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可控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放射治疗,旋转角度,旋转误差,摆位误差
可控性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明,金淑平,蔡晶,储开岳,曹飞[1](2019)在《放射治疗摆位旋转误差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可控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旋转误差数学模型,寻求减少旋转误差对肿瘤治疗影响的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4月放疗的213例胸部肿瘤患者,其中男性121例,女性92例;年龄50~73岁,中位年龄59岁;卡氏评分(KPS)≥70;食管癌115例,肺癌83例,其他15例。运用X射线容积成像(XVI)系统获得不同配准条件下治疗摆位旋转误差;建立旋转误差模型,分析旋转误差对放射治疗靶区影响因素。结果旋转误差在X轴上为(0.65±0.52)°,因旋转误差而带来误差的变化B2F2+B3F3=[cos(90°-θy′-θy)-cos(90°-θy′)]×OA2+[cos(90°-θz′-θz)-cos(90°-θz′)]×OA3;Y轴上为(0.78±0.68)°,因旋转误差而带来误差的变化A1F1+A3F3=[sin(90°-θx′)-sin(90°-θx′-θx)]×OA1+[sin(90°-θz′)-sin(90°-θz′-θz)]×OA3;Z轴上为(0.85±0.87)°,因旋转误差而带来误差的变化B1F1+A2F2=[cos(90°-θx′-θx)-cos(90°-θx′)]×OA1+[sin(90°-θy′)-sin(90°-θy′-θy)]×OA2。结论旋转误差对放射治疗摆位误差的影响主要受到摆位中心离靶区距离影响较大,受摆位旋转角度影响较小,放射治疗摆位标记位置对减少旋转误差影响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期刊2019年06期)
王弋飞[2](2019)在《企业产品扩张的可控性分析——以海天味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海天味业为调研案例,进行了波特五力战略分析,从业务发展瓶颈入手对其可能的产品业务扩张方向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意在指出"可控性分析"应是企业在进行产品扩张方向决策时遵循的一般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商论》期刊2019年19期)
温德军[3](2019)在《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可控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节能型建筑是当前和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也是建筑行业发展的热点问题。文章结合社会发展对节能建筑建设提出的要求,从规划设计、建筑体型设计、墙体设计、门窗设计、屋顶设计、室内装饰设计等方面就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可控性问题进行探究。(本文来源于《住宅与房地产》期刊2019年22期)
张启升,李瑞琴,梁晶晶[4](2019)在《多自由度混合冗余驱动机构运动学及可控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兼有混合驱动机构和冗余驱动机构的特点的n-DOF(自由度)混合冗余驱动机构(hybrid redundantly driven mechanism,HRDM)。n-DOF的HRDM由n条对称分布于静、动平台对整个机构不产生约束的支链和一条中间混合冗余驱动支链(hybrid redundantly driven limb,HRDL)组成。机构的自由度由中间支链决定,中间支链由常速电机和伺服电机共同驱动。建立了机构的位置逆解数学模型,进一步对该类机构的可控性进行了研究,得出此类新型混合驱动的空间机构运动是完全可控的。最后,以5-DOF 4-PSS/4R2U HRDM为例,规划工作空间内螺旋曲线,综合运用Matlab和Adams软件验证了所建立的运动学模型的正确性以及机构运动的可控性。研究结果为空间混合驱动机构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20期)
