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偏心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偏心,股骨,关节,不良,胫骨,倾角,膝关节。
偏心距论文文献综述
钱娟,蒋华[1](2019)在《关于附加偏心距和P-δ效应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偏心受拉、受压构件的受力性能和承载能力计算公式都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不同。这些不同点在规范中并未给出很直接的说明。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两类受力构件设计中涉及到的附加偏心距ea和P-δ效应进行了思考。(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18期)
高嘉翔,林剑浩,李志昌[2](2019)在《股骨后髁偏心距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股骨后髁偏心距(PCO)这一概念由Bellmans于2002年率先提出,最早被认为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膝关节屈曲度相关。目前,PCO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4种:X线测量法简便易行,但因其忽略了股骨内外侧髁的不对称性,在原理上存在一定缺陷; CT、MRI法不受投照角度限制,但假体金属伪影的干扰不可忽略;影像学结合术中软骨厚度测量最为精确,但操作复杂并且主观性较强。PCO在TKA术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对于后交叉韧带保留型TKA,PCO通过影响股骨与胫骨撞击的旋转半径,使得膝关节最大屈曲度与之正相关。而在后交叉韧带替代型TKA中却没有这种关系,这可能与膝关节后方软组织的阻挡作用以及膝关节前方伸膝装置的限制作用有关。此外,PCO的改变会影响屈曲间隙,从而影响膝关节稳定性特别是屈曲位和半屈位的稳定性。这种改变同样会影响膝关节的解剖学结构及生物力学结构,进而有可能导致骨溶解及假体松动。过大的PCO会增加后方关节囊的紧张程度,造成伸直间隙的减小,带来膝关节屈曲挛缩的风险。因此在TKA术中,临床工作者有必要尽可能将PCO恢复到术前状态,以最大限度避免相应不良后果的发生。本文就PCO在TKA术中的临床意义作以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4期)
曾俊杰,郭艾[3](2019)在《膝骨关节病股骨后髁偏心距和偏心率特点及其与胫骨平台后倾角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中国人群不同性别、不同级别膝骨关节病患者股骨后髁偏心距(posterior condylar offset,PCO)及偏心率(posterior condylar offset ratio,PCOR)差异,分析股骨后髁偏心距和偏心率与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的影像学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年2月至2018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膝骨关节病患者200例,男性63例(112膝),女性137例(249膝),通过膝关节标准正侧位片评估膝骨关节病严重程度,测量PCO、股骨远端直径(anterior-posterior dimension,ACP)及PTS,计算PCOR(PCO/ACP)。应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性别、不同级别膝骨关节病患者PCO/PCOR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索膝骨关节病患者PCO/PCOR与PTS的相关性。结果男性PCO较女性更大;男女患者PCO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级别间女性患者PCO及PCO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Ⅱ级患者PCO较Ⅲ/Ⅳ级患者偏小(P=0. 004,P=0. 008),而Ⅲ级与Ⅳ级患者PC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级别间男性PCOR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PCO与PTS不具有相关性,且不受性别或级别因素影响; PCOR与PTS的关系与级别有关,与性别无关:Ⅱ级患者PCOR与PTS具有相关性(r=0. 226 9,P=0. 02),Ⅲ级及Ⅳ级患者无类似相关性。结论膝骨关节病的疾病进展对男性患者PCO的影响较女性更大。疾病进展所致骨质增生与骨赘形成不影响股骨远端的解剖学特点,但对股骨与胫骨后间室解剖结构的相关性有一定影响,随着疾病进展,两者原有的相关性逐渐消失。(本文来源于《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兰晋,董乃强,杨斌[4](2019)在《恒压变量柱塞泵斜盘偏心距的计算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斜盘偏心距设计合理与否是影响恒压变量柱塞泵稳定工作的因素之一。为了使柱塞泵获得良好的工作品质,需要对斜盘偏心距设计方法进行深入研究。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得到斜盘偏心距的理论计算公式,并应用Simulink仿真软件搭建仿真模型求得斜盘偏心距值。深入分析了影响斜盘偏心距取值大小的因素,将分析结果应用到产品中进行试验考核,验证了斜盘偏心距计算的正确性,为斜盘偏心距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此外,应用以上设计方法对8型产品进行了斜盘偏心距的计算复核,结合实践经验总结出了斜盘偏心距值的合理取值范围,为斜盘偏心距的设计提供了一定参考。(本文来源于《液压与气动》期刊2019年06期)
