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产量构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产量,水稻,小麦,株型,冬小麦,因素,氮肥。
产量构成论文文献综述
孙峰,孙永莲,杨龙[1](2019)在《不同生育期应用长破天~?微量元素水溶肥对水稻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验证长破天~?微量元素水溶肥的应用效果,开展了不同生育期应用长破天~?微量元素水溶肥对水稻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各个生育时段使用长破天~?微量元素水溶肥对水稻生长均有影响,特别在水稻后期不同用量喷施对产量构成及生育进程影响较大,以在破口期+齐穗期喷施处理产量增加较明显。(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23期)
金旭生,张璟秋,羊彬[2](2019)在《不同播期对水直播稻株型及产量构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江苏省海丰地区水直播优质稻的适宜播期,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南粳9108"株型性状、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晚播的"南粳9108"株高、叶片形态、产量表现均不如早播。随着播期的推迟,植株基部节间长度增加、上部节间长度缩短、株高降低;高效叶叶面积降低、剑叶叶基角增大,光合作用受影响;每穗实粒数明显降低,产量降低。经综合考虑,海丰地区水直播"南粳9108"的适宜播期应在6月7日之前。(本文来源于《上海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06期)
刘凤洲,林坤,郭凤芝,任自超,葛振勇[3](2019)在《播期播量对菏麦21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播期播量对菏麦21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研究调查不同播期播量对其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中10月5日(A1)播种的处理产量最高,为8 921.8 kg/hm~2;播量中B4播量(187.5 kg/hm~2)的产量最高,为8 526.1 kg/hm~2;A1B4处理产量最高,达9 220.0 kg/hm~2。可见菏麦21适于早播期大播量栽培,播期和播量对菏麦21具有一定的互作效应。(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王晓炜,冉成,张巳奇,朱晶,刘丽新[4](2019)在《苏打盐碱稻区不同栽培模式水稻产量构成及物质生产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松嫩平原西部苏打盐碱稻区不同栽培模式下水稻产量构成和物质生产差异,以提高当地水稻产量。【方法】以‘吉粳88’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肥(基础)、当地农户栽培(对照)、高产高效栽培和超高产栽培4种栽培模式,比较不同栽培模式下水稻产量形成和物质生产特性。【结果】高产高效和超高产栽培均显着提高了水稻拔节期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高产高效和超高产栽培2年的平均产量分别为10.34和12.15 t·hm~(-2),分别比对照提高8.44%和27.45%;有效穗数分别提高3.03%和34.10%;每穗粒数分别提高4.06%和9.37%。【结论】栽培技术的集成优化可以促进水稻群体物质生产及转运,优化穗部结构,增加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从而大幅度提高松嫩平原西部苏打盐碱稻区的水稻产量。(本文来源于《华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李如海,张满利,李全英,潘义东[5](2019)在《辽宁省主栽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收集到的89份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数据,分析不同产量水平下,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形成的贡献。结果表明:不同产量水平下,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作用不同,低产水平下,穗数对产量的促进作用最大;中产和高产条件下,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各产量水平下,穗数与实粒/穗、千粒重均表现为显着或极显着的负相关。低产到中低产水平,单个产量因素的增加即可达到;中低产到中产水平,需要两个因素的同时提高;中产到高产水平,则需要3个因素共同提高。在实际生产中,要根据目标产量水平,协调好产量因素构成,以获得理想的收获产量。(本文来源于《辽宁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范园园,路建龙,吴海梅,逄蕾,夏博文[6](2019)在《旱区秸秆覆盖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北方旱区不同区域、年降雨量、温度下秸秆覆盖对小麦产量和小麦产量叁要素的影响,本文应用Meta整合分析的方法定量分析不同区域、年降雨量、温度和秸秆覆盖对小麦产量及小麦产量叁要素的影响。以旱区、秸秆覆盖、小麦产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为关键词,搜集、筛选并整理相关文献,最终从93篇文献中得到242条有关产量的结果,建立综合文献数据库,将这些数据按照不同区域、降雨量、温度进行分类,用Metawin2.1和Sigmaplot12.5软件进行分析和做图。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覆盖有利于提高小麦的产量;小麦产量主要是通过增加有效穗数来增加的;年降雨量介于200mm-400mm之间覆盖秸秆使小麦增产16.31%。研究结果为秸秆覆盖条件下栽培小麦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7)
