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雌木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雌木兰》,代父从军,胡宗宪,《四声猿》
雌木兰论文文献综述
徐振贵[1](2019)在《世事糊涂、雌雄难辨的断猿哀鸣——《雌木兰》》一文中研究指出徐渭(1521—1593),不但是文学家、书画家,也是明代中后期的戏曲家,其杂剧《四声猿》堪称明代杂剧的代表作。《四声猿》包括《翠乡梦》《雌木兰》《女状元》《渔阳弄》四部杂剧,其中,尤以《雌木兰》影响最大。但是,《雌木兰》的主旨究竟为何,几种颇为流行的观点,却是难以自圆其说。倘若是歌颂木兰代父从军的爱国思想,何以不着重描写其金戈铁马、驰骋疆场奋勇杀敌的情景,而只是"木冲出擒介"这寥寥五字便一笔带过?倘若"立地撑天,说什么男儿汉"是全剧的(本文来源于《古典文学知识》期刊2019年04期)
鹿佳妮[2](2019)在《精英话语与底层声音——比较研究《雌木兰替父从军》与《女勇士》中的木兰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乐府民歌《木兰辞》起,木兰这一人物形象便不断出现在中外文学作品中,徐渭的《雌木兰替父从军》与汤亭亭的《女勇士》是其中的代表作。本文通过对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性别的两位作者塑造的木兰形象进行比较分析,挖掘其背后深层的文化、心理蕴含。(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05期)
李凌志[3](2018)在《王筠《繁华梦》与徐渭《雌木兰》中女性意识差异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王筠的《繁华梦》和徐渭的《雌木兰》在文学史上都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两位作家分别运用了"易性"和"易装"的方式,表现了自己的女性观,但由于所处时代、作者性别等多方原因,仍有许多不同,本文将一一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8年16期)
徐涛[4](2017)在《徐渭《雌木兰替父从军》杂剧与《木兰辞》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徐渭的杂剧《雌木兰替父从军》,是在继承《木兰辞》经典故事模板基础上进行的再创作。该剧对"木兰"这一形象进行了再度翻新,在《木兰辞》基础上作者加以适时地改编,在对比观照之上,使其不仅有着《木兰辞》中原始的艺术形象,同时也兼具作者当时想要赋予的时代特征。徐渭在创新当中融入了自身对于时代社会的独特感受,一方面以巾帼英雄形象表现对女性的赞美;另一方面则以故事结局暗示人才遭埋没的惋惜与哀叹。这一对《木兰辞》的再度重铸,奠定了徐渭在戏曲方面的地位。他突破杂剧传统,以特有的风格传达出对传统精神的蔑视,赋予《雌木兰》以崭新的时代风貌。(本文来源于《荆楚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赵婷[5](2016)在《《雌木兰替父从军》创作意图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徐渭《四声猿》的题旨是以猿鸣之悲寓自己身世之悲。结合作者的生平和戏剧的创作背景可知,《雌木兰替父从军》一剧是作者的自我辩白之作:用剧中花木兰不得已女扮男装喻作者自己迫于无奈进入胡宗宪幕府;用木兰在军中保持"浊水红莲"比喻自己在胡幕保持洁身自好的士人操守。同时《雌木兰》还寄寓了作者对"雌雄不辨"的世道的悲哀以及科举不第的苦闷忧愤之情。(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刘玲华[6](2015)在《徐渭对“女扮男装”母题的承继与拓展——以《雌木兰》和《女状元》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女扮男装"是中国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母题,徐渭将其引入到戏曲文本的创作中,一方面延续了"女扮男装"母题在框架和文旨上的传统;一方面又通过细化情节和塑造人物,拓展了"女扮男装"母题在叙事结构和叙事模式上的广度和深度。具有重要的双重作用。(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5年20期)
林旭[7](2015)在《浅谈《雌木兰替父从军》》一文中研究指出《雌木兰替父从军》是木兰戏中最具影响的一部作品,她以《木兰诗》为创作原型,开木兰戏之先河,也为后世木兰戏的创作奠定了基础。文章对《雌木兰》进行文本分析,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思想等叁个方面阐释木兰故事由诗到剧的转变。(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苏春萌[8](2015)在《《雌木兰替父从军》赏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雌木兰替父从军》是木兰戏中最有影响的一部作品,它以《木兰诗》为创作原型,开木兰戏之先河,也为后世木兰戏的创作奠定了基础。从整体来看,作品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思想等方面对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进行了发展和丰富,完成了由诗向剧的跨越,使之成为可演可观的舞台作品,亦是最具影响的一部木兰戏。(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5年05期)
李涤非,王敏[9](2014)在《四声猿 哀声何处——以《雌木兰》和《木兰诗》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雌木兰》和《木兰诗》的对比分析,试图探求《雌木兰》悲剧主题的原因,研究徐渭对木兰故事的增减部分,特别关注有关木兰亲情、功业和婚事叁部分,得出徐渭对此的消极态度。原来"世间事多少糊涂"不过到头来"都是幻"而已。(本文来源于《新西部(理论版)》期刊2014年11期)
孙楠[10](2014)在《徐渭杂剧《雌木兰替父从军》女性意识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徐渭深受明代中后期心学哲学思想以及晚明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深刻地理解和同情女性遭受压迫的悲惨命运,大胆地肯定女性的主体性地位,塑造了具有独立人格和思考能力的女性光辉形象。徐渭创造了杂剧《雌木兰替父从军》,颠覆了传统的缺失独立意识的女性形象,塑造了一个有勇有谋的女英雄,肯定木兰具有的武艺和才华,是对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壁垒的反驳,具有进步的意义。最后以木兰回归传统的婚姻生活结尾,削弱了木兰自身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带有局限性。(本文来源于《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雌木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乐府民歌《木兰辞》起,木兰这一人物形象便不断出现在中外文学作品中,徐渭的《雌木兰替父从军》与汤亭亭的《女勇士》是其中的代表作。本文通过对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性别的两位作者塑造的木兰形象进行比较分析,挖掘其背后深层的文化、心理蕴含。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雌木兰论文参考文献
[1].徐振贵.世事糊涂、雌雄难辨的断猿哀鸣——《雌木兰》[J].古典文学知识.2019
[2].鹿佳妮.精英话语与底层声音——比较研究《雌木兰替父从军》与《女勇士》中的木兰形象[J].名作欣赏.2019
[3].李凌志.王筠《繁华梦》与徐渭《雌木兰》中女性意识差异性研究[J].戏剧之家.2018
[4].徐涛.徐渭《雌木兰替父从军》杂剧与《木兰辞》比较研究[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7
[5].赵婷.《雌木兰替父从军》创作意图探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
[6].刘玲华.徐渭对“女扮男装”母题的承继与拓展——以《雌木兰》和《女状元》为例[J].名作欣赏.2015
[7].林旭.浅谈《雌木兰替父从军》[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8].苏春萌.《雌木兰替父从军》赏析[J].戏剧之家.2015
[9].李涤非,王敏.四声猿哀声何处——以《雌木兰》和《木兰诗》为例[J].新西部(理论版).2014
[10].孙楠.徐渭杂剧《雌木兰替父从军》女性意识探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