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羟肟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白钨矿,甲酰胺,金属,浮选,密度,磁学,空间结构。
羟肟酸论文文献综述
郝大林,孙成学,肖福斌,邓放[1](2019)在《亚甲酰胺异羟肟酸联合索拉非尼对肝癌细胞迁移与侵袭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亚甲酰胺异羟肟酸(SAHA)联合索拉非尼(SRFN)对HepG2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用SAHA、SRFN或SAHA联合SRFN后,采用划痕法、Transwell法和Western印迹等方法检测HepG2细胞的迁移、侵袭及相关蛋白表达。结果分别用SAHA、SRFN和联合治疗对HepG2细胞进行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其侵袭能力分别为69.0%、47.8%和15.0%;分别用SAHA、SRFN和联合治疗对HepG2细胞进行治疗,与对照组相比,迁移能力分别为56.0%、47.0%和3.5%。与对照组相比,SAHA或SRFN显着上调E-cadherin蛋白,下调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Vimentin表达(P<0.05),SAHA联合SRFN组更加明显,而对MMP-9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SAHA或SRFN通过上调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下调MMP-2和波形蛋白的表达,抑制HepG2细胞迁移和侵袭,SAHA和SRFN之间存在协同和迭加效应。(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9年22期)
蔺慧杰,蓝卓越,童雄,崔永琦[2](2019)在《羟肟酸类捕收剂浮选锡石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浮选是回收细粒锡石的有效方法,其中捕收剂的选择对选矿指标有较大的影响。羟肟酸属于螯合类捕收剂,在浮选过程中能够与锡石形成四元或五元环的螯合物实现对锡石的捕收,具有良好的捕收性与选择性。本文综述了羟肟酸类捕收剂的特点及其在锡石浮选中的应用实践,探讨了金属离子活化和药剂协同作用在锡石浮选中的影响,为羟肟酸类捕收剂的研制及其在锡石浮选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矿产保护与利用》期刊2019年05期)
周嘉欣,陈玉娥,黄亮,张利萍[3](2019)在《辛酰羟肟酸含量测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测定辛酰羟肟酸的含量。使用ZORBAX SB-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以乙腈-水(55:45)(体积比)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为218nm,参比波长为360nm。辛酰羟肟酸在112.0~1574.0mg/L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R~2=0.9992。本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6.73%~101.39%,相对标准偏差RSD<5%(n=6)。(本文来源于《中国洗涤用品工业》期刊2019年10期)