李云霞,刘景辉,李倩,葛军勇,左文博[7](2019)在《不同灌水量对燕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河北省冀北坝上地区常年干旱少雨,地下水位普遍下降且逐年加剧的问题,以当地主要的粮饲兼用作物燕麦为供试材料,采用旱作和水浇地2个燕麦品种,在防雨棚条件下,研究不同灌水量对不同燕麦品种产量及期构成因素的影响,为燕麦抗旱与节水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不同灌水量对燕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不同,随着灌水量的加大,旱作燕麦品种坝莜1号产量呈现单峰曲线变化,在灌水量为350mm时产量最大,之后下降;而水浇地燕麦品种坝莜9号产量随灌水量的加大呈上升趋势。在灌水量为450mm时,坝莜9号产量较坝莜1号高38.23%。坝莜1号和坝莜9号两个燕麦品种的轮层数、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等主要经济性状均随灌水量的增大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灌水量相对较大的处理,能增加水浇地燕麦品种坝莜9号的产量,但降低了坝莜9号的千粒重,增加了旱作品种坝莜1号的千粒重。(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7)
王远征,Olusegun,Idowu,王韵,Homma,Koki,Nakazaki,Tetsuya[8](2019)在《直立穗型基因与环境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相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直立穗型作为继矮化和理想株型后水稻株型适应高产要求的又一重要形态变化,直立穗型的主要生理生态特点为群体结构合理,光照分布均匀,冠层内光照强度、湿度、温度及CO_2等生态条件优越,同时降低了反射辐射,促进了气体交换,水稻生长中后期群体生长率较高,从而具有较高的生物产量。由DEP1基因调控的直立穗型基因(EP基因)被广泛应用到中国粳稻的高产育种中,然而目前EP基因在群体水平上对育种应用价值的研究却很少,本研究的目的为确定EP基因型与不同生态地点、不同年份的环境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通过构建两套以秋田小町及辽粳5号为遗传背景,基因型为EP及NEP的近等基因系,并在2016和2017及2018年种植在沈阳(中国)及京都(日本)两地。秋田小町背景下EP及NEP的平均产量分别为6.67吨/公顷及6.13吨/公顷,辽粳5背景下EP及NEP的平均产量分别为6.66吨/公顷及6.58吨/公顷。EP基因的作用可以增加穗数及每平方米穗粒数从而增加收获指数,但EP基因降低了千粒重。EP基因型与NEP基因型在产量的比值及在生物产量上的比值与抽穗前15天到抽穗后25天间40天均日辐射呈显着正相关,说明EP基因型的有效性取决于太阳辐射的有效性。本实验研究表明,EP基因型始终对水稻物质形成有积极作用,但却需要在高的太阳辐射下对与水稻源产生积极影响,由于EP基因型在两种遗传背景间的对物候学响应的差异,使得仅在秋田小町背景下EP基因型的效用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EP基因型在两个遗传背景下对穗数及每平方米穗粒数的作用都呈现出一致的促进作用,进而EP基因型表现出对水稻经济系数的积极影响。(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7)
杨军芳,杨云马,贾良良,邢素丽[9](2019)在《氮肥有机替代对冬小麦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小麦是河北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为3500万亩左右,总产量约1400万吨,小麦的高产稳产对保障河北省粮食安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河北省冬小麦生产中越来越重视化肥的施用,尤其是氮肥过量施用现象普遍,化肥的过量施用容易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土壤退化等严重问题。有机肥是一种优质的肥料资源,它不仅营养全面、养分供应持久,还能改良和培肥地力,前人的研究多集中在化肥和有机肥配施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有机肥养分部分替代化肥养分在小麦上应用效果较少,本试验研究了等氮条件下,化学氮肥有机替代不同比例对冬小麦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影响,明确冬小麦氮肥有机替代的适宜比例,为冬小麦生产节肥增效和有机肥的科学施用提供参考依据。