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压缩机论文和设计-李爱国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卧式压缩机,包括:壳体;电机组件,设置于壳体内的一端;电机组件包括定子,定子的外周面设有沿定子的轴向延伸的第一切面和第二切面,第一切面与壳体的内壁配合形成第一通道,第二切面与壳体的内壁配合形成第二通道,第一通道的部分空间浸没于壳体底部的润滑油中,第二通道露出于壳体底部的润滑油的液面。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定子的外表面设置两个切面即第一切面和第二切面,第一切面与壳体内壁形成的第一通道,第二切面与壳体内壁形成第二通道,第一通道能够便于润滑油回油也能够用于冷媒的排出,而第二通道用于经过气缸压缩之后的冷媒排出,使得压缩机能够同时兼顾排气效率和润滑油的回油效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卧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电机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一端;所述电机组件包括定子,所述定子的外周面设有沿所述定子的轴向延伸的第一切面和第二切面,所述第一切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配合形成第一通道,所述第二切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配合形成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部分空间浸没于所述壳体底部的润滑油中,所述第二通道露出于所述壳体底部的润滑油的液面。

设计方案

1.一种卧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电机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一端;

所述电机组件包括定子,所述定子的外周面设有沿所述定子的轴向延伸的第一切面和第二切面,所述第一切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配合形成第一通道,所述第二切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配合形成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部分空间浸没于所述壳体底部的润滑油中,所述第二通道露出于所述壳体底部的润滑油的液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面与所述第二切面关于所述定子的中心轴中心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面包括第一边和第二边,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二边均为所述第一切面中沿所述定子的中心轴方向延伸的边,所述第一边浸没于所述壳体底部的润滑油中,所述第二边露出于所述壳体底部的润滑油的液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卧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面为一矩形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卧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与所述定子的中心轴组成的平面与包括所述定子的中心轴的竖直平面之间夹角α的范围为0~4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卧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α为2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卧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α为3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倾斜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卧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壳体的第一端外壁固定于一第一支架,所述壳体的第二端外壁固定于一第二支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卧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支架的高度。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制冷领域的技术,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卧式压缩机。

背景技术

压缩机一般包括壳体、容纳在壳体中的压缩机构、向压缩机构提供动力的马达、由马达驱动的旋转轴以及为压缩机的各个活动部件供给润滑油的供油机构等。对于立式压缩机而言,通常在压缩机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油池并且在旋转轴的底端设置有油泵,以将油池中积蓄的润滑油泵送至旋转轴中的轴向延伸的油孔,从而为压缩机的各个活动部件供给润滑油。

然而,在一些应用中,例如由于空间的限制,需要使用卧式压缩机。由于卧式压缩机不能在旋转轴的末端自然形成油池,因此提出了一些用于卧式压缩机的供油机构来实现润滑油的积蓄和泵送。例如,对于高压侧压缩机而言,可以设置隔板以在高压区中分隔出具有压力差(排出压力差)的两个隔室从而在压力较低的隔室中形成借助于压力差而能够上升的油池,以便将高压润滑油输送至旋转轴末端的油泵(单个油泵)中。又例如,对于低压侧压缩机而言,可以将高压区的高温高压润滑油引入到旋转轴末端的油泵中、可以利用双层外壳而低压区中形成油池、或者可以利用竖向平直分隔件在低压区中分隔出单独的油池。

对于卧式压缩机,壳体内的润滑油的液面有一部分覆盖壳体内的电机,如果润滑油的液面高于电机切边位置,致使压缩机排气只能通过顶部的一个孔隙排出,导致压缩机排气阻力增加,影响效率。如果切边不在下底部,上壳盖初的润滑油则无法返回到泵体油池中。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式压缩机,通过在定子的外表面设置两个切面即第一切面和第二切面,第一切面与壳体内壁形成的第一通道,第二切面与壳体内壁形成第二通道,第一通道能够便于润滑油回油也能够用于冷媒的排出,而第二通道用于经过气缸压缩之后的冷媒排出,使得压缩机能够同时兼顾排气效率和润滑油的回油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卧式压缩机,包括:

壳体;

电机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一端;

所述电机组件包括定子,所述定子的外周面设有沿所述定子的轴向延伸的第一切面和第二切面,所述第一切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配合形成第一通道,所述第二切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配合形成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部分空间浸没于所述壳体底部的润滑油中,所述第二通道露出于所述壳体底部的润滑油的液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切面与所述第二切面关于所述定子的中心轴中心对称。

优选的,所述第一切面包括第一边和第二边,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二边均为所述第一切面中沿所述定子的中心轴方向延伸的边,所述第一边浸没于所述壳体底部的润滑油中,所述第二边露出于所述壳体底部的润滑油的液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切面为一矩形平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边与所述定子的中心轴组成的平面与包括所述定子的中心轴的竖直平面之间夹角α的范围为0~45°。