代江,焦芬,杨聪仁,覃文庆[4](2019)在《烷基羟肟酸与一水硬铝石作用的密度泛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非极性碳链长度对烷基羟肟酸性质和一水硬铝石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庚基、辛基和壬基羟肟酸,癸基羟肟酸阴离子最为活跃,反应活性最高,且两个O原子给电子能力突出。在(010)表面的形成过程中,一水硬铝石晶体结构中的Al—O和Al—OH键发生断裂,使表面上的Al和O原子成为易被捕收剂附着的位点。借助分子动力学模拟构建了几种羟肟酸在一水硬铝石(010)面的吸附模型,几种羟肟酸均能稳定吸附在一水硬铝石表面,由于羟肟酸极性基中两个O原子带大量负电荷,它们容易与表面Al离子形成环状螯合物,癸基羟肟酸表现出最强的捕收能力。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论一致,密度泛函理论和分子动力学模拟能够辅助浮选药剂分子设计。(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刘晶晶,张城,韩诚,顾为,聂爱华[5](2019)在《苯甘氨羟肟酸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抑制炭疽致死因子的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设计、合成炭疽致死因子抑制剂,并测定其对炭疽致死因子的抑制活性和抵抗炭疽致死毒素的活性,得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炭疽致死毒素中毒药物。方法以LFI40为先导结构,依据其与炭疽致死因子结合的结构特征,设计了含苯环的羟肟酸类化合物;以D-对羟基苯甘氨酸为起始原料,依次经酯化反应、还原反应、氨基的保护和成醚反应、磺酰胺化反应以及酯基与羟胺的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利用荧光多肽裂解试验、鼠类巨噬细胞样细胞系RAW 264.7模型和动物体内抵抗炭疽致死毒素(PA+LF)的药效研究,评价了目标化合物对炭疽致死因子的抑制活性和抵抗炭疽致死毒素的活性,并对抑制炭疽致死因子活性的选择性进行研究。结果与结论合成了13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MS谱确证;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化合物I-1和I-11对炭疽致死因子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和较好的选择性,并具有良好的抵抗炭疽致死毒素的活性,其中,I-1抑制炭疽致死因子的活性和选择性以及抵抗炭疽致死毒素的活性不但与LFI40相当,而且其制备方法较为简单,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化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黄伟生,徐涛,韩海生,王若林[6](2019)在《苯甲羟肟酸铅体系与脂肪酸体系钨矿浮选原理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白钨矿、萤石和方解石具有相似的可浮性,导致这几种含钙矿物较难实现浮选分离。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揭示了水玻璃对白钨矿浮选的影响以及解理面润湿性的变化。苯甲羟肟酸(BHA)-铅配位离子捕收剂对白钨矿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捕收能力,在大幅减少水玻璃用量的前提下,可高效实现白钨与其他含钙矿物的选择性分离。依据这一发现,开发了一种适合复杂黑白钨伴生资源的新型浮选工艺,在我国柿竹园多金属选厂工业化应用。该新型浮选工艺以BHA-铅配位离子捕收剂为依托,通过调节BHA与铅的配比及加药方式,实现了黑白钨的常温混合浮选,并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经典的"彼德罗夫"加温精选工艺。水玻璃用量的减少也有助于钨的回收以及回水的循环利用。(本文来源于《金属矿山》期刊2019年08期)