何二鹏[5](2019)在《磁流变线控转向系统设计及可控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行业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与改革。目前,汽车的稳定性以及驾驶舒适性越来越被重视,汽车的转向系统作为评价汽车行驶安全性的指标之一,其经历了5次技术革新:由最原始的机械系统演变成为现今非常受欢迎的线控转向系。线控转向系统放弃了之前转向系统的机械连接,采用柔性连接,而且可以实现变传动比,相应的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为驾驶者实时提供准确的路感信息。目前,国内外对于线控转向的研究都取得了不少成就,本文对于线控转向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基于传统机械式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研究汽车转向过程中力矩产生的机理。推导出各种反馈力矩的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初步的分析以及简化,整理得到反馈力矩的最终数学模型。基于现有数学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对其进行相应的仿真分析。得到转向系统在不同工作状态下,各个变量与反馈力矩的关系曲线图。验证了前轮转角δ以及车速u与反馈力矩的对应关系,为半主动线控转向系统中力反馈装置的设计工作做理论基础。(2)阐述了半主动线控转向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结合已有的阻尼器,得出常见磁流变阻尼器的局限性,本文提出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路感模拟装置。本文所设计的阻尼器中间主体结构为螺旋流动,两端部分采用圆盘结构。螺旋流动部分能够在有限的体积内提供较大的阻尼力矩。根据各部分的结构尺寸,分别推导各部分的力矩表达式。最终,整理得到新型阻尼器的力矩表达式。基于本文所设计的新型阻尼器的工作原理,对阻尼器的结构参数以及组成材料进行分析以及优化研究。根据本文阻尼器的工作特征,提出一种适用于新型阻尼器的磁路设计方法。同时基于现有阻尼器的参数以及材料,在Ansys仿真软件中对新型旋转磁流变阻尼器进行不同电流下的电磁场分析,分析所得电磁场图,验证本文设计的路感模拟装置的合理性以及优越性。(3)通过对半主动线控转向结构组成的分析,结合本文所设计的新型磁流变阻尼器,根据设计的磁路,推导阻尼器的输出阻尼力矩与通入电流的数学模型。基于阻尼器中各部分对应屈服特性的表达式,整理公式得到阻尼器的漏磁系数的表达式以及力矩与转速的表达式。最后,在Ansys仿真软件中对所求得公式以及参数进行仿真分析,分别得到力矩与转速的关系特性图以及力矩与电流的关系特性图。(4)基于本文所设计的路感模拟装置,本文提出一种适用于线控转向系统的可靠实验方案。根据方案的要求选取最合适的实验设备,最终完成方案中预期试验台的搭建工作。由于时间的原因,本次搭建了一台动力转向系统试验台架,对其进行简单的分析,并在此试验台架的理论基础上对半主动线控转向系统的实验方案进行拟定,给出目标数据,为之后的研究工作做一定的理论准备。(本文来源于《安徽工程大学》期刊2019-06-10)
刘素灵[6](2019)在《酿酒酵母菌静态和动态转录调控网络的结构可控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的可控性是复杂性科学的前沿问题,也是研究复杂网络的最终目的之一.对于一个给定的网络,如果给网络一个输入,此网络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由任意的状态达到人们期望的状态,就称这个网络是可控的.尽管复杂网络可控性方面的理论研究已取得了巨大进展,却很少有关于生物网络的可控性研究,尤其是动态生物网络.本论文主要研究了酿酒酵菌的六个转录调控网络(TRNs)的结构可控性,其包括一个静态网络和五个动态网络.五个动态网络包含两个内源性网络和叁个外源性网络.本文主要得到以下结论:首先,运用已有文献数据构建酿酒酵母菌的静态和动态TRNs.根据结构可控性理论,将网络中的节点分为驱动节点(Driver nodes)、关键驱动节点(Critical driver nodes)、不可缺节点(Indispensable nodes)、非必需节点(Dispensable nodes)和中性节点(Neutral nodes)五类,并通过最大匹配算法得到网络中最少数量的驱动节点(MDS),以此分析静态和动态TRNs的结构可控性.结构可控性分析结果表明,实现对生物网络的完全控制相当困难,需要控制网络中74%以上的节点,且静态网络的控制难度要高于动态网络,与内源性网络相比,外源性网络需要更多的外部输入实现网络结构可控性.又通过与随机化网络对比,以及统计检验的方法来说明所得结论的有效性.其次,考虑了叁个节点的前馈环(FFL),四个节点的单输入(SIM)和多输入模体(MIM)与网络结构可控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每个网络中构成SIM和MIM的节点往往是网络中的关键驱动节点,与静态网络相比,动态网络中构成FFL的节点往往是关键驱动节点.最后,为了研究结构可控性与基因功能之间的关系,分别进行了GO富集分析与_((80))富集分析.富集分析的结果表明网络中的驱动节点而不是关键驱动节点可能是造成网络间功能不同的原因.网络中的关键驱动节点,不可缺(Indispensable)节点和中性(Neutral)节点均在转录因子(TFs)中富集,但在不同状态下的网络中,必需基因(Essential genes)富集在不同类型的节点中.上述结果对网络结构扰动具有一定的鲁棒性,该结果将为实际生物系统的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且在网络医学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9-06-01)