陈夕辉,柴伟,高永昌,张志峰,靳忠民[5](2019)在《DDH患者全髋关节置换中股骨偏心距对骨肌多体动力学和接触力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股骨偏心距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以1例CroweⅣ型DDH女性患者的相关数据为材料,基于骨肌多体动力学软件AnyBody,建立与患者对应的个体化THA下肢骨肌多体动力学模型,分析股骨偏心距在±20 mm内变化时髋关节力、外展肌力的改变。同时建立不同偏心距下股骨-S-ROM假体动态有限元模型,由骨肌模型计算的不同偏心距下水平匀速行走步态内的动态载荷被加载至相应的有限元模型,对S-ROM假体柄与袖套之间的应力、接触应力和微动进行分析。结果股骨偏心距±20 mm内的变化对髋关节力峰值影响较小,股骨偏心距减小会导致外展肌力峰值显着增加,股骨偏心距增大会导致柄的最大应力、接触应力和微动显着增加。结论 DDH患者THA中股骨偏心距改变对外展肌力和假体最大应力、接触应力与微动影响显着,医生应予以考虑。(本文来源于《医用生物力学》期刊2019年03期)
蒋友宝,周浩,曹青,孙国衡[6](2019)在《考虑柱偏心距随机特性的RC框架“强柱弱梁”设计可靠度》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大多出现"强梁弱柱"破坏机制的问题,考虑混凝土极限压应变、抗压强度和钢筋屈服强度等参数的变异性以及柱截面受拉的可能性,基于静力平衡方程求解得到了梁柱抗力的精细分析模型。结合已有的水平地震作用、竖向重力荷载、混凝土和钢筋本构参数等的概率模型,并考虑柱截面偏心距的随机特性,采用Monte Carlo方法分析了不同设计参数下RC框架"强柱弱梁"设计可靠度。结果表明:按GB 50011—2010中柱端弯矩增大系数进行设计时,考虑超配钢筋后,其"强柱弱梁"可靠度均有较大程度下降;当按梁端实配钢筋设计时,考虑随机偏心距、轴压比等参数的影响,其"强柱弱梁"可靠度在2.44~4.14范围内波动;与考虑随机偏心距情形相比,按固定偏心距计算会高估"强柱弱梁"可靠度;对于四级抗震框架结构,当梁端顶部和底部钢筋分别超配30%与20%时,其"强柱弱梁"可靠度约为考虑随机偏心距情形的5倍。(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李羿鑫[7](2019)在《髋关节翻修术中应用Jumbo臼杯对髋关节旋转中心、股骨偏心距及生物力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探讨在髋关节翻修术中,应用Jumbo臼杯处理髋臼骨缺损后,对髋关节旋转中心、股骨偏心距及生物力学的影响。资料及方法:对山东省立医院骨关节科2015年8月到2018年11月之间进行髋关节翻修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①筛选应用Jumbo臼杯治疗髋臼骨缺损的患者,共收集35名患者(36个髋关节),其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60.89±10.34岁。其中31例患者为单侧髋关节初次翻修,3例患者为单侧髋关节第二次翻修,1例患者为双侧髋关节初次翻修。髋关节翻修原因:术后假体松动33例髋,术后感染3例髋。以Paprosky分型为依据,髋臼骨缺损分为:ⅡA型5例髋,Ⅱ B型8例髋,ⅡC型6例髋,ⅢA型17例髋。其中31例髋采用Jumbo臼杯(56mm~68mm)联合颗粒植骨、结构植骨或螺钉固定进行髋臼侧翻修,5例髋采用Jumbo臼杯(56mm~68mm)联合金属补块进行髋臼侧翻修。②收集到应用非Jumbo臼杯联合金属补块治疗髋臼侧骨缺损病例共6例,其中男1例,女5例,平均年龄63.67±9.44岁,骨缺损均为ⅢA型。术后随访:①应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和VAS疼痛评分标准评估髋关节翻修的临床疗效,观察脱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②拍摄双髋关节正位X线平片评价假体位置、假体周围骨质情况及骨移植物的愈合情况;根据双髋关节正位X线平片,测量术后髋关节旋转中心、股骨偏心距、外展肌力臂,评估髋关节翻修术后指标变化及生物力学的影响。结果:①应用Jumbo臼杯病例随访时限4-43个月,平均随访20.25±10.56个月,术后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平均为86.07±6.71分,与术前显着不同(t=-29.78,P<0.05),术后末次随访VAS评分平均为0.17±0.38分,与术前显着不同(t=16.02,P<0.01)。术后仅出现1例髋关节脱位,脱位率2.78%,未出现髋臼骨折、切口感染、DVT、假体排异反应等并发症。②在ⅢA型中,应用金属补块辅助翻修的病例,其臼杯型号与未使用金属补块病例相比较小,这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74,P<0.05)。