谭鑫,张华,王劲孚,方野平,佘小林[7](2019)在《新型白钨矿分离羟肟酸捕收剂的分子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模拟计算白钨矿(001)和萤石(111)解理面的结构特征及空间质点分布,并通过对羟肟酸与矿物表面吸附构型的分析,指出羟肟酸中非极性基对极性基官能团结构的影响会继而影响羟肟酸对白钨矿和萤石的选择性。论文基于该思路设计并合成一种新型的6-邻环己烷二甲酰亚胺基己基羟肟酸捕收剂(DIHHA)。通过核磁共振、元素分析以及红外光谱对合成产品进行表征,并对环己烷羟肟酸(CHA)进行了捕收剂的纯矿物浮选实验以及人工混合矿浮选实验。结果表明:DIHHA显示出比CHA更佳的选择性,是一种极具前景的白钨矿-萤石分离捕收剂。该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推测结果非常吻合,证明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模拟计算矿物晶体表面及捕收剂分子空间结构,并结合吸附构型分析,能够为捕收剂分子设计提供有效指导。(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王礼平[8](2019)在《新型羟肟酸类捕收剂制备及对黑白钨浮选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尼泊金甲酯、烟酸甲酯和肉桂酸甲酯为原料,通过羟胺法合成了尼泊金羟肟酸(代号为NEHA)、烟基羟肟酸(代号为NHA)以及肉桂羟肟酸(代号为CIHA)叁种新型捕收剂,考察了羟肟酸对黑钨、白钨、萤石、方解石、石英的捕收性能,并以CIHA为捕收剂进行钨矿与萤石、方解石、石英的浮选分离试验,论文还通过红外光谱测定、矿物表面Zeta-电位测定、吸附量测定等方法,探究了羟肟酸与钨矿物的作用机理。论文取得了以下几点主要研究结果:单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CIHA、NHA及NEHA是钨矿物的有效捕收剂,对萤石、方解石的捕收能力相对较弱,对石英基本无捕收能力,浮选实验的最佳pH约为7~8;CIHA对黑钨的捕收能力优于白钨,NHA、NEHA、BHA(苯甲羟肟酸)对白钨的捕收能力优于黑钨,四种捕收剂对钨的捕收强弱顺序为:CIHA>BHA>NHA>NEHA,不同起泡剂对钨的回收存在影响,2#油作起泡剂时各种捕收剂对钨的捕收性能都优于MIBC(甲基异丁基甲醇),腐殖酸钠是较为适宜的抑制剂,当用量小于80mg/L时,对两种钨矿物基本无抑制,对含钙脉石则抑制效果明显。人工混合矿浮选试验结果表明,以CIHA为捕收剂、Pb(NO_3)_2为活化剂,腐殖酸钠为抑制剂,MIBC为起泡剂,矿浆pH=7.43,针对白钨-萤石二元混合矿,当白钨:萤石=1:1时,给矿经一次浮选分离可获得WO_3品位61.30%,回收率为76.72%的精矿,当白钨:萤石=1:2时,获得WO_3品位54.99%,回收率为86.73%的钨精矿,当白钨:萤石=1:9时,得到WO_3品位21.23%,回收率为73.07%的钨精矿,针对白钨-方解石二元混合矿,当白钨:方解石=1:1时,给矿经一次浮选分离获得了WO_3品位60.12%,回收率为94.81%的钨精矿,当白钨:方解石=1:2时,得到WO_3品位52.98%,回收率为82.56%的钨精矿,当白钨:方解石=1:9时,得到WO_3品位23.18%,回收率为93.58%的精矿,针对钨矿-脉石五元混合矿,当钨矿:脉石=1:1时,获得WO_3品位72.10%,回收率为77.95%的钨精矿,当钨矿:脉石=1:2时,可获得WO_3品位49.30%,回收率为85.03%的钨精矿,当钨矿:脉石=1:9时,得WO_3品位18.79%,回收率为72.63%的钨精矿,由此可见,CIHA为捕收剂,通过改变腐殖酸钠的用量可实现钨矿与脉石的浮选分离。钨矿捕收剂机理研究表明,经过羟肟酸的处理后,黑白钨矿的红外光谱中都出现了相应羟肟酸的特征峰,并且钨矿自身的特征峰也发生不同程度的偏移,由此认为,CIHA、NHA、NEHA在钨矿表面的吸附是种牢固的化学吸附;铅离子能使钨矿表面电位上移,从而更易与羟肟酸离子发生吸附,与羟肟酸作用后钨矿的表面电位将发生下移,并且与CIHA作用后的钨矿表面电位下移幅度最大;由吸附量检测结果知,CIHA、NHA、NEHA在钨矿表面吸附量的顺序为:CIHA>NHA>NEHA,由此认为在一定条件下CIHA是种捕收性能极强的新型羟肟酸。(本文来源于《江西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张宏刚[9](2019)在《吡嗪羟肟酸、肟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吡嗪羟肟酸、肟类配体含有多个N、O原子,容易与金属离子配位形成稳定的配位化合物,其中一些具有M-N-O重复单元的环状化合物被称为金属冠醚。