【材料与方法】田间试验在化学肥料磷、钾等量的基础上开展,设不施氮肥(CK)、化学氮肥(N)、化学氮肥有机替代15%(ON15%)、化学氮肥有机替代30%(ON30%)和化学氮肥有机替代45%(ON45%)共5个处理,各处理磷、钾用量分别为P2O5120kg/hm~2、K2O75kg/hm~2,施氮处理中氮肥总用量为240kg/hm~2。试验肥料选用尿素(含N46%)、重过磷酸钙(含P_2O543%)、硫酸钾(含K_2O50%),试验有机肥为商品牛粪(含N、P_2O_5、K_2O分别为1.63%、1.75%、1.86%)。有机肥、磷、钾肥均一次性底施,氮肥底追比为1:1,小区面积6m×8m=48m~2,重复3次。【结果与分析】1.从产量构成因子来看(表1),与CK相比,各施氮处理均能显着增加小麦群体数量和穗粒数,而千粒重有下降趋势,但未达显着水平;与化学N相比,随着化学氮肥有机替代比例的增加,冬小麦群体数量和穗粒数有下降趋势,小麦千粒重有增加趋势,但各施氮处理间差异均不显着,ON15%和ON30%处理在减施化肥条件下,具有较高的群体数量、穗粒数和千粒重,有利于高产的形成。2.从冬小麦产量来看(图1),各施氮处理小麦产量与CK相比分别提高了27.0%、29.2%、24.5%和20.9%,均达显着水平,各施氮处理中,ON15%处理小麦产量最高,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化学氮肥替代比例适宜,既能保障冬小麦有合理的群体数量,又具有较高的穗粒数和千粒重有关;与化学N处理相比,ON15%处理增加了小麦产量,增幅为3.0%,ON45%处理降低了小麦产量,降幅为3.6%,ON30%处理小麦产量基本持平;随着化学氮肥有机替代比例增加,小麦产量呈下降趋势,ON45%处理较ON15%处理相比,降幅为6.4%,二者差异显着,ON30%与前两者间差异不显着。因此,从化肥减施和保障粮食安全角度综合来看,化学氮肥有机替代比例为15%和30%之间是较为适宜的替代比例。【结论】1.化学氮肥有机替代15%和30%,在节肥的条件下,具有较高的群体数量、穗粒数和千粒重,有利于小麦高产形成。2.与化学氮肥相比,有机替代15%和30%能一定程度上增加或维持小麦产量,从化肥减施和保障粮食产量的角度综合考虑,化学氮肥有机替代的适宜比例为15%~30%。(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7)
王虎军[10](2019)在《浅析杂交水稻制种的产量构成与高产制种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杂交水稻作为一种经过长期培育获得的具有较高产量和较强适应性的水稻,通过对其制种技术进行研究可以有效提高产量。(本文来源于《种子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产量构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究江苏省海丰地区水直播优质稻的适宜播期,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南粳9108"株型性状、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晚播的"南粳9108"株高、叶片形态、产量表现均不如早播。随着播期的推迟,植株基部节间长度增加、上部节间长度缩短、株高降低;高效叶叶面积降低、剑叶叶基角增大,光合作用受影响;每穗实粒数明显降低,产量降低。经综合考虑,海丰地区水直播"南粳9108"的适宜播期应在6月7日之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产量构成论文参考文献
[1].孙峰,孙永莲,杨龙.不同生育期应用长破天~?微量元素水溶肥对水稻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9
[2].金旭生,张璟秋,羊彬.不同播期对水直播稻株型及产量构成的影响[J].上海农业科技.2019
[3].刘凤洲,林坤,郭凤芝,任自超,葛振勇.播期播量对菏麦21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9
[4].王晓炜,冉成,张巳奇,朱晶,刘丽新.苏打盐碱稻区不同栽培模式水稻产量构成及物质生产比较[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9
[5].李如海,张满利,李全英,潘义东.辽宁省主栽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分析[J].辽宁农业科学.2019
[6].范园园,路建龙,吴海梅,逄蕾,夏博文.旱区秸秆覆盖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影响分析[C].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7].李云霞,刘景辉,李倩,葛军勇,左文博.不同灌水量对燕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C].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8].王远征,Olusegun,Idowu,王韵,Homma,Koki,Nakazaki,Tetsuya.直立穗型基因与环境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相互作用[C].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9].杨军芳,杨云马,贾良良,邢素丽.氮肥有机替代对冬小麦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影响[C].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10].王虎军.浅析杂交水稻制种的产量构成与高产制种技术[J].种子科技.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