③应用Jumbo臼杯术后患侧髋关节旋转中心高度与健侧相比,平均上移11.88±10.36mm,这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881,P<0.05)。其中,由于臼杯安放位置导致的旋转中心上移平均为4.49±9.35mm,由于臼杯型号导致的旋转中心上移平均为7.39±6.20mm。臼杯型号所导致的旋转中心上移与Jumbo臼杯型号具有明显线性回归关系(F=360.00,P<0.01)。应用金属补块,可以缩小臼杯型号所导致的旋转中心上移程度(t=-2.454,p<0.05)。④应用Jumbo臼杯翻修术后,患侧髋关节股骨偏心距与对侧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t=2.567,P<0.05)。患侧股骨偏心距与患侧外展肌力臂具有明显正相关性(r=0.412,P<0.05)。结论:在髋关节翻修术中,应用Jumbo臼杯联合植骨、金属补块或螺钉固定治疗不同程度的髋臼骨缺损,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恢复时间短,术后随访结果显示Jumbo臼杯的临床效果良好。但是,Jumbo臼杯的应用会导致髋关节旋转中心上移,上移的程度受臼杯位置和Jumbo臼杯型号影响;金属补块的应用可减小臼杯型号,缩小旋转中心的改变。在进行翻修术时,适当的增加股骨偏心距,可以延长外展肌力臂,改善髋关节功能。(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13)
陈辰[8](2019)在《CT重建3D测量法与X线2D测量法下DDH患者与正常人股骨偏心距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使用CT扫描3D重建模型和X线DR图像分别测量成年DDH患者及健康人股骨偏心距,比较分析两种方法测量结果的差值在ADDH患者和健康成人间的差异,旨在为ADDH患者的FO准确测量及THA术前规划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骨科的DDH患者47名(含Hartofilakidis分型1度、2度、3度)及健康志愿者32名的髋关节DR图像和CT扫描图像,将47名ADDH患者的66个非正常髋关节分为D组,组内按照Hartofilakidis分型分为D1亚组、D2亚组、D3亚组,将32名健康志愿者的64个正常髋关节归为N组,分别用CT扫描叁维重建模型(简称“3D法”)和DR图像(简称“2D法”)测量各髋关节的FO,将3D法和2D法测得FO的差的绝对值定义为X线平片的测量误差(简称“测量误差”)。以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同一髋关节使用3D法和2D法测得的FO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使用SNK q检验两两比较D1亚组、D2亚组、D3亚组之间的FO值(3D法测得);D组与N髋关节间的测量误差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N组与D1、D2、D3亚组间的FO值(3D法测得)及测量误差使用Dunnett t检验,均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D法测得D组髋关节FO均值为35.70±5.63 mm(其中D1亚组:40.09±5.14 mm,D2亚组:34.25±5.41 mm,D3亚组:34.42±4.14 mm),N组髋关节FO均值为42.05±5.44 mm。2D法测得D组髋关节FO均值为30.55±7.19 mm(其中D1亚组:34.32±7.49 mm,D2亚组:29.56±5.89 mm,D3亚组:28.73±8.97 mm),N组髋关节FO均值为37.60±5.64 mm。配对样本t检验显示3D法与2D法在D组和N组间均有高度显着性差异(p<0.001)。Dunnett t检验显示3D法测得的FO值在N组与D1、D2、D3亚组之间有显着性差异(p<0.001);SNK q检验显示3D法测得的FO值在D1、D2、D3亚组之间具有显着性差异(p=0.001),其中D1与D2亚组间、D1与D3亚组间FO有显着性差异,而D2与D3亚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X线片法测量误差均值在D组是5.75±4.95 mm(其中D1组:5.77±4.23 mm,D2组:4.70±4.09 mm,D3组:8.70±6.87 mm),N组4.46±3.03 mm。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D组测量误差与N组间有显着性差异(p=0.009)。另外,Dunnett t检验表明X线片法测量误差在N组与D1、D2、D3亚组之间有显着性差异(p=0.006)。结论:1.无论是对于正常成人及ADDH患者,CT扫描3D重建模型测得的FO值均大于DR图像测得的FO值,因为X线2D测量存在股骨旋转等问题,而CT的3D重建模型更接近于股骨真实形态,故CT重建的3D测量法可作为测量股骨偏心距准确而有效的方法。2.根据ADDH的Hartofilakidis分型,正常髋关节的股骨偏心距大于Hartofilakidis分型1、2、3型髋关节股骨偏心距,且有统计学意义;1型髋关节股骨偏心距大于2、3型髋关节股骨偏心距,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而2、3型髋关节股骨偏心距之间无显着差异。即正常成人股骨偏心距大于ADDH患者股骨偏心距,且单纯髋臼发育不良的髋关节股骨偏心距大于合并髋关节脱位及部分脱位的股骨偏心距。3.ADDH的患者股骨偏心距的X线平片的测量误差(即CT扫描3D重建模型测得的FO与DR图像测得的FO的差的绝对值)大于健康成年人;此外,叁种Hartofilakidis分型的ADDH髋关节的X线测量误差与正常髋关节之间有显着差异,故对于所有Hartofilakidis分型的ADDH患者,相较于X线2D法,我们均推荐使用CT重建3D法测量股骨偏心距。