研究发现,部分金属冠醚在催化、生物活性以及磁性等方面表现出独特的性质。一些含有过渡金属Cu ~(II),Mn~(III),Co ~(II),Fe~(II),Ni~(II)等离子的金属冠醚以及3d-4f金属冠醚表现出单分子磁体的行为。基于金属冠醚单分子磁体的研究,选择合适的配体和金属盐构筑结构独特的配合物有望在单分子磁体的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对于吡嗪类配体,吡嗪环上两个相对的N原子的存在使得此类配体在反应中既可以充当端基配体也可以充当桥联配体,这样选择合适的吡嗪类配体,通过多样的配位方式有望带来一些结构新颖的金属配合物。因此,我们选用了吡嗪酮肟和吡嗪羟肟酸为配体与不同的金属盐反应得到了17个具有单晶结构的金属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以及红外光谱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并研究了部分配合物的磁学和气体吸附性质。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合成了吡嗪羟肟酸配体(H_2pyzha),并以吡嗪甲酸(L_0)为辅助配体与硝酸钴和硝酸稀土盐反应获得了6个具有单晶结构的3d-4f配合物:[Dy(pyzic){Dy_3Co_2(pyzha)_6(*pyzha)(NO_3)_2(H_2O)(MeOH)_2}]_2?2(NO_3)?10H_2O?8MeOH(1),[Ho(pyzic){Ho_3Co_2(pyzha)_6(*pyzha)(NO_3)_2(H_2O)(MeOH)_2}]_2?2(NO_3)?10H_2O?8MeOH(2),[Tm(pyzic){Tm_3Co_2(pyzha)_6(*pyzha)(NO_3)_2(H_2O)_2(MeOH)}]_2?2(NO_3)?14H_2O?8MeOH(3),[Y(pyzic){Y_3Co_2(pyzha)_6(*pyzha)(NO_3)_2(H_2O)(MeOH)_2}]_2?2(NO_3)?10H_2O?8MeOH(4)[Er(pyzic){Er_3Co_2(pyzha)_6(*pyzha)(NO_3)(H_2O)_3(OH)}]_2?2(NO_3)?26H_2O?4MeOH(5),[Yb(pyzic){Yb_3Co_2(pyzha)_6(*pyzha)(NO_3)(H_2O)_3(OH)}]_2?2(NO_3)?18H_2O?8MeOH(6)。配合物1-6具有相似的结构,分子整体为中心对称蝴蝶型拓扑结构,蝴蝶型结构的两翼是由两个[12-MC-4]金属冠醚所构成,每个金属冠醚中2个Co ~(III)离子和2个Ln~(III)离子处于同一平面内,构成了一个金属冠醚环,另有第叁个Ln~(III)离子位于金属冠醚环中心下方。蝴蝶躯干部分由位于中心的两个Ln~(III)离子所构成,并通过配体间的相互协调将两端的金属冠醚连接成一个整体。磁性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1存在频率依赖的交流虚部信号,表现出慢磁弛豫现象。2.吡嗪羟肟酸配体(H_2pyzha)与叁氟甲烷磺酸铜(Cu(TFO)_2)和叁氟甲烷磺酸稀土盐(Ln(TFO)_3)反应得到了7个3d-4f配合物:{[Gd(H_2O)_3{Cu(pyzha)}_5(MeOH)_3]?3(TfO)?3(H_2O)}_n(7),{[Tb(H_2O)_3{Cu(pyzha)}_5(H_2O)_2]?3(TfO)?6(H_2O)}_n(8),{[Dy(H_2O)_3{Cu(pyzha)}_5(H_2O)_2]?3(TfO)?5(H_2O)}_n(9),{[Gd(H_2O)_2(MeOH)_2{Cu(pyzha)}_5(MeOH)_2]?3(TfO)?5H_2O}_n(10),{[Tb(H_2O)_2(MeOH)_2{Cu(pyzha)}_5(H_2O)(MeOH)_3]?3(TfO)?2H_2O?MeOH}_n(11),{[Tb(H_2O)_3{Cu(pyzha)}_5(H_2O)_3]?3(TFO)?3(H_2O)?(MeOH)}(12),{[Dy(H_2O)_3{Cu(pyzha)}_5(H_2O)_3]?3(TFO)?3(H_2O)?