邵长伦,GERWICK,William,H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