优选的,所述夹角α为22°。

优选的,所述夹角α为35°。

优选的,所述壳体倾斜设置。

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壳体的第一端外壁固定于一第一支架,所述壳体的第二端外壁固定于一第二支架。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架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支架的高度。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的卧式压缩机,通过在定子的外表面设置两个切面即第一切面和第二切面,第一切面与壳体内壁形成的第一通道,第二切面与壳体内壁形成第二通道,第一通道能够便于润滑油回油也能够用于冷媒的排出,而第二通道用于经过气缸压缩之后的冷媒排出,使得压缩机能够同时兼顾排气效率和润滑油的回油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以及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的结构和操作,将在以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注意,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本文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在本文给出的这些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一种卧式压缩机纵向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一种卧式压缩机横向示意图。

附图标记清单:

100 卧式压缩机

110 壳体

120 电机组件

121 定子

122 第一切面

123 第二切面

124 第一通道

125 第二通道

130 第一支架

140 第二支架

150 润滑油

151 液面

从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中,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贯穿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识相应元素。在附图中,相同附图标记通常指示相同的、功能上相似的和\/或结构上相似的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卧式压缩机。

图1是一种卧式压缩机纵向结构示意图。图1示出了一种卧式压缩机100,包括:壳体110以及电机组件120。该电机组件120设置于所述壳体110内的一端。壳体110内存有润滑油150,润滑油150积聚于壳体110的底部形成一个油池,油池内的润滑油150用于润滑气缸零件以及电机。

壳体110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壳体110的第一端固定于第一支架130,壳体110的第二端固定于第二支架140。电机组件120设置于该壳体110的第一端。第一支架130的高度大于第二支架140的高度,使得壳体110倾斜设置即定子121的中心轴与水平面存在一个夹角。壳体110内的第二端设有用于压缩冷媒的气缸,经过该气缸压缩之后的冷媒由壳体110的第二端向着壳体110的第一端流动,通过电机组件120之后排出。在冷媒流动的过程中,会夹带着油池中的润滑油150。倾斜设置的壳体110能够有利于润滑油150的快速回流,即快速的由壳体110的第一端回流至壳体110的第二端,有利于维持油池的液面151基本水平。

图2是一种卧式压缩机横向示意图。所述电机组件120包括定子121和转子(图中未示出),定子121设置于壳体110内并且位于第一端。所述定子121的外周面设有沿所述定子121的轴向延伸的第一切面122和第二切面123,所述第一切面122与所述壳体110的内壁配合形成第一通道124,所述第二切面123与所述壳体110的内壁配合形成第二通道125,所述第一通道124的部分空间浸没于所述壳体110底部的润滑油150中,所述第二通道125露出于所述壳体110底部的润滑油150的液面151。第一切面122与壳体110的内壁形成的第一通道124的空间部分浸没于润滑油150之中,用于润滑油150的回流,也用于压缩后的冷媒的通过。第二切面123与壳体110的内壁形成的第二通道125露出于润滑油150的液面151,即第二通道125完全位于润滑油150的液面151之上。

参考图2,所述第一切面122与所述第二切面123关于所述定子121的中心轴中心对称。所述第一切面122包括第一边和第二边,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二边均为所述第一切面122中沿所述定子121的中心轴方向延伸的边,所述第一边浸没于所述壳体110底部的润滑油中,所述第二边露出于所述壳体110底部的润滑油的液面。优选的,所述第一切面122为一矩形平面。所述第一边与所述定子121的中心轴组成的平面与包括所述定子121的中心轴的竖直平面之间夹角α的范围为0~45°。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边与所述定子121的中心轴组成的平面与包括所述定子121的中心轴的竖直平面之间夹角α可以是22°。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边与所述定子121的中心轴组成的平面与包括所述定子121的中心轴的竖直平面之间夹角α为35°。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压缩机通过在定子的外表面设置两个切面即第一切面和第二切面,第一切面与壳体内壁形成的第一通道,第二切面与壳体内壁形成第二通道,第一通道能够便于润滑油回油也能够用于冷媒的排出,而第二通道用于经过气缸压缩之后的冷媒排出,使得压缩机能够同时兼顾排气效率和润滑油的回油效率。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卧式压缩机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47266.X

申请日:2019-01-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1(上海)

授权编号:CN209340169U

授权时间:20190903

主分类号:F04D 25/06

专利分类号:F04D25/06;F04D29/063;F04D29/00;H02K1/20

范畴分类:28D;

申请人:上海海立电器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上海海立电器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01206 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桥出口加工区云桥路1051号

发明人:李爱国;胡欣嘉;黄之敏

第一发明人:李爱国

当前权利人:上海海立电器有限公司

代理人:臧云霄;崔祥

代理机构:31282

代理机构编号:上海隆天律师事务所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卧式压缩机论文和设计-李爱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