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龙凤区人民医院妇产科163711)
摘要:目的:通过对比观察米非司酮和孕三烯酮在临床治疗子宫腺肌症方面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间收治的94例子宫腺肌症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患者,给予观察组口服米非司酮治疗,给予对照组口服孕三烯酮进行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个疗程完成后观察组显效28例(59.6%),有效17例(36.2%),无效2例(4.3%),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显效18例(38.3%),有效17例(36.2%),无效12例(25.5%),总有效率为74.5%。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变化和子宫体积变化,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米非司酮在治疗子宫腺肌症方面的疗效比孕三烯酮效果好,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米非司酮;孕三烯酮;子宫腺肌症;疗效对比
子宫腺肌症在妇科属于多发病,子宫肌层受到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的侵入逐渐发生良性浸润,使子宫发生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大,子宫腺肌症是一种特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由于各种不良原因的综合作用,在妇科疾病中子宫腺肌症呈现年轻化趋势,我国的子宫腺肌症发病率也在不断增长。此病会造成女性继发性痛经、月经不调、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甚至不孕不育,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1]。临床多采用药物进行安全保守的治疗,常用的药物有米非司酮、孕三烯酮、左诀诺孕酮和一些中药制剂,本文主要针对米非司酮和孕三烯酮这两种药物在治疗子宫腺肌症方面的效果进行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间收治的94例子宫腺肌症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年龄范围在29~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7±3.8)岁,患者病程为5~24个月,平均病程为(9.4±2.7)个月;对照组患者年龄范围在30~5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9±2.5)岁,患者病程为6~22个月,平均病程为(7.9±3.2)个月。本研究中94例患者入院时均检查确诊为子宫腺肌症,符合《妇产科学》中子宫腺肌症的诊断标准,B超检查子宫增大,子宫肌层变厚,出现块状杂乱回声。排除伴有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内膜癌变的患者,排除有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排除过敏体质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前1个月内未进行过任何激素类药物治疗,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观察组口服米非司酮治疗,月经来潮第1天开始,在空腹或餐后2h后服用12.5mg米非司酮,1次/d,连续服用6个月。给予对照组口服孕三烯酮进行治疗,月经来潮第1天开始服用2.5mg一次,3d后进行第二次服用,同样口服2.5mg,以后按照此规律每周服用2次,坚持6个月。用药期间,两组患者每月定期检查肝肾功能。
1.3疗效评价标准
6个月为1个疗程,本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对比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与子宫体积变化,观察两组患者经期、经血量和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具体疗效评价分为三种,显效、有效和无效。经治疗后患者痛经症状消失,经期与经血量均恢复到正常范围,B超检查暖巢囊肿和附件包块等体积缩小值≥1/2,,判做显效;治疗后患者痛经状况明显减轻,经期和经血量有改善,接近正常范围,B超检查暖巢囊肿和附件包块等体积缩小值≥1/3,且<1/2时,判做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痛经症状无明显改善,经血量和月经周期变化不大,B超检查暖巢囊肿和附件包块等体积缩小值小于1/3时,判为无效[2]。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加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录入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对比
1个疗程完成后观察组显效28例(59.6%),有效17例(36.2%),无效2例(4.3%),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显效18例(38.3%),有效17例(36.2%),无效12例(25.5%),总有效率为74.5%。服用米非司酮的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服用孕三烯酮的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比观察组与治疗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变化和子宫体积变化
治疗前,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平均值为(15.96±3.04)mm,子宫体积平均值为(85.42±6.97)cm3,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平均值为(16.08±2.96)mm,子宫体积平均值为(81.66±8.21)cm3,组间无统计学意义(t1=0.547,t2=0.639,P>0.05)。治疗后,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平均值为(8.47±2.18)mm,子宫体积平均值为(56.25±9.36)cm3,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平均值为(11.25±3.71)mm,子宫体积平均值为(63.74±8.93)cm3,组间无统计学意义(t1=6.206,t2=6.479,P<0.01)。
3讨论
米司非酮属于一种抗孕激素,能同时结合糖皮质激素受体和孕酮受体,降低子宫内膜与子宫肌层组织内的孕激素水平,阻碍子宫内膜细胞的分裂,对排卵过程起到抑制作用,从而阻碍孕酮发挥作用,使暖巢的相关功能受到抑制,最终使子宫内膜出现萎缩,,米非司酮在人体内还可进行非竞争性抗雌激素作用,破坏下丘脑与垂体、靶腺之间的神经元连接,使子宫内膜增生停止,改变子宫内膜的静止期,使人体闭经,阻碍孕激素受体翻译和转录的过程,达到减小子宫体积的目的,从而实现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作用。对比两组研究对象,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孕三烯酮,可见治疗子宫腺肌症时,米非司酮比孕三烯酮效果好,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龚红梅.比较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效果[J].中国处方药,2017,15(05):45-46.
[2]岳晓敏,时燕萍.子宫腺肌症痛经中西医诊治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05):836-838.
[3]吕芸,何涛,王建树.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1):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