(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朱荣生,李扬,王秀礼,王海彬[9](2019)在《偏心距和偏心角对双吸泵径向力影响的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双吸泵所受径向力,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分别对原型双吸泵和重心偏移后的双吸泵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模拟分别得出了原型双吸泵和不同偏心距和偏心角度下双吸泵外特性、中心截面以及作用在叶轮上的径向力特征,将其进行互相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设计工况下,4种偏心距和4种偏心角度的扬程上下浮动范围在0%~0.5%,效率降低范围在0.08%~1.18%,小流量工况和设计工况下,偏心距越大,径向力变化越明显,越接近设计工况时,叶轮所受径向力越小;特别地,0.8Q_d,ω=180°时,F_(d=2)>F_(d=6)>F_(d=8),在ω=180°,d=4 mm时径向力出现较大范围波动。径向力较为理想的几点为:0.8Q_d下,ω=0°、1.0Q_d下,ω=270°和1.2Q_d下,ω=0°和ω=270°;通过对比设计工况下原型泵和偏心泵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所用数值计算方法及叁维模型可靠性较高,进行径向力分析具有一定可信度。(本文来源于《流体机械》期刊2019年03期)
张易,朱春东,高波,王莹珺[10](2018)在《不等偏心距对摆头运动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摆辗成形过程中,摆头除圆轨迹外的玫瑰线、螺旋线和直线轨迹,由于内外偏心套转速不相等,会形成较大的振荡离心力,从而使机身产生剧烈的晃动,极大降低设备使用寿命和零件加工精度。本文研究了四种轨迹摆辗成形中不等偏心距对摆头运动状态的影响规律,并推导出减小摆头振动的内外偏心套偏心距关系式,这对摆辗机的结构优化与应用推广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8年21期)
偏心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股骨后髁偏心距(PCO)这一概念由Bellmans于2002年率先提出,最早被认为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膝关节屈曲度相关。目前,PCO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4种:X线测量法简便易行,但因其忽略了股骨内外侧髁的不对称性,在原理上存在一定缺陷; CT、MRI法不受投照角度限制,但假体金属伪影的干扰不可忽略;影像学结合术中软骨厚度测量最为精确,但操作复杂并且主观性较强。PCO在TKA术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对于后交叉韧带保留型TKA,PCO通过影响股骨与胫骨撞击的旋转半径,使得膝关节最大屈曲度与之正相关。而在后交叉韧带替代型TKA中却没有这种关系,这可能与膝关节后方软组织的阻挡作用以及膝关节前方伸膝装置的限制作用有关。此外,PCO的改变会影响屈曲间隙,从而影响膝关节稳定性特别是屈曲位和半屈位的稳定性。这种改变同样会影响膝关节的解剖学结构及生物力学结构,进而有可能导致骨溶解及假体松动。过大的PCO会增加后方关节囊的紧张程度,造成伸直间隙的减小,带来膝关节屈曲挛缩的风险。因此在TKA术中,临床工作者有必要尽可能将PCO恢复到术前状态,以最大限度避免相应不良后果的发生。本文就PCO在TKA术中的临床意义作以综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偏心距论文参考文献
[1].钱娟,蒋华.关于附加偏心距和P-δ效应的思考[J].山西建筑.2019
[2].高嘉翔,林剑浩,李志昌.股骨后髁偏心距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意义[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
[3].曾俊杰,郭艾.膝骨关节病股骨后髁偏心距和偏心率特点及其与胫骨平台后倾角相关性分析[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9
[4].兰晋,董乃强,杨斌.恒压变量柱塞泵斜盘偏心距的计算与仿真[J].液压与气动.2019
[5].陈夕辉,柴伟,高永昌,张志峰,靳忠民.DDH患者全髋关节置换中股骨偏心距对骨肌多体动力学和接触力学的影响[J].医用生物力学.2019
[6].蒋友宝,周浩,曹青,孙国衡.考虑柱偏心距随机特性的RC框架“强柱弱梁”设计可靠度[J].建筑结构学报.2019
[7].李羿鑫.髋关节翻修术中应用Jumbo臼杯对髋关节旋转中心、股骨偏心距及生物力学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9
[8].陈辰.CT重建3D测量法与X线2D测量法下DDH患者与正常人股骨偏心距的对比分析[D].吉林大学.2019
[9].朱荣生,李扬,王秀礼,王海彬.偏心距和偏心角对双吸泵径向力影响的数值分析[J].流体机械.2019
[10].张易,朱春东,高波,王莹珺.不等偏心距对摆头运动影响的研究[J].热加工工艺.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