(MeOH)}(13)。配合物7-9是二维网状配合物,配合物10、11是一维链状配合物。在配合物7-11中,结构单元是[15-MC-5]的金属冠醚,吡嗪羟肟酸配体在反应中充当了桥联配体的作用,利用吡嗪环外侧的N原子连接相邻的结构单元,使配合物呈现出链状或网状结构。配合物12、13是两个同构的[15-MC-5]的金属冠醚,并未形成一维或二维空间结构。磁性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7、8、12表现出慢磁弛豫现象,而配合物9表现出单子磁体行为。N_2吸附测试表明,配合物7-9的N_2吸附量很小且比表面积分别为3.164,1.491,0.894 m~2g~(-1),均属于无孔配合物。3.合成了吡嗪酮肟配体(Hpyzaox),并与过渡金属盐、稀土盐反应获得了4个金属配合物:[Fe_2(pyzaox)_3(H_2O)_3]?2(NO_3)?(OH)?5(H_2O)(14),[Fe_2(pyzaox)_3(H_2O)_3]?2(NO_3)?(OH)?2(H_2O)?(Dy(NO_3)_33(H_2O))(15),[Fe_3(pyzaox)_6]?6(TfO)?3(H_3O)?10(H_2O)?2(MeOH)(16),[{Cu_2(pyzaox)_2(H_2O)_2}?2(TfO)?2(H_2O)?(MeOH)]_n(17)。配合物14、15是一个双核Fe ~(III)的金属配合物。配合物16是一个叁核Fe ~(III)的金属配合物。配合物17是一个二维Cu~(II)金属配合物,每个结构单元中包含两个Cu~(II)离子,吡嗪酮肟配体作为桥联配体将结构单元相互连接成二维结构。磁性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16表现慢磁弛豫现象。(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期刊2019-05-01)
苏建辉[10](2019)在《含萘环的肟、羟肟酸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众多的多核自组装配合物中,金属冠醚因其具有令人着迷的分子结构和特殊的性质,如磁性、催化、传感和生物活性等引起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羟肟酸、肟因其具有容易与金属离子配位的(N、O)原子而成为合成金属冠醚的主要配体。因此,本文选用含有萘环的肟、羟肟酸配体,利用其配位能力强的优势与金属盐配位,得到12个具有单晶结构的金属配合物,并且通过一系列的测试手段(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及X-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确定,对部分的金属配合物进行了磁性的研究。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3-羟基-2-萘甲酰羟肟酸配体(L_1)与锰盐、稀土盐反应得到了4个具有单晶结构的金属配合物:[Na_3Mn_(22)(L_1)_(12)(O_2CMe)_(18)(Cl)_6]·6(H_2O)(1),[NaDyMn_4(L_1)(O_2CMe)_4]·4(H_2O)(2),[NaGdMn_4(L_1)(O_2CMe)_4]·4(H_2O)(3),[NaEuMn_4(L_1)(O_2CMe)_4]·4(H_2O)(4)。通过一系列表征手段进行了结构的确定,配合物1是一个新颖的二十二核锰结构,由中心Na离子通过配体萘酚羟基氧原子连接两个十一核锰得到。每个[Mn11]包含十一个锰离子,每叁个Mn~Ⅲ组成一个叁角型,通过配体羟基氧和肟基的氧原子和氮原子与更远的Mn~Ⅲ相连,两个Mn~Ⅱ分别位于中心叁角的轴线上。配合物2-4是NaLn[12-MC-4]的金属冠醚,中心的稀土离子通过配体上肟基氧原子与稀土原子相连。对配合物磁学性质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中金属离子之间存在着反铁磁耦合作用,配合物2-4分子中金属离子之间均为反铁磁耦合作用。