郑佳佳,阚君武,张广,王炅,欧阳青[7](2019)在《火炮反后坐多级独立式磁流变缓冲器可控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火炮反后坐缓冲应用场合,设计了多级可独立加载电流式磁流变缓冲器。依据45°射角下理想后坐阻力变化,分析该缓冲器在3种不同工作模式,即统一加载、组合控制及开环级联下的动态响应特性。冲击实验结果表明:在非可控区域内,单出杆式磁流变缓冲器动态过程存在气体压缩阶段,导致后坐阻力与速度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而在可控区域内,以2 A总电流输入为前提,组合线圈(线圈级数大于或等于2)工作模式下所产生的最大库伦阻尼力显着优于等值加载情况;开环级联控制模式能有效地降低后坐峰值阻力和延后其出现时刻,逼近理想缓冲效果,同时也对缓冲器最大有效行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分析比较得出,基于时间和空间二维电流加载次序,该缓冲器可实现灵活多变阻尼特性输出,在较大射角的火炮反后坐缓冲系统中具有一定的可控性。(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刘华青[8](2018)在《离散多智能体系统的局部可控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外部输入的作用下所有智能体可以由任意的初始状态达到任意的目标状态称为多智能体可控,而在多智能体系统(MAS)不必要达到完全能控状态的实际应用中,为了满足需求及可行性,本文在离散多智能体系统完全可控的基础上,研究更具有实际意义的离散多智能体系统的局部可控性。本文应用图论、现代控制理论和矩阵理论等理论知识分别对有Leader的离散多智能体系统的局部可控性以及具有时延的Leader的离散多智能体系统的局部可控性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给出了离散多智能体系统中可控节点组的概念以及局部可控的定义,在此基础上文章探究了具有Leader的离散多智能体系统的局部可控性。研究表明具有Leader的离散多智能体系统的局部可控性与领航者(Leader)的信息传递以及跟随者(Follower)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关,跟智能体的运动轨迹是无关的,在此基础上我们得出了一些判断具有Leader的离散多智能体系统的局部可控性的充要条件,以及在不同的拓扑结构下模型的可控性,最后给出了相关的实例仿真来验证了理论的可靠性。2、考虑了有时延的Leader的离散多智能体系统的局部可控性,给出了具有时延的Leader的离散多智能体系统的局部可控性的格拉姆判据和秩判据,得出具有时延的Leader的离散多智能体系统的局部可控性可以通过判断格拉姆矩阵中相应的主子式是否可逆来判定,并且局部的可控性与可控矩阵中相应的行的线性关系相关,文章最后给出实例的数值结果和仿真验证了结论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北方工业大学》期刊2018-05-14)
刘冰洁[9](2018)在《软约束激活情形下预测控制可控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常规过程控制中,控制系统应满足稳、准、快叁个要求,在保证控制系统稳定的情况下,使得被控变量准确且快速地达到控制目标。相较于其他常规性控制策略,预测控制算法在改善控制稳定性和优化方面有很大进步。尤其是在处理系统变量有约束的控制问题时,约束预测控制算法(Constrained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CMPC)其自身特有的滚动优化算法能较好地解决带约束的优化问题,使系统达到约束作用下的最优解。在实际工业控制过程中,系统可行域由控制对象稳态时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的约束范围所确定,而系统期望值则根据系统工艺要求、经济效益、环保等多项需求综合计算得出,由工艺人员手动输入或者由MPC控制器直接计算给定。经过大量的实际控制和仿真算法研究,系统期望值往往需要取在可行域边界(约束边界)处。在约束边界,系统的部分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受限成为定值,无法参与控制。系统结构和自由度均发生变化,可行域大小也受到影响。