2.2-羟基-1-萘醛肟配体(L_2)与锰盐、钴盐反应、得到4个金属配合物:[Mn_6O_2(L_2)_6(O_2CMe)_2·(H_2O)_2·(DMF)_2](5),[Mn_6O_2(L_2)_6(O_2CMe)_2(MeOH)_4](6),[Mn_6O_2(L_2)_6(Cl)_2(EtOH)_6](7),Co_2((L_2))_2N_3Py_4]·(ClO_4)(8)。通过一系列的表征手段进行了结构确定,配合物5-7均为六核锰金属冠醚,配体脱去两个质子通过萘羟基氧原子和肟基氮、氧原子与锰形成9-MC-3结构单元,两个9-MC-3结构单元通过肟基氧原子与另一个结构单元中的锰离子连接,在所有的9-MC-3金属冠醚中,锰离子的配位构型为畸变的八面体。配合物8为双核钴配合物,其中两个钴离子通过肟基氧、氮原子相互连接,钴离子的配位构型为畸变的六配位八面体构型。通过对配合物磁学性质的分析表明,配合物6中的金属离子之间存在着反铁磁性耦合作用,并在零场时表现出单分子磁体行为。配合物7在1000 Oe加场下存在单分子磁体的行为。3.2-羟基-1-萘酮肟配体(L_3)与锰盐、铁盐反应得到4个金属配合物:[Fe_6~ⅢO_2(L_3)_4(O_2CPh)_6](9),[Mn_4~Ⅲ(L_3)_4(HL_3)_4(10),[Mn_9O_4(L_3)_6(MeO)_3(O_2CPh)_4(EtOH)_5](11),[Mn_9O_4(L_3)_6(MeO)_3(H_2O)_9](12)。通过一系列的表征手段进行了结构的确定,配合物9是一个六核铁的配合物,铁离子之间呈现出反铁磁性耦合作用。配合物10是一个四核锰的配合物,四个锰离子通过肟基氧原子构成了类似于立方烷结构,锰的化合价为+3价,锰离子之间呈现出反铁磁相互作用,在1000 Oe的外场下有单分子磁体行为。配合物11是一个双层的金属冠醚,上层为9-MC-3金属冠醚,下层为15-MC-6金属冠醚,通过配体羟基氧原子和肟基氧原子连接。该化合物在零场下表现出单分子磁体行为。金属配合物12结构与配合物11类似,不同之处在于与锰离子连接的阴离子小配体不同。(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期刊2019-05-01)
羟肟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浮选是回收细粒锡石的有效方法,其中捕收剂的选择对选矿指标有较大的影响。羟肟酸属于螯合类捕收剂,在浮选过程中能够与锡石形成四元或五元环的螯合物实现对锡石的捕收,具有良好的捕收性与选择性。本文综述了羟肟酸类捕收剂的特点及其在锡石浮选中的应用实践,探讨了金属离子活化和药剂协同作用在锡石浮选中的影响,为羟肟酸类捕收剂的研制及其在锡石浮选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羟肟酸论文参考文献
[1].郝大林,孙成学,肖福斌,邓放.亚甲酰胺异羟肟酸联合索拉非尼对肝癌细胞迁移与侵袭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
[2].蔺慧杰,蓝卓越,童雄,崔永琦.羟肟酸类捕收剂浮选锡石研究进展[J].矿产保护与利用.2019
[3].周嘉欣,陈玉娥,黄亮,张利萍.辛酰羟肟酸含量测定方法[J].中国洗涤用品工业.2019
[4].代江,焦芬,杨聪仁,覃文庆.烷基羟肟酸与一水硬铝石作用的密度泛函研究[J].有色金属工程.2019
[5].刘晶晶,张城,韩诚,顾为,聂爱华.苯甘氨羟肟酸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抑制炭疽致死因子的活性[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19
[6].黄伟生,徐涛,韩海生,王若林.苯甲羟肟酸铅体系与脂肪酸体系钨矿浮选原理及其应用[J].金属矿山.2019
[7].谭鑫,张华,王劲孚,方野平,佘小林.新型白钨矿分离羟肟酸捕收剂的分子设计[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9
[8].王礼平.新型羟肟酸类捕收剂制备及对黑白钨浮选特性[D].江西理工大学.2019
[9].张宏刚.吡嗪羟肟酸、肟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D].聊城大学.2019
[10].苏建辉.含萘环的肟、羟肟酸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D].聊城大学.2019