可行域变化直接影响到控制可行性和稳定性。对于稳态模型而言,期望值位于可行域边界可能会对控制稳定性产生影响。而在控制的动态过程中,系统变量的运动可能会激活约束。约束限制了系统变量在某一时刻或某一时间段的最优运动轨迹,从而导致控制目标不可达或控制不可行。尽管约束预测控制能较好地处理约束问题,但期望值不可达、控制不可行的问题仍有发生。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控制目标调整策略和软约束调整策略,以保证控制可行和控制目标可达。经过处理的约束预测控制算法可以保证系统变量在控制过程中不激活系统约束,从而使得系统变量能够按照近似无约束状态下的最优控制轨迹运动至系统最优值。在某种程度上,此时有约束的预测控制算法已转化为无约束的预测控制算法。这对于目前约束普遍存在的大型工业控制过程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为分析预测控制动态过程对控制效果影响的本质,针对以状态空间为模型的约束预测控制算法分析系统变量滚动优化的P步预测所构成的输出变量最优路径可达集对系统约束的影响,以及由此构成的动态约束对预测控制可行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在进行软约束策略后严格满足系统全部约束的预测控制目标调整机制,以保证系统变量能在约束允许下的最优值处稳态可达。对于部分控制系统,在某一时刻或有限时间内,系统变量短暂地违反约束是可以被工艺要求所接受的。基于对期望值分别位于硬约束边界和软约束边界上系统结构变化的分析,论证调整约束的可行性后,在严格满足系统硬约束的情况下,修正预测控制的优化性能指标函数,得到系统控制过程中输出变量动态可达集的上界和下确界,以此为依据提出一种软约束激活时的系统约束调整策略,适当调整系统软约束,以避免约束被激活而导致的控制目标不可达。(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期刊2018-05-01)
唐雪峰[10](2018)在《基于绿色生态住宅的室内环境设计可控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绿色环保理念不断发展,加之构建生态文明型社会建设方针有效指导,使我国住宅在建设及设计过程中,不仅需要优质高效,为人们提升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还需要具有生态属性,提升住宅设计科学性,使其符合当前绿化环保社会发展潮流,凸显我国室内设计时代属性。本文通过对绿色生态住宅的室内环境设计可控性进行分析,以期推动我国住宅建设与设计良性发展,提供行之有效的理论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发展》期刊2018年03期)
可控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海天味业为调研案例,进行了波特五力战略分析,从业务发展瓶颈入手对其可能的产品业务扩张方向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意在指出"可控性分析"应是企业在进行产品扩张方向决策时遵循的一般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控性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李明,金淑平,蔡晶,储开岳,曹飞.放射治疗摆位旋转误差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可控性分析[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9
[2].王弋飞.企业产品扩张的可控性分析——以海天味业为例[J].中国商论.2019
[3].温德军.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可控性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
[4].张启升,李瑞琴,梁晶晶.多自由度混合冗余驱动机构运动学及可控性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5].何二鹏.磁流变线控转向系统设计及可控性分析[D].安徽工程大学.2019
[6].刘素灵.酿酒酵母菌静态和动态转录调控网络的结构可控性分析[D].河南大学.2019
[7].郑佳佳,阚君武,张广,王炅,欧阳青.火炮反后坐多级独立式磁流变缓冲器可控性分析[J].兵工学报.2019
[8].刘华青.离散多智能体系统的局部可控性分析[D].北方工业大学.2018
[9].刘冰洁.软约束激活情形下预测控制可控性分析[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
[10].唐雪峰.基于绿色生态住宅的室内环境设计可控性分析[J].环境与发展.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